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大安法师  2023/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前一念之心和西方净土相即的道理。这个道理确实是很深的,很深邃的,所以一般的人就会表示深刻的怀疑,这个疑问就是从这个层面出现,叫“小不包远疑”。

所以问问题的人说“介尔之心”——就是业力凡夫的至微至劣的心——“居于方寸”,这就是把这个介尔心理解为肉团心了。“方寸”就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在五脏六腑当中有心脏,心脏就像一朵倒挂的莲瓣,类似一个无知觉的东西,这叫浮尘意根。他就以为这个是肉团心或者攀缘心,“你居于身体的方寸,怎么能够含裹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净土呢?”这个疑问很多人是有的。如果说是真如广大之心含裹西方净土,他是觉得不会有问题的,那介尔之心能够含摄、包裹西方净土,他就表示了怀疑。这种怀疑是有普遍性的。

看传灯大师的回答。“介尔之心,昧者谓小,达人大观”,介尔之心就是我等众生现前一念念佛的心,微不足道,好像是。

“昧者”就是没有理解圆教理念的人,他就会分别真心大,妄心小。心净则佛土净,他就认为,只有真心才能够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真心才能够含裹十方恒沙的佛土,介尔妄心就没有这样的功能。这是昧者的——就是不了解圆教道理的人会有这种知见。达者,这个达者跟昧者就恰好相反的一种人,就是已经觉悟圆教道理的人,他能够了达当体即是。

“达人大观”,“大观”就是他从大处著眼。大处著眼,就是即相而观性,不被这个相所迷,而要透过相去观照性。性相是一如的,所以要了达这个介尔一念的妄心的本体就是真如法性,这就是他的智慧的观照。这样,他就观照什么呢?就是了知“真妄无二”。真妄无二,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大乘佛法看到的两句话,叫“全真起妄,全妄即真”。就是这个妄心是从哪来的?是全体的真如之性生起了这个妄心。

所以这个妄心就是一个相,但是透过这个相要观察它的性,全妄即真——全体的妄即是真。所以这里他解释,这个妄心是全真如之性生起来的,那既然是这样,真如之性是无有边际的,是没有羁绊的,是没有分别的,于是能生的性既然是无边,那所生的心也是无有边际的,能生和所生是同质的。所以能起的是性,所起的是心,心就是念、念想,于是能生之性是体,所生之念是用,它是体用的关系,体和用也是不二的,也是当体即是的。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就用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出在《楞严经》,就是大海和浮沤的这种比喻,这叫海沤喻。《楞严经》至少有三个地方,三处用这个比喻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道理。性海有时候叫觉海,这整个的百千澄清的大海就是我们的真如之性,所以叫作真如之性如大海。这个妄心如浮沤,浮沤就是海水被风所卷起来的水泡,浮在海水上面的。

从相上来说,大海般的真性是很大的,一个浮沤当然是很小了,它有大小的差别,甚至极为差别。所以《楞严经》讲我们众生的颠倒,是遗失了百千的澄清大海,把一个浮沤认为是全体的大海,这就认妄为真了。那相上虽然有大小的悬殊差别,但是这里面性相之间要从本体上去看。这个沤是从哪来的?浮沤从哪来的?它就是由全体的大海显现出来的。大海的全体处处可以显现浮沤,而且是全体的大海,不是一部分大海。所以一个浮沤的当体就具足全体大海的信息,只要浮沤回归海水,它就跟大海等同一味,这个浮沤也可以周遍。

这里讲“全海为沤”,从性相去融会,就是全体真如之性为这个念佛的心,这就是用全海为沤来比喻。“沤还匝海”,比喻全体的念佛的妄心就是真如法性。这个“匝”就是周遍的意思,全念即性。真如性既然无边,当然这个念也是没有边际的,它是平等的,它是不二的,它是相即的。所以“沤还匝海”,这一个浮沤也绝对就是大海的全体,不是少部分的大海,是表达这个意思。这个海沤喻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全真起妄,全妄即真”的道理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

必须走出妄想,才能够面对弥陀的光明

这段是《楞严经》,说一个人他依止妄想的过失。这个地...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问: 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

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

弥陀的名号能治病靠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佛教词典】随一不成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四不成之第二。谓立敌二者出一...

【佛教词典】住山

(一) 杜绝尘缘而隐居于山林之中。 (二)为一山(寺院)...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

把自己的家庭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问: 人活着,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

我所认识的助产大夫

然大夫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个中医按摩大夫,她早年在家乡...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阿难尊者最后的遗教

受人尊敬的阿难尊者,王舍城人氏,为刹帝利种姓,为斛...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

善于利用你的想像力

我们讲因缘观,因缘观是增上的功德,增上就是突破的意...

念佛暴躁转柔,预知时至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