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妙境法师  2024/1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修智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前边的文是约智慧解释什么是缚、什么是解。而这些文和前面连接起来,都是“约病”,约众生的病痛来解释这个菩萨道──怎么叫智慧、怎么叫慈悲、怎么叫缚解这些事情。这底下是单独“约身”来说,约身体来说明什么叫做慧、什么叫做方便。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若是这个有疾菩萨,他能够观察他的身体是“无常”的,这个身体一定是要败坏的,一定会死掉了的。这个“无常”,分一种观法,观察这个身体(色受想行识)刹那刹那地生灭变化,这也叫做无常;观察这个身体或者活一百岁、或者活两百岁,终究有一天要死,这也叫做无常;说是在活的时候,在这个寿命存在的时候,也难免会有意外的事情会死掉的,那么也是无常;就算是没有意外,生存的时候也未必完全是安乐的,有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苦恼,这也是无常。那么观察种种的无常。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口气呼出去不回来就死掉了。有的经上有一句话:“是死怖可畏,迅速难防护,或於戏笑中,忽尔而长逝”。这个“死”是很可怖畏的、很可恐怖的;“迅速难防护”,它若到来的时候,可能是很快的,你很难保护住自己的。“是死怖可畏,迅速难防护,或於戏笑中”,就是在你在戏笑的时候,忽然间就死掉了。这可见这个无常的迅速,所以应该警觉自己,菩萨这样子修无常观来警觉自己。

“苦”:“又复观身无常、苦”,观身是“苦”,苦和乐是相对的,佛教里边也常是说人生是苦,但是我们可以表示不同意,因为人也有快乐的时候,不完全是苦。譬如人饥饿的时候,我们吃饱饭了心情也快乐嘛,不能说完全是苦,那么为什么说人生是苦呢?佛说人生是苦,是深一层的说法。怎么样叫做深一层呢?我们的感觉从表面上看有三种──有苦的感觉、有乐的感觉、有不苦不乐的感觉,有这三种感觉。

这个“苦”的感觉,我们应该是同意,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些痛苦的感觉,譬如说有病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心里面不快乐,应该说是苦恼。这个“乐”的感觉,我们人世间是有的,天上的人也是有的,可是这种乐不会永久存在的,它要消失的,它消失的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苦恼。在佛法里面说,人是欢喜安乐,欢喜安乐就要追求这个安乐的事情,追求的时候也是很辛苦,追求到了以后,追求成功了还要保护它,这个保护也就有个不安乐的意思,也有一点不安乐的,若是保护得不对劲、失掉了,人就会很痛苦。

我们昨天说,大功德天还有个妹妹,就是人世间的不美满,虽然是有如意的事情,也会有很多苦恼的事情。这个《史记》上说,刘邦是统一中国了,成功了回来,他就回到徐州,到他的家乡去,集会了很多年轻的小孩子,大家吃酒、唱歌。刘邦自己也唱歌,他的歌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唱了这个歌唱完了就流泪了!他本来是很快乐,但是快乐里面有点悲恸。

“大风起兮云飞扬”,就是风太大了,这个云不能停留在虚空里面,都吹跑了,其实这是一个譬喻。“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是他的力量很大,所以把其他的敌人都消灭了,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概是这个意思;那么成功了以后,回到他的故乡,他很光荣,“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最后一句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秦朝的天下他拿过来了;他也会想到,还有有野心的人也可能会要打倒他、要做皇帝的,所以他也想到,怎么办法能够得到一个猛士(勇猛的将军)能保护我的天下、保护我的安全呢?唱到这里这个眼泪就流下,泪数行下!所以,有如意的事要保护,也是有点苦恼,也是不快乐。

我们读这个《寒山诗》,《寒山诗》有几句话:是“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秋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我现在是讲《维摩经》,现在讲《寒山诗》去了,不过也是有意思的。

“重岩我卜居”:我们简单的说。寒山他说(他是在天台山),这个高山很高很高的那个地方,在那里面住下来。“鸟道绝人迹”:这个地方,飞鸟可以飞来的,人迹是没有的,很少有人会到这个地方来,“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我住在这个地方,都有什么东西呢?“白云抱幽石”:就是天空的白云飞到这里来,抱了一个黑石头,就是有这些东西,其它的东西没有。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秋易”:我们会想到,那样的境界怎么能在那里住呢?可能住几天就跑了吧?他说,“住兹凡几年”,我住在这里多少年了,“屡见春秋易”,春天来了、百花开了,秋天来了、草木都黄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次了,就是住了很多年了。最后边两句,“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我们说,你在那里住是很苦,那怎么不到人间来住?在人间来享受富贵多好呢?在那里住那么苦,有什么好?

那么他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寄语钟鼎家”,我就用这首诗当一封信,给这些富贵人写这一封信,我告诉你:“虚名定无益”,世间上的富贵都是虚名,没有真实的利益的,没有。刚才我说这个刘邦,他心里面并不快乐,他最后要死了,他想要保护他的儿子赵王如意,都不能保护,他想要保护他的戚夫人,都不能保护了,他只有天天流泪。我们贫苦的人看见富贵人很快乐,其实富贵人的苦恼比贫苦的人还更多。所以,修行是对的!修行是很对的。

这里说,“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能这样观察,这是一个大安乐的境界。禅师语录上有一位叫做省念禅师,有人问他,说:“如何是大安乐人?”怎么样才是一个大安乐自在的人呢?他回答了:“不见有一法!”如果你能够不见有一法可得,那你就是一个大安乐的人──那正是:观察无常、苦、空、非我,就是不见有一法了。

但是我们若不学习佛法,可能也很难体会到这里。我们在人间的人,我们的生命体就是这样组成的,又要吃饭、又要穿衣服、要生活,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生活很难。但是我们看天上的人,欲界天的人他们也吃饭,但是都是营养,所以不排泄,那和我们人就是不同了;那么再高一层到色界天上的人,他根本不吃饭了,他生来就有那样的衣服、有现成的宫殿。我们看《法华经。化城喻品》会看到,天上的这种人,欲界天也是一样,乘着宫殿在虚空里飞,从这个世界飞到他方世界去,有那样大自在的境界。但是色界天他们不须要饮食,他们就是入了禅定就好了,一入定等于是有饮食了。但是天上的人,虽然色界天的人比欲界天好,但是他们也要死,还有这个问题。

那么修学圣道,如果你能够“观身无常、苦、空、非我”究竟成功了,就超出三界了。超出三界,从大乘佛法来讲,那是没有老病死的这回事了。我昨天说那个大功德天还有个妹妹,这是人世间都有这个问题,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这个问题,都是大功德天有个妹妹的;若是修学佛法成功了,就没有这个妹妹的问题。所以说“无常、苦、空、非我”,你这样去修行有什么意思?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的。

“无常、苦”,我刚才讲这个“苦”,讲了“苦苦”。

这个“苦苦”这个话,苦恼的这种事情现出来的时候,有三个时间:一个是生、一个是住、一个是灭。这个苦生出来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苦;它存在的时候,我们也感觉到苦,所以叫做“苦苦”;它若灭了,我们就不感觉苦了,所以叫做“苦苦”。

快乐的事情我们不感觉到苦,但是它若坏的时候,我们就感觉苦了,所以叫做“坏苦”。这个“坏了我们会感觉到苦”这个地方也有一点分别。佛在世的时候,佛问诸比丘:“说是遥远的地方有一棵树,这棵树有人把它砍了、偷跑了,我们内心里面感觉什么?”说:“我们不感觉有什么问题,他砍他就砍,他拿走他就拿走了,我们心里面什么事情也没有。”说:“若是你的衣服、你住的房子,你的衣服被人偷去了、你住的房子被人破坏了,你心里怎么样?”说:“这时候我们心里不高兴,就不高兴了。”

那么这表示什么呢?我们不关心的事情、我们不爱着的事情,它坏了我们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爱着的事情若有变化,我们心里就会苦,我们心里就会苦的。所以修学圣道,无一法可得的时候,完全爱着心没有了,就是他的生命体被杀害了,他内心也不动,也是不动的。但是我们凡夫不是这样子,我们凡夫有爱着心,有爱着心所以会有苦。那么这些爱着的安乐的事情出现了,心里面快乐;它继续存在的时候,心里也快乐;但是被破坏的时候,心里就苦恼了。所以从这个地方看,乐的事情也有苦,就叫做“坏苦”。

那么第三个“不苦不乐”的感觉,怎么也说它是苦呢?因为不苦不乐的感觉,不会永远停留在这里,它在时间上一秒钟一秒钟向前进,终究会碰到苦苦、或者是坏苦的,所以也是苦了。那么这是一种观察法。

其次,观察人生是苦:我们久远久远以来,我们一直地是有些贪瞋痴的烦恼,我们造了很多很多的罪业,这些罪业有的受果报了、有的还没有受果报,这些没有得果报的业力还在我们心里面储藏着,还在这里,那个业力几时要发动了,我们就苦恼了。就像你驾一个车在公路上跑,这个车有毛病,毛病不发作没有事,发作了立刻就有问题。我们心里面有很多罪业,它不得果报,我们感觉也很自在;它要来了果报的时候、一发生作用得果报的时候,就不得了!所以从种种方面去观察,我们人的境界不是那么好,都是苦恼境界,所以叫做“又复观身无常、苦”。

“空”:这个“空”像前面讲过的,我也空、法也是空,空也是空,这样分别。

“非我”:这前面讲过的,在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一个有实体的“我”存在的。能够这样观察,你逐渐地逐渐地就会灭除所有的烦恼了,所有贪瞋痴的烦恼都灭掉了,你内心就得大自在了,就会得安乐了。

“是名为慧”,这就是大智慧境界。

修悲

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菩萨自己观察自己的色受想行识的身体是“无常、苦、空、非我”,能断除去烦恼的病。这个“能断除烦恼病”这句话,这是大概的是这样说;但是,初得无生法忍的这个菩萨,他是断除去一部分的烦恼,还有烦恼没有断掉,要继续用功修行才可以。所以他身体还是有疾,还是有烦恼的病;有烦恼病,身体也可能也会有病。

“虽身有疾”,虽然他的身体有病,他的大悲心还是很强的、很坚强的,所以“常在生死,饶益一切”,他能够长时候期地,他不弃舍一切众生,他常在众生的这个世界里弘扬佛法,来利益这一切众生,利益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觉悟。“而不厌倦”,度化众生这件事,菩萨自己也有病,可是在生死的世界度化众生不是暂时的,时间很久很久他也不厌倦,就是他的大悲心和他的道行的关系,所以他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名方便”,这就是这个菩萨的方便,他有这种功德、境界。

《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讲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佛教词典】戒有四种

【戒有四种】 p0693   俱舍论十八卷十七页云:有余师...

【佛教词典】臂卑履也

梵语 pipīlikā。又作比臂里迦。意译为蚁子。翻译名义...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大安法师:家人反对学佛怎么办

问: 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大安法...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公牛的争斗

为了争夺一头母牛和一块地盘,两头公牛发生了争斗。一...

这世上谁能靠得住

亲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