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2017/10/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谷,他勤奋努力,可是衰运与祸事却紧追不舍,他想尽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问人:“现今这个世间,要怎么做才能让人现世就脱离穷困、有福报呢?”有些人告诉他:“你难道不知道吗?现在大觉世尊出现于世,福度众生,护祐利益一切众生;若欲离苦得乐,见到佛就有机缘得度苦海。如来有四位阿罗汉弟子,摩诃迦叶、大目犍连、舍利弗、阿那律等四位贤士,这四位尊者常行慈悲,给贫困者修福报的机会,利益苦难众生。你若能以恭敬、深信之心,设斋食供养证得道果的贤士,今世就能满你所愿。”

婆罗门听到很多人都这么告诉他,他满心欢喜,在国内四处找各种工作,换得少许财物,于是在自家准备饮食,迎请供养诸贤圣,他用心供养一整日,希望藉此斋供贤圣,能获得脱离贫穷的现世报。供养完毕,诸位贤圣尊者劝婆罗门的妻子差摩,受持八关斋戒,差摩受戒后,诸位尊者即返回精舍。

这一天,国王瓶沙王游毕园林,在回城的路途中,看见有一人因犯王法重罪,被绑在路边的柱子上,人犯看见瓶沙王,悲哀的乞求少许食物果腹;国王怜悯人犯,慈悲应允将给予食物,王就离去。王回宫内,完全忘记这件事,到了半夜想起:“我先前允诺给人犯食物,竟然忘了。”王立即下令差人送食物给人犯,但是整个宫庭内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大家都说:“现在是半夜,路上恐有猛兽、恶鬼、罗刹,灾难、殃祸可惧,我们宁死于此也不去。”国王想到人犯的饥饿与恐慌之苦,身心都在受罪,国王极为怜愍,当下即宣令国中:“有谁愿意送食物过去给人犯,将赏金千两。”举国上下竟然无人愿意接受赏金千两的招募。

差摩也听到这个消息,她常听人说:“若世间人受持八关斋者,众邪、恶鬼、毒兽之类,一切恶灾,无法伤害此受持八关斋者。”差摩心想:“我今已受持八关斋戒,众邪、恶鬼无法伤害我,我家贫穷,国王的悬赏招募看似为我所设,我应该勇于承担。”差摩下定决心前往,见到国王时,国王告诉差摩:“你替我送食物给人犯,送达后回来,我一定依约赏金千两。”

于是差摩立即担食前往,一路上身心守持斋戒,无有缺失。出城后渐行渐偏僻,有一罗刹名蓝婆,刚生下五百子,所以极为饥渴,远远的看见差摩走来,想以差摩解决自身饥渴。但是差摩持斋无缺,走近时,罗刹见了差摩反而心怀怖畏,但因饥饿所逼,乃现身乞求差摩施与少许所担之食,差摩就答应罗刹的乞求。虽然所施甚少,但是因鬼神之力,少许就能化食饱满。饱食后,罗刹问差摩:“你叫什么名字?”“我名字叫差摩(安隐之意)。”罗刹很欢喜的说:“由于你的施食,解决了我的饥渴而得以活命,使我产后而得安隐,继而又听到‘安隐’这样的吉祥好字,使我好上加好!在我住处有一釜金,我要用来报答你,回来时记得来取。”

罗刹又问:“你欲往何处?”差摩回答:“我要送食物给人犯。”罗刹蓝婆说:“我妹妹阿蓝婆住在前面,你经过时,如果遇见她请代为问候,并且告诉她我的情况,我已产下五百子,身体安好。”差摩答应后,继续前行。见到阿蓝婆时,相互问候,转达蓝婆的状况,以及生五百子,母子均安。阿蓝婆听了很欢喜,问说:“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我叫差摩。”阿蓝婆听了欢喜的说:“你名字是安隐,我姊生子,安隐顺利,真是好!我这里有一釜金送给你,回来时记得来取。”

又问:“你欲往何处?”差摩回答:“我替国王送食物给人犯。”阿蓝婆说:“我有一弟,名分那奇,住在前面,你替我问候他,也告诉他姐姐的情况。”双方相互告辞后,差摩继续前行。见到分那奇后,转达二姊的意思,告知其大姊生五百子,一切顺利安隐。分那奇听到姊姊们都很平安,欢喜的问差摩:“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我叫差摩。”罗刹鬼说:“你名字叫安隐,又传给我姊姊们平安、稳妥的消息,真是太好了!我这里有一釜金送给你,回来时记得来取。”差摩告辞后,向人犯所在处行去。到达后将食物交给人犯完毕,即循路到罗刹鬼姊弟处取金三釜,拿回家中,又到国王处领赏金千两,贫穷困乏的差摩家,因此由贫转富。

国内百姓见婆罗门成为豪富之家,各各羡慕,乐于与其往来经商,或是到婆罗门家作其随从,听其差遣。国王听说此人有如此的福报,即召至王宫,封为大臣。婆罗门一家从贫困成为大臣、又是豪富,真正是富贵人家,因此对于佛法更具信心、虔诚,更加广培福田,他们诚敬的迎请佛及僧众,施设大檀供养佛及僧众。斋食完毕,佛为其开示法要,婆罗门当下心开意解,成就须陀洹果。

当时,包括阿难尊者等与会大众,闻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第三·差摩现报品第十九》

省思:

《优婆塞戒经》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八关斋戒是佛陀慈悲为在家弟子能够修清净梵行所制定之戒律。差摩因为至心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罗刹鬼不敢侵害,又因心存善念,随缘帮助罗刹鬼,而得福报。

婆罗门夫妇从虔敬供养三宝、广培福田,到净心受持戒法,乃至听闻佛陀的教法而成就须陀洹果,皆源于对佛法的信心与实践,若能如是效法行之,必能增长福德,成就人生的真富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五种布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

绝对不要去嫉妒,那个是人家的福报善缘

人与人相处,需要宽阔心怀去面对。小事情不要太在意,...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无倒乱第一的离婆多尊者

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 这个星宿就叫离婆多。他的这个...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佛教词典】舍六尘

前言六尘,兹明须舍。即谓欲净六根者,宜不着于六尘。...

【佛教词典】梵行已立

【梵行已立】 p1033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梵行已立者...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

集体创作

在过去,有一群画家,每个人在绘画创作方面各有所长,...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

自他交换,化解对立

比如说,你跟你儿子两个发生了不愉快,你现在先不要管...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七个改命、积德、改气色的具体方法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