佛弟子文库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2018/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福建人,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此后“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定,必从之请益”。至若与其师兄雪峰和尚征诘,亦当仁不让。雪峰和尚称他为 “再来人”。有《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三卷,传于世。玄沙备禅师不仅自己因楞严而开悟,也以《楞严经》而引导他人开悟。如《禅苑蒙求瑤林》卷2记载,福州安国院惠球寂照禅师问玄沙禅师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个月作么。”球言下大悟。《禅林类聚》卷14记载,玄沙备禅师因有初入丛林之僧名镜清者来参问,乞指个入处。“师云:还闻偃溪水声么。清云:闻。师云:从这里入。镜清于言下大悟”。《楞严经》中击钟验常的情节,宛然目前。

2、宋·上方遇安禅师

《五灯会元》卷十记载,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福州人。诵读《楞严经》不辍,一日因诵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遇安禅师破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因此大彻大悟。时人称为“安楞严”。后来他每次读 《楞严经》时都这样读,旁人告诉他破句了,禅师说:“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

对此《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2有两点评价,一是决定志中乘决定信,二是依义而不依文字也。

3、北宋·长水子璇大师

长水大师,杭州钱塘人,九岁时拜普慧寺的契宗法师为师,便开始诵读《楞严经》。后又跟从天台宗洪敏法师正式学《楞严经》。有一次读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时有省悟。 后参滁州琅琊山的慧觉禅师, 问道: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后侍奉禅师多年。

《五灯会元》中记载他一生前后开讲《楞严经》达三十多会,曾感得天落花雨。留下的《楞严经疏》二十一卷,影响极大。

4、宋·法常法师

《大明高僧传》第七卷记载,释法常,河南开封人,宣和四年(1122年),依长沙之益阳华严轼公剃发,深慕大乘,然亦不排斥小教。一日,阅《楞严经》而能义通法海,自此游淮泗,放浪湖湘。后至天台山万年寺,参谒雪巢,一见即机语契会,雪巢乃命师掌理翰笺,大有风彩。一日,写一渔父词于室门示众,书毕而逝。

此词即是当今大家熟知热唱的“楞严一笑”。原词如下: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班班谁跨丰干虎。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5、明·破山海明禅师

破山海明禅师被人尊称为“破山祖师”,四川人,十九岁出家于延福寺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段时,起大疑心,请益而未能决,于是孤身离蜀东游,遍参名宿。后到四祖道信大师的黄梅破头山道场,研习禅宗语录三年,猛力苦参。一天,在经行中不慎跌落山崖下。腿受伤剧痛,因此大彻大悟。得到当时大禅师密云圆悟的印证,得付法衣。破山海明禅师后来返回巴蜀,曾住持过万峰、凤山、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等九大佛刹,重倡马祖之道,宗风远播,朝参暮请之众多达万人。

6、明·憨山大师

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的另一位禅门巨匠,曾参学于云谷禅师,而云谷禅师亦是明代禅门大德。憨山大师本人的修行方法,即是《楞严经》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大师曾花费多年的时间来练习听闻水流的声音,以返闻闻自性,参究向上一路。后在五台山的一次闭关中,而得了悟心地。但于自己之悟处,当时身边无人印证,于是大师便打开《楞严经》,经此经来印证自己所悟到的境界,发现与《楞严经》所说的完全一致。在《楞严经通议》的序言中,大师自述了这段经历:

“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及至东海,枯坐三年,偶阅此经,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光交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沈,如空华影落。是夜秉烛,述悬镜一卷,乃依一心三观,融会一经。”

之后,大师著《楞严经悬镜》一卷,《楞严经通议》十卷,《楞严补注》《楞严补遗》各一卷。大师给予此经以高度的评价,认为此经“摧九界之邪锋,拆圣凡之执垒”。十卷《楞严经通议》,与其他常规的科判迥然不同,大师以破八识作为全经科判的中轴线,以“一心二门”和“体相用”来统摄楞严大定,发人之未发,让人耳目一新。

正因为《楞严悬镜》与《楞严经通议》,是大师内心体悟的真切流露,深受重视,如为《楞严经正见》作序的盛符升,时年八十有五,云:“诸家虽众,必以禅宗解经,方合经中征心辨性之义。今观历代宗师,独有憨公之悬镜纲要,灼然可传。禅家说经,固当推为科律矣。”把它推为科经的准则。

其他如元末明初的楚石梵琦禅师,三峰法藏禅师也是因读楞严而“恍然有悟”。由是可知,“开悟的楞严”,非虚词矣。这也给读《楞严》者,树立了好的榜样,指出读经的正确方法与最终目的:不泥于文字表相,善听弦外之音,以悟字里之旨,明自家本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

大自在:本焕图记

慈祥的笑、开怀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佛学漫画】一代高僧悟公上人

悟公上人的一生建刹安僧,培养僧才,化导群迷,接引众...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而且家学渊源,少年出家后...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

印光大师苦行略记

印光大师,关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圣贤。光绪七年,...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放生巨龟得善报

二十世纪初在台湾一个叫金包里的地方,有个慈善家林老...

泥问佛祖

泥土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

【佛教词典】却温神咒经

(经名)一卷,失译。佛在竹林精舍时,国内疫气猛盛,...

【佛教词典】涌泉寺

位于福州鼓山白云峰麓。唐末,州人于山庐墓,制满拆庐...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问: 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法师...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真正的喜乐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

原文: 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

自性中的梅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

四大不调在身体上的表现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