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圣严法师  2023/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随重往生】,随他生前所做善恶诸业中最重大的,先去受报;

二是【随习往生】,随他平日最难革除的习气,而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三是【随念往生】,随亡者命终时的心愿所归,善念则转生人间、天上,恶念则转生三恶道中;

第四【随愿往生】,发愿学佛则往生佛国净土,或转生人间继续修行。

学佛修行的人,知道要发愿,可以随愿往生,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不知道发愿,就会随重业往生。业有重业、轻业,随重是以重业为往生的第一优先,如果是天上的业重,就会生天,如果地狱业特别重,就会堕入地狱。佛经里说,下地狱如射箭,一断气马上进入地狱,连中阴身阶段都没有,那是指十恶五逆的重业。

其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重业,临命终时能见到一片金色的光芒,那就是无量光。光中有佛、菩萨,手执金台前来接引,你自然而然登上莲花,很快就到了极乐世界。有的人在断气前就能看到光和佛菩萨等瑞相,有些甚至连家属也可以看到。

三十年前,台北有一位吴姓医师,他的父亲是前清的宫廷医师,一生念佛。他父亲往生时,全家围绕床边念佛,往生时十分安详。当时他就看到父亲房间的墙上放光,整个房间很亮,然后在上面出现佛菩萨像,而且是活生生的,并不是画的,当场大家都跪了下来。

临命终时,如果愿力很强,心念就与愿力相应;如果业力很强,心念就与业力相应;这就是随愿和随重。

如果没有重业也没有发愿,就会随念往生。我们学佛的人虽然知道要发愿,而且在往生以前就已经发愿,可是如果平常发愿不恳切,没有形成习惯,只有在打佛七或参加共修时跟着大家念,根本不了解什么叫作发愿,那只是种种善根。临命终时,很容易就忘掉了,与愿力不相应,可能连念佛的时间、机会都没有,到时就是随临终的念头而往生了。

临终时,如果是非常强烈的贪念,首先可能会生到畜生道,再来是饿鬼道;如果是瞋心很强的人,首先则可能是畜生道,再来是地狱道。因此,死亡时的念头非常重要。

临终时的念头可能与你的习惯有关,此时就是随习往生。习就是平常的习惯,临死时,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十分可怕。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念阿弥陀佛的习惯,烦恼一出现就念阿弥陀佛,常常保持自己的正念。妄念、邪念、恶念出来,要惭愧、忏悔、念阿弥陀佛,不断地改善自己,这样与人相处时,自然就会生起慈悲心,并且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菩萨看,以感恩、感谢的心来对待。

此外,还要常常想到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还有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该要才可以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不然临终时,还在想这个、那个,不应该要的、不能要的还在要,根本想不起来要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大安法师: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问: 请问法师,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

往生西方是诞生,不是死亡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肃杀的意思。这种观点是不...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佛教词典】所诠相

【所诠相】 p0737   瑜伽八十一卷五页云:所诠相者:...

【佛教词典】信水

(譬喻)譬信心之澄净似清水,故云信水。又信心之水,...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莲池大师除夕日开示

【原文】 除日①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