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处世间,如虚空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是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出家生活是简单的,生活环境简单,内心也容易获得平静。若是环境太复杂,幻想自然随之增多。欲望特别大的人,必然要为了满足欲望不断操劳,不断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心力。现代人虽然生活好了,但普遍活得很累,时刻都在挣钱和消费的循环中奔忙,几乎没有片刻闲暇。

相比之下,出家人确实太有福报了。我们不必为生存奔波,我们的生活,是为真理而求索,为悟道而修行。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方式要尽可能简单,既能减少内心贪著,也是珍惜现有福报。在早期僧团中,佛陀规定比丘们奉行极为简朴的生活准则,树下坐,常乞食,云游四方,一瓶一钵,身无长物。中国古代禅僧的生活也同样淡泊超然,“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正是这种了无牵挂的修道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内心却充实自在。

生活在现代的出家人,物质生活虽然比以前丰富了,修道环境却非常严峻。现代人修行确实比古人要难,因为外在的诱惑太多了。修行需要有相对清净的环境,尤其在尚未具备相应定力之前,环境是否清净如法,更显得重要。过去,寺院的一堵围墙就将我们和红尘隔开了。但现在,报刊、电视、网络早已突破了围墙的阻隔。即使我们身处围墙之内,仍可能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我们除了持戒之外,还必须培养自身的定力,否则很难抵挡种种诱惑。

除例行的早晚功课之外,我们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禅修时间。打坐能帮助我们将心安住于正念,培养生命内在的自主力量。当这种力量强大之后,我们才有能力抵挡外在环境。否则的话,很难在五欲六尘中保持初心不退。即使能够坚持,也往往坚持得非常艰难。而有了定力之后,内心自然就能安住。此外,我们还要具足透视世间的智慧。学习教理,便是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看待世间和人生的智慧。若看不清世界的真相、看不清生命的奥秘、看不清自身心念的幻化无常,我们和世人的认识又有什么差别?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在佛法中真正得到受益。

对于出家人来说,外在威仪和内在心行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造就僧格的两大要素。其中,通过修定开发智慧更为重要。若能以佛法智慧俯视世间,我们才能真正保有超然物外的自在,才能救济群迷而不为尘劳所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修练我们的定力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你这个临终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被破坏了

我们以前在读佛学院的时候,老法师很喜欢讲一个公案。...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如何看待世间人所认为的佛教消极观

问: 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为佛教是消极...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

济群法师:善与恶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人格中,这两种力量同样...

济群法师:谁来决定因果报应

问: 万法皆是缘起,第一缘如何而起?谁来决定因果报...

【佛教词典】真识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又】离妄念之心识也。...

【佛教词典】他空见

藏传佛教觉囊派的学说。12世纪时,该派始祖裕摩不动金...

可怜那条被钓的鱼,也别忘了慈悲钓鱼的人

我是一个嗔心比较重的人,平时各种看不惯别人的不文明...

杂乱垢心念地藏圣号,有功德吗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

肯定自己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

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放生

在蓝蓝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唱歌...

为何相爱容易相处难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就算有神通也要求生极乐世界

摩诃目犍连属于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示现的神通...

发心应学二事

发心应学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学智慧,莫若...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

亲自去咀嚼

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