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宏海法师  2020/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许多光耀千古的大圣大德,不论是他们的生平风骨,还是著作论述,都能够留下来,来利益到后世的学人,给我们后学树立一些修学的典范和引导。当然也有很多默默无闻清素简行的大善知识,也许他一生所修所证完全不为人所知,或者他只是行化一时一方,之后他的这个身影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这也许是他个人的因缘,当然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后人的福报不够,所以就亲近不到。

在历史上,有一位妙叶禅师,他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缄默的善知识,我们现在能够知道,他的生活时间段大概在元末明初,今天浙江鄞州人。其它的一概不知了。好在这位禅师虽然他的身影很渺茫,可他并不是完全就是说走了就一了百了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著作宝典,是关于净土宗的大部头叫做《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这部宝典能够留传下来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也是几经周折。从内容上它的贡献是可以说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当时来讲,因为太多的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和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净土,是厘不清的。甚至是有矛盾的,完全对立的,这样的一种可以说是邪知邪见,在当时非常流行。

法师的念佛直指就是在它的内容中,大力的破除所谓我们说的西方国土之外,然后再建立自性,别有一个自性弥陀的错误之见。

这个念佛直指可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破邪显正的著作。它有这样的功用和时代特色,这部论典全篇的文辞当时被很多的僧侣。因为它太见解精辟,让人心开意解,所以他们都会去抄写和传颂,但是因为日久天长,到了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时候,就只知道有这部著作,但是不知道在哪里。

虽然莲池大师很仰慕这篇名著,可是到处找,很遗憾他没有缘分。但是这个也是大时节,直到后来有一个叫万融的禅师,他无意中从一个乱书堆里边翻出来这本遗作,正好是被蕅益大师给借去读了。蕅益大师是什么人物,一读之后如醍醐灌顶,又悲又喜,这个悲的是什么呢,悲劫浊之方殷,就是说到了这个时代,这样的宝典都流通不了了,那么不幸中的万幸,今天也被他拿到了,喜津染之有在,所以就赶紧付梓刻录流通,后来还收在《净土十要》中。

我们在这一系列中讲过好多次《净土十要》,为什么,因为《净土十要》里面的著作,可以明确的认为是净土宗的权威之作,大合集。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妙叶大师的这一篇著作,其实也要感恩后来这几位祖师们的一个因缘成就。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一共有二十二章。我们今天时间关系我们稍微给大家说一说,里边第十七章里边有很有名的一段话,这个内容板块叫“十大碍行”,也叫“十不求行”。

你比如说第一条就是说,念身不求无病。就是我的身体一个修行人,你不要求我就要好好的,一点病都没有。他说如果你没有病,你身体很强壮,那么你会生贪欲,生贪欲有的时候会损戒行,损戒行了就退道心,那么反而上不了道。

所以应以病苦为良药,你看这才是道人说的不颠倒话。我们人的话颠倒觉得说是去求往生,很多时候就更注重养生。大师还说了,处事不求无难,我们现在去求观音菩萨,不是说希望我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吗。他说如果你没有一个难处,你的人生非常幸福,非常得意,那么你一定会起骄奢之心,骄傲之心。那这样的话,反而让你忘本,也许会导致你受伤。

还有一条里面讲到,一个大修行人修行的时候,你不要求说没有魔来干扰,这种话我们听起来,大家都是修行人的话,觉得不是要遣除魔障吗?他说如果没有你的魔来干扰,你的誓愿不会越来越坚固,我铁定了往生西方。你的愿不坚固,那么你一定不会好好修行。所以有时候会说,大修行人是以群魔为法侣,越大的魔头越发是他的善知识。

再加上什么,谋事不求易成。就是一件事情,我不求要赶紧成就。交情不求益我,非要我占着便宜。那么为人在人世间,于人不求顺适。就是一切都很安逸。施德不求望报。给人家做布施或者救济别人的时候,那么你不要说给的时候就想着我需要回报,相信因果嘛,赶紧给我回来更好的果报,这都是不如法的。

最后一个最难达到就是什么呢?被抑不求申明。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就这意思。我们常说忍辱波罗蜜,一直生忍生忍,硬生生的忍直接忍到无生法忍。

妙叶大师,记住他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论,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门槛高吗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两个月前,念佛越念...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 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

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规律:打猎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

你究竟在怕什么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回答...

善的链条

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

捕鸟人

过去有个深知鸟性的捕鸟人,每次外出捕鸟不曾空手而返...

【佛教词典】明静

(术语)谓智慧明禅定静也。止观一曰:止观明静,前代...

【佛教词典】七种语

(名数)佛有七种之语:一、因语,于现在之因中说未来...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