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2022/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十位常随比丘,与众多比丘、比丘尼、奉持五戒的居士,及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修行人、天人、龙、药叉、人非人等,都来瞻仰佛陀并聆听开示。

佛陀为大众开示自己所亲证的微妙法,初中后三时所说皆为善味,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圆满,清净调柔,随顺梵行。

此时有一位长爪梵志,来到佛陀面前,拄杖而立,问佛陀:“乔答摩,你是否曾经说过,这个世间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招感、个人的业报会归返己身、业力决定众生来世投生之处、业力如亲眷般始终跟随着自己、众生依业报而有生命?”

佛陀说:“是的,我曾经说过,这个世间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招感、个人的业报会归返己身、业力决定众生来世投生之处、业力如亲眷般始终跟随着自己、众生依业报而有生命。”

梵志问:“如果真的是如此,我想请问,您过去造了什么样的业,因此能得到金刚不坏的坚固之身?”佛陀回答:“我在过去生中不杀害有情众生的性命,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金刚不坏之身的果报。”

梵志继续问:“乔答摩!您前世又造了何种业,使您能得到手指纤长及指间有缦网的相好?”佛陀回答:“我前世不偷盗他人财物,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能够容貌端严、气力强健,并且六根具足圆满?”佛陀回答:“我前世不染着男女间欲爱、色爱之事,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能得到广长舌相,舌头伸展时可覆盖脸面?”佛陀回答:“我前世不说妄语,也不欺诈他人,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能够具足威仪,举止安详庄重,如同狮王一般?”佛陀回答:“我前世远离酒肆,也不饮酒放逸,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的色身如此庄严,具有众多微妙相好?”佛陀回答:“我前世不从事也不观听歌舞、戏剧等声色娱乐,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的身上自然散发芬芳微妙的香气?”佛陀回答:“我前世不用香、花、璎珞等物品妆饰自身,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能受用坚固胜妙的金刚宝座?”佛陀回答:“我前世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贪爱令人放逸骄慢之物,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拥有四十颗洁白齐整的牙齿?”佛陀回答:“我前世奉持过午不食的斋法,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又问:“乔答摩!您前世造了何种业,使您的头顶上有着圆满庄严的肉髻?”佛陀回答:“我前世时,对于佛法僧三宝、和尚、阿阇梨二师、沙门、婆罗门、父母、尊长等所有应当恭敬的对象,皆能以无骄慢之心,五体投地虔诚礼敬。由于这样的业力,所以现在获得如此果报。”

梵志听闻佛陀所说的因果确实不虚,便请问佛:“乔答摩,这些能获得福德的法门应如何称呼?应当如何受持?”佛陀回答:“此法门名为‘八支净戒’,若有人能经由法师正授,奉持此戒一日一夜、乃至于长时间持守,皆能获得如上的果报。”

此时,长爪梵志听说受持一日一夜八支净戒,远离粗恶不善的行为,未来就能获得如佛陀一般胜妙庄严的果报,深心信受,欢喜踊跃;立即舍去高傲骄慢之心,将手杖弃置于地,恭敬合掌、顶礼佛足,向佛陀禀白:“世尊!我现在才明白,一切善恶业行所招感的果报,都是真实不虚、丝毫不爽!我发愿从今日起尽此一生,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我愿意从现在开始,直到明天日出,在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支净戒:不杀害一切众生、不偷盗他人财物、不淫欲、不妄语、不至酒肆也不饮酒放逸、不以香花璎珞妆饰自身也不歌舞、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我愿意持守此八条清净戒法,远离不善的行为。”

梵志于佛前如此宣说三遍,誓愿受持八支净戒。

佛陀对长爪梵志说:“善哉!善哉!你应当如此奉行、如此受持。”佛陀开示后,长爪梵志以及在座的诸位比丘、天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长爪梵志请问经》

省思:

佛陀以自身的庄严果德,证明因果昭然,百劫不亡的道理;而持守一日一夜的八支净戒,便能获得长远的利益,更是佛陀所开设的殊胜法门。若能于佛法深信不疑、精进奉行,必定能远离恶法,净化三业,最终得证圆满佛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老无所依的老所长

老所长是我的远房表舅。他在我家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回...

一位开火锅店女老板的忏悔

我开火锅店开了十几年,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不知道珍...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

止息花言巧语可获得十种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

天下第一大傻瓜

有一首偈说: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你该生长在哪里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

五根为善聚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

【佛教词典】生苏经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方等时之诸经。智顗将佛教诸经典...

【佛教词典】宝印

(术语)三宝中之法宝也,又三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

往生既得不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人一生所要读的书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念佛必须持戒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