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2019/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

其实佛教不排斥亲情,并没有说所有的情感全部都要抛弃,佛教中的修行次第各不相同。大家对亲友特别执著,心里时常忆念,打电话时也经常表现出对亲友的爱执。然而我们对亲友不能太执著,因为这样也会对修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即生中也不能修行成就。

以前有一位叫做阇夜多的尊者,是禅宗的一位祖师。他开悟后,有一次和弟子一起外出时,他看到树上的一只鸟后便开颜微笑,弟子回来问他原因,他便诉说了自己前世的一段经历:

“过去九十一劫以前,我身为一个富人的儿子并准备出家,当时我的父母并不同意,而且强迫我娶妻生子,最后我就在家人的逼迫下成家了。

当孩子六岁的时候,我又产生出家的念头,准备离家时,孩子抱着我的腿痛哭流涕地说:‘爸爸,你不能出家,不能抛弃我。’因为孩子的阻挠,我没有出成家,从这一世以后已经过了九十一劫,我们父子再也没有相见。

今天我通过神通了知这只鸟就是九十一劫前我的孩子,而想起了我的前世。”

他述说了这样的因缘。

所以,对家人特别关心和贪著,是对修行有影响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家人的执著并不合理,对父母感情上的执著是有条件的。

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你们也学过圣天论师的《中观四百论》,论中说:“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果对方不随顺,我就不爱他,如果特别随顺,我就爱他,这是一种交易。

子女对父母的贪著,或者夫妻之间的爱,如果对方不随顺你、不喜欢你,那你就不应该爱他,为什么呢?他跟仇人没有差别,仇人也不爱你,你也认为不应该爱他,你会说:“他都不爱我,我为何要爱他?”父母不爱子女,或者子女不爱父母,互相因为不爱的原因,甚至因为像仇敌一样恨的原因,为何还要贪执呢?不应该。

如果因为他爱你,你也要爱他,那这不是佛教里讲的真正无私的大爱,而是有目的的爱,“因为你爱我,所以我爱你,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不爱你。”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很多夫妻之间的吵架,“战争”的来源,都因为“你不喜欢我,所以我就不喜欢你”等等。

爱恨、亲疏的关系都是因缘

亲友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因缘,当因缘聚合时,没有特意去造作,这种关系也会一直存在,一旦因缘消散以后,你怎么哭、怎么跳、怎么喊都无济于事,甚至跳楼也无法挽回。世间中很多爱恨、亲疏的关系,都是一种因缘。

佛教里经常讲,除了我们眼睛看到,或者人与人之间能感觉到的因缘以外,还有更甚深的、背后隐藏的因缘,世间人大多不知道这种因缘,如果你从小对佛教具有信仰就会明白。很多人会讲:“这辈子我没有恨过什么,但可能是前世的因缘……”这时就自然而然相信了因果的观念。

我去玉树地震灾区,听到很多人在讲:“我的一家人全部都死了,但是也没办法,一方面是无常,另一方面是一种因缘,虽然我们这辈子没有造过什么严重的恶业,但可能是前世我们这一家人共同造了什么业。”

虽然他们不像城市里的人那样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的因果常识深入骨髓,这种常识直接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而且是遇到人生中最大的困难——家人全部都死了,但心态还能保持淡定、平稳地度过难关,这也需要一种修行的力量。

学佛不能堕入两边

既然如此,有些人可能讲:“佛教是不是要求把所有的亲人全部抛弃?”并没有这么讲。佛教只是讲到不该执著亲人,因为太执著会令自己苦恼,很多佛缘也会断掉,但也不能像个别的佛教徒一样,“我学佛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不能接,你是仇人,你就是我修行道路中最大的违缘。”没有善巧方便,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修行尚未达到那么高境界的时候,对前世和今世的有缘人,应该用一种善巧的语言护念他们的心。虽然你去学佛、去出家、去修行,这很好,但是也应该用慈悲心善护别人的执著心。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毕竟对方也是众生,对你特别执著时,用比较和善的语言进行解释或安慰,这也很有必要。当然,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比如你的修行真正受到一些障碍,这个时候你要抉择。

所以,学习佛法千万不能堕入两边,很多修行人要么堕入这边,要么堕入那边,走极端。中道呢?中观里有一种中道,名言中也有一种中道。比如说打扮,有些人太过于打扮,天天擦拭身体,这是一种边;有些人又太过随意,早上起来脸都不洗,从来都不刷牙,旁边听他说话时都臭气熏天,这样也不好。

我们对亲人的关心,要么他没有做任何坏事,却把他当作仇人一样看待,这样不行;要么执著前世的因缘,自己的修行完全随他而转,这样也不合理。因此学习中道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

【推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领

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 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如本法师:守口业的果报

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佛教词典】诸行无常

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变化无常,不能常在。三法印之一...

【佛教词典】真如名为胜义

何故真如名为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

怎样做才是有道德之人

生活中总可以听到道德一词,那么在到底何为道德,而我...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

僧人可以顶礼讲经的居士吗

问: 请问师父,现在有不少居士在讲经说法,其实大部分...

阅藏的用功方法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佛门里常有一句话叫:无事不...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

百岁本焕老和尚的百年佛缘

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学佛才是真正的福气

同事告诉我强生的女继承人凯西强生离世的消息,我翻阅...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