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无所住」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济群法师  2011/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济群法师答:若能做到无所住,当然是最好。无所住,即没有任何执著。但是,你现在能做得到吗?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来,可能比谁都在乎。人的心理很复杂,有些人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可一旦遇到感兴趣的,就会特别执著。就像同样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就越大。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个点上,必然深陷其中。我将这种状态比做心灵的巨大陷阱。怎么办呢?我常告诉他们,暂时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也就是说,不要只挖一个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个深不见底的要好,因为那样太难爬出来。所以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免不经意间落入比别人更深的陷阱。

“应无所住”代表较高层次的用心。心的觉性本是无住的,并非通过后天修成。前面讲过,心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一是心的现象,一是心的本质。契入心的本质时,就具有“无所住”的功用。如此,任何东西无法沾染其上。因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任何情绪、尘劳都无法染污它,就像云彩不能染污虚空一样。

如果一时做不到心无所住,不妨先选择一个健康而无副作用的对象“安住其心”。一旦具足相当的“止”力,再依正见修“观”。随着观照力的增强,自然能做到心所无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吗

问: 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名号吗? 大安法师...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问: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师...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诵经时需要思维内容吗

问: 弟子每天在家作早课,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背诵经文《...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

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

净宗法门:一个特别的法门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此处所说的方便,是...

【佛教词典】忏悔灭罪否

济缘记释云:“今解,初科,正明中,初决经文。如注所...

【佛教词典】十劫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

盎覆不吉虫喻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腊八粥的做法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

使者请佛 命终生天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结夏安居圆...

彻悟大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该八教。 一句弥陀...

没有出离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应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