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五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五

五取蕴者。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有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辩其义。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应分别故作斯论。问色取蕴云何。答若色有漏有取。彼色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欲或起贪或起瞋或起痴或起怖。或复随起一心所随烦恼是名色取蕴。此中起欲起贪者谓起爱结。起瞋者谓起恚结。起痴者谓起无明结。起怖者有作是说。此中不应说或起怖。所以者何。怖即烦恼。若说烦恼即已说怖。问若尔此怖以何烦恼为自性。有作是说。以有身见为自性。所以者何。执有我者多怖畏故。若说有身见即已说怖。有余师说。以爱为自性。所以者何。若有爱者多怖畏故。复有说者。以无智为自性。所以者何。诸无智者多怖畏故。若说无明即已说怖。评曰应作是说。此所起中应别说怖。所以者何。有别心所与心相应。是怖自性此即摄在。复有所余如是类法与心相应心所法内非诸烦恼。问此怖自性于何处有。答在欲界有非上二界。问若怖自性色界中无。云何释通契经所说。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有极光净先生。诸天见后生者覩劫火焰心生恐怖。而慰喻言。大仙勿怖大仙勿怖。我数曾见此劫火焰。烧空梵宫即于彼灭。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

 闻说长寿天  有妙色名誉
 深心怀厌怖  如鹿对师子

答经颂于厌以怖声说。问若尔厌怖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彼名厌此名为怖。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怖唯欲界厌通三界。复作是说。怖在烦恼品厌在善根品。复作是说。怖通染污无覆无记厌唯是善。大德说曰。于衰损事深心疑虑欲得远离说名为怖。已得远离深心憎恶说名为厌。如是名为厌怖差别。问异生圣者谁有怖耶。有作是说。异生有怖圣者无怖。所以者何。圣者已离五怖畏故。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怯众畏。四命终畏。五恶趣畏。评曰应作是说。异生圣者二皆有怖。问圣者已离五种怖畏如何有怖。答圣者虽无五种大怖而有所余暂时小怖。问何等圣者有余小怖。为有学位无学位耶。有作是说。唯有学位有余小怖。以怖唯是烦恼品故。评曰应作是说。学无学位皆容有怖。学谓预流一来不还者。无学谓阿罗汉独觉除佛世尊。佛无恐怖毛竪等事。于一切法如实通达得无畏故。或复随起一心所随烦恼者。谓缘色生诸余遍行及修所断余烦恼等问受取蕴云何。答若受有漏有取。彼受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欲或起贪或起瞋或起痴或起怖。或复随起一心所随烦恼。是名受取蕴。此中广释如前。应知有差别者。谓随起一随烦恼中。缘此受生诸余遍行及见所断余非遍行。

如受取蕴如是想行及识取蕴广说。应知是名取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取蕴。取蕴是何义。答此从取生复能生取故名取蕴。复次此从取转复能转取故名取蕴。复次此由取引复能引取故名取蕴。复次此由取长养复能长养取故名取蕴。复次此由取增广复能增广取故名取蕴。复次此由取流派复能流派取故名取蕴。复次此蕴属取故名取蕴。如臣属王故名王臣。诸有漏行都无有我。设有问言。汝属于谁。应正答言。我属于取。复次诸取于此应生时生。应住时住。应执时执。故名取蕴。复次诸取于此增长广大故名取蕴。复次诸取于此长养摄受故名取蕴。复次诸取于此染着难舍。犹如尘垢染着衣服故名取蕴。复次诸取于此深生乐着。如鱼鼈等乐着河池故名取蕴。复次此是诸取巢穴舍宅故名取蕴。谓依此故贪瞋痴慢见疑缠垢。皆得生长。应知此中依同分取立取蕴名。谓依欲界取名欲界取蕴。依色界取名色界取蕴。依无色界取名无色界取蕴。如依三界同分取立取蕴名。依九地取应知亦尔。此于界地无杂乱故。若于相续容有杂乱。谓依自取他蕴名取蕴亦依他取自蕴名取蕴。若于相续无杂乱者。一切外物应非取蕴。以外物中无诸取故。然诸外物依有情取立取蕴名互生长故。

问蕴与取蕴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彼名为蕴此名取蕴。复次蕴通有漏无漏。取蕴唯有漏。复次蕴摄三谛取蕴摄二谛。复次蕴摄十七界一界少分。取蕴摄十五界三界少分。复次蕴摄十一处一处少分。取蕴摄十处二处少分。复次蕴摄五蕴取蕴摄五蕴各少分。复次于蕴中有流转者受诃责。有还灭者受赞叹。于取蕴中有流转者受诃责。无还灭者受赞叹。蕴与取蕴是谓差别六界者。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问何故作此论。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谓本论师随自意欲而作此论不违法相故不应责。复次不应诘问此本论师。所以者何。世尊施设十八界已。复于此中略出少分施设六界。故此六界十八界中摄五界全四界少分。五界全者。谓前五识界。四界少分者。谓色触意及意识界。此中空界摄色界少分。地水火风界摄触界少分。识界摄意界意识界少分。以此二界通有漏无漏。识界唯摄有漏分故。由此六界十八界中摄五界全四界少分。问置本论师。世尊何故十八界中略出少分施设六界。答观受化者所宜差别。谓有所化于所知境但愚少分。或有所化于所知境愚于一切。愚少分者为说六界。愚一切者为说十八界。复次世尊所化有利根者。有钝根者。为利根者说六界。为钝根者说十八界。复次世尊所化有开智者有说智者。为开智者说六界。为说智者。说十八界。复次世尊所化有乐略者有乐广者。为乐略者说六界。为乐广者说十八界。复次于十八界为略现门故说六界谓十八界中有是色有非色。若说前五界。当知已说诸是色界。若说识界。当知已说诸非色界。复次十八界中有有见有无见。若说空界。当知已说诸有见者若说余五界。当知已说诸无见者。复次十八界中有有对有无对。若说前五界。当知已说诸有对者。若说识界。当知已说诸无对者。复次十八界中有相应有不相应。若说识界。当知已说诸相应者。若说余五界。当知已说不相应者。如相应不相应。如是有所依无所依。有所缘无所缘。有行相无行相。有警觉无警觉。应知亦尔。复次由此六界能生能养能长有情色无色身故复施设。能生者。谓识界。能养者谓地水火风界。能长者谓空界。复次由此六界能引能持能增有情色无色身故复施设。能引者谓识界。能持者谓地水火风界。能增者谓空界。复次由此六界是根本有情事。是遍行有情事。是无始有情事。是无分别有分别有情事故复施设。根本有情事者。谓欲色界受生有情。从结生心乃至死有。无此六界无势用时。遍行有情事者。谓欲色界一切有情从结生心乃至死有。无此六界不增上时。无始有情事者。谓不可知本际已来诸有情类。从结生心乃至死有。无此六界不作用时无分别有分别有情事者。谓有有情未可分别是男是女。如羯剌蓝頞部昙闭尸揵南位。如是六界亦有势用。或有有情已可分别是男是女钵罗奢佉等位。如是六界亦有势用。尊者妙音作如是说。由此六界得入母胎势用增上故复施设。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佛世尊于十八界略出少分。施设如是六界差别。

问地界云何。答坚性。虽此地界总是坚性。而此坚性差别无边。谓内外分坚性各异。内分中坚性者。谓发毛爪齿尘垢皮肉。筋骨脉心脾肾肝肺胃肚肠粪。生藏熟藏手足支节。如是等中所有坚性。此诸坚性有胜有劣。谓足坚性胜手坚性。若诸有情少时手行手皮血肉即便坏尽。若以足行尽众同分足皮血肉都无损坏。由此故知内分坚性有胜有劣。外分中坚性者。谓地山砾石塼瓦草木。螺蜯蚬蛤铜铁金银白鑞铅锡末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璧玉。帝青大青末罗羯多。杵藏石藏飒颇胝迦。及红颇黎吠琉璃等所有坚性。此内外分种种坚性。以相同故略为一聚总名地界。

问水界云何。答湿性。虽此水界总是湿性。而此湿性差别无边。谓内外分湿性各异。内分中湿性者。谓泪污涕唾肪膏髓恼涎胆痰癊脓血尿等所有湿性。外分中湿性者。谓江河池沼泉井沟渠四大海等所有湿性。此内外分种种湿性。以相同故略为一聚总名水界。

问火界云何。答煖性。虽此火界总是煖性。而此煖性差别无边。谓内外分煖性各异。内分中煖性者。谓身中热等热遍热。由此所饮所食所噉。皆易消热令身安隐。此若增时便成热病。外分中煖性者。谓炬灯烛陶灶炉等火聚炎焰。烧诸城。村山林旷野。及诸药草日轮未尼天龙宫殿所出火焰。并地狱等诸火煖性。应作是说。内火煖性热于外火。所以者何。若以饮食置釜镬中。下然炽火经一日夜。犹不能令形色变易。如在腹中经须臾顷。此内外分种种煖性以相同故。略为一聚总名火界。

问风界云何。答轻等动性。虽此风界总是动性。而此动性差别无边。谓内外分动性各异。内分中动性者。谓有上行风有下行风。有住脇风有住腹风。有住背风有如鍼风。有如刀风。有荜茇罗风有婆呾瑟耻罗风。有婆呾寠拉摩风。有入息风有出息风。有随身分支节行风所有动性。外分中动性者。谓有四方风。或有尘风。或无尘风。或毗湿缚风。或吠岚婆风。或小风。或大风。或风轮风等所有动性。此内外分种种动性以相同故。略为一聚总名风界。

问空界云何。答如契经说。有眼穴空。有耳穴空。有鼻穴空。有面门空。有咽喉空。有心中空有心边空。有通饮食处空。有贮饮食处空。有弃饮食处空。有诸支节毛孔等空。是名空界。阿毗达磨作如是说。云何空界。谓隣碍色。碍谓积聚即牆壁等有色。近此名隣碍色。如牆壁间空。丛林间空。树叶间空。窓牖间空。往来处空。指间等空。是名空界。有作是说此文应言云何空界谓隣难除色。然色有二种。一者易除谓有情数。二者难除谓无情数。此空界色多近非情牆壁树等。而施设故名隣难除色。旧对法者及此国师。俱说空界处处皆有。谓骨肉筋脉皮血身分。昼夜明闇形显等处皆有此色。问缘空界色眼识生不。有说缘此眼识不生。谓空界色虽眼识境而此眼识毕竟不生。复有说者。缘空界色眼识亦生。问若尔何故见不明了。答此空界色昼为明所覆。夜为闇所覆。故眼虽见而不明了。

问虚空空界有何差别。答虚空非色空界是色。虚空无见空界有见。虚空无对空界有对。虚空无漏空界有漏。虚空无为空界有为。问若此虚空是无为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说。世尊以手摩扪虚空告苾刍众。岂佛以手摩扪无为而告弟子。答彼于空界说虚空声。非谓虚空手可摩扪。余经亦说。佛告苾刍。若有画师或彼弟子持诸彩色来作是言。我能彩画虚空。作种种文像有是事不。苾刍白佛无有是事。彼亦于空界说虚空声又伽他说。

 兽归林薮  鸟归虚空  圣归涅槃
 法归分别

彼亦于空界。说虚空声。复有颂言。

 虚空无鸟迹  外道无沙门
 愚夫乐戏论  如来则无有

彼亦于空界说虚空声。有余经说。鸟步虚空迹难可现亦不可寻。彼亦于空界说虚空声。有处问虚空而答以空界。如品类足作如是言。云何虚空谓有虚空无障无碍色于中行周遍增长。问何故问虚空而答以空界。答虚空微细难可显说。空界相麁易可开示。以麁显细故作是说。

问以何缘故知有虚空。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佛说故知有虚空。谓契经中。佛处处说虚空虚空。故知实有。问为但信教知有虚空。为此虚空亦现量得。答亦现量得。若无虚空一切有物应无容处。既有容受诸有物处知有虚空。复作是说。以有往来聚集处故知有虚空。若无彼因彼亦不有。言彼因者即是虚空。虚空是彼容受因故。复作是说。容有碍物知有虚空。若无虚空彼无容处。复作是说若无虚空应一切处皆有障碍。既现见有无障碍处故。知虚空决定实有。无障碍相是虚空故。大德说曰。虚空不可知非所知事故。所知事者色非色性虚空与彼俱不相应。所知事者谓此彼性虚空与彼俱不相应。此虚空名。但是世间分别假立。评曰应作是说。实有虚空非彼不知即谓非有由前教理实有虚空。

问若尔虚空有何作用。答虚空无为无有作用。然此能与种种空界作近增上缘。彼种种空界能与种种大种作近增上缘。彼种种大种能与有对造色等作近增上缘。彼有对造色能与心心所法作近增上缘。若无虚空。如是展转因果次第皆不成立。勿有此失。是故虚空体相实有不应拨无。

问识界云何。答五识身及有漏意识。问何故无漏识不立识界耶。答与识界相不相应故。若法能长养诸有。摄益诸有。任持诸有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能损减诸有。散坏诸有。破灭诸有。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能令诸有相续生老病死流转不绝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是趣苦集行亦是趣有世间生老病死集行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是有身见事。颠倒事爱事。随眠事与贪瞋痴为安足处。有垢有毒有秽有刺。有过有浊堕在诸有苦集谛摄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尊者世友作是问言。此六界中何故不摄无漏意识。即自答言。如是六界从诸漏生。无漏意识不从漏生。复作是说。如是六界能生诸漏。无漏意识不生诸漏。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我执缘。无漏意识非我执缘。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有情依。无漏意识非有情依。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异熟依。无漏意识非异熟依。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入胎缘。无漏意识非入胎缘。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无始来有。无漏意识非无始有。大德说曰。如是六界是自体分。无漏意识非。自体分。脇尊者言。如是六界是生死依。无漏意识非生死依。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无漏意识不立识界。

问蕴取蕴界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名为蕴名为取蕴名为界故。复次于有为法施设蕴于有漏法施设取蕴。于有情数法施设界。复次蕴有流转还灭作用。取蕴唯有流转作用。界有结生入胎作用如是名为蕴取蕴界三种差别。

有二法。谓有色无色法。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遮遣补特伽罗。及为显示智殊胜故。为欲遮遣补特伽罗者。谓显唯有有色无色法毕竟无实补特伽罗故。及为显示智殊胜者。谓有聪慧殊胜智者。由此二法通达一切。此二遍摄一切法故。由此二缘故作斯论。问有色法云何。答谓十处一处少分。十处者。谓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处。一处少分者。谓法处少分。问无色法云何。答谓一处一处少分。一处者谓意处。一处少分者。谓法处少分。问此中何等名有色法无色法耶。答若法有色名体是色者名有色法。若法有非色名体非色者名无色法。或有法虽有色名而体非色。如契经说寂静解脱超有色法。至无色法。应知此中有色法者即有色定。又契经说。身证色定具足而住。又如有言。我今正受如是色受。又如佛说。我以如是色经典句付属汝等应正受持。如是等处虽有色名而体非色。若有色名体是色者名有色法。或色体有色用。或色用有色体。或体与相互相有故立有色名。复次若法体是四大种。或是四大种所造者名有色法。若法体非四大种。或非四大种所造者名无色法。复次若法大种为因及体是所造色者名有色法。若法非大种为因及体非所造色者名无色法。复次若法可种植可增长者名有色法。若法不可种植及不可增长者名无色法。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有色相者名有色法。何等名有色相。谓有渐次积集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渐次散坏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形质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方所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大小所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障碍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怨害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损害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增益可取相者名有色相。复次若有三种色相可得名有色相。谓或有色有见有对。或复有色无见有对。或复有色无见无对。复作是说。若有牵来引去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有变碍相名有色相。问若有变碍相名有色相者。过去未来极微无表既无变碍应无色相。若无色相体应非色。答彼亦是色得色相故。谓过去色虽今无变碍而曾有变碍。未来色虽今无变碍而当有变碍极微一一虽无变碍而多积集即有变碍。无表自体虽无变碍而彼所依有变碍故亦名变碍。所依者何谓四大种。所依有变碍故无表亦可说有变碍。如树动时影亦随动。复作是说。若有容受障碍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若有大种为因相者名有色相。复作是说。无一切色同一色相。所以者何。眼处色相异乃至法处所摄色相异。大德说曰。若有能坏有对色相是有色相。与前所说色相相违名无色相。若法有此无色相者。名无色法。

问堕法处色。何不摄在十色处中。答若色可以刹那极微而分析者立十色处。堕法处色虽有刹那可分析义。而无极微可分析义故不摄在十色处中。复次若色可作五识所依及所缘者立十色处。堕法处色不与五识作所依缘故不摄在十色处中。复次若色有障碍可立十色处。堕法处色既无障碍故不摄在十色处中。

问为欲界色多色界色多耶。答若依处说欲界色多色界色少。所以者何。以欲界色摄二处全九处少分。色界色唯摄九处少分。若依体说色界色多欲界色少。所以者何。以色界身处俱广大故。谓色界身形量广大过于欲界。色界处所亦复如是。施设论说。如从此处至梵众天。从梵众天至梵辅天。其量亦尔。广说乃至。如从此处至善见天。从善见天。至色究竟其量亦尔。故色界色多于欲界。

复有二法。谓有见无见法。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遮遣补特伽罗。及为显示智殊胜故。为欲遮遣补特伽罗者。谓显唯有见无见法毕竟无实补特伽罗故。及为显示智殊胜者。谓有聪慧殊胜智者。由此二法通达一切。此二遍摄一切法故。复次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一切法皆是有见。如尊者妙音彼作是说。一切法皆是有见慧眼境故。为止彼意显一切法。或是有见或是无见。由此三缘故作斯论。问有见法云何答。一处谓色处。问无见法云何。答十一处。谓余十一处。问有见无见是何义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能现所现及可示现在此在彼是有见义。与此相违是无见义。大德说曰。是眼所照。是眼所行。是眼境界是有见义。与此相违是无见义。脇尊者言。若有影像明了可见是有见义。与此相违是无见义。问何故有色十一处中唯一色处说名有见。答唯一色处麁显易了。广说如前。十一色内唯一色处立色处名。此有见法有二十种。谓长短方圆正不正高下。青黄赤白影光明暗云烟尘雾。复有说者。此有二十一。谓前二十种加空一显色。问此二十色内。几有显无形几有显有形。答二十色内八有显无形。谓青黄赤白影光明暗。余十二色有显有形。有说此中应作四句。或有色有显无形。谓青黄赤白影光明暗。此八种色有显可知无形可知故。或有色有形无显。谓身表色此有形可知无显可知故。或有色有显有形。谓长短方圆正不正高下云烟尘雾。此十二种有显有形而可知故。或有色无显无形。谓除前相。即空界色。问水镜等中所有影像为是实有非实有耶。譬喻者说此非实有。所以者何。面不入镜镜不在面。如何镜上有面像生。阿毗达磨诸论师言。此是实有是眼所见眼识所缘色处摄故。问面不入镜镜不在面。云何实有。答生色因缘有多种理非一种理故彼非难。如缘月光月爱珠器。得有水生非不实有。彼所生水有水用故。如缘日光及日爱珠牛粪末等。而有火生非不实有。彼所生火有火用故。如缘鑽燧及人功力。而有火生非不实有。彼所生火有火用故。如是缘水镜等及人面等有影像生非不实有。所生影像能为所缘生觉念故。问世间所闻诸谷响等。为是实有非实有耶。譬喻者说。此非实有。所以者何。一切音声刹那性故。于此处生即此处灭。刹那顷生自然即灭。如何能至谷等生响。阿毗达磨诸论师言。此是实有。是耳所闻耳识所缘声处摄故。问声刹那生即此处灭。如何能至谷等生响。答生声因缘非一种理有多种理故彼非难。如缘脣齿舌齶喉等相击出声。彼所出声非不实有。生耳识故。如是缘声及缘谷等而有响生非不实有。能为所缘生觉念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五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须达经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诸德福田经

佛说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大宝积经优波离会三十五佛名礼忏章

大宝积经优波离会三十五佛名礼忏章...

正讹集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

割十补百

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

学佛的人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如何才能得善终

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