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2024/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原文】

问曰:华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与毁,交报在何?

对曰:华即理也,色即空也。信之报者,《悲华经》云,昔有王子,名无所畏。手持莲华,上宝藏佛。佛言:“汝以莲华,印于虚空,今与汝号名虚空印。当来成佛,世界名莲华。佛号莲华尊,汝是也。”

国土及佛,皆约昔日所献莲华而为号者,欲令明识行因感果之义也。何乃沮檀度之献华,而欲别遵之无相哉?毁之报者,《大方广总持经》说,昔有一比丘,名净命,住于正见,持华供养。又一比丘,名法行,住于邪见。坐得四禅,常说空宗般若最胜。

谤净命法师云:“净命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坐此一言,于六万世常无舌根,乃至成佛,犹居五浊。彼何人耶?即释迦是也。

佛言:“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命终之后,随于地狱,多百千劫。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无舌报。”’若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菩萨者,往昔迦尸迦王行菩萨行,时舍所爱身,头目髓脑。

尔时此王,岂无智慧哉?则知六波罗蜜,应具足修。执一非余,是为魔业。安得弃献华之檀波罗蜜,而以恶取空僭易于般若真无相哉?无舌之报,自贻伊咎。如来所以自引昔非,欲令众生不覆车于前辙耳。一华若此,一切土木形像,竹帛诸经,剃发僧尼,住持三宝,戒定慧学,无论福田及非福田,悉可敬之,一切皆入真实三业供法界海中。有何不可,而欲略之哉?《法华偈》云: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译文】

问:所谓香华供养,这只是事相,其理何在呢?对此事相的供养,信受与毁弃,彼此之间的果报又是如何?

答:香华供养虽是事相,也即是理,因为“色即是空”啊。信受的果报,如《悲华经》上说,昔有王子名无所畏,手持莲华奉上宝藏佛。佛对王子说:“你把莲华举起来印于虚空,我今给你取号名虚空印。将来你成佛时,世界名莲华。佛号莲华尊,就是你啊。”

这位无所畏王子将来成佛时的国土以及佛名,都是依照昔日所献莲华而为号的。其实这也正是为了使人们明白,懂得行如是因必感如是果的意义。怎么可以既阻止人们行布施度的献华,而又要让人另外遵循无相呢?

毁弃的果报,如《大方广总持经》中说,昔有一比丘名净命,住于正见,持华供养于佛。又一比丘名法行,心存邪见。由静坐得入四禅,常说空宗般若最胜。这位法行比丘对人毁谤净命法师,指责净命法师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法行比丘就因为这一句话,于六万世常无舌根。乃至成佛,犹居五浊恶世。往昔这位法行比丘是谁呢?即是我释迦本人也。佛又告诫说: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谓以空理为第一,以实事为第二。重空理轻实事,是为二说),命终之后,堕于地狱,多过百千劫。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无舌报。

如果唯独修一般若波罗蜜就可以得证菩萨,那么往昔迦尸迦王行菩萨行时,舍自己所爱身以及头目髓脑,难道能说这位迦尸迦王是个没有智慧的人吗?由此可知,六度波罗蜜应具足修。执着一法而批评其他诸法,是为魔业。怎么可以舍弃献华之布施波罗蜜,而以恶取空来冒充般若真无相呢?无舌的果报,都是咎由自取。

释迦如来之所以自引往昔的过错,是希望众生不要重蹈覆辙啊。一华的果报尚且如此,那么一切土木所作的佛菩萨形像,竹帛所书的诸经,所有剃发的僧尼,凡住持三宝,戒定慧三学,无论福田僧及非福田僧,全都应该恭敬,一切皆入真实三业供养法界海中,这又有何不可,怎能随意略去呢?《法华经》偈云: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花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比宝石还贵重的东西

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

五缸黄金的秘密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却生性悭...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居士到寺院需要注意什么

问: 居士到寺院里修行需要注意什么? 雍瑞法师答:...

每天辛苦奔波,为何还是达不到期望

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

落空还不如先执着有

有人问我,佛来佛斩是初学者,还是有禅修经验的人才能...

【佛教词典】我常不得成立

【我常不得成立】 p0650   显扬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真净施主不知辄取衣戒缘起

亦名:辄取净施衣戒缘起、真实净不语取戒缘起 含注戒本...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