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教起之十因

大安法师  2018/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从“教起所因”来看,具体到《佛说阿弥陀经》上,有十种义理的展开。

第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

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是出于他的大悲心,悯念末法的众生。“末法”就是佛灭度已经很久了(我们现在就是末法哦),一切圣贤都不过来。法弱魔强,五欲炽盛,众生烦恼重。

“为作津梁故”,佛宣说净土法门,是因为悲悯末法众生,为在苦海当中挣扎的灭顶众生作拯救的桥梁。

第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

佛为什么说无量法门?因为众生有无量的烦恼。无量法门是对治无量烦恼的,但这些都是方便。

那么“念佛求往生”一法是所有方便法里面的第一方便,又叫“胜异方便”!殊胜、特别的法门,方便又究竟。

第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

我们这些生死轮回的凡夫,很难生起出离之心,因为我们旷劫以来都在轮转。在这个火宅、茅坑里面待久了,以为就是正常现象,而且还把这个牢狱、茅坑认为是很好的地方,生起不了厌离之心。

也不知道有一个涅槃寂静、常乐我净、清净庄严、富丽辉煌的地方可以欣求,所以没有解脱的想法。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能够起到激扬生死凡夫,让他生起欣求极乐、厌离娑婆之心。

比如说,《佛说阿弥陀经》首先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一熏习我们才发现,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再对照一下我们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再用佛菩萨的功德对照自己,这种厌离心就能出来了。他有比较啊!

我们之所以产生不了厌离心,就是没有比较啊!所以我们读大乘经典,尤其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能给我们鲜明的对比啊,就能激扬、激活我们厌离娑婆的心,扬起我们欣求净土的心,这是第三个作用。

第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

净土法门是对九法界业力凡夫的拯救,所以也包括声闻、缘觉。他们破见思惑了,就有取证偏真涅槃这样的习性。如果取证偏真涅槃,堕无为坑、饮三昧酒,生不起庄严净土、利乐有情的菩提心的话,他就永远不能作佛,就是“焦芽败种”。

所以,要让二乘之人从化城中出来,要让他相信有他方净土,有佛的无量功德。这样他就能够回心转向,修净土法门。这是化导二乘的行人修净土,趣向成佛的目标。

第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

这是在度菩萨,勉励劝进初发心菩萨要“亲近如来”。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有悲心,想在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但是由于烦恼没有断,他也很难度众生。

就好像看到众生掉到水里面,他很想去救,但是不会游泳。由于大悲心很切,“扑通”一下,他也跳下去了,被溺水的人一抓,两个人同时淹死。所以呢,这就是没有福德智慧。

对这样的初发心菩萨,就要告诉他,你必须要先求生极乐净土,去见阿弥陀佛,悟证无生法忍,得种种神通,具有佛种种果地上的功德,这时候再来娑婆世界救众生,才有可能。

所以千万不要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众生”的愿,你是做不到的。你今生还不知道能否保住下辈子的人身,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难道这个大地土的份额里面没有你的一份吗?我们要赶紧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如来。

第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

净土法门能够“尽摄利钝诸根”。众生的根机各有不同:有上根利智,有愚钝根机。八万四千法门,有些教法很高妙,但是下根钝器就没办法契入修行;有些教法钝根可以去修行,但上根利智之人却不屑一顾,不对机。

唯有净土法门有一个很特别之处——能够摄九法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悠悠凡夫,只要信愿称名,都能得到相应的利益,都能度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就像面对大海,很小的容器能够舀满,很大的容器,也能够舀满。

第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

我们现在就属于有很多障碍的修行人啊,因为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业风浩大,五欲六尘的境界诱惑很强,想要修行,那真是逆水行舟,进一退九啊!所以,有些修行人就会走火入魔,就会在种种的违缘前退转。

那么念佛行人得两土世尊的加持,得十方诸佛的护念,得名号光明的护佑,就能够超越一切魔障,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风顺。

第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

这是从下手修行的方法来看。“的”,是明白,明确之意。“的指”就是明确地指出。是说净土法门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就是以念佛心,能入到无生法忍的解脱境界。

“有念心”就是指念佛之心。那“无念”呢?真如体性是无念的,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让大家“离念”——离开念,回归到无念的真如体性。

我们念佛法门的修习,不需要无念,只是作念头上的转换。我们不念佛以前,都是念五欲六尘;现在信愿持名呢,就将念头系在这句名号上,以念头的转换,就能够契入无念的体性。

第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

因为我们业力凡夫都有生灭的心,就必然有往生的概念——从娑婆此土往生到极乐彼土,但从自性真如本体来看是无生的。为什么?往生的境界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往生之后,能够见阿弥陀佛,闻大乘的圆顿法,这时候就能悟证无生法忍,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

如果有一个上根利智在本土修行,执持名号得到理一心不乱,他当下就能悟证无生法忍。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念佛一门是“径路修行”。“径路”,就是直捷、最短的路。在大乘所有修行成佛的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是修行的径路。

念佛法门里面又有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是径路里面的径路,这叫“径中之又径”,也就是捷径中的捷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

【佛教词典】观一异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得...

【佛教词典】虚诳语有三种

【虚诳语有三种】 p116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六页云...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

佛陀背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忘记是风度,舍得是智慧

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

不服气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