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三业修行

达照法师  2011/04/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华经》里讲得非常好,哪怕就是举一个手或低个头,渐渐积累功德,皆得成佛道。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虽然拿着经书,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看到师父却没有合掌,这是不合规矩、不如法的。见到师父就应该合掌,合掌就是双手合十,表示全心全意恭敬三宝。但是对于不知道这个规矩或者不习惯合掌的人,哪怕他举一个手,也种下了成佛的功德,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当看到一些人不合规矩,不要批评得太严厉,万一他下次不敢再来寺庙,那就麻烦了。一个觉悟的人,对于他身边的人,应该不停地点头、举手,表示赞成他们的行为。哪怕他们只有一点点做得对,也要随喜赞叹,这样才能利益众生,去恶向善。从最简单的身业来说,点一下头、举一下手表示赞成,都是有功德的。

《法华经》里讲:“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以各种音声来供养佛,也能够积累功德,成就佛道。你的语言能让他人产生快乐的、好的倾向,你的功德就已经积累起来了。一个觉悟的人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学习音乐是为了让人感到愉悦,特别是梵呗。我们寺庙里都有佛乐、有梵呗,以清净的音声唱早晚课,赞诵佛的功德,并不是上殿了站在那里闭上嘴巴,念无字经那样。真心唱念的功德很大,它表示你的口业正在改善。有些人问我,说:“你讲课怎么都不用讲稿?”我在二十二岁以前是很木讷的,不会讲话。人家问我一句就回答一句,傻乎乎的。但是有一点我肯卖力,就是任何一次早晚课,包括在上佛学院到现在,只要上殿,我的声音一定是很响的,从不吝惜自己;干活的时候我也一定很努力,只要比做得最多的那个人少一点,我就会觉得有点惭愧,因为让他做得太多了。你意念里的一个念头就已经贯穿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业力。你不停地有这种习惯,等因缘成熟了,你的声音就是响的。所以如果有些人不敢讲话,最好上早晚课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念得清清楚楚。当你习惯了念得非常响了以后,你讲出来的话一句就是一句,不会含糊,口业的改善也是从每一句话开始的。佛菩萨、祖师大德并没有给我们制定演讲家那样的标准,也没有具体要求我们怎么去讲,而是告诉我们要培养内在的智慧、德行和定力。

最后是意业的修行。觉悟在哪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能够落实当下的这一念心,你就看自己这一念心是迷的还是觉的?六祖大师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佛。”但是,你的念头生起是烦恼、是报怨,甚至觉得天下人都不对,你被人骗了,骗到一个魔鬼窟里了,在这样的境界里,你该怎么办?不管你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情景,你当下这一念心应该马上转到佛号上来;或者就让自己清清楚楚,保持无我无人的空灵。如果不能保持空灵,最好还是抓住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因为抓住了佛号以后,你的内心不但跟无念是一样,还能成就极乐世界佛的功德。所以我觉得,无念、空灵都不如念这句佛号更加圆满。

无念时,进入了禅定,坐在那里身心很愉悦,感受到快乐,这样好不好呢?前两年一些出家师父修内观禅,本来过午不食,现在也不持午了;本来念佛求生净土,现在也不念了,反而还诽谤净土,原因是他改坐禅了。师父说他已经进入初禅、二禅、三禅了,他说:“我念佛二十年都没有入禅定,他才教我一天,我就入初禅二禅了,进步多快啊!”其实他修的是世间法,他忘记了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最圆满的法。他反过来诽谤净土,这真是业障。再继续诽谤的话,恐怕他的禅定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死的时候也不会生到四禅天,可能直接就到地狱里了,这很可怕。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实践的意义上,你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是有力量的。你不要小看这一个念头,你说:“我烦恼这么多,就念一句佛有什么用?怎么念呢?”其实就是念一句佛有用。你念了这句以后,还可以再念一句,一句一句念下去,就是长期的了,你的生命里必须要有想念这一句的动力。不要一念佛就要求得一心不乱,这样先把自己吓唬倒了,你只有当下的这一念心。如果说,一生时间还有这么久,全部一心不乱地念下去,你做不到,那么,念五句阿弥陀佛,你行不行?没有不行的。哪怕再退一步,就念一句,行不行?你念一句也比不念好。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不是眼高手低,而是眼光要远,手要低,就抓住一句佛号,今天抓住一句就是一句。有个师父很节约,他说:“佛祖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这句话太好了。居士供养三宝的钱都是佛祖的钱,你不要以为在你口袋里了就是你的钱,佛祖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我们修行人也一样,你能念一句是一句,你念一句就是一个“觉”的念头,这一念就种下了成佛的因,你不停地种,就成佛了。正因为我们平常不知道种,所以就一直在轮回。

希望大家在身口意这三业上,不要先把自己吓唬倒了,而是把握当下,以最低的要求,就念这一句。要求现在我的身体就是合掌向着佛,或者我的嘴里念着佛号不做恶业。这样你的生命起码是正常的,然后在这个力量下,你的生命向往觉悟,就是向上的生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危险来源于自身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推荐】如何获得快乐与调好人际关系

快乐不是独享,而是共享。有独享的快乐,叫寂静涅槃,...

达照法师:最近诵经为何妄念一直生起

问: 尊敬的达照法师 自文殊院禅修营一别也将近四月了...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楞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

【佛教词典】大宝积经论

(书名)四卷,失著者名,后魏菩提流支译。宝积经第一...

【佛教词典】择灭

(术语)涅槃之异名。灭者灭诸相之无为法也。涅槃者是...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蚂蚁的哲学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推荐】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佛学漫画】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

常见的居室异味消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室空气清新,可是由...

闻佛名号即得大利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