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宣化上人  2017/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太上老君《清净经》上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净矣。”

我们无论用什么功,也不能与道相应,总是不上路,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个虚妄不实的“妄心”。好高骛远,求名求利,这都是妄心。有了妄心,对于自性就有动摇,好像一桶水,不动时,沙泥沉底,则水清净;若是用棒子(妄心)把水搅拌成浊水,那么就不辨真假、不分善恶,这时,择法眼也不具足,智慧也不现前。

“水浊不清”,就着住在万物,乱七八糟,找不出头绪,为什么?因为着住在万物上,便生贪求心,认为万物是真实的。贪求心生出来,就有烦恼。贪求到也烦恼,贪求不到也烦恼,因为烦恼和妄想交织在一起,就被五浊恶世的浊淹埋没了,那就不能恢复清净,因为这样,所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不息,永无了期。生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生的,所以糊涂;死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死的,还是糊涂。不但生时糊涂,死时糊涂,就是活着,也是糊涂。糊涂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流浪生死,就把真心丢了。真心遗失,就掉到苦海中,爬不出来。若能明白这种道理,就是开悟。不会被虚妄不实的境界所转,而智慧即时现前。有了智慧,就不颠倒。

在《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为什么和道不相应呢?就因为 “狂心”没有休息。这个狂心,就是不满现实的心,也就是贪而无厌的心,也就是有憎有爱的心。若把这种心停止,就是智慧,就是觉道,就是佛性的本体。可是我们把这个真理忽略了。所以在糊涂境界上,处之泰然,悠哉游哉,不想办法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为什么会产生魔境

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说明致魔的因缘。这当中有两段。先...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

如何区别真心与妄心

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佛陀再加以详细的料简。这地方有...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讲因果报应

地藏菩萨见着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你若记得下列这些因...

宣化上人:光阴的宝贵

光阴是过得非常快的,在不知不觉把暑假的时间就过去了...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

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

【佛教词典】发心所缘

【发心所缘】 p1161 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又诸菩萨、缘...

【佛教词典】一识外道

(流派)外道名。谓人身中有一心魂,常由眼耳鼻舌身意...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内心不想改变,佛菩萨来也是没用

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问: 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为什么而生起? 大...

千万别把自己吃老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