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七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一

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所有色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虽作是说而未广辩。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乃至广说。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有说。为止余师所说。谓此部内有二论师。一者觉天。二者法救。觉天所说色唯大种。心所即心。彼作是说。造色即是大种差别。心所即是心之差别。彼何故作是说。依契经故。如契经说。眼肉团中。若内各别坚性坚类。近有执受名内地界。乃至各别动性动类。近有执受名内风界。彼依此经故说造色即是大种。又契经说云何等持。谓善心一境性。由此故说心所即心问彼复云何立界处蕴耶。答彼作是说诸四大种。有是能见。有是所见。乃至有是能触。有是所触。诸能见者立为眼界。诸所见者立为色界。乃至诸能触者立为身界。诸所触者立为触界。心中有依眼根。乃至有依意根。依眼根者立眼识界。乃至依意根者立意识界。即六识身无间已灭立为意界。即心差别有名为受。有名为想。有名为思。并三无为立为法界。如界处亦尔。蕴者。诸四大种立为色蕴。诸心差别有名为受。有名为想。有名为思有名为识。立为四蕴。问彼云何通契经所说。诸所有色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答彼作是说。非所造声离四大种别有所因即于大种立所造声。云何知然。如契经说。苾刍当知。触由二缘。所谓眼色乃至意法。有六触处是先所为是先所造。我说即是故业。应知无闻异生由此所触受乐受苦。由此所造或此随一。非离前六触处别有第七触处而可于中立所造声。即于前六说为所造。前经亦然。非离大种别有所造。即于大种立所造声。于我非难阿毗达磨诸论师言。彼所引经别有密意。不可引证前所引经。彼经前说六触处者。谓密意说未明了位。后言由此所造或此随一者。谓密意说已明了位。如未明了位已明了位。如是无分别位有分别位。未可显位已可显位。未可说位已可说位。应知亦尔。又六触处者说中有位。由此所造等者说本有位。尊者妙音说曰。彼经前说六触处者。谓密意说根无缺位。后说由此所造等者谓密意说根有缺位。脇尊者言。有六触处者密意说欲界。由此所造者。密意说色界。或此随一者。密意说无色界。经义如是。云何可证前经所说所造色言。又所造言若无异者。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契经说。尊者圆满告尊者庆喜言具寿当知。所有我执谁之所造。是色所造。是受想行识所造我执即是萨迦耶见。若所造言无别义者。岂可身见即是色等。然离色等别有我执。故知经说所造色者非即大种。问若离大种别有造色。如何会释彼所引经。于眼肉团中有地界等。答彼经说眼根所依大种不说眼体。又彼经说世所共知肉团名眼。非说眼根。世于肉团眼想转故。尊者妙音亦作是说。世于大种立眼根名。以是眼根所依止故。有余师说。彼所引经于义无妨。彼经但说眼肉团中有地等界。不言地等即是眼根。于义何妨。尊者法救说。离大种别有造色。说心所法非即是心。然说色中二非实有。谓所造触及法处色。立蕴处界如对法宗。彼亦不然。诸所造触如余造色应别有故。若无法处所摄色者无表戒等不应有故。欲止如是二师所说故作斯论。有说。为止外道所说。谓外道说大种有五。即前四及虚空。今但说四明虚空非大种。问何故虚空不立大种。尊者世友作是释言。以虚空无大种相故。谓有增有减是大种相。无增无减是虚空相。有损有益。是大种相。无损无益是虚空相有兴有衰是大种相。无兴无衰是虚空相。是故虚空不立大种。尊者妙音作如是释。虚空大种其相各异。谓有情身中所有大种。多是先业异熟所生。虚空体无异熟生义。由此虚空不立大种。大德说曰。虚空虽大而体非种。不能生故。余有为法虽能为种而体非大。相不遍故。由此虚空不立大种。为止如是外道所执及显自宗故作斯论。有余师说。非但为止他执显自宗故而作此论。但于法相相应义中应显所明故作斯论。问何故此中先辨大造。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谓本论师随自意欲不违法相先辨大造。有说。有情观此二种为入佛法真甘露门。一不净观。二持息念。不净观观造色。持息念观大种。有说。若观大种造色渐次能证佛独觉声闻三种菩提。谓若以上智观察彼者。起上品身念住。从此次起上品受念住。次心。次法。次起杂缘。次煖顶忍世第一法。次起见道。乃至起无学道。皆以上品。尔时名为上品善士。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以中智观察彼者。起中品身念住。广说乃至起无学道皆以中品。尔时名为中品善士。证得中品独觉菩提。若以下智观察彼者。起下品身念住。广说乃至起无学道。皆以下品。尔时名为下品善士。证得下品声闻菩提。有说。若观大种造色。便能降伏一切憍逸。谓诸有情以色族姓财宝自在眷属等故生诸憍逸。若未观察大种等时。随一现前势力强盛。若观察已便能降伏。所以者何如轮王身所有大造。狗等所有大造亦然。由观此故便舍憍逸。以如是等所说因缘。故此蕴中先辨大造。

契经中说诸所有色。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所有言。总有二种。一有余义。二无余义有余义者。如世间说诸所有食我尽欲噉。此但欲噉随得少分。无余义者。如世间说诸所有法我尽欲知。此总欲知一切法相。此中所说诸所有言。总显一切色法皆尽。谓所有色。总有二种。一四大种。二所造色。除此更无第三色体。问何故大种唯四。脇尊者曰。此不应责。所以者何。若增若减俱亦生疑。不以疑故便违法相。但随圣教唯说四种。有余师言。若减四者功用便阙。若过四者则亦无用。如方床座唯有四足。问何故名大种。答大而是种。故名大种。如言大地。如言大王。义别体同。应持业释。问云何大义。云何种义。答能减能增能损能益体有起尽。是为种义体相形量遍诸方域成大事业。是为大义。问此四云何成大事业。答与大积聚造色为依。令坏令成是大事业。由此唯四不减不增。谓减不能成大事业增于事业复为无用。问余法何缘不名大种。答余无如是大种相故。谓无为法大而非种。其余有为种而非大故。唯此四得名大种。

问造是何义。为是因义是缘义耶。设尔何失。俱见其过。若是因义。此四大种于所造色五因皆无。如何可言能造诸色。若是缘义诸所造色各除自体。余一切法无不皆是此增上缘。如何但言大种所造。答应作是说造是因义。问此于造色五因皆无。如何因义。答虽同类等五因皆无。而别有余五种因义。谓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由此能造。有余师言。造是缘义。问诸所造色各除自体余法皆是此增上缘。如何但言大种所造。答增上缘义。有亲有疎。有近有远。有合不合。有在此生。有在余生。诸亲近合在此生者说名为因。疎远不合在余生者说名为缘。由此义故说诸大种与所造色为因增上。亦不违理。

问地水火风何相何业。答坚是地相。持是地业。湿是水相。摄是水业。煖是火相。熟是火业。动是风相。长是风业。问地是坚相亦是色相。广说乃至。风是动相亦是色相。如何一法有二相耶。答有亦无失。由此理趣于一法中。可得施设有多相故。如一有漏法。即有如病如痈等。广说乃至。百四十句诸过患相而无有失。此亦如是。有余师言。相有二种。一自相。二共相。坚湿煖动相是自相。色相是共相。如是二相互不相违。于一法立亦无有过。

问此四大种于一切时不相离耶。答如是。云何知然。如入胎经说。佛告庆喜。初羯逻蓝。若有地界无水界者。便应乾散。今不散者水所摄故。若有水界无地界者。便应流治。今不流者地所持故。若有地水无火界者。便应臭烂。今不烂者火所熟故若有三界。无风界者应不增长。今增长者风所动故。问余经所说当云何通。地界扰乱。或令至死或令有情受次死苦。乃至风界亦复如是。答此说大种随一增时能为扰乱。非谓四种有时相离。

问此四大种品类有几。答品类有四。谓异熟生长养。等流。变化。有余师说。品类有三。谓异熟生。长养。等流。其变化者长养所摄。复有说者。品类有二。谓异熟生。及长养。变化大种入长养中。等流摄入异熟长养。评曰。于前三说中说为善。有四大种非二摄故。

问一四大种为但造一造色极微。为能造多。若但造一。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应然。若能造多。则一四大种所造色有多极微。云何展转非俱有因。对法者说。有对造色展转相望无俱有因。许则便违对法宗义。答应作是说。一四大种但能造一造色极微。问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应然。答果少因多理亦无失。世现见有如是类故。因四果一于理无违。有说造多。问若尔者一四大种所造色有多极微。云何展转非俱有因。答非一果故非俱有因。以俱有因法必同一果故。此不成因同犹豫故。评曰如前说者好。

问大种造色云何而住。为大种在下造色在上。为大种在上造色在下。为大种造色相杂而住。大种在外造色处中耶设尔何失。一切有过。若大种在下造色在上。则诸造色近大种者。可以大种为能造因。所造色中有隔远者。如何可以大种为因。若大种在上造色在下。则应造色为大种因。不应大种为造色因。若大种造色相杂而住。大种在外造色处中者。应断截时见诸孔隙犹如断藕。有说在下为因所依法应尔故。问若尔于逼近色可说能造。于隔远者云何造耶。答不说一树所有大种。都在其下造诸造色。但说一树分分皆有大种在下造色在上。有作是说相杂而住。大种在外造色处中。问若尔应断截时见诸孔隙犹如断藕。答虽有孔隙而不可见。以诸大种非有见故所见孔隙是造色故。问诸内外事其相各别。内事别者。谓诸众生若百若千集会一处威仪形相各各不同。外事别者。谓果石等。或青或黄或赤或白。香味等相各各不同。如是相别。为由业异。为由大种异。为由造色异。答俱由三种。依异熟因故说由业异。依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故说由大种异。依同类因故。说由造色异。问外事差别由何业异。答若诸有情行诸妙行。感得外事形相平直。色香味触皆悉美妙。若诸有情行诸恶行。感得外事形相险曲。色香味触皆悉麁弊。问诸果石等其相各别。青黄赤白形貌等异。或有相似由何威力。答由三威力然大种强。谓诸大种不平等者。便有种种显形等异。若平等者则便相似。

问诸有情类口所发声。当言何处大种所造。有说。喉边大种所造。有说。心边大种所造。有说。脐边大种所造。评曰。总说此声一切身支大种所造。若别说者。轻小语声应言喉边大种所造。叱吒哮吼号叫等声。应言遍身大种所造。现见此等举身掉动故。

问颇有色非四大种。亦非四大种所造耶。答有。谓一二三大种。此虽是色而非四大种。唯一二三故。亦非四大种所造以诸大种非所造故。问何故大种非所造耶。答能造所造性各别故。因果异故。能成所成性各别故。如能成所成。如是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能作所作。能和合所和合。能转所转。能相所相。当知亦尔。有说。大种若是所造。为三造一。为四造一。若三造一。体用阙少云何能造。若四造一。应地界等造地界等。则有自性观自性过。然一切法他性为缘。能有所作不顾自体。由此大种不名所造。

诸四大种有十一种。谓眼处所依。乃至身处所依。色处所依乃至法处所依。诸所造色亦有十一种。谓眼处乃至身处。色处乃至法处。问眼处所依大种。能造几所造色。乃至法处所依大种。能造几所造色。答应作是说。眼处所依大种唯造眼处。乃至法处所依大种唯造法处。有作是说。眼处所依大种能造三种。谓眼处身处触处。耳鼻舌处所依大种亦尔。身处所依大种能造二种。谓身处触处。色声香味法处。所依大种亦尔。触处所依大种唯造触处。复有欲令一切大种皆能造色声触。欲界大种皆造香味。彼说眼处所依大种能造七种。谓眼处。身处。色声香味触处。耳鼻舌处所依大种亦尔。身处所依大种能造六种。谓身处色声香味触处法处所依大种亦尔。色处所依大种能造五种。谓色处声香味触处。声香味触处所依大种亦尔。有余师说。眼处所依大种能造十一种。乃至法处所依大种亦尔。评曰。此诸说中初说为善。谓眼处所依大种唯造眼处。乃至法处所依大种唯造法处。

问云何异相大种能造同相造色。答观别义故说亦无失。谓观别义故。说异相大种造同相造色。观别义故。说同相大种造异相造色。观别义故。说异相大种造异相造色。观别义故。说同相大种造同相造色。观别义故。说异相大种造同相造色者。谓坚湿煖动相大种。造触相造色。有说。此造见相造色等。观别义故说同相大种造异相造色者。谓触相大种。造十一种造色。观别义故。说异相大种造异相造色者。谓坚湿煖动相大种。造十一种造色。观别义故。说同相大种造同相造色者。谓触相大种造触相造色。有说。此造见相造色等。

问大种造色相别云何。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因是大种果是造色。能生是大种。所生是造色。所依是大种。能依是造色。能相是大种所相是造色。和合是大种。和合所生是造色。能建立是大种。所建立是造色。大德说曰。坚湿煖动相是大种。若色大种为因。而无大种相是造色。有余师说。大种如天帝。造色如天众。大种如自在。造色如眷属。大种如王。造色如臣。大种如日月轮。造色如日光月明。大种如树身。造色如枝等。大种如牆。造色如影。大种如灯焰。造色如灯明。大种如藕。造色如花。大种如镜。造色如像。是故尊者时毗罗言。

 根生从大种  如灯焰生明
 如藕生莲花  如镜生众像

阿毗达磨诸论师言。大种无见。造色有见无见。大种有对。造色有对无对。大种有漏。造色有漏无漏。大种无记。造色善不善无记。大种欲色界系。造色欲色界系及不系。大种非学非无学。造色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大种修断。造色修断不断。大种苦集谛摄造色苦集道谛摄。大种无异熟。造色有异熟无异熟。大种不染造色染不染大种非业。造色业非业。诸如是等大种造色。二相差别有无量门触处实事有十一种。谓四大种。及七种造触七种造。触者。谓滑澁轻重冷饥渴。滑谓细软。澁谓麁强。轻谓不可称。重谓可称。冷谓此所逼便起暖求。饥谓此所逼便起食欲。渴谓此所逼便起饮欲。问何大种增故滑。乃至渴耶。有作是说。不由大种偏增故滑。乃至渴。但由大种性类差别。有生滑果。乃至有生渴果。有余师言。水火增故滑。地风增故澁。火风增故轻。地水增故。重故施设论作是问言。何缘活时身轻调顺。死便身重不调顺耶。答言活时火风未灭故身轻调顺。死后身中火风已灭故。重不调顺。水风增故冷。风增故饥。谓风增故击动食消引饥触生便发食欲。火增故渴。谓火增故煎迫饮消。引渴触生便发饮欲。

问十一触中极多缘。几发生身识。有作是说。一一别缘发生身识。以十一种相用增故。有余师言。极多缘五发生身识。谓四大种滑等随一。复有说者。总缘十一亦生身识。问岂不五识唯取自相境耶。答自相有二种。一事自相。二处自相。依事自相说缘十一种触生于身识。依处自相说五识身取自相境。是故无过。如是说者。缘十一事亦生身识。如缘色处二十种事。亦生眼识此亦应尔。故五识身通缘总别。而无五识取共相过。多事自相一识能缘。然不明了问缘五色根所依大种发身识不。有说。不发。如五色根不可触故不发身识。所依大种理亦应然。问若尔何故说为身识所识。答依法性说身识所识。未来世中身识境故。然无现在发身识义。有说。除身根所依大种皆能发身识。以身根所依极隣近故不能发身识。然他身识所缘境故。亦得名为身识所识。问十一种触几在欲界。几在色界。答二唯在欲界。谓饥与渴。九通欲色界。问若色界中有重触者。以何义故。施设论说。北俱卢洲衣重一两。四大王众天衣重半两。三十三天衣重一铢。夜摩天中衣重半铢。覩史多天衣重一铢中四分之一。乐变化天衣重一铢中八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衣重一铢中十六分之一。此上天衣皆不可称耶。有说。色界衣虽不可称而余物可称。有说。彼界一衣虽不可称多衣积集即可称。如细缕轻毛积集便重。问若色界中有冷触者。彼施设论何故复说。如人欲天所有冷暖。可了知者上界俱无耶。答冷有二种。一能为益。二能为损彼无能损。有能为益。又即彼说所有冷暖上界俱无。岂以此言即说彼界亦无暖触。若尔则彼大种应唯有三非阙功用。而能造色故。色界中冷暖俱有。问饥渴二触为是长养。为是等流。为是异熟。健陀罗国西方师言。通长养等流。非异熟生。以饮食能断故。阿毗达磨者不许异熟色断已复续。有说。饥渴亦通异熟生。性以饮食暂断非永断故。断有二种。谓永断暂时断。永断不可续非暂时断。如地狱中暂截身分。异熟生色断已续生。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饱时彼亦不断饮食障故不可觉知。饮食消已还可觉知。问若是异熟者。为善业果。恶业果耶。答是二种果。是故富者饥渴是善业果。贫者饥渴是恶业果问饥渴何处大种所造。有说。腹边大种所造。入胎经说。在母腹中。有时脐边彼有情类。有业异熟微风初起。即彼处大种能造饥渴。有余师说。遍身分中大种能造于饥渴。时遍身扰恼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七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

【注音版】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课诵仪规

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课诵仪规...

佛说决定毗尼经

佛说决定毗尼经 群录皆云炖煌三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灭业障品

金光明最胜王经灭业障品...

【注音版】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有感于素食坐月子

谈起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总说是要如何如何滋补,滋补的...

诚实的商人

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的由来

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