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之余(卷六十四)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是求菩萨道善男子碍法?」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有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取心相,所谓取檀波罗蜜相,取尸罗波罗蜜相、羼提波罗蜜相、毗梨耶波罗蜜相、禅波罗蜜相、般若波罗蜜相;取内空相、外空相、内外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取四念处相乃至八圣道分相;取佛十力相乃至十八不共法相;取诸佛相;取于诸佛种善根相,是一切福德和合,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是名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法。用是法故,不能无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憍尸迦!是色相不可回向,受、想、行、识相不可回向,乃至一切智相不可回向。

「复次,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示、教、利、喜一切诸法实相。若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罗蜜时,不应作是分别言:『我施与,我持戒,我忍辱,我精进,我入禅,我修智慧;我行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我行无法有法空;我修四念处,乃至我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是示、教、利、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无错谬,亦如佛所许法示、教、利、喜,令是善男子、善女人远离一切碍法。」

尔时,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汝为诸菩萨说诸碍法。须菩提!汝今更听我说微细碍相。汝须菩提!一心好听!」

佛告须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取相念诸佛。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

「又于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住,于其中间所有善根,取相忆念;取相忆念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

「又于诸佛及弟子所有善根及余众生善根,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何以故?不应取相忆念诸佛,亦不应取相念诸佛善根。」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

佛言:「一切法常离故。」

须菩提言:「世尊!我当礼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起无作故,无有能得者。」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诸法亦不可得。」

佛言:「一切法一性,非二性。

「须菩提!是一法性,是亦无性,是无性即是性,是性不起不作。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知诸法一性,所谓无性,无起无作,则远离一切碍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难知难解!」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罗蜜,无见者、无闻者,无知者、无识者,无得者。」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罗蜜,不从心生,不从色、受、想、行、识生,乃至不从十八不共法生。」

【论】

问曰:

若与无碍相违,是名为「碍」,帝释何以更问「碍」?

答曰:

菩萨碍法微妙,入诸善法和合,利根者所觉,钝根者不觉。以难解故,于佛前更问。

碍法,何者是?所谓菩萨分别悭心、施心,舍悭心、取施心,是名「取心相」。

知布施物贵贱,知修集布施能一切与。是檀波罗蜜乃至随喜福德取相诸善法,虽为是妙,内着我、外着法,堕碍法中。譬如食虽香美,过噉则病。

此中须菩提自说因缘:「色等诸法相毕竟空故,不可得回向无上道。」

上说「碍相」;今说「无碍相」,所谓菩萨若欲教他无上道,应以实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义,如先说。

「实法」者,所谓灭诸忆想分别;是故说行檀时,不分别我与等。

若能如是教化,得二种利:一者、自无错谬,二者、亦如佛所得法以化他人。

如是等无量碍相相违,是名「无碍相」。

问曰:

佛以赞须菩提说「无碍相」,今何以故,复更自说「微细碍相」?

答曰:

佛就须菩提力中赞叹:汝是舍众生人,而能说菩萨「碍相」。「微细碍相」,须菩提力所不及,是故佛自说。

是碍相微细故,汝一心好听!何者是?所谓菩萨用取相念诸佛等,皆是「碍」。

无相相,是般若波罗蜜;佛从般若中出,亦是「无相相」。

诸善根着心取相回向,是世间果报有尽,杂毒故,不能得无上道。

问曰:

上说麁碍,言「取相」;今微细碍中,亦言「取相」,有何差别?

答曰:

上说我是与者、彼是受者,如是等;今但说取相。

复次,今说「诸菩萨念佛三昧」故微细相,微细心人中碍,是故名「微细碍」。

须菩提知佛所说深妙,非己所及,是故赞言「甚深」。

佛答:「一切法常远离相故。」佛说是般若远一切法,远一切法故,微细相不得入般若中。

须菩提欢喜言:「我当为般若作礼。」须菩提意作是念:「我得解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相故发心,我应作礼。」

佛言:「是般若波罗蜜无起无作故,十方如恒河沙佛无能得者,汝声闻人云何言得?」

须菩提言:「世尊!非但般若,一切法皆无知无得。」

佛言:「诸法一性无二。」

「一性」,所谓毕竟空;「无二」者,无毕竟、不毕竟。

「一法性」即是「无性」。毕竟空不应着、不应取相。所以者何?从因缘和合生故。

须菩提作是念:「若无性即是性,以不起不作故,后世苦不相续。能如是知般若波罗蜜,一切诸碍皆远离;若远离诸碍,则自在得无上道。」

须菩提闻是说,作是念:「我以为得,佛谓不得;是般若波罗蜜,难解难知。」

佛答:「非独汝难,一切众生无见者、无闻者、无知者、无识者、无得者。」

耳、鼻、舌、身所不知,意所不识不得;是般若出过六种知,故言「难解」。

须菩提入深般若中,智力穷极,故言「不可思议」。

佛言:「是般若非心生,非五众生,乃至不从十八不共法生」,无生相故。

问曰:

若说「不从心生」,何以复说「五众」?五众中识众即是心!

答曰:

先说心,是略说;后说五众等,是广说。

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可与般若作因缘,不能生般若;譬如勐风除云,能令日月出现,而不能作日月也。

大智度论释无作实相品第四十三

【经】

须菩提白佛言:「是般若波罗蜜无所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云何行?」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行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色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净、不净?受、想、行、识亦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具足者是不名色,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不具足者,是不名识,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者,是不名一切种智,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眼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耳、鼻、舌、身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意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檀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尸罗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羼提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毗梨耶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禅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知色是不碍,知受、想、行、识是不碍,乃至知一切种智是不碍;知须陀洹果不碍,知斯陀含果不碍,知阿那含果不碍,知阿罗汉果不碍,知辟支佛道不碍,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不碍。」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譬如佛尽形寿,若赞若毁虚空,赞时亦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须菩提!如幻人,若赞时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赞时不喜,毁时不忧。须菩提!诸法相亦如是,若说亦如本不异,若不说亦如本不异。」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修行是般若波罗蜜时,不忧不喜,而能习行般若波罗蜜,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转还。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如修虚空。如虚空中无般若波罗蜜,无禅、无毗梨耶、无羼提、无尸罗、无檀波罗蜜;如虚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亦无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四念处乃至无八圣道分,无佛十力乃至无十八不共法;无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无辟支佛道,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世尊!应礼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大庄严。

「世尊!是人为众生大庄严,勤精进,如为虚空大庄严,勤精进。

「世尊!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

「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为虚空等众生大庄严。

「世尊!是人大庄严欲度众生,为如举虚空。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精进力,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勇勐,为度如虚空等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佛,譬如竹苇、甘蔗、稻麻、丛林,诸佛若一劫,若减一劫说法,一一佛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入涅槃。

「世尊!是众生性亦不减,亦不增。何以故?众生无所有故,众生离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诸佛所度众生,亦如是。

「世尊!以是因缘故,我如是说:是人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度虚空。」

是时,有一比丘作是言:「我当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生、无法灭,而有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而有诸须陀洹、诸斯陀含、诸阿那含、诸阿罗汉、诸辟支佛,有诸佛,而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而有转法轮。」

【论】

释曰:

须菩提闻佛说般若波罗蜜无起无作相,是故今在佛前说:「般若波罗蜜无所作。」若无作者,不能断诸烦恼,不能修集诸善法。此中佛说因缘:「从作者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知者尚无,何况作者?

须菩提言:「若无作者,般若波罗蜜无所能作,应云何行云何得般若波罗蜜?」

佛言:「若菩萨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所谓若常、若无常,乃至若净、若不净,是名行般若波罗蜜。」

「一切法」者,从色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行法。是法中,无智人行诸法常等,智人行诸法无常等。是般若波罗蜜,示诸法毕竟实相故,不说诸法常、无常。无常等虽能破常等颠倒,般若中不受是法,以能生着心故;思惟筹量,求常、无常相不可得定实。

问曰:

色等罪法,可观不净、苦,余善法云何观不净、苦?

答曰:

是名字不净、苦。如随意安稳好法,名清净、快乐;不随意非安稳法,名不净、苦。于善法中爱乐悦可者,以为净、乐;厌恶不喜者,以为不净、苦。

须菩提作是念:「若离诸观法者,将无不具足菩萨道耶?」

是故佛说:「若不行色等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

「色具足」者,有人言:色等法中常、无常等忆想分别,是名「具足」。

「不具足」者,是中用无常等观破常等,是名「不具足」,少常等故。

今于色中亦不行无常等,是故言「不行色不具足,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有人言:「具足」者,谓:补处菩萨能如色实观,乃至一切种智,是名「具足」;余者是「不具足」。

若菩萨不行色等不具足者,即是行具足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具足则非色,色非无常相故。

佛言:出众生于常中,着无所有中,随语言音声故,是故说:「如是实清净亦不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善说道、非道故,须菩提言「希有!」

碍者是非道,无碍者是道。

佛观会众心多回向空,知般若波罗蜜无碍相,是故说:「不行色等无碍,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行者,于色等法无碍。」

须菩提虽不能究尽知毕竟空理,而常乐说,是空法希有,与一切世间法相违。

佛可须菩提所说:「若说、不说,无增无减。」是诸法实相,若以身业毁坏,亦不能令异,何况口说?常不生相故。

譬如虚空——「虚空」是般若波罗蜜;「幻人」是行者。行者虽罪业因缘生是虚诳法,般若波罗蜜合故无有异。如种种诸色,到须弥山边,同为金色。是诸法实相,不可知、不可说,故若说、不说,如本不异。

尔时,须菩提作是念:「若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如虚空,乃至无有微细相,而菩萨能修集善法,得无上道,是事难信难受!」作是念已,白佛言:「诸菩萨所为甚难,能为难事,故应礼拜,谓能大庄严故。」须菩提希有心说,是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庄严,一切天人皆应礼拜。

问曰:

云何知是大庄严?

答曰:

须菩提此中自说譬喻:「如有人为虚空故,勤行精进,利益故大庄严。菩萨为利益众生,勤精进亦如是。世尊!若有人欲度虚空,菩萨摩诃萨欲度众生,亦如是。」

问曰:

一事何以再说?

答曰:

「利益」者,未得涅槃,但令得智慧、禅定等今世、后世乐。

「欲度」者,令得漏尽,成三乘道,入无余涅槃。

如虚空无生无灭,无苦无乐,无缚无脱,无所有故,众生亦如是。是故说:「世尊!为度虚空等众生故大庄严。」

如虚空无色无形,若有欲举虚空,是为难;众生法亦如是毕竟空,而菩萨欲举三界众生着涅槃中,是故名「大庄严」。

须菩提复赞:是菩萨大精进力、不随邪疑心故,虽未得佛道、未灭诸结,而能大勇勐,能如是行菩萨道为众生,众生亦空。譬如以种种彩色,欲画虚空。

此中佛说众生空因缘,所谓「十方如恒河沙诸佛,以神通力,为众生无量劫说法,一一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入涅槃,假令如是,于众生无所减少。」

若实有众生、实有减少者,诸佛应有减众生罪。

若众生实空,和合因缘有假名众生故,无有定相;是故尔所佛度众生,实无减少。若不度亦不增,是故诸佛无减众生咎!

是故说:「菩萨欲度众生,为欲度虚空。」

尔时一比丘,闻毕竟空相,惊喜言:「我当礼般若波罗蜜!般若中无有法定实相,而有戒众等及诸果报。」

【经】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法?」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空。」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我当作何等护?」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颇见是法可守护者不?」

释提桓因言:「不也!须菩提!我不见是法可守护者。」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即是守护,所谓常不远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远离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为欲护虚空。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汝能护梦、焰、影、响、幻、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徒自疲苦。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佛所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法性、实际、如、不可思议性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见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诸菩萨摩诃萨如所知见故,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焰、影、响、幻、化,亦如是。」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念色、不念是色、不念用色、不念我色;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不念化、不念是化、不念用化、不念我化;受、想、行、识亦如是。

「乃至一切智,不念一切智、不念是一切智、不念用一切智、不念我一切智;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如是。

「如是,憍尸迦!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

【论】

释曰:

即时帝释问:「从佛、须菩提所闻是甚深般若,为习何法?」

须菩提言:诸法久久皆归涅槃故,当习诸法空,是故说:「欲习般若当习空」。

帝释是人天王,于世间自在,能与所须,愿作守护;闻是般若波罗蜜,欢喜白佛言:「我当作何事守护?随其所须,尽当与之。」须菩提及一比丘,出家法敬礼而已。诸恶鬼常恼是人,魔若魔民常恼行者;是故问佛:「我当以何事守护?」若自守护,若遣子弟,若遣官属侍卫,随佛教勅。

须菩提知般若有无量力,又知佛意欲令般若波罗蜜贵重,不用受恩,故语帝释:「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幻、如梦,汝颇见定有一法可守护不?」

帝释言:「不也!」

若可见者,不名为般若波罗蜜毕竟空;若不可见,云何说言:「我当作何事守护」?

复次,「憍尸迦!若行者如所说般若中住,即是守护。」

若菩萨如般若中所说,一心信受,思惟、正忆念,入禅定,观诸法实相,得毕竟空智慧,应无生法忍,入菩萨位,如是人不惜身命,何况外物?是人不须守护。「守护」名遮诸苦恼,令得安乐。是人离一切世间法,故无有忧愁苦恼;得世间事不以为喜,失世间事不以为忧,所谓「常不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行」。若人少时应行,后还失者,宜须守护;若常不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则不须守护。

如伽罗夜叉以拳打舍利弗头,舍利弗时入灭尽定,不觉打痛。般若波罗蜜气分,即是灭尽定,是故若人、若非人不能得便。

略说二种因缘,不须守护,若人、若非人不得便:

一者、从身乃至一切诸法,皆厌离,无我,无我所故,皆无所着,如斩草木,不生忧愁;二者、得上妙法故,为十方诸佛菩萨、诸天守护。

复次,譬如人欲守护虚空。虚空雨不能坏、风日不能乾、刀杖等不能伤;若有人欲守护虚空者,徒自疲苦,于空无益。若人欲守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欲令此事明了,故问:「汝能守护空及梦中所见人,及影、响、幻化人不?」

答言:「不也!」此法但诳心眼,暂现已灭,云何可守护?行般若菩萨亦如是,观五众如梦等虚诳。

如无为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无能守护者,亦无所利益。行般若菩萨,知身如「如、法性、实际」,不分别;得供养利时不喜,破坏失时不忧。如是人何须守护?

尔时,帝释贪贵是如梦等智慧,菩萨得是智慧力,不须外守护故,问须菩提:「云何菩萨知是如梦等空法?」

「如所知见不念梦等」者,梦等喻五众。五众,人所着,不着梦等;欲令离着事,故以不着事为喻。欲令观五众如梦,于梦亦复生着,是故帝释问:「如梦,亦不着是梦。」

凡夫人以梦喻五众,即复着梦,作是言:「定有梦法眠睡时生」,是名「念梦」。

「是梦恶,是梦好」,如是分别,是名「念是梦」;梦得好事则心高,得恶事则心愁。

又用此梦譬喻,得是如梦实智慧,是名「念用梦」。

闻是譬喻,我因此梦得知诸法如梦,是名「念我梦」。

余喻亦如是。

尔时,须菩提答帝释:若行者不念色——是色:人色、非人色,树色、山色,是四大、若四大所造色等;不念是色若常、若无常等,不以色故心生憍慢;不念色是我所、非我所,入无我门,直至诸法实相中。

是人能不念梦、不念是梦等;用是梦等譬喻,破着五众,破着故于梦中亦不错。若不能破色着,是人于色错,于梦亦错。

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幻、焰、响、影、化等,亦如是。

诸菩萨知诸法如梦,于梦亦不念。

◎【经】

尔时,佛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少光天,乃至净居天——是一切诸天,以天栴檀遥散佛上,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四天王天、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梵天王乃至诸净居天,佛神力故,见东方千佛说法,亦如是相、如是名字,说是般若波罗蜜品,诸比丘皆字须菩提,问难般若波罗蜜品者,皆字释提桓因;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各千佛现。

尔时,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如贤劫中诸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用何相、何因、何义,说是般若波罗蜜义?」

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色非常非无常,当如是说法;色非苦非乐,色非我非无我,色非净非不净,当如是说法;色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非常非无常,乃至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

「色非过去,色非未来,色非现在,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亦如是。

「色毕竟净,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毕竟净,当如是说法;乃至一切智毕竟净,当如是说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云何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若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色清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受、想、行、识清净。

「复次,须菩提!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虚空不生不灭故清净,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佛言:「虚空不可取故虚空清净,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复次,须菩提!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因虚空中二声出,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可说故清净。

「须菩提!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复次,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无所得相,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无所得相故清净。

「复次,须菩提!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一切法毕竟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论】

释曰:

是般若波罗蜜虽皆甚深,是品中了了说诸法实相故。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持诸供养具,来供养佛,一面立。

问曰:

即是上诸天,今更来?

答曰:

有人言:事久故去竟更来。

有人言:更有新天来者,欲令信般若故,十方面各千佛现。是人福德因缘,应见千佛故;佛神力故,在会众人皆见十方佛。人天所见有限,非佛威神,无由得见彼诸佛。

佛前说法者,皆字须菩提;难问者,皆字释提桓因:取其同字者有千人。是时,须菩提、帝释皆欢喜言:「非独我等能说、能问!」

佛欲证其事,故广引其事,说弥勒及贤劫菩萨,于是摩伽陀国,王舍城耆阇崛山,说般若波罗蜜。如《经》中说:「弥勒菩萨将大众到耆阇崛山,以足指开山顶,摩诃迦叶骨身,着僧伽梨,执杖持钵而出。弥勒为大众说言:『有过去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是人是少欲知足、行头陀弟子中第一,具六神通,得三明,常怜愍利益众生故,以神通力,令此骨身至今。因此小身得如是利,何况汝等大身生于好世,而不能自利?』尔时,弥勒因是事广说法,令无量众生得尽苦际。」

以此事故,知弥勒在耆阇崛山中说法。是般若波罗蜜,过去、未来、现在佛所说,应当信受。

须菩提问:「弥勒菩萨以何相、何因、以何法门说?」

佛言:「如我说。」

「色等诸法非常非无常,非缚非解」等,如先说。

亦不说色过去、未来、现在;如涅槃出三世,色等诸法亦如是。如先说一切法如涅槃相;弥勒所说亦如是。

尔时,须菩提欢喜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第一清净。」

佛言:「色等诸法清净故」,因果相似故。

「色等法清净」者,所谓色等法不失业因缘故,及不得诸法生相定实故,「不生不灭」;诸法相常不污染故,「不垢不净」。

此中说譬喻,欲令事明了故。

如虚空尘水不着,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生不灭故常清净。

如虚空不可染污;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虽有邪见戏论不能染污,刀杖恶事不能坏,无色无形故不可取,不可取故则不可染污。

复次,诸菩萨住辩才乐说无碍智中,为众生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皆是般若波罗蜜一事,而分别为说,是故说:「般若波罗蜜可说故,清净如虚空」。

因虚空及山谷,有人声从口中空出,因是出声故名响。如响空,口声亦如是,是二声皆虚诳不实,而人以声为实,以响为虚。般若亦如是,一切法皆毕竟空,如幻、如梦,凡夫法、圣法皆是虚诳;小菩萨以凡夫法为虚诳、圣法为实。

问曰:

是二皆虚诳,何以故小菩萨以凡夫法为虚、圣法为实?

答曰:

圣法因持戒、禅定、智慧,修集功德所成,故以为实。以凡夫法自然有,如响自然出,非是故作以为虚。众生无始世来,着此身故,声从身出以为实;小菩萨深乐善法故以为实。

复次,如虚空中,无音声语言相故无所说;是语言音声,皆是作法,虚空是无作法。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第一深义毕竟空,无有言说,一切语言道断故。

复次,如虚空无所得相,不得有、不得无。若有「无相」,如先破虚空相;若无,因是虚空造无量事!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无相不可得故清净。

复次,般若波罗蜜,因诸法正忆念故生;正忆念者,毕竟空清净,故「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四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卷第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者。总括八部之大宗。...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

勅修百丈清规

勅修百丈清规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 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 宋云间沙门灵鉴述 宋天竺法师...

佛说蓱沙王五愿经

佛说蓱沙王五愿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注音版】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

如何克服瞌睡的习气

问: 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课都起不来,一天到晚看到床...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 精进念佛 简单介绍: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