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

宣化上人  2016/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

现讲一讲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来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没有修道时,是个穷人,魔等于土匪一样,土匪不会去抢穷人,因为知道他根本没有东西可抢。你一修道,就等于人发财一样,土匪就来抢你的财宝,所以修道就有魔,所谓“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

你修道有点诚心了,魔就来磨你,也就是考试你,因为你用功用真了,有多少真了,魔就要来考试你。你越受磨,就现出你的光明。你光亮时,更要磨多一点,魔考试你,考得你犹如空中月亮那么明亮。在虚空里照群魔,这言其你有真正的智慧,就会照群魔,把一切魔都认识了。群魔照退,表示你的智慧光明把魔照得无隙可乘,把魔都照跑了,这时就现出本来的佛。

修道有所成就时,就会遇到魔障。以守戒来讲,本来不想犯戒,但却犯了戒。本来不想杀生,无形中就杀了生。本来不想偷盗,不知不觉就犯了戒。本来不想邪淫,也不知不觉就犯了,不知不觉就胡涂了,那时无明就现前,然后什么都忘了,忘了已受戒持斋,结果又开斋又破戒。本来不想打妄语,无明发现了,就打妄语。本来不想饮酒,无明一来,又饮酒了,这就是无明把智慧遮盖住,没有智慧,所以就犯戒了。

又如打坐,有了一点定力,生出一点智慧,就想断淫欲心,当你不想断淫欲心还没事,你一想断淫欲心时,淫魔就上来了,或许在你睡觉时,他就变化成种种美女,你欢喜什么样子,他就现出那个样子,来引诱你;对女人,他就现出种种美貌男子来诱惑,也是在梦中考验你,在这时,你没有把握,在梦里就犯了戒,没有定力,也没有智慧。

或者不是在梦中,在平时,如你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时,魔不现前;你想发心修行时,魔障的境界就发现了,或许会遇到你旧有的异性朋友,不知不觉就犯戒了,犯戒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愚痴,没有慧力,这就是无明来遮盖你的智慧,让你破戒。还有打坐参禅时,也会发生魔障的,或者看见种种境界;或者觉得自己有神通了;或者觉得自己身体和虚空一样,有虚空那么大,楞严经里的五十阴魔,种种境界都现前了,这都是魔的境界。

以前有位老修行,在参禅打坐,他将要入定时,就看见一个境界,什么境界?他看见在他头上,吊着一块几吨重的大石头,绳子上有只老鼠在咬绳子,绳子一断,大石头就会把他砸死。他看此境界,心却如止水的想:“如果石头把我压死,我也不管了,死了,也要在这里打坐。”结果他入定了,石头也没有把他压死,如果他一惊,生恐惧心,就会走火入魔。

还有以前释迦牟尼佛将要成道时,那时魔王波旬慌了,说: “瞿昙现在就要成佛了,我应使他勿成佛。”魔王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妙法,正在愁眉苦脸无办法时,魔女问:“父亲,您为什么那么忧愁?”魔王答:“现在瞿昙快要成佛了;他一成佛,我们的眷属就无势力了。故我现在正想法子,勿令他成佛。”魔女说:“原来如此,我们可以去扰乱他的道心。”魔女生得非常美貌,用很娇媚的手段,来引诱释迦牟尼佛,令佛生出淫欲心。

可是释迦牟尼佛对这种境界是如如不动,佛便做如是观想:“勿以为你很美,你老时,就变成皱纹满面,鸡皮鹤发的老太婆,将来是很丑陋。”这一观想,魔女就看见自己立刻变老了,眼睛看东西也看不清楚,耳朵亦听不清楚,老态龙钟的模样已现出来,自己生忏悔心就跑了。魔的境界是很多的,但我们修道人勿被魔的境界所摇动,不为其摇动,就是有定力,有定力就是不散乱。禅定不散乱,就不会入魔的境界。

世间道,就在世间即可出世间,即是不执着,离开执着,就得到解脱。什么叫不执着?就是“身在尘,心出尘,井里摘花不染尘”。人虽在世界上,可是心超出尘世,好像在井里摘花不染尘,没有着尘埃,犹如莲花。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其根在泥淖中,可是花在水上面,这叫出污泥而不染。我们不着世间上一切法,好像莲花不着水,不染尘一般,也好像日月在虚空中运行而不停止,而无所执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圣严法师《无我无相,功德无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前面已经做了一些说明,进一步谈...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念佛是最好的改命方法

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

修福要怎么去修

首先来看修福。一个修行人要修福,怎么去修?从哪里下...

初学坐禅,先要学会放松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依此法门,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

人为什么会穷困

谚云:有德真富贵,无道是清贫。一般人以为金银珠宝才...

业重情迷是凡夫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

净持斋戒诵大悲咒21天可满一切愿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

【佛教词典】蓝勃卢山龙池

【蓝勃卢山龙池】 p1423 西域记三卷五页云:观自在菩萨...

【佛教词典】不恒相续风

【不恒相续风】 p0332 瑜伽三卷三页云:不恒相续者。谓...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难的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

素食是一种生活方式

您知道吗?要使奶牛产奶的话,她必须要产下小牛才行。...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

开智慧的妙法--梦参长老的亲身经历

你要是能够天天诵持〈普贤行愿品〉,能开智慧!能消业...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佛弟子吃饭时应观想哪五件事

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