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太虚大师  2010/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乃至‘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之说为根据。但人之念佛,先要信彼极乐国土,无有众苦,于种种依正功德庄严,起信心而发欣愿。念佛非泛泛于口称,要以心念佛,如执珍宝于手,不可少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心念相续,苟有妄念萌生,即摄归念佛而顿使妄念息灭。以不可思议功德,渐令心地清净空明;则他日或遇烦恼恐怖贪、痴、嗔怒,一经念佛,如宿露之遇日光,即行消灭。念佛一日二日均可,何故必以七日为期耶?盖七日为度数之周而复始,故中国人以七日为一来复,而西洋亦习以七日为一星期,今弥陀经文亦以念佛一日至七日为期,乃在一心不乱之克期成就也。而禅七、观音七、法华七、药师七、弥勒七等,亦均于此七日宝贵之光阴中,而圆满其功德。当至诚一心一意执持阿弥陀佛以求由定而慧,勿令空过!

第二日之开示:昨日已讲念佛七根据弥陀经之大要,然佛法中何故要有净土念佛法门?诸经论说明甚多,且如大乘起信论末云:‘众生初学大法,虽起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谓惧信心虽可成就意欲退者’,以至‘常见佛故,终无有退’。盖吾人处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既感人生之无常,复有种种恶缘之缠绕,虽闻大乘而起信心,如未能随愿自在,则寿命尽时,罪福业报或堕恶道,或生人天,转世都忘。故世间凡夫,或以现在恶缘退信心,或以转世忘失退信心。为保持信心,得免如此退堕危险,于是佛说有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依佛功德,成就不退,由念佛得往生净土,所以能护持信心不退者,以净土与人世不同,无难舍难离恶缘逼迫,有无量无边善因增上缘,可于中勤加精进,永远修行,有进无退。况佛愿言:闻阿弥陀佛名号而念阿弥陀佛,“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而念佛方法,尤贵专一,最少每晨能专意恳切念佛十口气者,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而念佛七即在七日期内实习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应念念无间以达专一。

第三日之开示:前日已从弥陀经中指出念佛七之缘起,昨日又依大乘起信论讲明净土法门之意义,今天再讲念佛净土法门之建立。通常讲十方净土,无量无边,如东方药师琉璃净土,上方香积众香净土,兜率弥勒净土,乃至十方诸佛菩萨净土,皆由菩萨功德所成,往生者俱得不退。现在中国于净土法门最普遍之唯一代表,即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因阿弥陀佛净土,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之中,讲得最为详尽。有许多经论,均劝人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其专建立弥陀净土者,则有三经一论:三经者,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告舍利弗以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执持佛号,可得往生彼土,二、无量寿经:阿弥陀是梵音,此译无量寿,故亦曰大阿弥陀经,较常念之阿弥陀经要多数倍。广说弥陀因地愿行及果上如何成佛,如何接引众生,及娑婆世界之种种苦恼,彼土之种种安乐,重重伸说,最为详细。从因至果,为成立念佛往生极乐之最大经典。三、观无量寿佛经:乃佛因阿阇世王母后韦提希之请而说,从落日观至三品往生观,共十六观,故亦名十六观经。一论者,即天亲菩萨宗经所造之往生净土论也。由此三经一论所建立之弥陀净土法门,古今中外圣贤依之习修,得往生极乐之明验者,不可胜计,如净土圣贤录等所明,故吾人今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日之开示:昨讲建立弥陀净土之三经一论,然念阿弥陀佛得往生极乐净土之法门,布在经论,种类甚多:若华严中,有普贤十大愿导归极乐,法华经中亦有往生极乐净土之说。他若鼓音王经、般舟三昧经、悲华经等,均讲到阿弥陀佛;而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亦明以念佛法门来此土度人往生极乐。且众经而外,各种之论,除曾讲之大乘起信论、往生净土论,尚有十住毗婆沙论明易难二道,以念阿弥陀佛为易行道。又若摄大乘论等,亦曾论及念阿弥陀生极乐之事。又若中国之莲宗祖师,自初祖至十一祖,固皆为弘修弥陀净土行者,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慈恩宗之窥基大师,律宗之灵芝律师等,皆广事阐扬;至禅宗之永明,且兼为净土宗之六祖,均以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为不退转法。经论既称颂赞叹,列祖亦弘扬修持,无不以念阿弥陀佛为学佛之遍行必修法门,故释迦牟尼佛虽为此土之教主,而普通人竟有不知其名者;而于阿弥陀佛则无人不知!足见阿弥陀佛之普及中国,几可为佛教代表。由此净宗大德,乃说十方诸佛无此念阿弥陀佛法,不能成普度十方众生,无此念阿弥陀佛法,不能究竟成佛。从五逆凡夫至等觉菩萨,三根普被,万类齐收,佛以此法度众生,众生以此法成佛,因此我等当专心勤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日之开示;前四日已将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法门之全体大用约略讲明,惟念佛修行往生净土之义,在世俗及佛教之中,尚多疑难,今再行解释以固信心。如古今文学家,以文学眼光鉴赏弥陀经等所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谓如艺术家凭空构造之想像,与题诗作画一般,聊为精神之寄托而已。其实不然,如今之科学界,已证明天空中有无数世界,既有无数之世界,即有苦乐好坏之区别,而或苦或乐,均为各别因缘所成之结果,以阿弥陀佛之愿力及无量清净功德,所成极乐世界,从因至果,乃确为事实而非想像也。复次、哲学家则以弥陀净土视为所悬想之目的,但从释迦牟尼佛大智慧光中,如实见到无数世界中有此弥陀净土,故各种经论重重详说,而哲学家以为说极乐世界之各种安全,唯在造成人生将来之趋向目标,亦其实不然。故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然则文学家、哲学家之误谬观念,应当除掉,以坚固念阿弥陀佛之信心。且佛教之中,除净土宗外,尚有各宗之说,亦间有动摇念佛往生之信心者。苟遇习禅宗者问曰:汝今念佛者为谁耶?命终往生者又为谁耶?于此种难关不能透过,即可落在疑惑中而被阻止念佛之信心。若知世界一切唯心所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现前以即佛之心,念即心之弥陀,命终亦以即土之心,生即心之极乐,则念佛求生净土之信心,可以益加坚固。

第六日之开示:昨日已将世间科哲学及禅宗对念佛净土法门之疑难,略为解释;而法性宗之金刚经又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与弥陀经等所说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相好,初观之似乎同是佛经,意义自相违背,或因之发生疑阻而退信心。但深究之,则知金刚经等专明法性,乃佛依真谛而说;弥陀经等明染净因果,乃佛依俗谛而说。然法性即染净因果法之无相真性,故金刚经所明,不惟与弥陀经等无所违碍,而且更显明弥陀净土依正因果之法性,而于念佛更加深切。复次、唯识宗初学之人,以为诸法唯识,弥陀极乐,亦唯心识所现之境而非实有者。然净土之为实在有,乃以从因所成之果而说,凡因果皆不离识,故唯识正显净土之实有。又、唯识宗以弥陀净土为报身佛土,故云要初地菩萨方能往生极乐,劝凡夫念佛发愿往生,不过令种善根以作因,非命终即能往生。然按十六观经所说九品往生等,确兼通变化身土,故二乘凡夫可往生。如此种种疑难,若皆能消释,则于一切经论无不可融会贯通,而念佛之信心,更坚固相续。

圆满开示:前于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宗要既明,疑难亦释,则吾人于此但应精进修习,更不须多说矣。然于此法门,实行修习,有信、愿、行三字诀。信者、信释迦如来与六方诸佛决无虚言,并信阿弥陀佛能接引往生。依信发愿,乃愿临命终时决生极乐。依愿修行,如读诵经典,广修福田,尤在专心念佛。念佛虽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之别,其切要者、端在执持名号。由此可知七日中,专念弥陀圣号,功不唐捐。惟愿同行念佛者,从此精修净业,更不懈怠退堕,个个于此生中,达到出离六道,超越三界了生脱死之目的。修建念佛七道场者,亦可以念佛之功德获福无疆,一切灾障无不消除,一切吉祥无不成就,发菩萨心,修菩萨行,自度度人,同登彼岸!(见弥陀净土法门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个全方位的展开,这全方位展开...

【推荐】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

问: 汉、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我们甘心做一只追石头的狗吗

我们先来问一句话,如果现在有人从你的旁边走过去,你...

【佛教词典】因陀罗呵悉多

梵语 indrahasta。又作因达罗喝悉哆、因陀罗诃塞多。为...

【佛教词典】永断习气

永断习气者,谓一切智者,于非一切智所作不现行具足中...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百善孝为先 我认识一位学佛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四大安静 众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