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二门论

繁體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二门论品目

观因缘门第一

 (万法所因似各有性,推而会之实自无性,通达无滞故谓之门)

观有果无果门第二

 (重推无性之法,为先有而生?为先无而生?有无无生,以之为门)

观缘门第三

 (上推因,此推缘,四缘广略皆无有果,故以为门)

观相门第四

 (上三门推因缘无生,此推三相,三相既无,以之为门)

观有相无相门第五

 (此推三相之实,为有相而相?为无相而相?有无无相,故以为门)

观一异门第六

 (即推有相无相,为在一法?为在异法?不一不异,以之为门)

观有无门第七

 (上推三相非相,此明四相亦非,生住为有变异?为无?同处不有,异处亦无,故以为门)

观性门第八

 (既知有无,又推其性,变易无常从缘而有,则非性也,故以为门)

观因果门第九

 (无性之法既无因果,变异处推求则无得理,故以为门)

观作门第十

 (无因无果则为无作,四处既无,以之为门)

观三时门第十一

 (既推无作必尽其因,故寻三时无作而以为门)

观生门第十二

 (作为有造,生为有起,时中既无,谁为生者?即以为门)

十二门论序

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场之要轨也。十二门者,总众枝之大数也;门者,开通无滞之称也;论之者,欲以穷其源、尽其理也。若一理之不尽,则众异纷然,有或趣之乖;一源之不穷;则众涂扶疏;有殊致之迹。殊致之不夷、乖趣之不泯,大士之忧也。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门以正之。正之以十二,则有无兼畅,事无不尽。事尽于有无,则忘功于造化。理极于虚位,则丧我于二际。然则丧我在乎落筌,筌忘存乎遗寄。筌我兼忘,始可以几乎实矣!几乎实矣,则虚实两冥、得失无际。冥而无际,则能忘造次于两玄、泯颠沛于一致,整归驾于道场、毕趣心于佛地。恢恢焉,真可谓运虚刃于无间、奏希声于宇内,济溺丧于玄津、出有无于域外者矣。遇哉后之学者,夷路既坦、幽涂既开,真得振和鸾于北冥、驰白牛以南回,悟大觉于梦境、即百化以安归。夫如是者慧,复知曜灵之方盛、玄陆之未希也哉。

睿以鄙倍之浅识,犹敢用诚虚关、希怀宗极,庶日用之有宜、冀岁计之能殖。况才之美者乎!不胜敬仰之至。敢以钝辞[打-丁+豆]思序而申之,并目品义题之于首,岂其能益也?庶以此心开疾进之路耳。

观因缘门第一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说曰:今当略解摩诃衍义。

问曰:「解摩诃衍者,有何义利?」

答曰:「摩诃衍者,是十方三世诸佛甚深法藏,为大功德利根者说。末世众生薄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达。我愍此等欲令开悟,又欲光阐如来无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诃衍义。」

问曰:「摩诃衍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直是佛语尚不可尽,况复解释演散其义?」

答曰:「以是义故,我初言略解。」

问曰:「何故名为摩诃衍?」

答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

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若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是故我今但解释空。解释空者,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

初是因缘门,所谓: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绳、机杼、织师等和合,故有叠生;又如治地、筑基梁、椽、泥、草、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鑽摇、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内因缘者,所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后生。如是内外诸法皆从众缘生,从众缘生故,即非是无性耶!

若法自性无,他性亦无,自他亦无。何以故?因他性故无自性。若谓以他性故有者,则牛以马性有,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余皆应尔,而实不然。若谓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则蒲、席一体,不名为他;若谓蒲于席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无自性。何以故?蒲亦从众缘出,故无自性。无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应以蒲为体。余瓶、酥等外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内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论》中说:

「缘法实无生;  若谓为有生,
 为在一心中;  为在多心中?」

是十二因缘法实自无生。若谓有生,为一心中有?为众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时共生。又因果一时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后果故。若众心中有者,十二因缘法则各各别异,先分共心灭已,后分谁为因缘?灭法无所有,何得为因?十二因缘法若先有者,应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

是故众缘皆空。缘空故,从缘生法亦空,是故当知一切有为法皆空。

有为法尚空,何况我耶?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有为法故说有我,如因可然故说有然;若阴、入、界空,更无有法可说为我,如无可然不可说然。如经说:「佛告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无我则无我所。』」

如是有为法空故,当知无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槃。五阴本来自空,何所灭故说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复次,无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无生法亦应成;生法不成,先已说因缘,后当复说,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无生,若生法不成,无生法云何成?

是故有为、无为及我皆空。

观有果无果门第二

复次,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则不生,  先无亦不生,
 有无亦不生,  谁当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则不应生,先无亦不应生,先有无亦不应生。

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生,是则无穷。如果先未生而生者,今生已复应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从是有边复应更生,是则无穷。

若谓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无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不然。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而谓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是亦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无有是处。

复次,若未生定有者,生已则应无。何以故?生、未生共相违故;生未生相违故,是二作相亦相违。

复次,有与无相违,无与有相违,若生已亦有、未生时亦有者,则生、未生不应有异。何以故?若有生,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别?生、未生无差别,是事不然,是故有不生。

复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应作,成已不应成,是故有法不应生。

复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时果应可见,而实不可见;如泥中瓶、蒲中席,应可见而实不可见,是故有不生。

问曰:「果虽先有,以未变故不见。」

答曰:「若瓶未生时瓶体未变故不见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瓶?为以瓶相有瓶?为以牛相、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无瓶相者,亦无牛相、马相,是岂不名无耶?是故汝说因中先有果而生者,是事不然。复次,变法即是果者,即应因中先有变。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变亦先有,应当可见而实不可得,是故汝言未变故不见,是事不然。若谓未变不名为果,则果毕竟不可得。何以故?是变先无,后亦应无,故瓶等果毕竟不可得。若谓变已是果者,则因中先无,如是则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无果。」

问曰:「先有变,但不可得见。凡物自有有而不可得者,如物或有近而不可知;或有远而不可知;或根坏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可知;障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胜故不可知;微细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药。远而不可知者,如鸟飞虚空高翔远逝。根坏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见色、聋不闻声、鼻塞不闻香、口爽不知味、身顽不知触、心狂不知实。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则不知声。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水、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黑上墨点。胜故不可知者,如有锺鼓音,不闻捎拂声。细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尘等不现。如是诸法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知。汝说因中变不可得、瓶等不可得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事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得。」

答曰:「变法及瓶等果,不同八因缘不可得。何以故?若变法及瓶等,果极近不可得者,小远应可得;极远不可得者,小近应可得;若根坏不可得者,根净应可得;若心不住不可得者,心住应可得;若障不可得者,变法及瓶法无障应可得;若同不可得者,异时应可得;若胜不可得者,胜止应可得;若细微不可得者,而瓶等果麁应可得。若瓶细故不可得者,生已亦应不可得。何以故?生已、未生细相一故,生已、未生俱定有故。」

问曰:「未生时细,生已转麁,是故生已可得,未生不可得。」

答曰:「若尔者,因中则无果。何以故?因中无麁故。又、因中先无麁,若因中先有麁者,则不应言细,故不可得;今果是麁,汝言细故不可得,是麁不名为果。今果毕竟不应可得而果实可得,是故不以细故不可得。如是有法因中先有果,以八因缘故不可得,先因中有果,是事不然。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则因、因相坏,果、果相坏。何以故?如叠在缕,如果在器,但是住处,不名为因。何以故?缕、器非叠,果因故。若因坏,果亦坏,是故缕等非叠等因。因无故,果亦无。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

「复次,若不作不名果,缕等因不能作叠等果。何以故?如缕等不以叠等住故能作叠等果,如是则无因无果。若因果俱无,则不应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无果。

「复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应有相现,如闻香知有华、闻声知有鸟、闻笑知有人、见烟知有火、见鹄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应有相现;今果体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当知因中先无果。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言因缕有叠、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如叠非缕所作,可从蒲作耶?若缕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无所从作耶?若无所从作,则不名为果。若果无,因亦无,如先说。是故从因中先有果生,是则不然。

「复次,若果无所从作,则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诸有为法则皆是常。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常,则无无常;若无无常,亦无有常。何以故?因常有无常、因无常有常,是故常无常二俱无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果更与异果作因,如叠与着为因,如席与障为因。如车与载为因,而实不与异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若谓如地先有香,不以水洒,香则不发;果亦如是,若未有缘会,则不能作因。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汝所说,可了时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则以作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复次,了因但能显发,不能生物,如为照闇中瓶故然灯,亦能照余卧具等物;为作瓶故和合众缘,不能生余卧具等物,是故当知非先因中有果生。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有今作、当作差别。而汝受今作、当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

「若谓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而生者,应有第二头、第三手生。何以故?无而生故。」

问曰:「瓶等物有因缘,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云何得生?是故汝说不然。」

答曰:「第二头、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无。如泥团中无瓶,石中亦无瓶,何故名泥团为瓶因,不名石为瓶因?何故名乳为酪因、缕为叠因,不名蒲为因?

「复次,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则一一物应生一切物,如指端应生车、马、饮食等;如是缕不应但出叠,亦应出车、马、饮食等物。何以故?若无而能生者,何故缕但能生叠,而不生车、马、饮食等物?以俱无故。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则诸因不应各各有力能生果。如须油者要从麻取,不笮于沙;若俱无者,何故麻中求,而不笮沙?若谓曾见麻出油、不见从沙出,是故麻中求而不笮沙。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生相成者,应言余时见麻出油、不见沙出,是故于麻中求,不取沙;而一切法生相不成,故不得言余时见麻出油,故麻中求,不取于沙。

「复次,我今不但破一事,皆总破一切因果。若因中先有果生、先无果生、先有果无果生,是三生皆不成;是故汝言余时见麻出油,则堕同疑因。

「复次,若先因中无果而果生者,诸因相则不成。何以故?诸因若无,法何能作?何能成?若无作、无成,云何名为因?如是作者不得有所作,使作者亦不得有所作。

「若谓因中先有果,则不应有作、作者、作法别异。何以故?若先有果,何须复作?是故汝说作、作者、作法诸因皆不可得。因中先无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人受作、作者分别有因果,应作是难:『我说作、作者及因果皆空,若汝破作、作者及因果,则成我法,不名为难。』是故因中先无果而果生,是事不然。

「复次,若人受因中先有果,应作是难:『我不说因中先有果,故不受此难,亦不受因中先无果。』

「若谓因中先亦有果亦无果而果生,是亦不然。何以故?有、无性相违故;性相违者,云何一处?如明闇、苦乐、去住、缚解不得同处,是故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二俱不生。

「复次、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上有无中已破。是故先因中有果亦不生,无果亦不生,有无亦不生,理极于此。一切处推求不可得,是故果毕竟不生。果毕竟不生故,则一切有为法皆空。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是因是果。

「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缘门第三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广略众缘法,  是中无有果;
 缘中若无果,  云何从缘生?

瓶等果,一一缘中无,和合中亦无,若二门中无,云何言从缘生?

问曰:「云何名为诸缘?」

答曰: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者: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随所从生法,若已从生、今从生、当从生,是法名因缘。次第缘者,前法已灭次第生,是名次第缘。缘缘者,随所念法,若起身业、若起口业、若起心心数法,是名缘缘。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于彼法为增上缘。如是四缘,皆因中无果。若因中有果者,应离诸缘而有果,而实离缘无果。若缘中有果者,应离因而有果,而实离因无果。若于缘及因有果者,应可得,以理推求而不可得,是故二处俱无。如是一一中无、和合中亦无,云何得言果从缘生?

复次:

 若果缘中无,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谓果,缘中无而从缘生者,何故不从非缘生?二俱无故。是故无有因缘能生果者。

果不生故,缘亦不生。何以故?以先缘后果故。缘果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云何有我耶?

观相门第四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为及无为,  二法俱无相;
 以无有相故,  二法则皆空。

有为法不以相成。

问曰:「何等是有为相?」

答曰:「万物各有有为相,如牛,以角、峯、垂[古*页]、尾端有毛,是为牛相。如瓶,以底平、腹大、颈细、脣麁,是为瓶相。如车,以轮、轴、辕、轭,是为车相。如人,以头、目、腹、嵴、肩、臂、手、足,是为人相。如是生、住、灭,若是有为法相者,为是有为?为是无为?」

问曰:「若是有为有何过?」

答曰:

「若生是有为,  复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  何名有为相?

「若生是有为者,即应有三相,是三相复应有三相,如是展转则为无穷。住、灭亦尔。若生是无为者,云何无为与有为作相?离生、住、灭,谁能知是生?复次,分别生、住、灭故有生,无为不可分别,是故无生、住、灭亦尔。生、住、灭空故,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因有为故有无为;有为、无为法空故,一切法皆空。」

问曰:「汝说三相复有三相,是故无穷,生不应是有为者。今当说:

「生生之所生,  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还生于生生。

「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一、法,二、生,三、住,四、灭,五、生生,六、住住,七、灭灭。是七法中,本生除自体,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还生生生,是故三相虽是有为而非无穷。住、灭亦如是。」

答曰:

「若谓是生生,  还能生本生,
 生生从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谓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

「若谓是本生,  能生彼生生,
 本生从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谓本生能生生生,生生生已还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应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实自未生,云何能生生生?

「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是生生生时,  或能生本生;
 生生尚未生,  何能生本生?

「是生生生时,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体未生,不能生本生。

「若谓是生生生时,能自生亦生彼;如灯然时,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然。何以故?

「灯中自无闇,  住处亦无闇,
 破闇乃名照,  灯为何所照?

「灯体自无闇,明所住处亦无闇。若灯中无闇,住处亦无闇,云何言灯自照亦能照彼?破闇故名为照,灯不自破闇,亦不破彼闇,是故灯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说灯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

问曰:「若灯然时能破闇,是故灯中无闇、住处亦无闇。」

答曰:

「云何灯然时,  而能破于闇?
 此灯初然时,  不能及于闇。

「若灯然时不能到闇,若不到闇不应言破闇。复次:

「灯若不及闇,  而能破闇者,
 灯在于此间,  则破一切闇。

「若谓灯虽不到闇而力能破闇者,此处然灯应破一切世间闇,俱不及故。而实此间然灯不能破一切世间闇,是故汝说灯虽不及闇而力能破闇者,是事不然。

「复次,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闇亦应如是,  自蔽亦蔽彼。

「若谓灯能自照亦照彼,闇与灯相违,亦应自蔽亦蔽彼。若闇与灯相违,不能自蔽亦不蔽彼,而言灯能自照亦照彼者,是事不然,是故汝喻非也。

「如生能自生亦生彼者,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已生何用生?

「此生未生时,应若生已生、若未生生。若未生而生,未生名未有,云何能自生?若谓生已而生,生已即是生,何须更生?生已更无生,作已更无作,是故生不自生。若生不自生,云何生彼?汝说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住、灭亦如是。

「是故生、住、灭是有为相,是事不然;生、住、灭有为相不成故,有为法空。

「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何以故?灭有为名无为涅槃,是故涅槃亦空。

「复次,无生、无住、无灭,名无为相;无生、住、灭则无法,无法不应作相。

「若谓无相是涅槃相。是事不然。若无相是涅槃相,以何相故知是无相?若以有相知是无相,云何名无相?若以无相知是无相,无相是无,无则不可知。

「若谓如众衣皆有相,唯一衣无相,正以无相为相故,人言取无相衣,如是可知无相衣可取;如是生、住、灭是有为相,无生住灭处当知是无为相。是故无相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生、住、灭种种因缘皆空,不得有有为相,云何因此知无为?汝得何有为决定相,知无相处是无为?是故汝说众相衣中无相衣喻涅槃无相者,是事不然。又衣喻,后第五门中广说。」

是故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法空故,我亦空。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相无相门第五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无相亦不相;
 离彼相不相,  相为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更何用相为?复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则有二相过:一者先有相,二者相来相是相。是故有相事中相无所相。无相事中相亦无所相。何法名无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双牙,垂一鼻,头有三隆,耳如箕,嵴如弯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脚麁圆,是为象相。若离是相,更无有象可以相相。如马竪耳、垂[髟/公/心],四脚同蹄,尾通有毛,若离是相,更无有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无所相,无相中相亦无所相;离有相、无相,更无第三法可以相相,是故相无所相。相无所相故,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缘故,相、可相俱空。相、可相空故,万物亦空。何以故?离相、可相,更无有物。物无故,非物亦无;以物灭故名无物,若无物者,何所灭故名为无物?物、无物空故,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我亦空。

观一异门第六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得;
 若无有一、异,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异亦不可得;若一、异不可得,是二则不成,是故相、可相皆空。相、可相空故,一切法皆空。

问曰:「相、可相常成,何故不成?汝说相、可相,一、异不可得,今当说:凡物,或相即是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少分是相余是可相。如识相是识,离所用识更无识;如受相是受,离所用受更无受,如是等相即是可相。如佛说灭爱名涅槃,爱是有为有漏法,灭是无为无漏法;如信者有三相,乐亲近善人、乐欲听法、乐行布施,是三事身、口业故色阴所摄,信是心数法故行阴所摄,是名相与可相异。如正见是道相,于道是少分;又生、住、灭是有为相,于有为法是少分,如是于可相中少分名相。是故,或相即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可相少分为相;汝言一、异不成,故相、可相不成者,是事不然。」

答曰:「汝说或相是可相,如识等。是事不然。何以故?以相故可知,名可相,所用者名为相。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触,如眼不能自见,是故汝说识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

「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应分别是相、是可相;若分别是相、是可相者,不应言相即是可相。

「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因果则一。何以故?相是因,可相是果,是二则一;而实不一,是故相即是可相,是事不然。

「汝说相异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说灭爱是涅槃相,不说爱是涅槃相;若说爱是涅槃相,应言相、可相异;若言灭爱是涅槃相者,则不得言相可相异。

「又汝说信者有三相,俱不异,信若无信则无此三事,是故不得相、可相异。又相、可相异者,相更复应有相,则为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相、可相不得异。」

问曰:「如灯能自照亦能照彼,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

答曰:「汝说灯喻,三有为相中已破。又自违先说,汝上言相、可相异,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是事不然。又汝说可相中少分是相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此义或在一中、或在异中,一异义先已破故,当知少分相亦破。如是种种因缘相、可相,一不可得、异不可得,更无第三法成相可相,是故相、可相俱空。是二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无门第七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无一时不可得,非一时亦不可得。如说:

 有、无一时无,  离无有亦无,
 不离无有有,  有则应常无。

有无性相违,一法中不应共有。如生时无死、死时无生,是事《中论》中已说。若谓离无有有无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离无云何有有?如先说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如阿毗昙中说,有与无常共生。无常是灭相故名无。是故离无,有则不生。若不离无常有有生者,有则常无。若有常无者,初无有住,常是坏故。而实有住,是故有不常无。若离无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离无常有实不生。

问曰:「有生时,已有无常而未发,灭时乃发坏是有。如是生、住、灭、老、得皆待时而发:有起时生为用,令有生;生灭中间住为用,持是有;灭时无常为用,灭是有;老变生至住,变住至灭;无常则坏;得常令四事成就。是故法虽与无常共生,有非常无。」

答曰:「汝说无常是灭相与有共生,生时有应坏,坏时有应生。

「复次,生灭俱无。何以故?灭时不应有生,生时不应有灭,生灭相违故。

「复次,汝法无常与住共生,有坏时,应无住,若住则无坏。何以故?住、坏相违故。老时无住,住时无老。是故汝说生、住、灭、老、无常、得本来共生,是则错乱。何以故?是有若与无常共生,无常是坏相,凡物生时无坏相,住时亦无坏相,尔时非是无无常相耶?如能识故名识,不能识则无识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则无受相;能念故名念,不能念则无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则非生相;摄持是住相,不摄持则非住相;转变是老相,不转变则非老相;寿命灭是死相,寿命不灭则非死相。如是坏是无常相,离坏非无常相。若生、住时,虽有无常不能坏有、后能坏有者,何用共生为?如是应随有坏时乃有无常。是故无常虽共生、后乃坏有者,是事不然。

「如是有、无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无空。有、无空故,一切有为空;一切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众生亦空。」

观性门第八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

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果故,则无僧;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因果门第九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如说:

 果于众缘中,  毕竟不可得,
 亦不余处来,  云何而有果?

众缘若一一中、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余处来,若余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余处来者,是即为空。

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作者门第十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则无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

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

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

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

「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

「『果从众缘生,  是缘不自在;
  若缘不自在,  云何缘生果?』

「如是,苦不得从他作。自作他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如经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

问曰:「佛说是经,不说苦是空。」

「随可度众生故作是说。是裸形迦叶谓人是苦因,有我者说:好丑皆神所作,神常清净无有苦恼,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丑苦乐,还受种种身。以是邪见故,问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实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无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从因生法,皆亦无常。若我无常,则罪福果报皆悉断灭,修梵行福报是亦应空。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何以故?我若作苦,离苦无我能作苦者,以无身故。若无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脱者亦应是苦。如是则无解脱,而实有解脱,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离苦何有人而作苦与他?复次,若他作苦者,则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见问故,佛亦不答。而实不从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违故。如牛子还是牛。若万物从自在天生,皆应似自在天,是其子故。复次,若自在天作众生者,不应以苦与子,是故不应言自在天作苦。」

问曰:「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所生,以不识乐因,故与其苦。」

答曰:「若众生是自在天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天则灭苦得乐,而实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作。

「复次,彼若自在者,不应有所须。有所须自作,不名自在;若无所须,何用变化作万物如小儿戏?

「复次,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

「复次,若自在是作者,则于作中无有障碍,念即能作。如自在经说:『自在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虫;复行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虫、次生飞鸟、后生人天,当知众生从业因缘生,不从苦行有。

「复次,若自在作万物者,为住何处而作万物?是住处为是自在作?为是他作?若自在作者,为住何处作?若住余处作,余处复谁作?如是则无穷。若他作者,则有二自在。是事不然,是故世间万物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养于他,欲令欢喜从求所愿?若苦行求他,当知不自在。

「复次,若自在作万物,初作便定,不应有变,马则常马,人则常人;而今随业有变,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所作者,即无罪福、善恶、好丑,皆从自在作故;而实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众生从自在生者,皆应敬爱,如子爱父;而实不尔,有憎、有爱,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不尽作乐人、尽作苦人,而有苦者、乐者?当知从憎、爱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众生皆不应有所作;而众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善恶苦乐事不作而自来,如是坏世间法。持戒修梵行,皆无所益。而实不尔,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福业因缘故于众生中大,余众生行福业者亦复应大,何以贵自在?若无因缘而自在者,一切众生亦应自在;而实不尔,当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从他而得,则他复从他,如是则无穷,无穷则无因。

「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万物非自在生,亦无有自在。如是邪见问他作,故佛亦不答。

「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众因缘和合生,故不从无因生,佛亦不答。」

「是故此经但破四种邪见,不说苦为空。」

答曰:「佛虽如是说,从众因缘生苦;破四种邪见,即是说空。说苦从众因缘生,即是说空义。何以故?若从众因缘生,则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如苦空,当知有为、无为及众生一切皆空。」

观三时门第十一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与有因法,前时、后时、一时生不可得故。如说:

 若法先、后、共,  是皆不成者,
 是法从因生,  云何当有成?

先因后有因,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先因后从因生者,先因时则无有因,与谁为因?若先有因后因者,无因时有因已成,何用因为?若因、有因一时,是亦无因,如牛角一时生,左右不相因。如是因非是果因,果非是因果,一时生故。是故三时因果皆不可得。

问曰:「汝破因果法,三时中亦不成。若先有破后有可破,则未有可破,是破破谁?若先有可破,而后有破,可破已成,何用破为?若破可破一时,是亦无因,如牛角一时生,左右不相因故。如是破不因可破,可破不因破。」

答曰:「汝破可破中,亦有是过。若诸法空,则无破、无可破,我今说空,则成我所说。若我说破、可破定有者,应作是难;我不说破、可破定有故,不应作是难。」

问曰:「眼见先时因,如陶师作瓶。亦有后时因,如因弟子有师,如教化弟子已,后时识知是弟子。亦有一时因,如灯与明。若说前时因、后时因、一时因不可得,是事不然。」

答曰:「如陶师作瓶,是喻不然。何以故?若未有瓶,陶师与谁作因?如陶师,一切前因皆不可得。后时因亦如是不可得,若未有弟子,谁为是师?是故后时因亦不可得。若说一时因如灯明,是亦同疑因,灯明一时生,云何相因?如是因缘空故,当知一切有为法、无为法、众生皆空。」

观生门第十二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生、不生、生时不可得故,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如说:

 生果则不生,  不生亦不生,
 离是生不生,  生时亦不生。

生名果起出,未生名未起未出未有,生时名始起未成。是中生果不生者,是生生已不生。何以故?有无穷过故,作已更作故。若生生已生第二生,第二生生已生第三生,第三生生已生第四生;如初生生已有第二生,如是生则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生不生。复次,若谓生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初生不生而生,是则二种生:生已而生、不生而生,故汝先定说而今不定。如作已不应作、烧已不应烧、证已不应证,如是生已不应更生;是故生法不生。

不生法亦不生。何以故?不与生合故,又一切不生有生过故。若不生法生,则离生有生,是则不生。若离生有生,则离作有作、离去有去、离食有食,如是则坏世俗法。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不生。复次,若不生法生,一切不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应生,不坏法阿罗汉烦恼不生而生,兔马等角不生而生。是事不然,是故不应说不生而生。

问曰:「不生而生者,如有因缘和合时方作者,方便具足是则不生而生,非一切不生而生,是故不应以一切不生而生为难。」

答曰:「若法生时方作者,方便众缘和合生,是中先定有不生,先无亦不生,又有无亦不生,是三种求生不可得,如先说。是故不生法不生。

「生时亦不生。何以故?有生生过,不生而生过故。生时法,生分不生,如先说。未生分亦不生,如前说。

「复次,若离生有生时,则应生时生,而实离生无生时,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若人说生时生,则有二生:一、以生时为生,二、以生时生。无有二法,云何言有二生?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未有生,无生时,生于何处行?生若无行处,则无生时生,是故生时亦不生。

「如是生、不生、生时皆不成,生法不成故。无生,住、灭亦如是。生、住、灭不成故,则有为法亦不成;有为法不成故,无为法亦不成;有为、无为法不成故,众生亦不成。是故当知一切法无生,毕竟空寂故。」

十二门论一卷


上篇:大乘中观释论

下篇:百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中观部目录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壹输卢迦论

壹输卢迦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 后魏瞿昙留支雒阳译  体...

大乘二十颂论

大乘二十颂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中论

中论卷第一 释僧睿序 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

大乘广百论释论

大乘广百论释论卷第一 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 三藏法...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护净经

佛说护净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往昔,佛共阿难行,遇值...

净土或问

净土或问序 参禅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禅主见性。...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

【注音版】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

【视频】南无慧炬照佛(楮訾)

南无慧炬照佛(楮訾)

【视频】南无阿弥陀佛(最初的喜悦)佛光山

南无阿弥陀佛(最初的喜悦)佛光山

【视频】千佛礼赞(佛光山唱诵)

千佛礼赞(佛光山唱诵)

【推荐】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为何烦恼很难断

问: 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一天当中所收进来的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众生赞叹随喜的业不大成熟,人家一说谁好,他总要挑点...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

在和大家讲正题以前,先讲怎么念佛。 有些人不知道念...

不要老是生活在怀疑之中

我有一个信众,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数...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