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2013/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智慧!

世智辩聪是所知障,佛说是八难之一。

现代人聪明,对于五欲六尘,感觉极其微细,生活中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心事泉涌,妄念纷飞,煞费苦心地执着分别着身边发生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信息。

痛苦源于何处?源于顽固的“我”执!很多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不离自我,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喜欢争论,好辩斗勇,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凡事我执先行,近邪不知,入迷不觉;唯务耽习外道经论,不信出世正法,因果事理不明!生活待人,量小德轻,不能容人。为己私欲,自视聪颖,遇事好辩斗勇,不知执而有碍,争而有伤,直至损气伤肝,元神大伤亦不知悔改,这就是智慧未开!“世智”与“佛智”的本质区别在于“世智”是入世的、有染的。而“佛智”是出世的、无染的。“世智”是躁动的、有欲的,而“佛智”是清净的、无欲的!

世人遇事喜欢执“我”,什么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意见、我的子女、我的钱财......孰不知这个假合之身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妄相!一切的烦恼、念想、执着、伤痛其实都是因“我”而起,“我”相不破,欲望无尽、烦恼不断!佛说“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放下“我法”二执,去妄归真。真正知道放下的,是智者!执著不放的,那是愚夫!

聪明不是般若智慧,是“世智”。是着于六尘的,是有分别执着的,是有染的、不净的,是在俗世的“贪、嗔、痴”中生出的“小聪明”。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中流出来的,是从清净里面生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才是智慧!

就算你才高八斗,经论满腹,不见性,还是一介凡夫!充其量那也只是“小聪明”。世智辩聪容易乱心性!有“辩”就会“争”、有“争”就会有“执”、有“执”就会有“恼”、有“恼”就离不开“苦”,很多文人墨客,文彩飞扬,洋洋洒洒,著书立说,那都是作者自我心识在起作用,是与世有染的念识,是蒙尘的,都离不开“境相”与“我相”,对境生心,起心分别,在自我满足中,宣泄着自己的观念与论点!或是反驳着别人的观念和论点,争来争去,一无是处,元气大伤,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在“我想”、“我念”、“我执”中不断迷失本自清净无染的佛性,而在“争论”、“争执”、“争吵”中感受无尽的忧烦和苦痛!

有些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生死事大。知道世间本苦,不可贪执,争而无益,劳而有伤,而把自己置身清净的念佛境地,无有烦恼,得自在妙乐,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修学一定要正知见!万法万相因缘生,缘尽相灭空如烟!万法万相本来为空,尘缘境相一期和合,了不可得,又何苦在转瞬即逝的妄境中起执分诤,或执空为有,或执有为空,伤人伤己,岂不痛惜可叹!

佛在《无量寿经》惑尽见佛第四十一中开示:汝见愚痴之人,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听得多,看得多,见解就多、分别就多,那是“世俗之智”,是记问之学。很多人很会说、很会分别,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强词夺理,那是大障碍,是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把读经讲经当着世间学问一样去研究,也是“世智”,学佛和佛学是两回事。

用佛教的观点修整和返观自己的心性,时时告诫自己不可落入娑婆污秽的俗智纷诤当中,转识成智,那是真智慧。佛是真实语者,谆谆教悔,如母忆子,世智聪辩,是增益邪心,当令不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

净界法师法语--智慧的抉择

◎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

【推荐】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

问: 师父晚上好,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了脱生死,家...

【佛教词典】般若多罗

(?~457)梵名 Prajātāra。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

【佛教词典】仆拏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以二地指二空...

【推荐】在净土法门里你要生起三种信心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佛学漫画】马鸣菩萨

我们今天还能遇到佛法,这全赖过去的大善知识,他们乘...

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佛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做已能悔。」意...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

钱是一味药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钱本草》,全...

胎儿羊水少胎位不正,诚念观音平安顺产

爱人怀孕六个多月时,做B超发现胎儿羊水少,且胎位较低...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