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2021/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为宗祖。因灵祐常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称为沩仰宗。

唐元和年间,灵祐住潭州(今湖南长沙)之沩山,宣扬宗风,门人慧寂承继宗风,禅风大盛。沩仰宗在唐末五代时期极为繁盛,到宋代之后渐渐绝迹,最后与临济宗合并,前后一百五十年。

灵祐禅师是福州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因百丈“炉中有火否”的问对,而豁然有悟。悟道之后,被百丈禅师选拔为沩山住持。

灵祐到沩山之后,披判斩棘,营宇立像,开法传禅,一时禅风大盛,门徒云集。灵祐独居沩山长达七年。灵祐在沩山弘法时期,得到了另一高僧懒安的得力辅佐,为沩仰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学者渐渐云集而至,最多时可达一千五百人。灵祐和懒安两位高僧,都是唐长溪(今霞浦)人。

灵祐禅师简介

据《宋高僧传》载:灵祐11岁那年,戏于庭前,仰见吉祥彩云,盘绕于庭前上空,犹如天乐清奏,佛身降灵之兆……云云,颇具神奇色彩。

唐贞元元年(785年),灵祐15岁,别父母,扎髻发,穿褐衣,依本县建善寺法恒禅师剃发出家,勤修苦行,前后三载。

18岁,别师赴钱塘(今杭州)龙兴寺,广究大小乘经律。嗣后入天台山,途中得寒山寺和尚寒山指教。旋出浙江,入江西南昌泐潭。

23岁那一年,参谒百丈山怀海禅师。一天,怀海召见灵祐说:“你拨炉中,看看有没有火?”灵祐拨之,说:“无火。”怀海站起身亲自拨之,深拨得一火,举灵祐看,并说:“此不是火吗?”灵祐顿然大悟,谢礼并陈述自己的悟解。接着怀海又授予深机密用之佛法。灵祐得其正传,深得其旨。

唐元和元年(806年),怀海为续其禅宗,广度后学,召集众僧,以净瓶进行“悟境”和“功行”测试,选择开法沩山首任住持。灵祐善解怀海之深邃奥密的教化,不言而踢倒净瓶,一试出格,其悟境居于众僧之上,获选。

嗣后,灵祐赴沩山(今湖南长沙西北)开法。初时,沩山蟠木穹谷,荒无人烟,属豺狼虎豹群居之地。灵祐至此结茅庵,形影孤单,与猿猴为伍,采野果充饥,面壁诵经,诚心修行,苦度七个春秋。

宝历初,百丈怀海又派遣建善寺上座懒安(今霞浦人)同数僧来沩山辅助灵祐。

灵祐率僧众开垦种植,弘扬佛法,德感山下居民,遂捐资为其建造了一座寺庙。自此,沩山禅风大振,先后参禅者多达1500余人,门下得弟子40余众。

灵祐在此弘法40余载。至大中元年(847年),湖南观察使李景让为弘扬沩山禅风而上书朝廷,唐宣宗赐寺名为“同庆寺”。

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帝毁寺,众僧四散,灵祐隐于民间,有识之士十分敬重他。

唐大中元年,湖南观察使斐休察访到灵祐下落,迎其复居同庆寺。灵祐的门徒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回来,禅风比初时更盛。继后,灵祐又受到相国崔慎崇加礼。

唐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灵祐跏趺而坐,怡然而寂,享年83岁,葬于大沩之南。圆寂11年后,其徒以灵祐之道上奏,封号“大圆禅师”,建坟立塔曰:“清净”。相国郑愚为其立碑,细述平生,以昭万古。

灵祐之言行有《警策卷》及“沩山摘茶”、“沩山举米”、“沩山业识”等启发、教化弟子的生动事迹。其首座弟子慧寂率徒往王莽山弘法,继而迁到仰山接化,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创立“沩仰宗”。

灵佑及其弟子慧寂共同开创的沩仰宗,遐迩闻名,"成为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出的一个叶片"(《中国禅宗源流》)。作为沩仰宗的开山祖师,灵佑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自然也是有口皆碑的。

当年沩山僧团以灵佑为中心,在四众弟子特别是裴休等大外护的大力支持下,人数最多时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沩山道场自给自足,法喜充满,法音远播,在安顿流民,减轻国家负担,稳定社会人心以及培养佛教僧才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中七年(853)灵祐圆寂,享年83岁。其时担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原渭武节度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等职的卢简求为他撰碑,并由著名诗人李商隐题写了碑额。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朝庭赐谥“大圆禅师”尊号及“清净”塔额。咸通六年(865)弟子审虔为灵祐墓塔前立碑,请节度使郑愚撰写《大圆禅师碑铭》。

沩仰师承

灵祐的其首座弟子慧寂,继承师风,住袁州仰山,大振法道。慧寂门下分西塔、南塔二派。西塔传仰山另一师耽源应真之法脉;南塔则正属沩山法系。

西塔派始自光穆,传资福如宝,再传吉州贞邃与潭州鹿苑:南塔派始自光涌,传芭蕉慧清与清化全慰等。慧清下有逞州继彻、兴阳清让、幽谷法满等。此外,仰山门下尚有霍山景通、无著文喜等人。

仰山慧寂简介

在灵祐的弟子中,以仰山慧寂成就最高。慧寂,又称仰山慧寂、仰山禅师。韶州怀化(广东广州)人,俗姓叶。自幼欲出家,父母不许,后断两指以明志,时年十七,乃依南华寺通禅师剃度,未受具足戒即四出游方,初参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叩访沩山灵佑,遂登堂奥,得传其心印。

后更往江陵受戒,深探律藏,又参访岩头全,不久又回沩山,执侍灵佑前后十五年,后继嗣沩山之法,迁居江西仰山,学徒聚集,盛冠一方,世称仰山慧寂。

一日,有一梵僧来东土,谓(大四九八四上):“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遂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沩仰宗。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耽源和尚道:"然。"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佑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师平时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后迁江西观音院,后梁贞明二年复迁韶州东平山,同年示寂,世寿七十七。一说唐中和三年(883),或大顺二年(891)示寂。谥号'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沩仰家风

沩仰宗的家风方圆默契,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接机多用明似争夺而实默契之交谈。

仰山慧寂在夏末问候沩山。沩山问:我一个夏天没见你上山,不知你在山下做了些什么?仰山回答说:我在山底下翻了一块地,播了一箩筐的种子。沩山说:那你今夏三个月真没有白过。

接着仰山问沩山灵祐:不知和尚你今夏都做了些什么呢?沩山答:中午吃顿饭,晚上睡觉罢。仰山笑着说:那也挺好。沩仰宗的机锋如家常便饭,亲切自然,并且自然中也并不故意藏煞机,令人向往。

有一次沩山休息,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侍立一旁。沩山自言自语道: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佛的道法都一样,每个人都得着了一个解脱之路。仰山慧寂忙问;什么是每个人的解脱之路?沩山转头对香严智闲说:慧寂提问,为何不回答呢?香严道:如果说过去、现在、未来,我倒有个答复。说完道声“珍重”出去了。

沩山又问仰山:智闲的答案,合不合你的意思呢?仰山说:“不合!”沩山问:“你的意思又如何呢?”仰山道声“珍重”也走了出去。沩山不禁放声大笑,说:“真是水乳交融呀!”

《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沩仰宗接引学人时,经常以九十六种圆相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由此可见,沩仰宗教化学徒时,所采用的是温和的暗示或劝诚手法,使弟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明了心智的目的。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一捂一悟」的启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五会念佛的念法与解释

五会念佛的念法: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出家的含义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

何谓「普特切罗」

普特切罗,又名补特伽罗,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为...

【佛教词典】善鬼神

(异类)八部众之能护持佛法拥护国土者。无量寿经下曰...

【佛教词典】圣僧

又作上僧。原指开悟且德高望重之僧,后转指于斋堂上座...

心安才是福

几年前,我和一群朋友参加了名为突破性领导力培训课。...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

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

各宗要略——华严宗

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

出家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

问: 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慧律法师答:...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

圣严法师《共修与独修》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

肉食重金属超标原因何在

一对夫妻到北方某海滨城市去旅游,吃了一只2斤多重的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