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明一法师  2012/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发现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现代的社会安全感实在是一个大问题,结合自己最近看的经典再和大家聊聊安全感。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不能够把握自己!我们只能去向外去追求,或者追求金钱或追求者地位,希望这些能够为自己建立一点安全感。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在争名夺利的时候,必然会有所付出。从而得到这些东西以后,反而我们有更多的不安全感。从这里看到我们还是要在信仰、因果、良心、道德上下功夫。在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的基础上去取得地位和金钱,同时还要认识到地位和金钱是无常法,随时可以失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握自己,向自己的内心去追求,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安全感。

我们知道我们无始以来做了很多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事情,这些事情组成了我们将来命运的因。那么我们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命运)?那就要看我们对过去所种的那个因施加条件(缘)。按照因果的规律,现在做好事就是对以前好的因施加条件,从而得到好的命运。现在做坏事就是对过去坏的因施加条件,得到坏的命运。那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做好事,杜绝做坏事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某某做好事可是没有好报之类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我们的觉悟不够,我们的智慧不够,我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没有看到事物的更深层的内容。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对当事人的认识更是少的可怜,而我们却妄想对他的结果得出结论,那不是大错特错了吗!?那么有人会说我一直在做好事了,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坏运连连呢?那么我会告诉你,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做不好的事情了——怨天尤人本来就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流浪生死,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坏事情已经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我们真的是随时随地身体在胡作非为,嘴巴在胡说八道,思想在胡思乱想。我们做十恶简直就是随手就来,成了我们的下意识的本能了。所以我们要想有好的结果,要想有安全感就要从行十善开始。十善就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我们如何把自己做坏事的本能改成做好事,那就要靠修行。大家知道的修行就是要去掉自己的毛病,所以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是一场最终以自己失败为结果的战争,你只有打败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这是事项上的解脱,用善法来解脱自己。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观空,也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出生了,就会伴随着死亡,所谓有生就有死。事物总是有成、住、坏、灭的过程,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的自然规律并去适应它的时候,我们就占领了主动权。我们可以对将要面临的老死做好准备,也就是修行到主动权的资粮。其实无常无时不在伴随着我们,各种各样的魔鬼随时准备对我们下手。我们只有拿起佛法的宝镜,把这些无常与恶魔照穿。那么我们就占领了主动权,我们就会随心自在地面对无常与恶魔;就不会对生老病死提心掉胆。我们就不会有不安全感。你要是能认识到毕竟空,知道事物的根本规律,超出世俗的一切,那你就可以什么也不要做,整天在禅定的状态里面。连好啊坏啊全部没有,生活在现实的涅槃境界里面。但能做到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这也就是阿罗汉的慧解脱境界。具体来讲佛陀还告诉我们出世间的方法:三十七道品中,其中有八正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我们护航宝舰。而小到“无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无为最安”等等处世态度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还有禅者的心态——禅心三无:“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了,不为了,而是认真去面对一切,加倍努力地去做,然而对结果却不关注,也就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你做起事情来就会精力旺盛,而且不会感觉劳累。因为你已经超脱,这样你还有什么可以担心害怕呢?无为实际上也是我们出家人做事情的标准,我们天天行的就是无为道,做的是无为事。

我们在做不到慧解脱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做到事项上的解脱。那就是要修行,按照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的方法去修行,在佛经里,佛陀讲来讲去都是要我们行十善,因为行善你对结果不负责任的话,别人可能会同意。而你做了恶后你要是不负责任就不可以,因为别人要你对自己所做的恶的结果负责。就象给你奖励你可以不要,反过来要是抓你进监狱你不能说我不去就完事了。所以这是最最有把握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时时刻刻守五戒行十善的好,这样才最有把握自己不会堕落,也就不会产生不安全感了。

希望大家在我们这个痛苦的娑婆世界里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珍惜难得的人生机会行善、行无为法。不但自己能够解脱,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得到解脱。让大家都得到安全感!

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

出现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惧也不要嗔怒

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凡夫,对一些事情一些人冷漠没有热情...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如何让父母吃素不杀生

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

【佛教词典】木马

禅林用语。木制之马无有思虑念度之作用,故丛林每以之...

【佛教词典】大依

(1617~1683)明末曹洞宗僧。福建莆田人,俗姓吴。号...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优秀的女人要扮演这五个角色

如何做一个女人?在《玉耶女经》中提到要做五种的女人...

心中的快乐藤

也许流年不利,天灾人祸,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徐志摩对婚姻轻率的行为与结果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宽容的人,不会轻易伤害别...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