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乘乘品第十六(卷第四十六)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富楼那答舍利弗言: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檀波罗蜜,亦不得檀波罗蜜,亦不得菩萨,亦不得受者,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乘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菩萨,用无所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一心应萨婆若,修四念处,法坏故;乃至一心应萨婆若,修十八不共法,法坏故,是亦不可得。

「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菩萨但有名字,众生不可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

「『色但有名字,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但有名字,识不可得故。

「『眼但有名字,眼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

「『四念处但有名字,四念处不可得故;乃至八圣道分但有名字,八圣道分不可得故。

「『内空但有名字,内空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

「『诸法如,但有名字;如,不可得故。法相、法性、法住、实际,但有名字;实际,不可得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佛,但有名字;佛,不可得故。』

「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具足菩萨神通,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诸佛,从诸佛听受法教,所谓菩萨大乘。

「是菩萨乘此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初无佛国想,亦无众生想。此人住不二法中,为众生受身,随其所应,自变其形而教化之,乃至一切智,终不离菩萨乘。

「是菩萨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声闻、辟支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世间人民所不能转。

「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皆欢喜称名赞叹,作是言:『某方某国某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得一切种智,转法轮!』

「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论】

释曰:

富楼那以三事明摩诃萨,上已说二事,今问第三事乘于大乘,富楼那答。

有人言:「菩萨直布施内外物,不能破吾我相,是名大庄严;若能破吾我相,入众生空,未入法空,是名发大庄严;因众生空入法空中,行檀波罗蜜,不见三事:施者、受者、财物。能如是者,是名乘于大乘。

「余波罗蜜亦如是。」

是菩萨以不杂心,离诸烦恼及二乘意,为萨婆若故,修行四念处,修相亦不可得,毕竟清净故。是名乘于大乘。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复次,若菩萨知一切法假名字,于名字和合中复有名字;一切世间、若出世间,皆是假名。是名乘于大乘。

复次,菩萨发大庄严,具足菩萨神通;具足菩萨神通故,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诸国,雨七宝莲华,供养诸佛,拔三恶道众生;变身无数,各各至诸佛前,听受大乘法化,从诸佛前,趣大乘相。

乘此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不生众生相,不取佛国相,住不二入地中;随诸众生所应度者而化度之。为众生故受身,常乘大乘,初无休息。

是菩萨乘于大乘,得成佛,转法轮,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转,何况余小凡夫!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赞叹是菩萨:「某方某国某甲菩萨乘于大乘,成佛,转法轮。」

如是相,名为乘于大乘。

复次,大乘名毕竟清净六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乘大乘时,以五神通而自庄严。菩萨住是乘中,一时变身无数,至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度脱众生。是菩萨常不离诸佛,乃至得佛道,常乘此大乘。

大智度论释无缚无脱品第十七

【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何等是大庄严?何等菩萨能大庄严?」

佛语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庄严;四念处庄严,乃至八圣道分;内空庄严,乃至无法有法空;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庄严。

「变身如佛庄严,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照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亦动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是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摩诃衍大庄严,是三千大千世界,变为琉璃;化作转轮圣王,随众生所欲,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衣服、卧具、花香、缨珞、捣香、泽香、房舍、灯烛,医药种种所须,尽给与之。与已,而为说法,所谓应六波罗蜜法,众生闻是法者,终不离六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

「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于前,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

「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有给与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化作转轮圣王,种种具足,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虽有所施,实无所与。何以故?

「须菩提!诸法相如幻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现生转轮圣王家,以十善道教化众生;又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众生,闻是法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

「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以十善道教化令行,又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令行。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教化令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以十善道教化众生令行,乃至十八不共法,实无众生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诸法相如幻故。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忍辱。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着忍辱波罗蜜中?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如是大庄严:若一切众生来骂詈,刀杖伤害,菩萨摩诃萨于此中不起一念,亦教一切众生行此忍辱。

「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令行忍辱,余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令行毗梨耶波罗蜜。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毗梨耶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教化众生。

「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身心精进,余如上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等中,不见法若乱若定。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波罗蜜。

「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禅波罗蜜,余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法得此岸、彼岸,如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随其所应,自变其身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教众生令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众生行是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

「须菩提!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众生,教令行六波罗蜜,余如上说。

「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应萨婆若心,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檀波罗蜜,不教若干人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不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亦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一切种智;亦不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

「『我当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立众生于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

「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住六波罗蜜,乃至得一切种智。余如上说。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论】

释曰:

上富楼那说大庄严及发大誓庄严相;今须菩提作是念:「富楼那未得一切智,虽说大庄严,或当有错。」是故问佛取定。佛为须菩提说:「檀波罗蜜大庄严,乃至一切智。」

是诸善法果报故,得菩萨大神通力。

为出家好道众生故,化作佛身,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震动大地,令众生发心行善法,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令得三乘。

为在家好乐众生,作转轮圣王,变三千世界悉为琉璃,为不障碍故。乘七宝车,身放光明,雨诸宝物;随众生所须,皆令充足,然后为说菩萨法。

菩萨住大乘中,以二施利益众生,所谓财施、法施。众生闻已,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

菩萨虽住是变化中,亦不于诸法中生着相,亦不自高。

须菩提作是念:「菩萨能作如是大事,又诸漏未尽故,云何于诸法得不着,亦不生高心?」

是中佛自说譬喻:「若幻师于四衢道中,化作种种物,随人所须,悉能与之。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实有所与不?有受者、有用者不?」

须菩提言:「是但虚诳,实无所有。」

佛言:「菩萨亦如是,虽作佛身、转轮圣王,以财、法施众生,亦如幻师实无所与。何以故?诸法相毕竟空如幻。」

余五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

复次,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因缘故,人中富贵作转轮圣王;余波罗蜜,或作梵王,或作法身菩萨。

问曰:

六波罗蜜外,更有何法可庄严?

答曰:

诸功德皆六波罗蜜中摄。

有人言:「别有智波罗蜜及方便等。」

于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随所应度,作种种因缘说法,令众生住六波罗蜜。

复次,决定誓愿名为大庄严,所谓菩萨不作是念:「我度若干人令住檀波罗蜜,不能度余人,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亦不作是念:「我令若干人得须陀洹果,不能令若干人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我当悉令无量阿僧祇众生,住诸功德中,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

「自立如幻师」,如先说。

是名发大庄严。

【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我从佛所闻义,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诸法自相空故,所谓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

「眼、眼相空,乃至意、意相空;色、色相空,乃至法、法相空。

「眼识、眼识相空,乃至意识、意识相空;眼触、眼触相空,乃至意触、意触相空;眼触因缘生受、受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受相空。

「世尊!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

「内空、内空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

「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

「菩萨、菩萨相空。

「世尊!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

佛告须菩提: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须菩提!萨婆若非作法,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非作法,是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佛语须菩提:「作者不可得故,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诸众生亦非作非起法。何以故?

「须菩提!色非作非不作,受、想、行、识非作非不作;眼非作非不作,乃至意非作非不作;色乃至法,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非作非不作。

「须菩提!我非作非不作,乃至知者、见者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梦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幻、嚮、影、焰、化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内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四念处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法皆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菩提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萨婆若及一切种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以是因缘故,须菩提!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众生亦非作非起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如我观佛所说义,世尊!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须菩提:「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问须菩提:「何等色无缚无脱?何等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须菩提言:

「如梦色无缚无脱,如梦受、想、行、识无缚无脱。如嚮、如影、如幻、如焰、如化,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过去色无缚无脱,过去受、想、行、识无缚无脱;未来色无缚无脱,未来受、想、行、识无缚无脱;现在色无缚无脱,现在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何以故无缚无脱?是色无所有故,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所有故,无缚无脱。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善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不善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无记色无缚无脱,无记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亦无缚无脱。

「何以故?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一切法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

「富楼那!檀波罗蜜无缚无脱,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内空亦无缚无脱,乃至无法有法空亦无缚无脱。

「四念处无缚无脱,乃至十八不共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缚无脱,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缚无脱,菩萨无缚无脱,佛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无为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无缚无脱。

「是菩萨摩诃萨住无缚无脱檀波罗蜜中,乃至住无缚无脱般若波罗蜜;住无缚无脱四念处,乃至住无缚无脱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成就众生,无缚无脱净佛世界;无缚无脱诸佛当供养,无缚无脱当听法;无缚无脱诸佛终不离,无缚无脱诸神通终不离,无缚无脱五眼终不离;无缚无脱陀罗尼门终不离,无缚无脱诸三昧终不离;无缚无脱当生道种智,无缚无脱当得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法轮转,无缚无脱众生安立三乘。

「如是,富楼那!菩萨摩诃萨行无缚无脱六波罗蜜,当知一切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

「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大庄严。」

【论】

释曰:

须菩提言:「如我闻佛义,无大庄严为大庄严,何以故?自相空故。」

问曰:

须菩提何以故如是说?

答曰:

佛说发大庄严义,甚深难得难解。会中众生闻是事,心或退没:如是庄严毕竟空,亦以神通力故,一时能遍至十方如恒河沙世界可适众生,言:「此是圣王事,我等云何能知!」

以是故,须菩提说发大庄严非深非难;非但发大庄严,自相空,易行易得;色、色中定相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尔。若菩萨能如是知诸法空寂灭相,而不舍本愿、精进,是故名发大庄严,非是难得。

佛证须菩提所说,故言「如是」。

作法皆是虚诳,故言:「萨婆若无作法;众生毕竟空故,亦无作法。」

佛说:「作者不可得故,一切智非作相;众生不可得故,作者不可得。作者不可得故,萨婆若非作非起相。」

复次,色亦无所能作,法空故;乃至诸佛法亦如是。

须菩提等谓:「诸法中无有定作相,如幻虽无实事,而有来去相。」以是故,佛说:「如幻、如焰等无作相,毕竟不可得故。」

是时听者作是念:「十八空能破一切法,则是有用,是则为实,谓言『有作』。」

是以佛言:「内空无所作,乃至无法有法空,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所作。」

若谓:今十八空,有为虚诳无实,故可无作;如、法性、实际是真实法,应当有作!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各各共因,无为法亦与有为法作因故。

佛言:「如、法性、实际、法住、法位亦无作。」

又谓:菩萨、佛、一切种智是实法,能有所作。

以是故,佛言:「是法亦毕竟空故,亦无所作」,作相因缘生故。

行者念言:「佛法甚难!甚为希有!诸法都无作,无缚无解者,我等云何当从苦得脱?」

是故须菩提白佛言:「如我知佛所说义,五众无缚无解,若毕竟空无有作者,谁缚谁解?」

凡夫人法虚诳、不可得,故非缚;圣人法毕竟空、不可得,故非解。

如梦等五众,及三世五众,善、不善等五众,一切法亦如是,乃至实际等亦复如是,无所有故,离故,不生故,无缚无解。是名菩萨摩诃萨不缚不解菩萨道。

住是道中,诸烦恼不牵堕凡夫中,故言「不缚」;不以诸无漏法破烦恼,故言「不解」。

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乃至五神通、五眼、诸陀罗尼三昧门,终不离佛,及安立众生于三乘,亦无缚无解。所以者何?诸法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毕竟空故。

如是等因缘,是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相」,所谓「不缚不解」。

大智度论释摩诃衍品第十八

【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是乘发何处?是乘至何处?当住何处?谁当乘是乘出者?」

佛告须菩提:

「汝问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何等六?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云何名檀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

「云何名尸罗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不着尸罗波罗蜜。

「云何名羼提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云何名毗梨耶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行五波罗蜜,勤修不息,亦安立一切众生于五波罗蜜,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毗梨耶波罗蜜。

「云何名禅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以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入诸禅,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

「云何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不着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用无所得故;亦教他不着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内空?」

佛言:「内法名眼、耳、鼻、舌、身、意。眼、眼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耳、耳空,鼻、鼻空,舌、舌空,身、身空,意、意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空。」

「何等为外空?」

「外法名色、声、香、味、触、法。色、色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声、声空,香、香空,味、味空,触、触空,法、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外空。」

「何等为内外空?」

「内、外法名内六入、外六入。内法、内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外法、外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外空。」

「何等为空空?」

「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

「何等为大空?」

「东方东方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大空。」

「何等为第一义空?」

「第一义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第一义空。」

「何等为有为空?」

「有为法名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欲界空,色界、色界空,无色界、无色界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为空。」

「何等为无为空?」

「无为法名为无生相、无住相、无灭相;无为法、无为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为空。」

「何等为毕竟空?」

「毕竟名诸法至竟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毕竟空。」

「何等为无始空?」

「若法初来处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始空。」

「何等为散空?」

「散名诸法无灭,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散空。」

「何等为性空?」

「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所作,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

「何等为自相空?」

「自相名色、坏相,受、受相,想、取相,行、作相,识、识相,如是等有为法,无为法各各自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自相空。」

「何等为诸法空?」

「诸法名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是诸法、诸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诸法空。」

「何等为不可得空?」

「求诸法不可得,是不可得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不可得空。」

「何等为无法空?」

「若法无是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空。」

「何等为有法空?」

「有法名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法空。」

「何等为无法有法空?」

「诸法中无法,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无法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有法空。」

「复次,须菩提!法、法相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

「何等名法、法相空?」

「法名五众,五众空,是名法、法相空。」

「何等名无法、无法相空?」

「无法名无为法,是名无法、无法相空。」

「何等名自法、自法空?」

「诸法自法空,是空非智作,非见作,是名自法、自法空。」

「何等名他法、他法空?」

「若佛出,若佛未出,法住、法相、法位、法性、如、实际,过此诸法空,是名他法、他法空。」

「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论】

问曰:

是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又佛命须菩提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应问「般若波罗蜜」,佛亦应答「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乃问「摩诃衍」,佛亦答「摩诃衍」?

答曰:

「般若波罗蜜」、「摩诃衍」一义,但名字异;若说「般若波罗蜜」、说「摩诃衍」无咎。

「摩诃衍」名佛道,行是法得至佛,所谓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中第一大者,般若波罗蜜;如后品佛种种说大因缘。

若说般若波罗蜜,则摄六波罗蜜;若说六波罗蜜,则具说菩萨道,所谓从初发意,乃至得佛。

譬如王来,必有营从,虽不说从者,当知必有;「摩诃衍」亦如是,菩萨初发意所行,为求佛道故,所修集善法,随可度众生所说种种法,所谓《本起经》、《断一切众生疑经》、《华手经》、《法华经》、《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弥勒问经》、《六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祇经,或佛说,或化佛说,或大菩萨说,或声闻说,或诸得道天说。是事和合,皆名「摩诃衍」。

此诸经中,般若波罗蜜最大故;说「摩诃衍」,即知已说「般若波罗蜜」。诸余助道法,无般若波罗蜜和合,则不能至佛;以是故,一切助道法,皆是般若波罗蜜。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汝说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

问曰:

若尔者,初何以不先说「摩诃衍」?

答曰:

我上说般若波罗蜜最大,故应先说。

又佛意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放大光明。十方诸菩萨各自问佛:「今何以有是光明?」诸佛各答言:「娑婆世界有佛,名释迦牟尼,欲说般若波罗蜜。彼诸菩萨及诸天人,和合而来。」舍利弗问佛:「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法,习行般若波罗蜜?」

又佛初品中种种赞般若波罗蜜功德:「若欲得是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有如是等因缘故,应初说「般若波罗蜜」。

佛命须菩提:「汝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谦言:「菩萨空,但有名」;后言:「能如是解,了知菩萨相,即是行般若波罗蜜。」既知是已,问「菩萨句义」,次有「摩诃萨」义;「摩诃萨」义中,有「大庄严」、「摩诃衍」。

如勇夫虽有种种器杖庄严,不乘驶马,则无能为。

是「大乘」,天竺语名「摩诃衍」。

诸佛断法爱故,又明般若波罗蜜义无异故,佛不诃。以是故,须菩提更作异名,问摩诃衍。

问曰:

如摩诃衍序中说:「从初发心乃至佛道,为佛道故集一切善法,皆名摩诃衍。」今何以但说「六波罗蜜为摩诃衍」?

答曰:

如先说,般若波罗蜜,则说六波罗蜜;说六波罗蜜,则摄一切善法。以是故,不应作是问:「诸善法多,何以但说六波罗蜜?」

复次,摩诃衍,初发心作愿,乃至后方便等六波罗蜜;是诸法虽不名为波罗蜜,然义皆在六波罗蜜中。如:

初发心作愿,大悲等心力大故,名毗梨耶波罗蜜;舍小利,取大乘,名般若波罗蜜;方便即是智慧,智慧淳净故,变名方便。

教化众生、净佛世界等,皆在六波罗蜜中,随义相摄。

问曰:

若尔者,后何以更说「十八空、百八三昧等,名摩诃衍」?

答曰:

六波罗蜜是摩诃衍体,但后广分别其义。如:

十八空、四十二字等,是般若波罗蜜义;百八三昧等,是禅波罗蜜义;以是故初说六波罗蜜。

问曰:

何以故正说六波罗蜜,不多不少?

答曰:

佛为法王,随众生可度,或时略说一、二、三、四;或时广说,如《贤劫经》八万四千波罗蜜。

复次,六道众生,皆受身、心苦恼:如地狱众生拷掠苦,畜生中相残害苦,饿鬼中饥饿苦,人中求欲苦,天上离所爱欲时苦,阿修罗道斗诤苦,菩萨生大悲心,欲灭六道众生苦故,生六波罗蜜。

以是故说六波罗蜜,不多不少。

问曰:

檀波罗蜜有种种相,此中佛何以但说五相?所谓用萨婆若相应心,舍内、外物,是福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何以不说「大慈悲心,供养诸佛,及神通、布施」等?

答曰:

是五种相中,摄一切布施。

「相应萨婆若心布施」者,此缘佛道,依佛道;「舍内外」者,则舍一切诸烦恼;「共众生」者,则是大悲心;「回向」者,以此布施但求佛道,不求余报;「用无所得故」者,得诸法实相般若波罗蜜气分故;檀波罗蜜非诳非倒,亦无穷尽。

问曰:

若尔者,则不须五种相,但说「萨婆若相应心」则足!

答曰:

此事可尔!但以众生不知云何应萨婆若心布施义故,是故以四事分别其义。

「应萨婆若心」者,以菩萨心,求佛萨婆若,作缘作念系心。持是布施,欲得萨婆若果,不求今世因缘、名闻、恩分等;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富贵处;为度众生故,不求涅槃,但欲具一切智等诸佛法,为尽一切众生苦故。是名应萨婆若心。

「内、外物」者,内名头、脑、骨、髓、血、肉等,难舍故在初说;外物者,国土、妻子、七宝、饮食等。

「共一切众生」者,是布施福德果报,与一切众生共用;譬如大家种穀,与人共食。菩萨福德果报,一切众生皆来依附;譬如好菓树,众鸟归集。

「回向」者,是福德边,不求余报,但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先言「应萨婆若心」,后言「回向」,有何等异?

答曰:

「应萨婆若心」,为起诸福德因缘;「回向」者,不求余报,但求佛道。

复次,「萨婆若相应心」,为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施;如先义说:萨婆若为主,一切功德皆为萨婆若。赞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婆若。

「用无所得」者,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顺诸法实相而不虚诳,如是等说檀波罗蜜义。

问曰:

尸罗波罗蜜则总一切戒法,譬如大海总摄众流,所谓不饮酒,不过中食,不杖加众生等。是事十善中不摄,何以但说十善?

答曰:

佛总相说六波罗蜜,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

不饮酒、不过中食,入不贪中;杖不加众生等,入不瞋中;余道随义相从。

戒名身业、口业,七善道所摄。

十善道及初后,如发心欲杀,是时作方便恶口,鞭打、系缚、斫刺,乃至垂死皆属于初;死后剥皮、食噉、割截、欢喜,皆名后;夺命是本体;此三事和合,总名杀不善道。

以是故知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复次,是菩萨生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布施利益众生,随其所须,皆给与之;持戒不恼众生,不加诸苦,常施无畏。十善业道为根本,余者是不恼众生远因缘。

戒律为今世取涅槃故,淫欲虽不恼众生,心系缚故为大罪。以是故,戒律中淫欲为初;白衣不杀戒在前,为求福德故。

菩萨不求今世涅槃,于无量世中往返生死,修诸功德。

十善道为旧戒,余律仪为客。

复次,若佛出好世,则无此戒律;如释迦文佛,虽在恶世,十二年中亦无此戒,以是故知是客。

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复次,戒律中戒,虽复细微,忏则清净;犯十善戒,虽复忏悔,三恶道罪不除。如比丘杀畜生,虽复得悔,罪报犹不除。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但说十善业道。

亦自行,亦教他人,名为尸罗波罗蜜。

十善道:七事是戒,三为守护故,通名为尸罗波罗蜜。

余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如初品中「六波罗蜜」论议广说。

是经名「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舍离相;以是故,一切法中皆用无所得故。

问曰:

若用有所得集诸善法,犹尚为难,何况用无所得!

答曰:

若得是无所得智慧,是时能妨善行,或生邪疑;若不得是无所得智慧,是时无所妨,亦不生邪疑!佛亦不称着心取相行诸善道,何以故?虚诳住世间,终归于尽。

若着心修善,破者则易;若着空生悔,还失是道!譬如火起草中,得水则灭;若水中生火,则无物能灭。初习行着心取相菩萨,修福德,如草生火,易可得灭;若体得实相菩萨,以大悲心行众行,难可得破,如水中生火,无能灭者。

以是故,虽用无所得心行众行,心亦不弱,不生疑悔,是名略说六波罗蜜义。广说如「初品」中,一一波罗蜜皆具足。

十八空者,六波罗蜜中说般若波罗蜜义,不着诸法;所以者何?以十八空故。

「十八空」论议,如初品中,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彼义,应此中广说。

问曰:

十八空,内空等后皆言「非常非灭故」,此义云何?

答曰:

若人不习此空,必堕二边——若常、若灭。所以者何?

若诸法实有,则无灭义,堕常中;如人出一舍,入一舍,眼虽不见,不名为无,诸法亦尔!从未来世入现在世,现在世入过去世,如是则不灭。

行者以有为患,用空破有,心复贵空;着于空者,则堕断灭。以是故,行是空以破有,亦不着空。

离是二边,以中道行是十八空,以大悲心为度众生;是故十八空后,皆言非常非灭,是名摩诃衍。若异此者,则是戏论狂人!于佛法中空无所得;如人于珍宝聚中取水精珠,眼见虽好,价无所直。

问曰:

若十八空已摄诸空,何以更说四空?

答曰:

十八空中,现空尽摄。

诸佛有二种说法:或初略后广,或初广后略。初略后广,为解义故;初广后略,为易持故。或为后会众生略说其要,或以偈颂。

今佛前广说十八空,后略说四空相。

「法、法相空」者,一切法中,法相不可得;如色中色相不可得。

复次,法中不生法故,名为「法法空」。

「无法、无法空」者,无为法名「无法」,何以故?相不可得故。

问曰:

佛以三相说无为法,云何言「无相」?

答曰:

不然!破生故言「无生」,破住故言「无住」,破灭故言「无灭」,皆从生、住、灭边有此名,更无别无生、无灭法,是名「无法、无法空」。是义,如「无为空」中说。

「自法、自法空」者,「自法」名诸法自性。自性有二种:一者、如世间法——地,坚性等,二者、圣人知如、法性、实际。此法空。所以者何?不由智见知故有二性空,如先说。

问曰:

如、法性、实际,无为法中已摄,何以复更说?

答曰:

观时分别,说五众实相:法性、如、实际,又非空智慧观故令空,性自尔。

问曰:

如色,是自法;识,为他法。此中何以说:「如、法性、实际,有佛、无佛常住,过是名为他法空」?

答曰:

有人未善断见结故,处处生着;是人闻是如、法性、实际,谓:「过是已,更有余法」。以是故说「过如、法性、实际亦空」。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六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佛说诸佛经

佛说诸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观心诵经法记

观心诵经法记 天台大师 说 荆溪尊者 述 大师以无碍...

佛说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佛说铁城泥犁经

佛说铁城泥犁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佛在舍卫祇洹...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是我闻...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

治疗眼病的偈语

(一)瞎子竟重见天日 (作者:煮云大师) 不多久以前,...

净慧法师: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

业障发现的公案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楼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诚,还是要担当社会的责任

楼宇烈老先生刚过了80岁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

蜜蜂王的巧智

旭日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树给孤独园里的比丘们,...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