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202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

一、自他回向

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己、他人。

二、回少向多

就是愿意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的积累功德。今天我们诵了一本经,或者说参加了一个法会,这在漫长的佛法修学道路上,只不过是福德银行里存下了一点点的存款而已。虽然今天所做的很少,不应该去骄傲,可是欢喜心还是要生起的。因为功德可以逐渐积累,只要努力不断,总有圆满完成的那一天。

所以,依然要生起欢喜心、赞叹心,愿意把自己的这点微小的功德,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发展,回向圆满的佛果,这种欢喜赞叹心就是“回少向多”的回向心。回少向多可以摄受一切众生,得人佛智。

三、回自因行向他因行

什么叫“因”呢?成就一件事物的最初的动机、因素,就叫“因”。我们自己有机缘培得了功德,把这种善因缘,回向给众生,希望别人也有这样的机会,这就是回自因行向他因行。今天能够到法源寺来听经,出了寺门,看到大街上满脸惶恐的众生,就应该把听经的因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也能够有福报来听经闻法,亲近诸佛菩萨,得到清净自在,走上光明之路。这个行为就是“回自因行向他因行”的回向了。

四、回因向果

现在修学佛法,是为将来成就佛果而积累资粮。成就佛道不仅要培植福德的因缘资粮,还要像经典中所讲,把培植的“因”回向给未来的佛果,希望自己与众生早一点成就菩提大道。

世间人为了做成一件事情,比如说买房、买车等,需要一大笔款,这笔款不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一点一点地存,每个月领了工资后,汇入到自己的存款账户里去。一次,两次,慢慢地积少成多,就可以达到目标了。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回”,就是把存款回入你的账户。如果一拿到工资就大吃大喝,马上没了,房子、车子,永远都是个梦。

善法功德,不把它们存起来,慢慢地抛撒流失,成佛道路就漫长了。如果把修持善法的功德都存入未来佛果的账户里,成就佛道的资粮便越来越多。

五、回劣向胜

凡夫众生平时所做的福德,都是有漏的、不究竟的,话说回来,虽然是有漏的、不究竟的,若不以之为前提条件,作一个契入佛法的台阶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够进入清净、究竟的无漏佛法呢?即便我们现阶段修学的佛法不是最究竟的,也愿意让自己发起回向心,回向不究竟的佛法入究竟的佛法,回向不究竟的福德入究竟的功德,这就叫回劣向胜。

初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太好,但是若愿意并有信心造出更好的产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工改进,好的产品终有一天能推出来。回劣向胜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现在做的虽然是有漏的、不究竟的,有些低劣,但是你只要有这个信心,有这个回向之心,早晚是可以得到究竟无漏大功德的。菩萨不但自己能够回劣向胜,而且能够随喜凡夫乃至二乘人所修的劣福,诱使他们回向无上的菩提大道。

六、回此向证

“回此向证”就是说愿意将一切善根,回向永远的脱离痛苦的此岸。而到涅槃清净的彼岸,实际上此岸就是凡夫世界,彼岸就是佛果世界,“回此向证”就是愿意从凡夫的世界走向觉悟的世界,这样的回向真的不可缺少。

七、回事向理

皈依受戒、诵经拜佛、坐禅念佛、弘法利生,这些自利利他的学佛实践都是“事”,即事相。学佛人做这些事的目的不外是遵行佛法道理,由此契入佛陀的境界、诸法的真如理体。我们若能在实践这些事相的同时,不忘修学的真正目的,时时地回向自己,由“事”入“理”,就能达到真正的学佛效果。

常人做事情,往往把握不住行动的根本目标,会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忘记自己在做什么,到底要干什么,于是经常背离初衷。掌握了“回事向理”的精神,并应用于一切生活事物中,那么我们的身心就能得到一种提升和超脱。

八、回差别行向圆融行

世间事相,千差万别,佛陀在因应世间众生根机的时候,相应地也从佛法不同层面予以侧重介绍,从而产生了外相各自别异的法门,所谓“八万四千”就是法门众多的一个象征。

居士听法师们讲佛法,有的说有一个真实的果位叫涅槃佛果,认真修学可以证取;有的则说一切诸法,幻象所生,佛国涅槃,等同生死。有的说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殊胜,美妙和乐;有的说东方净琉璃世界,琉璃为地,七宝庄严。可能会不知所措:“这边”有”,那边”空”;一个”西”,一个”东”。我该怎么办呢?”

于是,有的人取一者为真实,斥其它为虚假;有的人行一者为己径,排其它为异路,这就落入了分别执见的陷阱。要知道,佛法原本是圆融的一体,“空”与“有”只是事相上的分别,东与西只是方位上的假设,哪里能够当作固定的封域呢?之所以会有分别执见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对佛法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那么,怎么样才能究竟圆满无差别呢?要有一颗回向心,回向有差别、不平等的法入无差别、平等的法,这就是“回差别行向圆融行”。

九、回世间向出世间

所有学佛人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摆脱三界轮回,达到佛陀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出世间,达到这个境界的方法就是出世间法。“出”就是离开,离开三界的束缚称为出。然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法都在世间,都是世间法。我们要的是出世间法,可是却处在世间法中,那么该怎么办呢?不用怕,出世间法正是建立在世间法基础之上的,也只有站在世间法的本位上来修学,才能到达出世法的位置。以世间为立足点进行修学,每积累一点功德都回转到出世法的成就上,这就是“回世间向出世间”。

卫星能在宇宙空间运转,如果不是先有一个发射架把它束缚在地上,它能腾空而起吗?不能!再说了,没有火箭的推送,它能上升到天空吗?也不能!只有先固定在架子上才能腾飞;只有火箭的助力才到天空。修学佛法也一样,只有先在不究竟的世间修学,你才能脱离这个世间。卫星如果像人,发射器就是世间,火箭则就是回向法门。没有世间与回向的帮助,谁也不能到出世间的微妙法中。

十、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

从宇宙万有如如不动的理法界,回向本体与现象“相即相入”的理事无碍法界。这就是从“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

上面举了三种回向与十种回向的说法,《往生论注》又列有两种回向的说法。哪两种回向呢?一种叫“往相回向”,另一种叫“还相回向”。

什么叫往相回向呢?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把功德往外回向,和众生一起往生极乐国土。就是说,以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意自己和一切众生,共同往生阿弥陀佛的安乐净土,这就叫往相回向。

什么叫“还相回向”呢?从外面往里面来,就叫“还”,这样解释,就相对容易了。我们每一个人修习佛法,不管道路多么漫长,但是有一点是必然肯定的,就是最终我们必然会达到净土佛国,都能够达到诸佛的果位。

但是,自己成佛后,是否永远呆在极乐世界,自在安乐,再也不回来了?不是那么一回事。学佛人仅仅自己成佛不行,一定还要再回来,救拔过去和你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乃至娑婆世界里所有的邻居们。

不管谁到了净土佛国,都不是快乐地享福,而是发愿快快再次返回世间,去而返归这就是“还相回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11个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十种魔业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娑婆诃」的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佛教的「八吉祥」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

【佛教词典】常乐寺

位于河南武安县。寺后之鼓山有北响堂山石窟。本寺创建...

【佛教词典】床历

即僧籍簿。又作床历。床,指僧堂中之床;历,指记载僧...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

每日吃鸡贪口欲,转世为猪偿杀业

纪晓岚先生笔记上记载:河北新镇县文安城王氏的姨母,...

【佛学漫画】水中月

自性时时刻刻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见、无处不见。...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