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五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三

云何为见。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说。诸有为法皆是见性。所以者何。行相勐利说名为见。诸有为法皆有作用行相勐利。故有为法皆是见性。为遮彼意显唯眼根及决度慧是见非余。或复有说。现观边忍亦是智性。如譬喻者。彼作是说。无漏智眼初堕境时说名为忍。后安住境说名为智。如涉路者于平坦处。初念止息后便安住。大德亦说。下智名忍上智名智。为遮彼意显无漏忍是见非智。有余复说。尽无生智亦是见性。为遮彼意显彼息求。不复推度是智非见。复次此智蕴中。应具分别见智慧三自性差别故作斯论。

云何为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学无学见。问何故眼根说名为见。答由四事故。一贤圣说故。二世俗说故。三契经说故。四世现见故。贤圣世俗说故者。谓诸贤圣及诸世俗俱作是言。我眼见彼往来行住坐卧等事。又若见人颠蹶迷谬。俱作是说。汝既眼见何故尔耶。契经说故者。谓契经说眼见色已。不应取相及取随好。复作是说。眼见色已应观不净如理思惟。复作是说。眼见色已好不应爱恶不应憎。复作是说。眼见色已起喜忧舍三意近行。复作是说。眼见色已不应欢慼。唯应住舍正念正知。世现见故者。谓世现见。眼明净者所见无谬。不明净者所见有谬。又世现见有眼根者能见诸色。无眼根者不能见色。又世现见眼所对方能见彼色。所不对方便不能见。又世现见多不能见被障诸色眼有障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何故眼根说名为见。谓世现见有净眼者言我见净。有不净眼者言我见不净。大德说曰。何故眼根说名为见。谓契经说。眼根所得眼识所了说名所见。世俗亦然。是故眼根说名为见。五见者。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问何故此五说名为见。答以四事故。一观视故。谓能观视所应取境。问此五邪僻颠倒观视如何名见。答此虽邪僻颠倒观视。而是慧性故名为见。如人眼根。虽不明了而能观视。故亦名见。二决度故。谓能决度所应取境。问既一刹那如何决度。答性勐利故立决度名。三坚执故。谓于自境坚固僻执。非圣道剑不能令舍。佛及弟子以圣道剑。断彼见牙后方舍故。如有海兽名室首摩罗。凡所衔物坚执不舍。要以利剑断截其牙。然后乃舍。五见亦然。四深入故。谓于所缘锐利深入如针堕泥。复次以二事故此五名见。一照瞩故。二推求故。复次以三事故此五名见。一见相相应故。二能成见事故。三于缘无碍故。复次以三事故此五名见。一意乐故。二执着故。三寻求故。复次以三事故说名为见。一意乐故。二加行故。三无知故。意乐故者。谓得定者见。加行故者。谓寻思者见。无知故者。谓随闻者见。

复次意乐故者。谓意乐坏者见。加行故者。谓加行坏者见。无知故者。谓俱坏者见。是故此五亦说名见。世俗正见者。谓善意识相应慧。是见性故说名为见。学见者。谓学无漏慧。无学见者。谓无学正见。此二亦俱是见性故名为见。应知此中五见于境如霠夜见色。世俗正见于境如晴夜见色。学见于境如霠昼见色。无学见于境如晴昼见色。

云何为智。答五识相应慧除无漏忍。余意识相应慧。此中五识相应慧有三种。一善。二染污。三无覆无记。善者谓唯生得善。染污者。谓唯修所断贪瞋痴相应。无覆无记者。谓异熟生。亦有少分威仪路工巧处及通果心俱生。余意识相应慧亦有三种。一善二染污三无覆无记。善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善有三种。一加行得。二离染得。三生得。加行得者谓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闻所成慧者。谓于文义如理决择。思所成慧者。谓不净观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者。谓暖顶忍世第一法。现观边世俗智。无量解脱胜处遍处等。离染得者。谓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等。生得者。谓生彼地法尔所得善。无漏有二种。一学二无学。学谓学八智。无学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智。染污者。谓见修所断烦恼随烦恼相应。无覆无记者。谓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俱生。

云何为慧。答六识相应慧。此有三种。谓善染污无覆无记。广如前说。有差别者。无漏八忍亦是慧摄。择法通故。一切心俱皆得有慧。已说见智慧三种自性。复应分别此三杂不杂相。诸见是智耶。答应作四句。见与智自性互有广狭故。有见非智。谓眼根及无漏忍。问何故眼根不名为智。答眼根是色。智非色故。复次眼根不相应。无所依。无所缘。无行相。无警觉。智不尔故。问何故无漏忍非智耶。答以无漏忍于所观谛。虽忍而未决。虽观而未审。虽寻求而未究竟。虽伺察而未了知。虽现观而未重审。唯作功用加行不息。故不名智。复次决定义是智义。忍与所断疑得俱生。于所见境未极决定。故不名智。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忍于圣谛虽正堪忍。而未审知故不名智。大德说曰。见事究竟乃立智名。非初忍时见事究竟。故无漏忍虽不名智而实是智。雾尊者曰。重观名智。从无始来于四圣谛。未有一念圣慧曾观。忍起创观故未名智。五识俱慧虽于所缘不能重观。而色等境从无始来。已起无量有漏慧观。依种类说既名重观。故亦名智。余有漏智不重缘者。准此应知。不应为难。

有智非见。谓五识身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问何故五识身相应慧非见耶。答行相勐利深入所缘说名为见。五识身相应慧行相不勐利。不能深入所缘。故不名见。复次见能分别。彼慧不能分别故。见能缘自相共相。彼慧唯能缘自相故。见能缘三世及无为。彼慧唯能缘现在故。见能数数取境。彼慧唯能一刹那取境故。见于所缘筹量观察。彼慧不尔。由如是等种种因缘。五识身相应慧不名为见。问尽智无生智何故非见耶。答此二智行相不勐利故。不深入所缘故。复次见作功用加行不息。二智不尔。如安住鸟故不名见。复次寻求伺察说名为见。二智不尔。故不名见。由此尊者妙音说曰。尽无生智所作已办。更无胜事而可追求。故不名见。有作是说。诸无漏慧总有二种。一能对治恶见。二能对治无知。能对治恶见者名见。尽无生智唯能对治无知。故不名见。复有说者。诸无漏慧总有三种。一唯能对治恶见。二唯能对治无知。三能对治恶见无知。唯能对治恶见者。是见非智。谓现观边无漏忍。唯能对治无知者。是智非见。谓尽智无生智。能俱对治者。是智亦是见。谓余无漏慧。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推度名见。尽无生智所作究竟。不复推度故不名见。复作是说寻求名见。尽无生智所作已办。不复寻求故不名见。复作是说。若尽无生智是见性者。诸阿罗汉唯应成就九无学支。除正智支。然世尊说。诸阿罗汉成就十无学支故。尽无生智非见。问如世俗正见学见无学见。虽亦是智而名为见。若尽无生智虽亦是见。而名为智。斯有何失。答如初修习加行观时。世俗正见虽具智见性。而立正见支非正智支。已入学位诸学八智。虽具智见性。而立正见支非正智支。已至无学位无学正见。虽具智见性而立正见支非正智支。若尽智无生智亦具智见性者。亦应立正见支非正智支。是则诸阿罗汉。唯应成就九无学支。如是便违世尊所说。诸阿罗汉成就十支。大德说曰。尽无生智定是见性决度性故。问若尔。阿罗汉应唯成就九支。答二支唯无学地有。谓正解脱正智。八支通学无学地有。谓余八支。尽无生智虽亦是见。而所作事已得究竟。异前学位。故别立支不应为难。评曰。应作是说。尽无生智是智非见。所作已办。于四圣谛不复推求加行息故。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者。此有二种。一染污。二无覆无记。染污者。谓贪瞋慢疑。及不共无明相应慧。无覆无记者。谓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俱生慧。问何故意地贪等相应慧非见耶。答彼慧行相不勐利故。不能深入所缘境故。复次彼二烦恼所覆损故。二烦恼者。谓贪瞋慢疑随一。及彼相应无明。问若尔。不共无明相应慧应是见。唯一烦恼相应起故。答彼无明有二种。一见所断不共无明。覆障尤重过二烦恼。二修所断不共无明。与自力起缠垢相应。彼独立故。能覆损慧如贪瞋等故。彼相应慧如贪等相应亦不名见。问何故无覆无记慧非见耶。答彼慧行相不勐利故。不能深入所缘境故。复次彼慧势力极羸劣故不名为见。要有势力于境坚强方名见故。问诸异熟生威仪路慧势力羸劣于理可尔。工巧处慧及通果心相应之慧。势力强盛宁非见耶。答工巧处慧虽有势力最强盛者。如毗湿缚羯磨天等彼所造作如愿智生。而为邪命所覆损故不名为见。谓工巧事皆欲活命为因起故。虽工巧处心心所法现在前时是不染污。而为邪命力所引生故。说彼由邪命覆损即是为贪所覆损义。设不为贪所覆损者。势力浮浅行相劣钝。于所缘境不能深入。故不名见。复次二巧处慧如疑而转。于所缘境不能决定。所以者何。虽极巧者作工巧事。若为他人之所弹斥便犹豫故。诸通果慧于所缘境亦不勐利。不能深入所缘境故。但由前定势力所引任运转故。于所缘境不推求故不名为见。复次诸通果慧由先串习。所变化事为因引生。如习工巧故不名见。复次异熟生等四无记慧皆势力劣。如不成善不成染污。故不成见。有见亦智。谓五见世俗正见。除无漏忍及尽无生智。余无漏慧即学八智。及无学正见此无漏慧。及前五见世俗正见。皆具见智二种相故第三句摄。

有非见非智谓除前相。相谓所名。若法是前三句所表皆名为相。除此余法为第四句。是第四句所表之法。此复是何。谓色蕴中除眼余色。于行蕴中除慧余行。及三蕴全并无为法为第四句。

诸见是慧耶。答应作四句。见与慧自性互有广狭故。有见非慧谓眼根能观视故。色自性故。有慧非见。谓五识身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择法性故。非推度故。广说如前有见亦慧。谓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及五见世俗正见。即无漏忍学八智及无学正见等。能推度故。择法性故。具二种相。有非见非慧。谓除前相。相谓所名。如前广说。诸智是慧耶。答诸智皆是慧。能审决者皆择法故。有慧非智。谓无漏忍创观谛境未审决故。

见摄智智摄见耶。乃至广说。此中有二种四句。一种二句准前问定应知其相。

诸成就见彼智耶乃至广说。此中见智慧三。若成就一必有余二。是故皆作如是句答。问谁成就见智慧耶。答一切有情。此即总说然有多少。谓断善根者。成就三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不断善根未得色界善心者。成就三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已得色界善心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已离欲染未得无色界善心者。若生欲界成就色无色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染者。若生欲界成就色无色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已离色染生欲界者。成就无色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若生无色界不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及不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异熟生心现在前。则成就无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异熟生心不现在前。则亦不成就无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异生如是。

若圣者。随信随法行苦智未已生。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慧。即彼已离欲染未离色染者。成就色无色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未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已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慧。即彼已离色染者。成就无色界见所断见智慧。成就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慧。苦智已生集智未已生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见集灭道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欲染未离色染者。成就色无色界见集灭道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未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已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色染者。成就无色界见集灭道所断见智慧。成就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集智已生灭智未已生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见灭道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欲染。

未离色染。成就色无色界见灭道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未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已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灭智已生道智未已生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欲染未离色染者。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未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已得无色界善心者。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色染。成就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成就无色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

信胜解见至未离欲染者。成就三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即彼已离欲染。未得无色界善心者若生欲界。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即彼已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染者若生欲界。成就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即彼已离色染。若生欲界。成就无色界修所断染污智慧。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生色界不成就欲界善见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若生无色界不成就欲色界善见智慧及不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异熟生心现在前。则成就无色界无覆无记智慧。若异熟生心不现在前。则亦不成就无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余如生欲界说。阿罗汉若生欲界。成就三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生色界成就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欲色界无覆无记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生无色界异熟生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界善见智慧。成就无漏见智慧。若异熟生心现在前。亦成就无色界无覆无记智慧。

诸见已断已遍知彼智耶。答如是设智已断已遍知彼见耶。答如是。诸见已断已遍知彼慧耶。答如是设。慧已断已遍知彼见耶。答如是。诸智已断已遍知彼慧耶。答如是。设慧已断已遍知彼智耶。答如是。所以者何。见智慧三断遍知位皆相似故。问谁于见智慧已断已遍知。答诸阿罗汉此说究竟断遍知者。有学异生多少不定。谓阿罗汉三界。见智慧皆已断已遍知。诸不还者。若已离无所有处染。三界见所断见智慧。及八地修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乃至若未离初静虑染。三界见所断见智慧。及欲界修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诸一来预流者。三界见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随信随法行若灭智已生道智未已生。三界见苦集灭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若集智已生灭智未已生。三界见苦集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若苦智已生集智未已生。三界见苦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圣者如是。若诸异生已离无所有处染。八地见修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乃至已离欲界染未离初静虑染。一地见修所断见智慧。已断已遍知。是名见智慧三。问定摄成就断五门分别。

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前论是此所依根本。谓前作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虽作是说而未分别正见正智。与择法觉支互有广狭。今欲分别故作斯论。然今于此阿毗达磨发智论中有决定相。若觉支后分别道支则道支唯无漏。以七觉支唯无漏故。若觉支前分别道支。则道支通有漏无漏。此中觉支前分别道支故。应知道支通有漏无漏。是谓此处略毗婆沙。诸有智者应随分别。

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答应作四句。正见与择法觉支互有广狭故。有正见非择法觉支谓世俗正见以诸觉支助如实觉唯无漏故。有择法觉支非正见。谓尽无生智非见性故。有正见亦择法觉支。谓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即现观边八忍。及学八智无学正见。如是三种具二相故。有非正见亦非择法觉支。谓除前相。相谓所名如前广说。此复是何。谓行蕴中除意识相应善慧。诸余行蕴及四蕴全并无为法作第四句。诸正智是择法觉支耶。答应作四句。正智与择法觉支亦互有广狭故。有正智非择法觉支谓世俗正智彼无觉支相故。有择法觉支非正智。谓无漏忍彼无智相故。有正智亦择法觉支。谓除无漏忍余无漏慧。即学八智及尽无生智无学正见具二相故。有非正智亦非择法觉支。谓除前相。相谓所名如前广说。此复是何。谓行蕴中除六识相应善慧。诸余行蕴。及四蕴全并无为法作第四句。问何故此中唯说正见正智与择法觉支互有广狭。不说余道支与余觉支互有广狭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此中亦应说诸是正勤。亦是精进觉支耶。答诸是精进觉支亦是正勤有是正勤非精进觉支。谓世俗正精进乃至诸是正定亦是定觉支耶。答诸是定觉支亦是正定。有是正定非定觉支。谓世俗正定。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应知此中是有余说。复次此中所说现始现终略去中间。故作是说。始谓正见终谓正智。如现始终初入已度。方便究竟应知亦尔。复次若法相对满四句者此中说之。若法相对唯有顺后句者此中不说。复次此智蕴中若法是见智慧自性者。则分别之是智类故。精进念定非智类故此中不说。七觉支八道支一一现在前时几觉支几道支现在前耶。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说。诸心所法次第而生。非一时生。如譬喻者。大德亦说。诸心所法次第而生。非一时生。如多商侣过一狭路。要一一过非二非多。诸心所法亦复如是。一一各别生相所生。必无一时和合生义。问彼依何量作如是说。答依至教量。谓契经说。若于尔时心沉恐沉。修三觉支名非时修。谓轻安定舍。修三觉支名是时修。谓择法精进喜。若于尔时心掉恐掉。修三觉支名非时修。谓择法精进喜。修三觉支名是时修。谓轻安定舍。彼作是说。觉支既有时非时修。故知心所次第而生。非一时起。又余经说。舍利子言。我于七觉支定能随意自在住。谓我欲于此觉支定日初分住。即便能住。若我欲于此觉支定日中分住。即便能住。若我欲于此觉支定日后分住。即便能住。彼作是说。既舍利子于七觉支随所欲住。故知心所次第而生。非一时起其理决定。为遮彼意显诸心所有一时生故作斯论。问若诸心所有一时生。云何通彼所引契经。答前契经说。时非时修三觉支者。乃证心所非要次第一一而生。说三觉支一时修故。证诸心所有俱时生。问若诸觉支随所依地。或六或七一时而生。何故经说时非时修各唯三种。答依止观品觉支势用有增减故作如是说。谓三觉支是奢摩他品。三觉支是毗钵舍那品。若奢摩他品觉支增时令心沉下。尔时应修观品觉支策心令举。而修止品故说非时。若毗钵舍那品觉支增时令心浮举。尔时应修止品觉支抑心令下。而修观品故说非时。虽诸觉支一时而起。而用有增减故唯说三。复次入圣道时依止观品。有差别故作如是说。谓若依奢摩他品觉支入圣道者。应修止品觉支抑心令下。而修观品故说非时。若依毗钵舍那品觉支入圣道者。应修观品觉支策心令举。而修止品故说非时。有余师说。与上相违。谓若依奢摩他品觉支入圣道者。心多沉下。应修观品觉支策心令举。而修止品故说非时。若依毗钵舍那品觉支入圣道者。心多浮举。应修止品觉支抑心令下。而修观品故说非时。虽诸觉支体俱时起。而彼作用有增减时。故经所说不违俱起。但违次第一一而生。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五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序 释道摽撰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

阿毗昙心论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阿毗昙毗婆沙论

毗婆沙序 释道挻作 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修行本起经

修行本起经卷上 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现变品...

佛说解夏经

佛说解夏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大乘同性经

大乘同性经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 周...

【注音版】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海印三昧论

海印三昧论一卷(并序)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明皛所述 若夫...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 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

【推荐】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

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

根机利的,你用一些小法来跟他谈,那也不对机,这就叫...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