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烦恼

2012/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

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心的精神作用。烦恼之所以会造成生死过患,根据《成唯识论》卷八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众生因为迷惑事理而造作恶因,所种下的业因种子,再经过烦恼恶水的滋润,就会产生负面的巨大力量,招感苦涩的恶果,逼恼众生的身心。如此一来,惑(烦恼)、业(行为)、苦(苦果)辗转相因,循环不息,就形成有情无量劫以来的生死轮回,也就是「十二缘起」的环环相扣。因此,烦恼能招感业力,引发未来的生死果报,具有「发业润生」的功用。

佛陀成道之初曾揭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虽然佛性本具,却为烦恼无明所覆蔽,因此不能开显。由于烦恼能够使众生迷惑事理,妨害觉悟,所以又称为「惑」;俱舍宗与法相宗便将烦恼分为「见惑」与「思惑」两种,天台宗则将「见惑」与「思惑」并称为「见思惑」,另立「尘沙惑」与「无明惑」,三者合称三惑。

「烦恼」是学佛最大的魔障之一,它能障蔽、遮盖众生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称「障」、「盖」;它盘缠在众生心中,象是重重绞绕的绳索,所以又称「结」、「缠」;它系缚众生的身心,令不得自在,所以又称「系」、「缚」;它像污垢,因能污染众生的心性,所以也叫做「垢」;它如洪水,能使善品流失,所以又称「瀑流」;它驱使众生流转于生死之中,所以又称「使」;它能牵制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故又称「轭」;众生的烦恼交络繁茂,有如茂密的森林,所以又称「稠林」;众生因为烦恼,常由眼等六根门头漏泄过患,所以又称「漏」;潜在的烦恼随逐众生,眠伏在深层的意识里,以极微细的活动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众生身心,所以又称「随眠」;烦恼又如尘埃,能染污吾人之心性,所以又称「尘劳」;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乃因迷理而起,所以又称「客尘」;此外,又有火焰、毒箭、虎狼、险坑等譬喻。

烦恼是迷惑自性的魔障,佛法以「八万四千」法数形容烦恼之多,但是若论烦恼的根本,则不出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的「恶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错误的见解。此五见具有推崇探求的特性,作用猛烈,所以又称为「五利使」。相对于五利使而言,贪、瞋、痴、慢、疑的推求则较为钝拙,所以又称为「五钝使」,两者合称「十使」,又称「十根本烦恼」。随著根本烦恼而起的从属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

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心」;相反的,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这就是「瞋恚」;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因为贪、瞋、痴作祟,于是产生悭贪、吝啬、嫉妒、自私、怨恨、执著、恼怒、散乱、烦闷等情绪,这就是烦恼。因此,产生烦恼的根本原因起于贪欲、瞋恚、愚痴,三者又称「三毒」,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

此外,人之所以产生烦恼,究其原因,其实是心王、心所向外追求,迷惑于物境;亦即透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外攀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于是五欲、六尘便像尘埃一样覆盖真心,产生无明,进而起惑造业。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六祖坛经》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因此,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问: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慧律法师答...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烦恼炽盛时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一、浴佛的意义 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佛教有哪些佛事

在寺院中所举行的佛事,要以水陆法会为最盛大,以焰口...

【佛教词典】小圣

指圣者中证悟之浅者。小乘之四果,对大乘而言为小圣;...

【佛教词典】不与欲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不与欲戒七十五。凡...

【佛学漫画】持安忍

持安忍...

证严法师:为无缘、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诉我们,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实在是很...

天台六即佛义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印祖巧度盗贼

我在对日抗战时期,曾一度返回苏州,当时印祖在灵岩山...

佛陀有烦恼吗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

谁改变了董事长

经常有许多企业家问我:「师父,慈济团体如此庞大,您...

何谓「成、住、坏、空」

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佛学漫画】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的官邸与金山寺仅一江之隔,而佛印禅师在这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