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2024/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原文】

问曰:华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与毁,交报在何?

对曰:华即理也,色即空也。信之报者,《悲华经》云,昔有王子,名无所畏。手持莲华,上宝藏佛。佛言:“汝以莲华,印于虚空,今与汝号名虚空印。当来成佛,世界名莲华。佛号莲华尊,汝是也。”

国土及佛,皆约昔日所献莲华而为号者,欲令明识行因感果之义也。何乃沮檀度之献华,而欲别遵之无相哉?毁之报者,《大方广总持经》说,昔有一比丘,名净命,住于正见,持华供养。又一比丘,名法行,住于邪见。坐得四禅,常说空宗般若最胜。

谤净命法师云:“净命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坐此一言,于六万世常无舌根,乃至成佛,犹居五浊。彼何人耶?即释迦是也。

佛言:“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命终之后,随于地狱,多百千劫。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无舌报。”’若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菩萨者,往昔迦尸迦王行菩萨行,时舍所爱身,头目髓脑。

尔时此王,岂无智慧哉?则知六波罗蜜,应具足修。执一非余,是为魔业。安得弃献华之檀波罗蜜,而以恶取空僭易于般若真无相哉?无舌之报,自贻伊咎。如来所以自引昔非,欲令众生不覆车于前辙耳。一华若此,一切土木形像,竹帛诸经,剃发僧尼,住持三宝,戒定慧学,无论福田及非福田,悉可敬之,一切皆入真实三业供法界海中。有何不可,而欲略之哉?《法华偈》云: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译文】

问:所谓香华供养,这只是事相,其理何在呢?对此事相的供养,信受与毁弃,彼此之间的果报又是如何?

答:香华供养虽是事相,也即是理,因为“色即是空”啊。信受的果报,如《悲华经》上说,昔有王子名无所畏,手持莲华奉上宝藏佛。佛对王子说:“你把莲华举起来印于虚空,我今给你取号名虚空印。将来你成佛时,世界名莲华。佛号莲华尊,就是你啊。”

这位无所畏王子将来成佛时的国土以及佛名,都是依照昔日所献莲华而为号的。其实这也正是为了使人们明白,懂得行如是因必感如是果的意义。怎么可以既阻止人们行布施度的献华,而又要让人另外遵循无相呢?

毁弃的果报,如《大方广总持经》中说,昔有一比丘名净命,住于正见,持华供养于佛。又一比丘名法行,心存邪见。由静坐得入四禅,常说空宗般若最胜。这位法行比丘对人毁谤净命法师,指责净命法师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法行比丘就因为这一句话,于六万世常无舌根。乃至成佛,犹居五浊恶世。往昔这位法行比丘是谁呢?即是我释迦本人也。佛又告诫说: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谓以空理为第一,以实事为第二。重空理轻实事,是为二说),命终之后,堕于地狱,多过百千劫。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无舌报。

如果唯独修一般若波罗蜜就可以得证菩萨,那么往昔迦尸迦王行菩萨行时,舍自己所爱身以及头目髓脑,难道能说这位迦尸迦王是个没有智慧的人吗?由此可知,六度波罗蜜应具足修。执着一法而批评其他诸法,是为魔业。怎么可以舍弃献华之布施波罗蜜,而以恶取空来冒充般若真无相呢?无舌的果报,都是咎由自取。

释迦如来之所以自引往昔的过错,是希望众生不要重蹈覆辙啊。一华的果报尚且如此,那么一切土木所作的佛菩萨形像,竹帛所书的诸经,所有剃发的僧尼,凡住持三宝,戒定慧三学,无论福田僧及非福田僧,全都应该恭敬,一切皆入真实三业供养法界海中,这又有何不可,怎能随意略去呢?《法华经》偈云: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花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供养鬼神,能给你免灾难吗

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

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神医耆婆未请槃特比丘的因缘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说法度众。一天,神医...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

【佛教词典】灌顶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

【佛教词典】业有五种决定

【业有五种决定】 p1220 显扬十九卷四页云:又如是业、...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小儿闻法,即解甚深义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

供香的起源

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

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大器晚成

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人,他的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

这些病都来自于身见

[坏诸欲堑],这也是一个比喻。堑就是护城河啊,它很...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优婆塞戒经》这部持五戒的经说报有四种报: 第一种是...

「十念业成」,不必执着到底几念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