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佛菩萨无异。所以说,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关键就是对念头的把握。

称念佛号的意义,也在于此。持名念佛,念念不离,目的也是为了训练散乱的念头,同时,通过观想将弥陀功德念念融入心行,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来救我,喊阿弥陀佛来帮我。通过这句佛号,将念头专注于此,从而训练心念。若能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贪、嗔、痴三毒就没机会来造成困扰了。一旦烦恼根除,妄心息灭,智慧也能朗然显现。所以说,念佛也是树立正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六念法门的修行非常重要。所谓六念,分别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一是念佛,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并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使自身行为向诸佛菩萨靠拢。二是念法,时时忆念无常、因果、缘起之理,从而以佛法正见观照世间,指导人生。三是念僧,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从而激发希求解脱之心。四是念戒,经常以戒律对照自身行为,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规范。五是念施,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心、布施心,将众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众生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六是念天,明了天人的福德来自何方,也像他们那样持戒培福、止恶行善。

修习六念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将念头安住于正见。只有这样,学佛才能相应。反之,若是念头被无明烦恼缠绕,被贪、嗔、痴三毒支配,就会在起心动念间造下诸多恶业。所以佛陀告诫我们,应“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使心时刻与善法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恶人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问: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

济群法师《人生佛教的弘扬》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在家持戒困难,如何解决

问: 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济...

【佛教词典】香台

(堂塔)佛殿之别称。寄归传一曰:富罗勿进香台。【又...

【佛教词典】有为功德

指世间一切因缘所生之功德善法。对此而言,涅槃第一义...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职,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所...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圣严法师: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

不要让师父哄着学佛

很多出家人苦于众生难度,也有的人不愿意和信众打交道...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

人死只有业随身

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