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杀生罪过也同样十足

宏海法师  202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杀生罪过也同样十足

在欲界众生的烦恼中,表现的最炽盛的就是杀生和淫欲,所以解脱道“断欲”是首要任务,菩萨道慈悲以“不杀”为本。世人之所以难以做到,乃至不能接受,都是认为本能的都是应该的,佛法讲出世间,起点的认知就意识到本能的未必是合理的。先从杀生讲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是同体不二的,只因一念无明,相待成人、我、众生之相,众生间力量不等,以强凌弱,由贪心所使,为了滋养自己,以大食小,彼此之间开始有了杀生断命的因缘。这里记载了几则。

宋时浙江诸暨有一县令,平时与普贤菩萨相应,禁止当地人捕鱼。后被调入京城为官,走的头一天晚上,梦见江河中成千上万的鱼来哭诉,说:“长者一走,我们要被烹杀了。”他便写了一篇《梦鱼记》,嘱托下一任也不要开禁。从中可见万物皆有灵性,水族世界中也有它们的社会秩序,都想寿尽天年,而人为的网捕相加,便是它们的世界末日,所以戒杀乃至放生,只需将心比心就可以了!

河北冀州有个小孩,最喜欢掏鸟窝的蛋吃。一天突然听到有人叫他,让他跟着一起去取鸟蛋,小孩就跟着到一片桑田。忽然感到左边有城池,里面又唱又跳很热闹,那个人带他进入城后城门忽然紧闭,到处都是烧红的铁片,每走一步脚都烫得疼痛难忍,小孩想跑出去,四面城门却已关闭。旁边有采桑的人看着他跑,以为发疯了,将其父亲叫来时,两腿膝盖以下已被烧成枯骨。同样是杀生,从道义的角度、残酷的程度,也有不同,专门挖鸟才生的热蛋,世人都觉得不地道,何况在鸟的世界,激起大嗔才能有此现世地狱报的感应。鸟属于卵生尚且如此,人在胎中时堕断命根,其怨结可想而之,愿深思熟虑生忏悔念佛之心!

人类总以万物之灵而自居,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盲目自信不但没有依据,而且也应意识到人类并不算高质量的生命体。然而对于更低级的物种,还是会随意地毁灭它们的世界,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比如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因为莫名其妙的好玩,就把一窝蚂蚁一脚碾压的经历。

在明朝末年,无锡有姓余的,虽然持斋信佛。但就是讨厌苍蝇蚂蚁,只要一见就控制不住地造杀业。到七十二岁得重病,临终前大喊着说,有无数蚂蚁爬入口中,又说千万只苍蝇来索命。就这样在无比惊恐死掉了,可想而知从下一生开始,她将要多少生去偿还这数据庞大的命债。可见她虽然持斋奉佛,也只是泛泛悠悠做表面文章的一生而已。真正生起慈悲,功德不在物命的大小级别上论,佛教中常讲一个故事:寺院的老和尚是一有道之人,观到他的一个小沙弥徒弟只剩七天阳寿了,令他回家看望父母,途中因为下大雨,救了一窝将被雨灌的蚂蚁,七天后安然无恙地回到寺院,老和尚以为自己看走眼了?入定再观便知道原来如此。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杀生罪过也同样十足,造杀业就像种葛藤,只要一发芽,枝叶就蔓延不断。比如说养猫,凡夫看它造的杀业不过是捕鼠罢了。但在圣人眼中,则能观照到业绩十分旺盛:比如说老鼠本来不加害于人,而人起念要杀它,就叫“无缘杀”;人自己不去杀而让猫来捕杀,就是“教他杀”;见证猫捕到老鼠而生兴奋,就叫“随喜杀”;如果口里称赞猫厉害,又叫“赞叹杀”;把猫故意放在有鼠的地方,名为“方便杀”;希望猫天天能逮着老鼠,名为“誓愿杀”;本想养猫逮自己家的老鼠,名为“正杀”;结果猫连邻居家的老鼠也吃了,名为“盗杀”;养猫本来只为了吃老鼠,平常又得用鱼来喂猫,名为“增益杀”;自己家养猫,亲戚朋友因为你而仿效,家中的子弟也养成习惯仿效,名为“辗转无尽杀”。这样无量无边杀业,都是从最初一念、一行为引发而来,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罪过中,杀业最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佛陀的慈悲观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广的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

杀生戒解说

杀生戒: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

国王杀生为佛所阻

佛陀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由于他的国家地处偏僻...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孝敬母亲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佛教词典】然灯佛

然灯,梵名 Dīpajkara,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燃...

【佛教词典】七种语

佛为众生说法时之七种语,即: 一、因语,于现在因中说...

乌龟感恩 惊呆卖龟人

有一次,我到宝鸡开会,路过文化宫门口时,碰见一个男...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

有胸量的菩萨,才能招感广大的福德

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六道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念佛人修行的三个次第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呢?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