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南怀瑾老师  2017/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无相,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相好光明无等伦”,为什么?

在解脱道上,一切无相才能空,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有些长得很漂亮的人,看了却让人很讨厌。所以这一生,要多跟人家结欢喜缘。

不要见了人,老是挂起那讨债的面孔啊!学佛不是空口说白话。譬如讲慈悲,你能做到慈悲吗?看到人那个面孔就一脸死相,好像讨债的面孔,慈悲喜舍一点都没有。你对人家笑一笑这一点布施都做不到啊,就是那幅死相的样子瞪起眼睛看人,以为这个是佛法。

庄严肃穆,实际上死相,人缘都不结嘛。任何众生都喜欢菩萨的慈悲喜舍,你要注意哟。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真得定、得道的人,外表相貌具足圆满,即使最丑的相也转庄严了。我自己在参学经验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小说也写得对,说入定的人宝相庄严,脸相变了。如果打起坐来,满脸苦相,背还窝着,说入定了,那是绝无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气脉必然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不是散掉),脸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庄严是从功德来的,什么功德呢?

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这是必然的。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

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

一个人要想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庄严,是要靠修来的,要前生福德修来的。你这一生多用笑脸迎人,他生来世长一个人人都喜欢的面孔。见到人用那个讨债的死相,他生来世长一个处处惹人讨厌的脸。要相貌庄严,甚至于依报好的环境,就要修福德啊!你们千万不要像一般学佛修道人的作法铁青着面孔,千万不要带着那副死相。

你看看学佛的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只要一学佛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学佛的人有四种最根本最重要的行为:慈、悲、喜、舍。有的同学面无笑容,一付来讨债的样子,再不然就是一张嗔恨的脸孔。所以我要你们学佛第一步先学弥勒菩萨那个欢喜佛的笑容,尤其打坐时两条腿在痛,你就一边痛一边笑嘛!笑上三年,你笑惯了,你就是不讲话脸上都有笑容的。

笑有什么好处?你一笑神经肌肉都松了,打坐咬紧牙齿,何苦呢?所以打坐要先把脸部神经拉开,学菩萨微笑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塑的菩萨像坐在那里慈眉善目,这是要学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

治疗面貌变丑的毛病

有一位雕刻家,小时候是个很好看的人,他一天天长大了...

流光如云相映成辉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1、不嗔。如果想要长得...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素食者比食肉者平均寿命高10岁

保加利亚天然生活方式推崇学者曾:要想健康,就要遵照...

一心四种净土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净土见解,是叫做一心四种净土。...

妙莲老和尚:念佛计数法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昨晚提到,礼佛的方法是每拜一拜佛...

【推荐】临终时所发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终将来临的一刻!那不知何时会来,也许随时会...

【佛教词典】摄受

【摄受】 p1457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摄受者:谓无...

【佛教词典】莲华生

为西藏红教之开祖。八世纪时北印度乌仗那国(今巴基斯...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

五会念佛的念法与解释

五会念佛的念法: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不信因果的可怕

现在有许多知识份子激烈地反对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他...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出家的含义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