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之余(卷七十)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佛因深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实知。」

「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实知?」

佛言:「一切众生心数出、没、屈、申等,皆依色、受、想、行、识生。

「须菩提!佛于是中知众生心数出、没、屈、申,所谓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

「世间有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世间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世间有边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神即是身,是见依色;神异身异,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死后有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死后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死后或有如去或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死后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出、没、屈、申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知色相,云何知色相?

「如:如不坏、无分别,无相、无忆、无戏论、无得,色相亦如是。

「须菩提!佛知受、想、行、识相,云何知受、想、行、识相?

「如:如相不坏、无分别,无相、无忆、无戏论、无得,受、想、行、识相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佛知众生如相,及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相。

「五众如相,诸行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

「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所谓六波罗蜜如相,六波罗蜜如相即是三十七品如相,三十七品如相即是十八空如相,十八空如相即是八背舍如相,八背舍如相即是九次第定如相,九次第定如相即是佛十力如相,佛十力如相即是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乃至十八不共法如相,十八不共法如相即是一切种智如相,一切种智如相即是善法不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如相,无漏法如相即是过去、未来、现在法如相,过去、未来、现在法如相即是有为法、无为法如相,有为法、无为法如相即是须陀洹果如相,须陀洹果如相即是斯陀含果如相,斯陀含果如相即是阿那含果如相,阿那含果如相即是阿罗汉果如相,阿罗汉果如相即是辟支佛道如相,辟支佛道如相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即是诸佛如相。诸佛如相皆是一如相,不二不别,不尽不坏,是名一切诸法如相。

「佛因般若波罗蜜得是如相,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如是,须菩提!佛知一切法如相,非不如相、不异相;得是如相故,佛名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诸法如相,非不如相,不异相甚深!

「世尊!诸佛用是如,为人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谁能信解是者?唯有阿鞞跋致菩萨,及具足正见人,漏尽阿罗汉。何以故?是法甚深故。」

「须菩提!是如无尽相故甚深。」

须菩提言:「何法无尽相故甚深?」

佛言:「一切法无尽故。如是,须菩提!佛得是一切诸法如已,为众生说。」

【论】

释曰:

佛悉知一切众生所作所行,六十二邪见等诸邪见,九十八结使等诸烦恼,是故说「佛知众生心心数法出、没、屈、申」。

在家者,为爱等诸烦恼所没,名为「没」;九十六种邪见,出家者名「出」。

复次,常着世乐故名为「没」;或知无常,怖畏,求道,故名「出」。

复次,受九十六种道法,不能得正道故,还没在世间。

「屈」者,不离欲界;「申」者,离欲界。

色界离、不离,亦如是。

如人立清池上见鱼:或有常在水中,或有暂出还没,或有出观四方,或有出欲渡者近岸还没。

佛亦如是,以佛眼观十方六道众生:

有常着五欲,诸烦恼覆心,不求出者;或有好心,能布施,能持戒,而以邪疑覆心故还没;有人出五欲,能得煖法、顶法等观四谛,未得实法故还没;有人离五欲乃至无所有处,不得涅槃故还没。

何等是出、没、屈、申相?

此中佛说,所谓「神及世间常」。

神者,凡夫人忆想分别,随我心取相故计有神。

外道说神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

若计神常者,常修福德,后受果报故,或由行道故,神得解脱。

若谓神无常者,为今世名利故有所作。

常无常者,有人谓:神有二种:一者、细微常住,二者、现有所作。

现有所作者,身死时无常。

细神是常。

有人言:神非常非无常。

常、无常中俱有过:若神无常,即无罪福;若常,亦无罪福。

何以故?若常,则苦乐不异;譬如虚空,雨不能湿,风日不能乾。若无常,则苦乐变异;譬如风雨,在牛皮中则烂坏。

以我心故,说必有神,但非常非无常。

佛言:四种邪见,皆缘五众,但于五众谬计为神。

「神及世间」者,世间有三种:一者、五众世间,二者、众生世间,三者、国土世间。

此中说二种世间:五众世间、国土世间;众生世间即是神。

于世间相中,亦有四种邪见。

问曰:

神从本已来无故应错,世间是有,云何同神邪见?

答曰:

但破于世间起常无常相,不破世间。譬如无目人得蛇以为璎珞,有目人语是蛇,非是璎珞。

佛破世间常颠倒,不破世间。何以故?现见无常故。

亦不得言无无常,罪福不失故,因过去事有所作故。

常无常,二俱有过故;非常非无常,着世间过故。

「世间有边」者,有人求世间根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则无中、无后;若无初、中、后,则无世间。是故世间应有始,始即是边。

得禅者宿命智力,乃见八万劫事,过是已往,不复能知,但见身始中阴识,而自思惟:此识不应无因无缘,必应有因缘,宿命智所不能知;但忆想分别:有法名「世性」,非五情所知,极微细故。

于世性中初生觉;觉即是中阴识。

从觉生我,从我生五种微尘,所谓色、声、香、味、触。

从声微尘生空大,从声、触生风大,从色、声、触生火大,从色、声、触、味生水大,从色、声、触、味、香生地大。

从空生耳根,从风生身根,从火生眼根,从水生舌根,从地生鼻根。

如是等渐渐从细至麁。

世性者,从世性已来至麁,从麁转细,还至世性。

譬如泥丸中具有瓶瓫等性,以泥为瓶,破瓶为瓫,如是转变,都无所失;世性亦如是,转变为麁。

世性是常法,无所从来,如《僧佉经》广说世性。

复次,有人说:世间初边名微尘,微尘常法,不可破、不可烧、不可烂、不可坏,以微细故;但待罪、福因缘和合故有身:若天、若地狱等,以无父母故,罪、福因缘尽则散坏。

有人以自然为世界始,贫富、贵贱,非愿行所得。

有人言:天主即是世界始,造作吉凶祸福,天地万物;此法灭时,天还摄取。

如是邪因,是世界边。

有人说:众生世世受苦乐尽,自到边。譬如山上投缕丸,缕尽自止;受罪受福,会归于尽,精进、懈怠无异。

有人说:国土世间,八方有边,唯上、下无边。

有人说:下至十八地狱,上至有顶,上下有边;八方无边。

如是种种说世界边。

有人说:众生世间有边,如说神在体中,如芥子、如米,或言一寸,大人则神大,小人则神小。

说神是色法、有分,故言「神有边」。

「无边」者。

有人说:神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名「神无边」。

有人言:国土世间无始,若有始则无因缘,后亦无穷常受身,是则破涅槃,是名「无边」。

复次,说国土世间,十方无边。

如是等,说神世间、国土世间无边。

「有边」者。

有人言:神世间无边,国土世间有边。

或言:神世间有边,国土世间无边;如上说神是色故。

或言:上下有边,八方无边。

如是总上二法,名为「有边无边」。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者,有人见「世间有边」有过、「无边」亦有过,故不说「有边」、不说「无边」,着「非有边非无边」以为世间实。

「神即是身」者,有人言:身即是神。所以者何?分折此身,求神不可得故。

复次,受好丑苦乐皆是身,是故言「身即是神」。

「身异神异」者,有人言:神微细,五情所不得,亦非凡夫人所见;摄心清净,得禅定人乃能得见,是故言「身异神异」。

复次,若「身即是神」,身灭神亦灭,是邪见。

说「身异神异」,身灭神常在,是边见。

「死后有如去」者,

问曰:

先说常、无常等,即是后世或有或无,今何以别说如去四句?

答曰:

上总说「一切世间常、非常」;「后世有、无」事,要故,别说。

「如去」者,如人来此间生,去至后世亦如是。

有人言:先世无所从来,灭亦无所去。

有人言:身、神和合为人,死后神去身不去,是名如去不如去。

「非有如去非无如去」者,见「去」、「不去」有失故,说「非去非不去」。是人不能舍神,而着「非去非不去」。

如是诸邪见烦恼等,是名「心出、没、屈、伸」。所以者何?邪见者种种道求出不得故,欲出而没。邪见力多难解,故说常、无常等十四事。

外道虽复种种忆想分别,佛言皆缘五众,依止五众,无神、无常。

佛知五众空、无相、无作、无戏论,但知五众如,不如凡夫虚诳颠倒见。

如五众如,一切法如亦如是。何以故?二法摄一切法,所谓有为、无为。五众是有为法;五众如即是无为法。

观察、筹量、思惟五众能行六波罗蜜,是故说「五众如即是一切法如,一切法如即是六波罗蜜如」。

行六波罗蜜菩萨求实道,观五众无常、空,生三十七品、八背舍、九次第等,是声闻道;知已直过,行十八空、十力等诸佛法:皆正观五众、五众如,无分别故,皆是一切诸法如。是故说「善法如即是不善法如,不善法如即是善法如。」

世间、出世间法亦如是。

是以行者不得着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如相亦如是,皆是一如相,不二不别。所以者何?求诸法实,到毕竟空,无复异。

如是等诸法如,佛因般若波罗蜜得,是故言「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叹未曾有,白佛言:世尊!一切诸法如甚深,随顺不相违。三世十方诸佛如,即是诸法如;解是诸法如故,为众生种种说法。

是甚深如,难解难信,阿鞞跋致菩萨入法位受记者能信;「具足正见人」者,三道人;漏尽阿罗汉不受一切法故,能信。

其有信者,近阿鞞跋致,故皆摄在阿鞞跋致中,故不别说。

佛语须菩提:一切法无尽故,是如无尽;如无尽故,得圣道者能信。

无为法中差别故,有须陀洹诸道,闻自所得法故能信;凡夫人着虚诳颠倒法,故不能信。

佛告须菩提:诸佛得是诸法如故,名为如来,名为一切智人,能教众生令至涅槃。

大智度论释问相品第四十九

【经】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欲界天子、色界天子遥散华香,来至佛所,顶礼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甚深,何等是深般若波罗蜜相?」

佛告欲界、色界诸天子:「诸天子!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所有法、无相、无依止、虚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

「诸天子!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佛为众生用世间法故说,非第一义。

「诸天子!是诸相,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破坏。何以故?

「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亦是相故。

「诸天子!相不能破相,相不能知相,相不能知无相,无相不能知相。

「是相,是无相,相、无相皆无所知,谓:知者、知法皆不可得故。

「何以故?诸天子!是诸相非色作,非受、想、行、识作;非檀波罗蜜作,非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作;非内空作,非外空作,非内外空作,非无法空作,非有法空作,非无法有法空作,非四念处作,乃至非一切种智作。

「诸天子!是诸相,非人所有,非非人所有;非世间,非出世间;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

佛复告诸天子:「譬如有人问:何等是虚空相?此人为正问不?」

诸天子言:「世尊!此不正问。何以故?世尊!是虚空无相可说,虚空无为无起故。」

佛告欲界、色界诸天子:「有佛、无佛,相性常住;佛得如实相性故,名为如来。」

诸天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得诸相性甚深,得是相故得无碍智;住是相中,以般若波罗蜜集诸法自相。」

诸天子言:「希有!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常所行处,行是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通达一切法相,若色相,若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种智相。」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子!恼坏相是色相,佛得是无相。觉者,受相;取者,想相;起作者,行相;了别者,识相——佛得是无相。能舍者,檀波罗蜜相;无热恼者,尸罗波罗蜜相;不变异者,羼提波罗蜜相;不可伏者,毗梨耶波罗蜜相;摄心者,禅波罗蜜相;舍离者,般若波罗蜜相——佛得是无相。心无所娆恼者,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相——佛得是无相。出世间者,三十七品相——佛得是无相。苦者,无作脱门相;离者,空脱门相;寂灭者,无相脱门相——佛得是无相。胜者,十力相;不恐怖者,无所畏相;遍知者,四无碍智相;余人无得者,十八不共法相——佛得是无相。愍念众生者,大慈大悲相;实者,无谬错相;无所取者,常舍相;现了知者,一切种智相——佛得是无相。如是,诸天子!佛得一切诸法无相,以是因缘故,佛名无碍智。」

【论】

问曰:

上处处已说空、无相、无作,乃至无起、无所有是般若相,今诸天子,何以复问何等是般若相?

答曰:

佛虽处处说般若波罗蜜,或说空等,或说有,或说果报,或说罪福;不定故,是以今问「何者定是般若相」。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如幻化,如似可得,而无定相可取,唯诸佛能正遍知其相;诸天子虽有利智,不能了知故问。

复次,有人言:是诸天子有后来者,不闻故问。

佛答诸天子:「空等是般若波罗蜜相。」

「空相」者,内外空等诸空。

若诸法空者,即是无有男女、长短、好丑等相,是名「无相相」。

若空、无相,不复生愿着后世身,是名「无作相」。

三解脱门是初入般若波罗蜜相,三乘共有。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所依止、虚空等,是般若波罗蜜深相。

上三解脱门中「无相」——无男女等外相;「无所有」下「无相相」——无一切法相。

空虽是一,人根有利钝,入有深浅故,差别说空。

无生无灭等论议,如先说。

佛知天子必有如是念:「若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如虚空相,云何可说?若说即是有相。」

诸天子以佛威德大故,不敢致难,是故佛自为说:「佛怜愍众生,以世谛故说空等诸相,非以第一义谛。」若以第一义故应难;以世谛故说,则不应难。

复次,虽说「空」,不以着心取相,不示法若是、若非,一切法同一相,无分别,是故复了了说,所谓「无所有」、「如虚空相」。

无有一法不入此相者,是故说「一切世间无能破坏」。

何以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即是相故。

若异法相违,则有可破;如水能灭火,火不自灭火。

口言如实欲破者,竟不能破,何况不实者?譬如盲人蹈践珍宝,口言非珍宝,竟不能令非珍宝。

此中佛更说: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无相故,「相不能破相」。

复次,有人言:「相不能破相」者,有法能解散,诸法和合,竟无所破,无所失;如斧析薪,分分解散,竟无所失。

复次,诸法无定相,如树,根、茎、枝、叶和合故名为树,树无定相故无所破。

如是等,名为「相不能破相」。

问曰:

色等诸法非觉故,可不相知;心数法是知相,云何言「不知」?

答曰:

此中以实相故,不说如凡夫人虚妄知。

是智慧,有为法故,因缘和合生,虚妄法不能实有所知,是故舍入无余涅槃。

若智慧知常、无常乃至空、寂灭等,上来已广破,灭无所有。

若如是者,云何当有知?

以是故「相不知相」。

「相不能知无相」者,内虽有智慧,外空故无法可知;外无缘云何智慧生?是故言「相不能知无相」。譬如刀虽利,不能破空。

「无相不能知相」者,有人言:内智慧无定相,外所缘法有定相,心随缘而生,是故说「无相不应知相」。譬如无刀,虽有物,无刀可斫。

「是相、是无相、相无相皆不可得」者。

「相」不入「相」,何以故?先有相故。

「相」不入「无相」,何以故?相无入处故。

离是「相」、「无相」,更无处可入。

复次,「相」、「所相」法不定故,因「所相」故有相。所以者何?

若先有「相」、无「所相」者,则无「相」,无所因故。

若先有「所相」而无「相」者,云何有「所相」?无所因待故!

复次,「相」以「所相」不定,「相」或时作「所相」,「所相」或时是「相」。

是故「相」不定、不实故,「所相」亦无;若「所相」不定、不实故,「相」亦无。

是故说「是相、是无相、是相无相不可得」。

如先说空等诸相是实,何以故?

是相非五众所作,非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所作。

是相,无为故,无法可作,亦无若人若非人能作。

「人」者,菩萨、诸佛等;「非人」者,诸天等。

是相毕竟空故,非有漏、非无漏,非世间、非出世间。

先虽说无为相,但破有为故说无为,无为亦无定相。

此中佛欲使是事明了,故说譬喻。

听者作是念:「若无佛则不闻是相,佛于众生最上故,应当作是相。」

是故佛语诸天:「有佛、无佛,此相常住。佛能知是相故名为佛。」

尔时,诸天子欢喜,复白佛言:「世尊!是诸相甚深。虽不可取相而可行,能与人无上果报。佛得是相故,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若分别诸法有定相,则是有碍智。

「世尊住是诸法实相中,则通达无碍,能说诸法各各别相,所谓恼坏相是色相;乃至了现知者,是一切种智相。」

佛可其意,为分别诸相。凡夫所知,诸相各异;佛知皆是空相,空相即是无相,佛得是无相。

「得」者,是知,无比遍知故名「得」。

是诸法相,今转名般若波罗蜜故。

【经】

尔时,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是故佛依止是法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

「佛知作人,若人正问知作人者,正答无过于佛。何以故?须菩提!佛知作人故。佛所乘来法,佛所从来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乘、是道,佛还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受持守护。须菩提!是名佛知作人。

「复次,须菩提!佛知一切法无作相,作者无所有故;一切法无起,形事不可得故。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一切法无作相,亦以是因缘故,佛知作人。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得一切法不生,以无所得故。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亦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若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云何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实无知者,无见者。云何无知者、无见者?一切法空,虚诳、不坚固,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

「复次,须菩提!一切法云何无知者、无见者?一切法无依止、无所系,以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

「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不见色故,示世间相;不见受、想、行、识故,示世间相;乃至不见一切种智故,示世间相。

「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不见色故,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相?不见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故,示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若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色相故示;不缘受、想、行、识生识,乃至不缘一切种智生识,是名不见一切种智相故示。

「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空。云何示世间空?示五众世间空,示十二入世间空,示十八界世间空,示十二因缘世间空,示我见根本六十二见世间空;示十善道世间空,示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世间空;示三十七品世间空,示六波罗蜜世间空;示内空世间空,示外空世间空,示内外空世间空,示无法空世间空,示有法空世间空,示无法有法空世间空;示有为性世间空,示无为性世间空;示佛十力世间空,示十八不共法世间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空。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知世间空、觉世间空、思惟世间空、分别世间空。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空。云何示佛世间空?示五众世间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空。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不可思议。云何示世间不可思议?示五众世间不可思议,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不可思议。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离。云何示世间离?示五众世间离,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离。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离。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寂灭。云何示世间寂灭?示五众世间寂灭,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寂灭。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毕竟空。云何示世间毕竟空?示五众世间毕竟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毕竟空。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性空。云何示世间性空?示五众世间性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性空。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无法空。云何示世间无法空,示五众世间无法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无法空。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无法有法空。云何示世间无法有法空?示五众世间无法有法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无法有法空。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独空。云何示世间独空?示五众世间独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独空。

「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相,所谓不生今世、后世相。何以故?诸法无可用生今世、后世相故。」

【论】

释曰: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是因缘故,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余经中说诸佛依止法,以法为师。

佛此中告须菩提:「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

一切不善法中无过邪见,邪见故不识恩分,我自然应尔。

知恩者,诸世间善法中最上,能与今世好名声,后与上妙果报;是故佛自说知恩、报恩中第一;我尚知布施、持戒等恩,何况般若波罗蜜!

复次,诸天子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无定相故,或有人不贪不贵。」

是故佛说:「我为三界尊,尚供养般若波罗蜜,何况余人!」

复有人生疑:「佛于一切世间如虚空无所着,何以故贪是般若波罗蜜,尊重、供养,似如贪着?」

是故佛说:「我无贪心,但分别知诸法好丑、力用多少;知是般若波罗蜜能断一切戏论、开三乘道、能灭众苦等,有无量无边功德,是故赞叹、尊重、供养。譬如人行安稳道,免诸患难,常念此道,以示于人。」

「佛知作人」者,知他作恩于已。

余处说「佛不知作人」,恐人疑,是故说:「佛知一切法无作相。」知一切法无作相故,言「无作人」,不以不知恩分故名「不知作人」。

言「知作人」、「不知作人」,无咎。

尔时,须菩提以毕竟空难:「世尊!若一切法毕竟空故,无知者、无作者,云何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诸佛世间?」

佛可其问,此中自说因缘:「一切法空,虚诳、无坚固。」

须菩提意:「一切法钝相,无见、无知,云何般若波罗蜜独能知见?」

佛意:「一切法非但无知、无见;一切法空、不牢固,无知者、无见者,亦不可得。故不应难。」

复次,一切法无所依止、无系故,无知者、无见者。

种种门破诸法令空:或破常,行无常入空;或破实入空;或毕竟尽故入空;或一切法远离故入空。如是等入空。

今以一切法无住处故,无依止、无系;无依止故,亦无生灭,以是故即是空。

「不系」者,一切法实相不系,出三界。所以者何?三界虚诳故。

是以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如是「示世间」。

是般若不见色等诸法故「示世间」。

色等法无依止、无系、虚诳故「不见」。

此中佛自说不见因缘,所谓不生缘色识,乃至不生缘一切种智识,是名不见色等法。

问曰:

识可不生,色云何不生?

答曰:

恼坏相是色,因识故分别知,无识亦无恼坏相。

复次,一切诸法从因缘和合故生相,无有自性。如有身、识、触诸缘和合故,知地坚相,坚相不离身识。是故诸法皆由和合生,无有自性。

「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者。

「世间」名五众乃至一切种智。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是法若大若小、若内若外,无不空者,是名「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

「佛示世间空」者,或有人疑:佛爱着法故,说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非是诸法常实相。

是故佛说:我非爱法故说。佛知诸法相,本末筹量,思惟分别,无有法出于空者。我非但读诵、从他闻故说,我以内心觉、知、思惟、分别,故说「示世间空」。

此一段说示世间空者,上广说离六十二见等,今但说五众乃至一切种智。

时会者谓:般若波罗蜜是毕竟空,心想取着;是故说「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者,毕竟空亦不可得。

「毕竟空」或名「离」,或名「寂灭」。

「离」名分散,诸法久后无遗余;又自离其性。

知毕竟空已,无心数法、无语言故,名「寂灭」。

毕竟空等,如先说。

问曰:

云何是「独空」?

答曰:

十八空皆因缘相待:如内空因内法故名内空,若无内法,则无内空;十八空皆尔。是独空无因无待,故名独空。

复次,独空者,如虚空、如、法性、实际、涅槃。

「示世间非今世相、非后世相」者。

有诸外道但说今世,不说后世;是人邪见,堕断灭中。有人说今世、后世,言:「今世神入后世」;是人邪见,堕常中。般若波罗蜜离二边,说中道:虽空而不着空故,为说罪福;虽说罪福,不生常邪见,亦于空无碍。

此中佛自说因缘:此中毕竟空故,云何有今世、后世见——若断、若常?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无量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起。」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起,为不可思议事起,为不可称事起,为无量事起,为无等等事起。

「须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须菩提!诸佛大事者,所谓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

「须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起?须菩提!不可思议事者,所谓诸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须菩提!诸佛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起。

「须菩提!云何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起?须菩提!一切众生中,无有能思惟称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起。

「须菩提!云何般若波罗蜜为无量事起?须菩提!一切众生中,无有能量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不可量事起。

「须菩提!云何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起?须菩提!一切众生中无有能与佛等者,何况过!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事起耶?」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色亦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受、想、行、识亦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乃至一切种智、法性、法相,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是中心、心数法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色不可思议,是亦不可得,乃至色无等等,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是亦不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色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是亦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色量不可得故,受、想、行、识量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量不可得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色量不可得乃至一切种智量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色不可思议故,乃至色无等等故,量不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故,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故,量不可得。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中,宁可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可得。」

「以是故,须菩提!一切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如是,须菩提!诸佛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须菩提!是名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须菩提!是诸佛法不可思议,过思议相故;不可称,过称故;无有量,过量故;无等等,过等等故。须菩提!以是因缘故,一切法亦不可思议相,乃至无等等。

「须菩提!不可思议名,是义不可思议;不可称名,是义不可称;无有量名,是义不可量;无等等名,是义无等等。须菩提!是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不可思议,如虚空不可思议;不可称,如虚空不可称;无有量,如虚空无有量;无等等,如虚空无等等。须菩提!是亦名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佛法如是无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无能思议筹量者。」

说是诸佛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品时,五百比丘一切法不受故,漏尽心得解脱,得阿罗汉;二十比丘尼亦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得阿罗汉;六万优婆塞、三万优婆夷诸法中远尘离垢,诸法中法眼生;二十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于是贤劫中当受记。

【论】

释曰:

须菩提深解般若相,于诸法中无着无碍,心生欢喜,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等。

「大事」者,破一切众生大苦恼,能与佛无上大法,故名为「大事」。

「不可思议」,先已答。

「不可称」者,「称」名智慧;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

又般若多,智慧少,故不能称。又般若利益处广,未成,能与世间果报;成已,与道果报。

又究竟尽知故名「称」;般若波罗蜜无能称知——若常、若无常,若实、若虚,若有、若无。

如是等「不可称」义,应当知。

「无量事」者,有人言:「称」即是「量」。

有人言:取相名为「量」;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取相故无量。

又菩萨以四无量心行般若故,名「无量」。

又「量」名智慧;凡夫智慧、二乘智慧、菩萨智慧无能量般若得边者,名「无量」。

「无等等」者,「无等」名涅槃;一切有为法,无有与涅槃等者。涅槃有三分:声闻涅槃,辟支佛涅槃,佛涅槃;般若能与大乘涅槃,故名「无等等」。

复次,一切众生无与佛等故,佛名「无等」;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令与佛相似,故名「无等等」。

复次,诸佛法第一微妙,无能与等,无能及者,无可为疋;般若波罗蜜能令众生得是心故,名「无等等」。

复次,「无等」名诸法实相,诸观诸行无能及者,无戏论,无能破坏,故名「无等」;菩萨得是「无等」,能于众生中生慈悲心故,名「无等等」。

是名「无等等」义。

须菩提是声闻人,无一切智,而能说是不可思议般若等故,佛可其所说。

佛自说五事。

众生无量无边,多于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中微尘;诸佛以十力等法,尽欲救济,是名「大事」。

复有菩萨久得无生法忍,不舍众生故,不入无余涅槃。

复次,是菩萨得佛道时,为众生故受五事;一者、受诸劳苦,二者、舍寂定乐,三者、与恶人共事,四者、与人接对,五者、入大众会。

佛深得离欲乐,而为众生故,甘受是五事等种种疲苦,如受功德,是为「大事」。

「不可思议」者,所谓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佛法」者,「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

「如来」者,如过去诸佛行六波罗蜜得诸法如相,来至佛道;今佛亦如是道来,如诸佛来,是名「如来」。

「自然人法」者,声闻人亦有觉,亦有知,而从他闻,是弟子法;是故说佛是自然人,不从他闻。

「一切智人法」者,辟支佛亦自然得,不从他闻,而无一切智;是故说佛一切智人得。

是四种法无有人能思惟称量,是故名「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

更无有法与是法相似者,是故名「无等等」。

须菩提意:恐新学菩萨着是四法,是故白佛言:「但是四法不可思议、无有与等耶?」

佛答:「色等诸法亦不可思议、无称、无量、无等等。」

佛是中自说因缘:「色等一切法不可得故。」

「如是,须菩提!诸佛法不可思议」者,是如上事。

「是名不可思议」者,结句。

论者先广解,佛此中略说:「不可思议」,过思议相;过等等相。

义趣,涅槃法不可思议;名字,世谛故可思议。

「如虚空不可思议」者,如先品中说:虚空相不可思议,是故说「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如虚空,虚空无可喻故,名「无等等」。

般若波罗蜜相即是佛法相;不可思议、无量、无称、无等等,即是佛法相。

「是佛法,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无能思议称量」者,六道中但说三道者,三善道众生,尚不能称量,何况三恶道!

问曰:

说是品时,何以故比丘尼、菩萨得道者少?

答曰:

此中多赞叹诸佛法,所谓「不可思议、无称、无量、无等等」,闻者多增益信根故,是故白衣得道者多。

女人虽复信多,智慧少故,得道者亦少。

白衣贪着世事,智慧浅薄、钝根,不能尽漏。

诸比丘信、慧诸根等,一心求道故,漏尽者多。

比丘尼智慧少故,二十人得漏尽;虽多得初道,数过白衣,不尽漏故,不异白衣,此中不说。

入无生忍法,甚深难得故少;又以于此法种因缘者少。

「贤劫中当受记」者,或有人言:贤劫中千佛,除四佛当与受记;或有人言:释迦文佛与受记,于贤劫中,在余世界作佛。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翻译之记 菩萨方便摄化众生,必以大悲引邪...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造塔功德经

佛说造塔功德经...

净土法语

夫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

得道梯橙锡杖经

得道梯橙锡杖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注音版】戒贤论师祈祷观音文

戒贤论师祈祷观音文...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并序 (由此忏法随事观想。并指法华三...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普贤菩萨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

往生者病重时与命终之后助念有何区别

问: 请问助念的问题,往生者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助念...

祈祷有用吗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