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断气之后助念还有用吗

大安法师  2011/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有人说,往生只是在人断气前,若断气后顶多生人天,并且说不要经常参加断气后的助念,阴气太重对人不利。我们助念团听了这个说法,有些师兄再也不参加助念了,并且此种情况有蔓延的迹象,请问法师对此情况应如何对待呢?

大安法师答:这个时代的观点是五花八门。往生是在什么时候,我们一定要依据圣言量来判断。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也就说,信愿称名,感得阿弥陀佛托着莲台来接引,这时候你的神识到了莲台里面,莲台闭合,你就随佛往生,业报之身也就死了,所以说是生死同时的。往生不是在断气前,也不是在断气后,就在断气的那一刹那,就如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一般为了保险起见,断气之后,还要继续念佛二十四个小时,至少也得念八个小时。如果断气之时没有往生,进入中阴身阶段,这个时候,中阴身听到佛号,生起信愿,也是可以往生的。但是这种情况不好把握,主要还是看临终那一刹那,文成印坏,即刻往生。

不能说“断气之后顶多生人天”,是要看他的业力哪个更重,随着最重的业力,神识就被牵引到哪一道去。一般来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如果不能往生净土,每天举心动念、行为造作的都是恶业多,也就是到三恶道的概率极大,得人天的机会极少。佛早已悬记,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手上土。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光,当我们以菩提心、慈悲心、至诚恳切之心去念这个佛号的时候,现场都是充满着一片光明的,没有什么阴气的,绝对不存在什么对人不利的情况。

我们帮人助念,提醒他生起正信,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他往生的关键时刻帮他一把,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能帮助一个人往生,即是帮助一个人成佛。帮助人助念,不仅对临命终人有重大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有很大的利益。就像《地藏经》中所说,你帮人诵经念佛,做种种功德,一分功德是命终之人,六分功德是自己的。你现在能为别人助念,你自己临命终时也能感得他人为您助念。

所以大家一定要继续坚持助念,不要听那些似是而非的话,以免退失自己的道念和帮助众生的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推荐】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

【佛教词典】四量

(名数)于三量加譬喻量也。人生之无常,如水泡之无常...

【佛教词典】慧

【慧】 p1318 瑜伽三卷七页云:慧云何?谓卽于所观察事...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

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来由

阿那律:又译为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駄,...

跟牛相比谁更清净

师父,我觉得内心比以前更清净了。 哦? 因为我坚持吃...

不仅要将心打开,还要请佛住心

修行,就是要将心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知道了很...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做寿的问题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