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祇国来,闻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敬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螫杀其子,其父故耕不看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问曰:「此是谁儿?」

耕者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问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故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卿今入城,吾家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但持一人食来!』」

梵志自念:「此是何人,而无反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是比!」

梵志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说云:「卿子已死,其父寄信,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

儿母即为梵志说譬喻言:「儿来託生我亦不唤,儿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来过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

姊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兄弟,譬如巧师入山斫木缚作大栰,安置水中,卒遇大风吹栰散失,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因缘和会,同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

妇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拪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我之夫妇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奴:「大家已死,何不啼哭?」

奴为梵志说喻言:「我之大家因缘和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护大牛之命,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

梵志闻之,心惑目冥不识东西:「我闻此国孝顺,奉事恭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了无所益。」

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

行人答曰:「近在祇桓精舍。」

梵志即到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忧愁低头,默无言说。佛知其意,谓梵志曰:「何以低头,忧愁不乐?」

梵志白佛言:「不果所愿,违我本心,是故不乐!」

佛问梵志:「有何所失,忧愁不乐?」

梵志曰:「我从罗阅祇国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反复。」

佛言:「何等五无反复?」

梵志曰:「我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居家大小亦无忧愁,是为大逆。」

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反复。知身无常,财非己有,往古圣人不免斯患,况于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间俗人,无数劫来流转生死,迁神不灭,死而复生,如车轮转无有休息,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

梵志闻之,心开意解,更无忧慼:「我闻佛说,如病得愈、如盲得视、如闇遇明。」于是梵志即得道迹。

「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续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至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

于是梵志,稽首作礼,受教而去。

佛说五无反复经


上篇:沙弥罗经

下篇:佛说五无返复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佛说无上依经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校量功德品第一...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

十不善业道经

十不善业道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大品善生经

大品善生经...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九色鹿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昔者,菩萨...

佛说诸法本经

佛说诸法本经(出《中阿含》别翻)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说无上依经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校量功德品第一...

【注音版】佛说逝童子经

佛说逝童子经...

原人论

原人论序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卷上 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 净土缘起 佛之...

【注音版】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从外面来的,...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

极乐世界的莲花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

用反作用力来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情欲越淡层次越高

佛经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大安法师: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