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宏海法师  2020/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世界观,唯物与唯心。我理解佛教的心与哲学的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究竟其分别是什么,搞不清楚。请师父指点迷津。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涉及到一个世间和出世间的关系问题。世间学问跟出世间的义理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冲突的。世间学问好像线索很多,但实际上义理很浅,经不起深入的推敲、论证和反思。而出世间的义理呢,看上去条理很单纯,但是它的内涵非常深邃,可以无穷无尽地探索。

这位同修提到的哲学层面,就属于世间学问。我们现在的人对于人生的反思,能够到哲学的、形而上的层面,就已经很少了。我们更多的是在滚滚红尘中去现实地生活。然而跟出世间的佛法相比,哲学只是在理论上的推移,而没有真正从心地上的领略。只有佛法才能从修证功夫、圣人境界方面去看待。

比如说对于唯物与唯心的认识。在世间哲学的定义上,唯物与唯心是截然分开的两个概念。但问题是,这两个问题能截然分开吗?唯物的物质世界中,你能离开心的认识吗?如果说起唯心来的话,你能离开物质世界的支撑,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吗?

可见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不过我们在理论上把它进行一个划分,站在佛法究竟处来讲,唯心与唯物还是我们烦恼分别心的一个投射而已。

再说这个心。从文字上看,佛教的心和世间所说心脏的心,是同一个字。可是它的概念内涵以及它所要投影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世间哲学概念上的心,要么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人体器官,要么就是指当下自己的这种思维意识。而佛教里面把这些叫做“肉团心”和“妄想心”。

佛法的心指什么呢?是指广大的宇宙体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层面。这才是佛教讲的心。所以,有时候把它叫做“遍法界心”,有时候又叫“佛性”“法性”“真如”……等等,都是表佛教经文里边所概念的心。

它不是形而上的一种不可触摸,而是当下实实在在就在展现着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它也不是当下我们打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有局限性,它是带着自私我执进行的一个抉择和维护。它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佛教讲的这个心才是周遍的。

有时候经典里把它叫做“大”,有时候又叫做“广”,有时候又叫做“佛”,有时候又叫“众生”……不管怎么描绘,万变不离其心。所以常讲到“唯心所现”,就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普门品》和《金刚经》不能一起诵吗

问: 现在每天早晨我诵《金刚经》,《普门品》,《大...

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问: 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

调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和一些...

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孝心是做人...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推荐】所积之福已被自己折损

大家学佛的同时,都在做积累功德的事,为自己多修福报...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微笑地面对生活

虽然,人生有很多苦难。人来到世间,就已经是一出悲剧...

【佛教词典】回向有三障

【回向有三障】 p0939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回向...

【佛教词典】极致

(杂语)至极之宗旨也。净土论注上曰:上衍之极致。盂...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

把握生命的当下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

插管维生的病人可以安乐死吗

问: 师父慈悲,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就是对那些老人家,...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