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会宗品第二十四(卷五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说摩诃衍,随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所有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是一切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诸善法、助道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须菩提!是诸余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若摩诃衍,若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若色、受、想、行、识,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地种乃至识种;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及诸善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若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若欲界、若色界、若无色界,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佛、佛法、法性、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是一切诸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汝所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檀波罗蜜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禅波罗蜜亦如是。

「须菩提!四念处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四念处,四念处、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摩诃衍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汝说摩诃衍,即是说般若波罗蜜。」

【论】

者言:

富楼那虽自无疑,为新学钝根者,不解义一而名字异,故发问。须菩提即以其事白佛:「佛法甚深,我所说者将无有失?」

佛答:「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无有违错。」

此义初已论之,今佛为说随顺因缘,所谓三乘所摄一切善法,皆合聚在般若波罗蜜中,所以者何?一切三乘善法,皆为涅槃故。

涅槃门有三种,一切法皆入空门、无相、无作门。如持戒能生禅定,禅定能生实智慧,不着世间故。

何等三乘助道法摄在般若中?所谓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三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

此中三十七品、三脱门,是三乘共法;六波罗蜜,是菩萨法;十力乃至常舍行是佛法。

有人言:「六波罗蜜有具足、有不具足;不具足者共二乘法,具足者独菩萨法。」

复次,摩诃衍空,般若波罗蜜亦空,空义一故,须菩提随顺无错。如般若波罗蜜空,五波罗蜜,乃至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亦如是。

复次,从般若波罗蜜乃至涅槃,皆是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是同相故,说:「摩诃衍则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故。」

大智度论释十无品第二十五

【经】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色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如是,世尊!于一切种,一切处,求菩萨不可得。世尊!我当教何等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世尊!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

「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

「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世尊!是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是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世尊!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

「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若能如是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报舍利弗言:「众生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色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色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前际。

「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空故,檀波罗蜜离故,檀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故,般若波罗蜜离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亦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内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内空空故,内空离故,内空性无故,乃至无法有法空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四念处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四念处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十八不共法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三昧门、陀罗尼门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法性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法性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如,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实际,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不可思议性,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声闻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声闻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辟支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一切种智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菩萨不可得。

「舍利弗!空,不异菩萨,亦不异前际;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中际亦如是。」

【论】

问曰:

上已说「菩萨、菩萨字不可得,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今何以更说?

答曰:

不应作是问!须菩提空行第一,常乐说空;若有所说,常以空门利益众生。

复次,上略说,是中十种广分别菩萨不可得。

行者若观诸法空,随顺无相、无作,以无作心故,不欲有所作,尚不能自作利益,何况利益人!

若人住我心中,能分别诸法善不善相,集诸善法、舍不善法;今佛说般若波罗蜜中,不应计我心,不应分别诸法,但行众善,是事为难。

行者作是念:「若无我者,为谁修善?」先有我,今以般若波罗蜜故无,心生忧戚。

是故须菩提更重说:「我,从本已来无,非先有今无。」

行者如是如是本来自无,今无所失,故无所忧。譬如深根大树,不可以一斫能办,多用斧力乃能断;菩萨空亦如是,不可一说便得,以是故广分别。

须菩提问佛时,作是念:若定有菩萨法,应三世通有,今前世中无有菩萨。何以故?前世无初故。未来世亦如是,未有因缘故。前后相待故有中间,若无前后则无中间。

若谓「五众是菩萨」;五众无边,如先种种因缘说「五众毕竟空故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故,同无为法。」若菩萨无边者,是事不然!

以此因缘故,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常一切处、一切种、一切时求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如我毕竟不生、空无所有,五众亦如是毕竟不生、无所有。既无众生及五众法,云何有菩萨?

问曰:

众生及五众法毕竟不生,解是法者,即是菩萨?

答曰:

「毕竟不生」不名为色,不名为受想行识,何以故?五众是生相,毕竟不生中无是分别。

五众毕竟不生,不可以教化;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道,当教谁?

菩萨闻是不怖、不畏,是为能行菩萨道。

问曰:

我与菩萨是一物,云何以我喻菩萨?

答曰:

是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空;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舍罪修福德。福德果报无常,无常故生苦,是故舍福厌世间,求道入涅槃。

尔时,应作是念:「因我故生诸烦恼,是我于六识中求不可得,但以颠倒故着我。」是故解无我易,易可受化。

若言「色空」,则难解,虽耳闻说空,眼常见实。是故先破恶罪中我,后破一切诸法。

一切佛弟子得道者,自知自证无我;未得道者,信余法空,不能如信无我。是故以无我为喻。

此中须菩提说一切法空,推无菩萨,用无我为喻;以小喻大,如石蜜喻甘露。

问曰:

舍利弗知空、无我义,何以故事事致问?

答曰:

须菩提声闻人,德不如菩萨,而于佛前说深般若,新学菩萨心或生疑。上佛虽言「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犹谓佛将顺须菩提;舍利弗欲断此疑,故发问。

复次,佛欲共须菩提说般若,乃至终竟;是故舍利弗事事质问,令须菩提善分别深义,使众人敬信。

以是故问:「过去世中菩萨不可得,乃至不恐不怖。」

须菩提答义:我、众生、人,即是一物。未得道时,名凡夫人;初入道乃至阿罗汉,名声闻人,观因缘法悟空小深,小愍众生,名辟支佛人;深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是名菩萨人。功德别异故,名字亦异。

如我、众生、人一事,以眼见事故名见者,意得故名知者,受苦乐故名受者。

是我、众生、人等,先已说种种因缘无故,菩萨亦应无。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众生无故,三世中无菩萨。」

问曰:

五众和合有菩萨,菩萨应无,五众应有?

答曰:

为破是事故,言「无众生、无我」,无我故则五众无所属,无所属故空,空故无菩萨。

问曰:

若五众空者,空即是菩萨?

答曰:

五众空亦非菩萨,空无所有、无分别故。五众离,五众无性,亦无菩萨。

若说无菩萨,则三世皆无。观是五众等世间法、六波罗蜜等道法,是名菩萨;是法空故,菩萨亦空。

此中佛自说因缘:「诸法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空,菩萨空、三世空,无二无别。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诸法故,名为菩萨。是诸法空故,菩萨亦空。」

此中法空,声闻、辟支佛得是空故,名声闻、辟支佛人;声闻、辟支佛人空故,菩萨亦如是。

【经】

「如舍利弗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舍利弗!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虚空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无边无中故,但说名虚空。如是,舍利弗!色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受、想、行,识边不可得、中不可得,识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性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种智、道种智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声闻乘、声闻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声闻人、声闻人相空,辟支佛辟支佛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识中不可得。识,识中不可得,识,色、受、想、行中不可得。

「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

「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

「菩萨,菩萨中不可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萨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如是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缘故,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识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识名非识。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则非菩萨。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

「复次,舍利弗!檀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波罗蜜,檀波罗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

「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无有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内空,但有名字,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无内空,内空中无名字。何以故?名字、内空俱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四念处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菩萨但有假名。」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我名字毕竟不生?』

「舍利弗!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舍利弗!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眼毕竟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檀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内空毕竟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四念处毕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声闻乃至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如我名字,我亦毕竟不生。」

【论】

问曰:

心、心数法无形、不可见故可无边;色是有形、可见,云何无边?

答曰:

无处不有色,不可得筹量远近轻重。如佛说: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斗称量其多少轻重,是故言「色无边」。

复次,是色过去时,初始不可得;未来时中,无有恒河沙劫数限色当有尽,是故无后边;初边、后边无故,中亦无。

复次,「边」名色相;是色分别破散,边不可得,无有本相。

复次,无为法不生不灭故,无数无量无边;以法空观观色皆空,与虚空及无为同相。

无量无数无边法中,乃至微尘不可得,何况菩萨!是故说「五众无边,菩萨亦无边」。

如色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随相分别如先说。

是五众无量无数无边故,不得言色是菩萨;四众亦如是。

复次,色若离心心数法,如草木瓦石,云何名菩萨?若心心数法离色,则无依止处,亦无所能为,云何名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品,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三解脱门、陀罗尼门、诸三昧门,萨婆若、道智、一切种智;三乘、三乘人,是法若修若观,是名菩萨。

是法皆以自相空故空,所谓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佛、佛相空。

「一切处」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者,十八空、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观若常若无常等,入一门、二门乃至无量门等,是名一切种智求索菩萨不可得。

又以自法中无自法,亦无他法。如此中说:「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乃至教化中,教化不可得。」

「但有名字」者,是五众破坏散灭,如虚空无异。是菩萨但有名字,如幻化人,假名字中更为立名。

须菩提语舍利弗:不但菩萨假名字,五众皆亦假名字;假名字中,假名字相不可得,皆入第一义中;若如是空者,则非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法故,名为菩萨。

是法亦假名字,菩萨亦假名字,空无所有,是诸法等强为作名,因缘和合故有,亦无其实。

「我名字毕竟不生」者,如此品初已说。此中须菩提亦如众生空、法空破我,所谓我毕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五众毕竟不可得,云何有五众生?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六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诸陀罗尼门、三昧门,声闻、辟支佛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若法先有,然后可问生;法体先无,云何有生?

【经】

「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

「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故无自性。

「舍利弗!何等和合生无自性?

「舍利弗!色和合生无自性,受、想、行、识和合生无自性。

「眼和合生无自性,乃至意和合生无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种乃至识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和合生无自性。

「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和合生无自性。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和合生无自性。」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无常亦不失。」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常亦不失。」

须菩提言:「色无常亦不失,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有为法无常亦不失。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作法无常亦不失。」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灭。」

舍利弗言:「何等法非常非灭?」

须菩提言:「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识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言:「色非作法,受、想、行、识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弗!眼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

「眼界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

「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非起非作,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是不名为色?毕竟不生,是不名为受、想、行、识?』」

须菩提言:「色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受、想、行、识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眼乃至一切有为法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毕竟不生是不名色,毕竟不生是不名受、想、行、识。」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言:「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毕竟不生,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毕竟不生异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毕竟不生异菩萨,毕竟不生及菩萨无二无别。

「不见毕竟不生异色,何以故?是毕竟不生及色,无二无别。

「不见毕竟不生异受、想、行、识,何以故?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不见诸法有觉、知相,见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炎、如影、如化。舍利弗!以是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

【论】

者言:

「诸法无有自性」者,以性空破诸法各各性。

此中须菩提自说:「诸法和合生,无有自性。」如和合五众等法,及六波罗蜜等善法,从是出菩萨名字;是菩萨从作法,众缘和合生故,非一法所成,以是故言假名。

是众法亦从和合边生,譬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有欲见心等,诸因缘和合生眼识,是中不得言眼是见者、若识是见者、若色是见者、若明是见者。

若是眼、色、识等,各各不得有所见,和合中亦不应有见。

以是故,见法毕竟空,如幻、如梦。

一切诸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无常亦不失」,无常破「常倒」,不失破「断灭倒」;是无常不失法,即是入实相门,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

一切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非常非失」者,如十八空后义说。

「色毕竟不生者」,五众作者、生者、起者不可得故。

复次,生相不可得者,如先破生中说。

一切法亦如是。

「何以故说若色不生为非色,非受、想、行、识」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色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常空相。若法常空相,是法无生相、无灭相,无住异相。受、想、行、识亦如是。故不生相法即是无为,非有为相。余法亦如是。

「毕竟不生,当教谁般若」者,毕竟不生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云何以般若波罗蜜教般若波罗蜜?

若离是毕竟不生有菩萨者,应当教般若波罗蜜。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云何当教离毕竟不生行道者?上说中已合解。

「菩萨闻是不没、不悔」者,菩萨于一切法中,不见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无说者亦无听者,无邪说、无正说,亦无无说者,知一切法因缘和合故生,诸缘离故灭;无有起者、无有灭者,故不畏、不怖、不没、不悔。

菩萨知一切法虚诳、无实无定,若死急时,若堕阿鼻泥犁,心犹不动,况闻虚声而有恐怖!

如人梦中见怖畏事,觉已则无恐心,知梦法能诳心无有实事;菩萨亦如是,入世间心梦中见,有恐畏,得诸法实相觉时,则无所畏;知诸法但是虚诳,无有真实。

复次,譬如幻事,智者虽见心无所惑,知是诳法;菩萨亦如是,知一切法如幻,能诳人心,是中无实,以是故不怖畏。如炎、如影、如化亦如是。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菩萨摩诃萨,不受色,不视色,不住色,不着色,不言是色;受、想、行、识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受、想、行、识。眼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眼;耳、鼻、舌、身、意,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意。檀波罗蜜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般若波罗蜜。内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四念处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一切种智。」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何以故?

「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眼不生,是非眼;耳、鼻、舌、身,意不生,是非意。檀波罗蜜不生,是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生,不二不别,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不二不别。

「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是非无法有法空,何以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不二不别。

「世尊!四念处不生,非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

「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何以故?十八不共法、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

「世尊!如不生,是非如;乃至不可思议性不生,是非不可思议性。

「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非一切种智。

「世尊!色不灭相,是非色。何以故?色及不灭相,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色不灭相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灭相是非识。何以故?识及不灭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识不灭相是非识。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世尊!以是故,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论】

者言:

须菩提白佛:菩萨能如是观诸法,于五众中有五种正观行:

所谓「不受」,以五众中有无常火能烧心故。

「不视」者,不取相,非但观无常等过,观是五众空,不取相故。

「不住」者,不依止五众,畏诸烦恼贼来故,不敢久住;譬如空聚落,贼所止处,智者不应久住。

「不着」者,五众若有一罪,犹不应着,何况身有饥渴、寒热、老病死等,心有忧愁、恐怖、妬嫉、瞋恚等,后世堕三恶道!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不得自在;如是等无量无边过罪,云何可着?

「不言是色」者,不以邪见说色,若常若无常等。不言五众如是定相,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何以故?色中行五种正行,是五众,皆无生相,皆一相,一相则无相;若无相则非有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一切法无生相、般若波罗蜜不二不别。得是无生心,即是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即知诸法不生不灭。以是故,般若波罗蜜即是不生,不二不别。

复次,须菩提自说因缘,所谓「是无生法不一相,不二相、不三、不异。」何以故?诸法无生一相故。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如无生,无灭亦如是。

问曰:

末后何以故说「色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答曰:

菩萨若未破色,则生爱等结使,着是色等;破色已,则生邪见,着是色空等。今色等用空智慧故,皆空、不二相。

是诸法虚诳不实,内外入所摄故,名为二。色等乃至一切种智,离是二,名不二。

今须菩提怜愍众生、利益诸菩萨故,说「是诸法不二,入无二法数中。」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徧照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注音版】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忠心经

佛说忠心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失译附东晋录 佛在舍卫祗阿难...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翻译之记 菩萨方便摄化众生,必以大悲引邪...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生活中,一...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

这些旁人眼中的傻子其实都是高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哪,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

黄庭坚转世的故事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

佛陀跟我们的差别

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

各有所长

在往昔久远之世,有位叫大船的国王,其国地域辽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