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灵的七个境界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心灵的第六境界是进取之心,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正如雷锋所言:“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我们深知:人只有通过自我净化,心灵才会至高无上。

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孝的内核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才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

有人说,一个社会最大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恃强凌弱不是真本领,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度量、高山仰止的气势。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是空空而去。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慈悲心,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痛苦,当做切身的痛苦,生起伟大的同情,对需要的人给予救济和帮助。

具有了慈悲之心,才能和他人、社会、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与世界万事万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

人生在世,应该要有所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能避祸趋福。

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面对法律、道德、人民、舆论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道德、党纪国法。

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经世事而做出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回,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去吧,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

一个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人生有三原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保持较好的心情,就能把名利地位、个人得失置之脑后。只要自己能用平常心对待所得所失,就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心灵的第六境界是进取之心。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古人言“不进则退”,因为你处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时事逼人,催人奋进。有进取心的人,知难而进,勇攀高峰,从而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时代的强者、时代的楷模、时代的精英。

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我对和谐两个字的理解是:“和”就是我爱你、你爱我,和睦相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谐”就是让你说话、让我说话,让人们说出心里话,彼此消除误会,互相了解,增进团结。家庭和谐,万事称心;单位和谐,工作效率高;国家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进步文明;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你的心房清理了吗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证电脑运行...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佛教词典】少林无孔笛

凡六卷。全称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又作东阳和尚语录。...

【佛教词典】能所

即“能”与“所”之并称。某一动作之主体,称为能。其...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三进三退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道场白华庵。今天要说的法叫...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