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余(卷六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

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

「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

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

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

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

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

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

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

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

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

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嶮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

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穀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

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

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

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

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

「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

「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

「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

「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

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

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

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

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

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

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

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

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

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

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

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

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

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

「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

「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

「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

「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

「云何诸佛说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

「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

「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

「用何等法相故知?」

「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

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须菩提!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

释曰:

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

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

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

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

问曰:

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

答曰:

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

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

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

问曰:

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

答曰:

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

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

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

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

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

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

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

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

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

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

「色」者,欲、色界众生。

「无色」者,无色界众生。

「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

「无想」者,是无想众生。

「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

「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

「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

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

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

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

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

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

问曰:

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

答曰:

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

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

今,佛过一切忆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

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

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

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

「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

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

用无漏道断,故名「断」。

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

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

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

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

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着,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

「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

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

瞋心、痴心亦如是。

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

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

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

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

无瞋心、无痴心亦如是。

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

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

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

「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

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

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

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

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

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

问曰:

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

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

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

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

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

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大智度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余(卷六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

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

「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

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

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

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

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

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

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

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

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

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嶮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

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穀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

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

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

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

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

「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

「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

「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

「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

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

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

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

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

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

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

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

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

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

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

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

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

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

「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

「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

「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

「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

「云何诸佛说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

「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

「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

「用何等法相故知?」

「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

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须菩提!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

释曰:

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

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

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

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

问曰:

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

答曰:

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

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

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

问曰:

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

答曰:

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

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

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

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

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

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

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

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

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

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

「色」者,欲、色界众生。

「无色」者,无色界众生。

「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

「无想」者,是无想众生。

「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

「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

「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

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

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

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

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

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

问曰:

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

答曰:

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

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

今,佛过一切忆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

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

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

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

「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

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

用无漏道断,故名「断」。

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

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

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

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

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着,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

「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

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

瞋心、痴心亦如是。

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

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

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

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

无瞋心、无痴心亦如是。

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

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

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

「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

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

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

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

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

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

问曰:

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

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

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

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

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

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

三法度论

三法度论卷上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德品第一...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飜译之记 宝髻经者。是大集中之一...

【注音版】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四念处

四念处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马祖道一勘验大梅法常禅师的故事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

印光大师:念观音得益之法

●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

唤醒沉睡的心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那一阵儿...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

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 今天讲的题目...

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呢

在净土宗的往生因缘当中,有两种的差别。 第一种叫做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