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是时颰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

佛言:“善哉!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

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艳?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谄,不着三处?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云何行,知四事之本无?云何行,便于此间见十方无数佛土,其中人民、天、龙、鬼、神及蠕动之类,善恶归趣皆了知?所问如是,当云何行?愿佛说之,释一切疑。”

佛告颰陀和:“善哉!汝所问多所过度,不可复计。汝所以能作是问者,汝乃前世过去佛时,所作功德,供养诸佛,乐于经法,守禁戒行清净所致;常行乞食不就请,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教语令弃众恶,视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复计。”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

颰陀和白佛:“愿为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现大明相。”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进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着;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
 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淫色,  离众受。
 勿贪财,  多畜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惚,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于一切。
 施贫穷,  济不还。  是为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起众智。”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譬如人闻堕舍利国,有淫女字须门,复有人闻淫女阿凡和利,复有人闻优婆洹复作淫女;时其人未曾见此三女人,闻之淫意即动,是三人皆在罗阅祇国同时念,各于梦中到其女边,与共栖宿,觉已各自念之。”

佛告颰陀和:“我持是三女人以为喻,汝持是事为人说经,使解此慧,至不退转地无上正真道。若后得佛,号曰善觉。”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巨亿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菩萨僧中说法不坏色。何以故?色、痛痒、思想、生死、识、魂神、地、水、火、风,世间天上上至梵摩诃梵不坏色,用念佛故得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三昧谁证者?我弟子摩诃迦叶、因坻达、须真天子,及时知者,有行得者,是为证也。如是,颰陀和!欲得见十方诸现在佛者,当一心念其方,莫得异想,如是即可得见。譬如人远出到他郡国,念本乡里家室亲族,其人于梦中归到故乡里;见家室亲属,喜共言语,觉为知识说之如是。”

佛言:“菩萨闻佛名字欲得见者,常念其方即得见之。譬如比丘观死人骨,着前观之,有青时、有白时、有赤时、有黑时,其色无有持来者,是意所想耳!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自在,欲见何方佛即得见。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见。譬如人年少端正着好衣服,欲自见其形,若以持镜,若麻油、若净水、水精,于中照,自见之。云何宁有影从外入镜、麻油、水、水精中不也?”

颰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镜、麻油、水、水精净故,自见其影耳!影不从中出,亦不从外入。”

佛言:“善哉!颰陀和!色清净故,所有者清净。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作是念:‘佛从何所来?我为到何所?’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欲处、色处、无色处,是三处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涅槃。是法无可乐者,设使念为空耳,无所有也。菩萨在三昧中立者,所见如是。”

佛尔时说偈言:

“心者不自知,  有心不见心;
 心起想则痴,  无心是涅槃。
 是法无坚固,  常立在于念;
 以解见空者,  一切无想愿。

四事品第三

“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退者。三者、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不得有世间思想,如弹指顷三月。二者、不得睡眠三月,如弹指顷。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饭食左右。四者、为人说经,不得望人供养。是为四。复有四者,疾得是三昧:一者、合会人至佛所。二者、合会人使听经。三者、不嫉。四者、教人学佛道。是为四。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作佛形像,用成是三昧故。二者、持好素写是三昧。三者、教自贡高人内佛道中。四者、常护佛法。是为四。”

佛尔时说偈言:

“常信乐于佛法,  精进行解深慧,
 广分布为人说,  慎无得贪供养。
 意善解便离欲,  常念佛有威德,
 悉见知无数变。  过去佛及当来,
 并现在人中尊,  诸相好若干种,
 黄金色无秽漏。  坚固教无极慧,
 听是法无乱心,  常舍离懈怠行,
 无恚害向他人。  敬于师当如佛,
 慎无得疑斯经,  一切佛所歌叹,
 常造立佛形像。  常教人学是法,
 行如是得三昧。”

佛告颰陀和:“欲学是三昧者,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视善师不如佛者,得三昧难。菩萨敬善师从学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于中立,东向视见若干百、千、万亿佛,十方等悉见之。譬如人夜起观星宿甚众多,菩萨欲得见今现在佛悉在前立者,当敬善师,不得视师长短;当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不得懈怠。”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萨得是三昧不精进行者,譬如人载满船珍宝渡大海,船中道坏,阎浮利人皆大愁忧念,失我尔所宝。菩萨闻是三昧不学者,一切诸天人民皆悲忧言:‘乃失我尔所经宝。’”

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举。闻是深三昧,不书、学、诵、守持如法者,是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栴檀香与之,而不肯受,谓之不净。香主言:‘此栴檀香也,卿莫谓不净。嗅之知香,视之知净。’其人闭目不嗅不视也。”

佛言:“闻是三昧不肯受持者,如彼痴子,是为无知。反呼世间为有,不入空、不知无,自谓如法,反作轻戏言:‘佛亦有深经乎?亦有威神乎?’反相形言:‘世间亦有比丘如阿难乎?’”

佛言:“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两两三三相与语言:‘是何等说?从何得是语?为自合会作是经,非佛所说。’”

佛告颰陀和:“譬如贾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曰评:‘此直几钱?’贾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满中宝。’”

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价能与一头牛等不?宁可贸一头牛与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颰陀和!菩萨闻是三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痴子。”

佛言:“菩萨闻是三昧信、受持、修行者,四面皆拥护,无所畏,持戒完具,是为高明。智慧深入,当分布语人展转相教,当令是三昧久在世间。”

佛言:“痴人自于前世不供养作功德,反自贡高,多行诽谤、嫉妒,贪财利故欲求名誉,但欲哗说不信深经。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学,反诽谤是经,言非佛所说。”

佛告颰陀和:“今我故语汝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持珍宝满三千国土布施,设有是功德,不如闻是三昧信乐者,其福过彼上。”

佛告颰陀和:“如我所说无有异,今故说是语耳!今见我说是三昧有疑者,其人却后除在恶师边,正使善师所,其功德不足言。如是辈人,转与恶师从事,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学。何以故?其人所更佛少、智慧少,故不信耳!”

佛告颰陀和:“其有闻是三昧,不轻笑、不诽谤、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欢喜、乐书、学诵持者,我悉豫知见之。其人不独于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世时闻是三昧,书、学、诵、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得阿惟越致,所愿者得。”

佛告颰陀和:“听我说譬喻。有人取一佛刹悉碎如尘,取一尘皆复尽破,如一佛刹尘,云何是尘数宁多不也?”

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有菩萨尽取一尘置一佛刹,其数尔所佛刹,满中珍宝悉持供养诸佛,其福功德少少耳!不如闻是三昧,学、书、诵、持,为他人说守。须臾间闻,是功德不可复计,何况已得是三昧悉具足者。”

佛尔时说偈言:

“若有菩萨求众德,  当说奉行是三昧;
 信乐讽诵不疑者,  其功德福无齐限。
 如一佛国之世界,  皆破坏碎以为尘,
 一切佛土过是数,  满中珍宝用布施;
 不如闻是三昧者,  其功德福过上施。
 引譬功德不可喻,  嘱累汝等当劝教,
 力行精进无懈怠。  其有诵持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  假使最后大恐惧,
 持是三昧无所畏。  行是比丘已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  如佛所言无有异,
 菩萨常当随其教,  疾得正觉智慧海。”

四辈品第五

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若有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

佛言:“弃爱欲作比丘,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如毛发。常当怖畏于地狱痛苦,远离于谀谄,是为清净。”

“云何为缺戒也?”

佛言:“求色。”

“云何为求色?”

佛言:“其人意念我持戒自守,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如是为乐爱欲,是为缺戒。”

佛告颰陀和:“其有欲学是三昧者,清净自守、持戒完具,不谀谄,常为智所称誉。于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志当强,当多信、当劝乐,承事于师视当如佛,得三昧疾。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尊敬,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卧,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

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后世若有懈怠菩萨,闻是三昧不肯精进学,当云何?若有菩萨精进欲学者,我辈当随是经教之。”

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

佛尔时颂偈言:

“如我所说悉受持,  常独处止行功德,
 自守节度不聚会,  常行乞食不受请。
 敬于法师视如佛,  除去睡眠志开解,
 常自精进无懈怠,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比丘尼求菩萨道,欲学是三昧,当云何行?”

佛言:“比丘尼求是三昧者,不得自高,常当卑谦。不得自贵,不得自大,不得嫉妒,不得瞋恚,不得贪财利色。常当清净,不得惜躯命,常乐经法念多学问,当弃淫、怒、痴,不得贪好服饰珠环,当为智者称誉;当敬善师视如佛,不得有谄意。”

佛尔时颂偈言:

“若比丘尼求三昧,  常当精进勿懈怠,
 无得听于贪欲心,  除去瞋恚自高贵;
 不得慢欺及调戏,  常行至诚立一信,
 恭敬善师视如佛,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若有居士修道,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居士欲学是三昧者,当持五戒令坚;不得饮酒,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亲熟,不得教他人,不得有恩爱于妻子男女,不得贪财产,常念欲弃家作沙门;常持八关斋,当于佛寺中;常当念布施,布施已不念我自当得其福,用为一切施。常当大慈敬于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居士欲学是三昧,  当持五戒勿毁缺,
 常当思欲作沙门,  不贪妻子及财色,
 常八关斋于佛寺,  不得贡高轻蔑人。
 心无荣冀思所欲,  奉行经法心无谄,
 弃舍悭贪常惠施,  常当奉敬比丘僧,
 常志一行勿懈怠,  学是三昧当如是。”

颰陀和白佛:“优婆夷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优婆夷欲学者,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有色想,不得有贪欲之心。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念力学问,敬重善师,心常拳拳不得有懈。若有比丘、比丘尼过者,以坐席宾食之。”

佛尔时颂偈言:

“优婆夷欲学三昧,  奉持五戒勿缺毁,
 承事善师视如佛,  不得拜天祠祀神。
 除去杀、盗及嫉妒,  不得两舌斗彼此,
 不得悭贪常念施,  见恶覆藏唯叹善。
 不得谀谄有邪淫,  常当卑谦勿自大;
 敬事比丘比丘尼,  如是行者得三昧。”

拥护品第六

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轮调菩萨,是八菩萨见佛所说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衣布施,持身自归,持珍宝供养。佛告阿难:“颰陀和等五百人,人中之师,常持正法随顺教化,莫不欢喜,乐随侍者心净无欲。”

时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白佛:“菩萨持几事,疾得是三昧?”

佛言:“有四事:一者、不信余道。二者、断爱欲。三者、当清净行。四者、无所贪。是为四。如是行者,今世即得五百功德。譬如慈心比丘终不中毒,兵刃不加,火不能烧,入水不溺、不害。正使劫尽烧时,堕是火中火即为灭,喻如大水灭小火。菩萨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贼、若水火、若龙、夜叉、蟒、师子、虎、狼、[狂-王+加]玃、薜荔、鸠坻,一切毒兽及鬼神,欲娆人、欲杀人、欲夺人衣钵、坏人禅夺人念故,欲中是菩萨,终不能也。除其宿命不请,如我语无异也。”

佛言:“持是三昧者,终不痛目,若耳、鼻、口、身体,心终不忧,除其宿命所作。”

佛言:“是菩萨为诸天、龙、神,及阿须轮,夜叉鬼神,迦楼罗鬼神,甄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赞誉是菩萨;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诸佛世尊亦然。是菩萨所未诵经、前所不闻持,是三昧威神悉自得之。若昼日不得者,夜于梦中悉得之。”

佛告颰陀和:“其有持是三昧者,我说其功德,一劫复过一劫,不可尽竟,略说其要尔。”

劝助品第七

佛告颰陀和:“菩萨于是三昧中,将有四事助其欢喜。过去佛持是三昧,助欢喜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佛,亦于是三昧中,四事助欢喜得。当来亦当从是四事助欢喜得,我悉助欢喜。”

佛告颰陀和:“是三昧中四事助欢喜,我于是中说少所譬喻。人寿百岁随地行至者不休息,其人行过于疾风,宁有能计其道里不?”

颰陀和言:“无有能计者。独佛弟子舍利弗罗、阿惟越致菩萨,乃能计之耳。”

佛言:“我故语诸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是人所行处,满中珍宝布施,不如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其福过布施者,百千万亿倍。当知是助欢喜福甚尊大。”

佛告颰陀和:“乃久远不可计阿僧祇,尔时有佛,名私诃摩提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在空闲之处。是时阎浮利纵广十八万亿里,凡有六百四十万国,悉丰熟,人民炽盛。有大国名颰陀和,有转轮王惟斯芩,往到佛所,礼毕却坐一面。佛知其意,便为说是三昧。其王闻之助欢喜,即持珍宝散佛上,自念曰:‘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隐。’时私诃提佛般涅槃后,惟斯芩王寿终,还自生其家作太子,名梵摩达。尔时有比丘名珍宝,是时为四部弟子说是三昧。梵摩达闻之助欢喜,踊跃持宝直百亿散其上,复持好衣供养之,以发意求佛道,与千人俱于是比丘所作沙门,求学是三昧,与千人共承事师八千岁不休懈。得一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入高明智。因是却后更见六万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闻是三昧自致得佛,名坻罗惟逮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是时千比丘从得等正觉,皆名坻罗郁沈。教不可计人民皆求佛道。”

佛告颰陀和:“何人闻是三昧,不助欢喜学持守诵为人说者也?”

佛言:“若有守是三昧者疾逮得佛,但闻其功德不可计,何况学持者。若去百里、千里,有是三昧当求之,何况近而不求学也。若有闻是三昧欲学者,当承事其师十岁,供养瞻视不得自用,当随师教常念师恩。”

佛言:“我故为汝说之。闻是三昧去四千里者,往到其所,正使不得闻,其功德不可计也。所以者何?专精进故,会当得之自致作佛。”

至诚品第八

佛言:“乃往昔有佛,名萨遮那摩等正觉、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涅槃后,是比丘持是三昧。我时作国王刹利种,于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是比丘,即依作沙门,欲得闻是三昧,承事其师三万六千岁,魔事数数起竟不得闻。佛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故语汝等,疾取是三昧无得忘失,善承事其师,持是三昧,至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莫得有懈倦。守善师不离,若饮食资用,衣被、床卧、珍宝以上勿有爱惜。设无者当行乞食给师,趣当得是三昧莫厌,常当自割身肉供养于善师,何况宝物,此不足言耳!承事善师当如奴事大家,求是三昧者当如是。得三昧已,当坚持常念师恩。是三昧难得值,正使求是三昧至百千劫,但欲得闻其名不可得,何况学而不精进。得是三昧精进学转教人者,正使如恒河沙佛刹满中珍宝,用布施甚多,不如学是三昧者。’”

佛告颰陀和:“若有人欲学者,当助欢喜,欲学而得,学者持佛威神使学,当好书是三昧着素上,当得佛印印之,当善供养。何谓佛印?所谓不当行、无所贪、无所求、无所想、无所著、无所愿、无所向生、无所取、无所顾、无所住、无所碍、无所结、无所有、尽于欲、无所生、无所灭、无所坏、无所败,道要、道本是印。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何况愚痴者?是印是为佛印。”

佛言:“我今说是三昧时,千八百亿诸天、阿须轮、鬼神、龙、人民,得须陀洹道;八百比丘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得阿罗汉;万菩萨得是三昧,得无从生法于中立;万二千菩萨不复退转。”

佛告舍利弗、目揵连、比丘颰陀和等:“我从无数劫求道,今已得作佛,持是经嘱累汝等,学诵持守无得忘失。若有欲学者,当具足安谛教之。其欲闻者,当为具足说之。”

佛说经竟,颰陀和菩萨等,舍利弗、目连、比丘阿难,及诸天、阿须轮、龙、鬼神、人民,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般舟三昧经


上篇:佛说法灭尽经

下篇:大方等大集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大集部目录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自序 佛法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凡诗歌偈...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思惟...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罽宾国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宝女所问经

宝女所问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问慧品第一...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枯树经

佛说枯树经一卷 僧伽尼城北,迦叶佛时偷婆,陷在下方...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

【注音版】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决不会走错路的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

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别是他弟弟的突...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