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净慧法师  2016/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从古到今,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不以语言文字取胜,但是从来没有完全摒弃语言文字。所以,以语言文字作为入道的方便,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使用。今天,我们更不能不借助于这种方便来共同地学习、体会、修行。

“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

佛教里面,不仅是佛教,世法也是如此,讲来讲去,讲的便是我们这颗心。世法里讲,做事要凭良心,这个人心好,这个人心不好,这是个有心人,一天到晚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颗心。佛法里更是如此。

佛经,正式翻译过来的七、八千卷,加上历代祖师的著作,一共是两万多卷,打开这些经卷,可以发现使用得最多的便是“心”字,描绘得最多的是我们心的状态。禅宗,叫做“心宗”,禅宗法门是“心地法门”。所以,今天讲一讲要怎样来观察我们这颗心。

实际上,修一切的法门都是在观心,都离不开观心,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

观心——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从而最终去亡显真。

讲到心,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心的状态也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大体上来讲,心可以分为“真心”与“妄心”。我们观心就是把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对象化、客体化,这是个念心所。心有各种活动,这种现象在佛教中称为“心所”,即心所发挥作用的那种状态。那么,我们平常作用最多的,是“念心所”——十个善心所里最为主要的一个。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

观心,是一个手段,目的是要去妄显真。无始以来,我们轮回六道不得解脱,便是缘于这一念妄心的主宰。观察这一念妄心有种种方便。上根利智的人可以直接以念心所看破当下一念,让它不思前不想后,不思善不思恶,让这一念心孤立起来。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了,就逐渐产生定力,能够不被烦恼、无明、妄想所缠绕。

我们难就难在这一念心孤立不起来,总是和各种各样的杂念妄想联系在一起。《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用这种方法来观心,则非有大智慧、大善根、大毅力之人才能做得到。

参禅这一法,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所修的法门。它叫做单刀直入,或者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最直截了当的法门。

一心不乱——让当下一念心和色声香味触法脱离关系,使心恢复到它的原态。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与这种比较难的法门相应,因此,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来达到观心的目的,达到集中意念,孤立这一念心的目的。

为什么说念佛不可以有杂念?一有杂念,其心则难以孤立。所谓杂念,就是和色声香味触法发生了染着,一经染着要使我们很快地去妄显真是不可能的。色声香味触法是染污我们一念心的染法而不是净法,心里能够恢复到它的原态,则必须从六尘中完全脱离出来。那么是否说,我们这…念心,就完完全全地和六尘根本不发生关系昵?大家可想而知,只要有生活,不和六尘发生关系,那也是不可能的。又要和六尘发生关系,又要使你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不受染着,这就相当相当地困难,但是,又必须如此,否则,要获得禅定、智慧、解脱,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很多人是经常诵《金刚经》的。《金刚经》告诉我们用功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可以注意到,不是不起心,不是不生心,而是要起那个无住的心,要生起那个不被染着的心。这就是禅宗里所讲的初步功夫,对境不起心。对客观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使当下这一念心孤明历历。孤明历历,就是不和过去心、末来心发生联系,就是当下一念能时时把着,念念提斯,日久天长自自然然地达到去妄显真的目的,所以说,修行“观心”是个根本的法门。观心的诀窍,就是让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孤立起来。

希望各位在修行时,在打坐时能够善用其心,不要辜负光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至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

佛说五「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星云大师《要空,才能有》

佛教讲空,是要空诸执著,空诸两边,空诸假相,空诸对...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

【佛教词典】金藏

(譬喻)真金之库藏也。以喻众生之佛性。见涅槃经七。...

【佛教词典】遮止不平等食

【遮止不平等食】 p1341 瑜伽二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遮...

「辗转施」的功德更大

往往有这样的弟子、这样的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

心性寂净到极点,光就出来了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

【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