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如瑞法师  2021/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然而,老和尚们说这话的时候看得出是发自肺腑,给人心灵深处被触动的感觉。真正懂得了感恩与珍惜,所以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

有人对我说,一位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日诵经念佛、学习佛法理论、写笔记。老人家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佛书是为了明理,也会找到孜孜不倦教导自己的善知识,更能珍惜生命正精进不放逸,用功修行办道。

《法句经》里有首偈:“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大意是说,不放逸是趣于不死的门,放逸则是通向生死的路。不放逸的人终将了脱生死,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放逸的人就如同一具活着的死尸,无法令人生发挥丝毫解脱的价值。从这首偈可以看出,修行必须有不放逸的心和不放逸的行。

怎样才能远离放逸呢?这就需要经常思惟六道轮回的苦。就拿人道的苦来说,老苦和死苦,是人人都得面对的。通过思惟修生起决定了生死的心,并利用人身精进地修习佛法。我们之所以会放逸,就是因为对于苦没有相续地生起观照,心不能常住于智慧当中,没有真正做到善用其心。

有人说今天是生命中的生命,今天储存着一个人所有的变化和现实。让我们学会珍惜今天,把今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可以把它当成生命觉悟后的第一天。勤求佛道,远离放逸,努力把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价值最大化,以真学实修来供养三宝、利益众生!

可谓:

人生短暂须自警,

放逸懈怠生死径。

一句弥陀不放逸,

九品莲开有佳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

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

哪有闲心去看戏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法师好。念佛至诚恳切的心不会发,不知道心在哪里...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念佛有两个重点

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就是你必须要去观...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佛教词典】识处定

(术语)四空处定之一,无色界第二识无边之禅定也。...

【佛教词典】阿罗歌

(植物)Arka,花名。又作阿迦。译为白花,其大叶,外...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善的链条

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各地城隍庙对联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虚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这两句话:随缘就是家乡,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