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五

如契经说。邬揭罗长者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自手执杓施僧饮食时。有天神空中语我。长者当知。此阿罗汉果。此阿罗汉向此不还果。此不还向。此一来果。此一来向。此预流果。此预流向。此持此犯。我于尔时虽闻彼语。自省无有不平等心。于僧众中等心而施。问彼天神者为是谁耶。复何因缘来语长者。答有作是说。是魔众天欲为长者善品留难。有说。是鬼以虚诳言惑乱长者。有余师说。彼是长者常所祭天故来空中。示导长者福田差别。有余复言。彼是长者过去亲属生在天中。以诚实言汲引长者。问若是长者过去亲属于预流向云何能知。见道迅速非其境故。答预流向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得顺决择分名为世俗。已入见道名为胜义。住世俗向是彼天境。若胜义向舍利子等。尚不尽知况彼天等。彼天所示但是世俗。能受长者所施食故。亦有余经说胜义向。如世尊告婆拕梨言。若有苾刍是俱解脱。我设告彼汝来以身于此泞渠为我作彴。婆拕梨听于意云何。彼闻我命为拒逆不。将登蹑时为退避不正践蹈时为转侧不。婆拕梨曰不也。世尊复告婆拕梨。置俱解脱。若有苾刍是慧解脱。我设告彼乃至广说。复置慧解脱说于身证。复置身证说于见至。复置见至说信胜解置信胜解说随法行。置随法行说随信行。佛问彼答一一如前。有说。此经亦说世俗预流果向。以见道中不能听受佛语义故。评曰此中说胜义向于理为善。以说随信随法行故。问住见道时无能听受。佛说义者无异心故。如何世尊以言告彼。答世尊依彼志乐而说。无如是事为分别故。假在见道有异分心。能受如来此言义者。必舍见道作所勅事。佛意呵责婆拕梨言。住见道中尚从我命。况汝远离一切功德。而于我所生违逆心。是故此中说胜义向问长者何故虽闻天语。犹于僧中平等心施。有说。僧众皆是长者一揵椎声所召集故。彼作是念。此皆是我一揵椎声之所召集。无宜于此不等心施。有说。僧众受此饮食皆除饥渴无差别故。彼作是念。我施饮食为除饥渴。如阿罗汉受我施已饥渴得除。具缚异生受我饮食亦复如是。无宜于此不等心施。有说。长者施僧饮食本意但欲饶益他故。彼作是念。我施饮食为饶益他不欲自利。如阿罗汉受我饮食所得饶益。毁戒亦然。是故我今应等心施有说。长者避爱恚故彼作是念。若施不等僧或于我起爱恚心。由此当招不如意果。我即于彼便作怨雠。何得名为真净施主。有说。长者随佛教故彼作是念。如来常说若有于一补特伽罗偏心敬养有五过失。若有一失尚不应为何况于五。有说。长者不望报故。彼作是念。施果异熟唯欲界受。我若命终当生色界。施果于我便为无益。设当有益尚不希求况复无益。故我但应平等心施。有说。长者敬出家故彼作是念。我离欲染得不还果。犹于居家眷属珍财不能弃舍。诸出家者虽有具缚。而于居家眷属财产能弃能舍能不积集。受佛禁戒尽寿修行。纯一圆满清净梵行。设有失念毁犯戒者。深生惭耻常希清净。若在居家不能如是。故我于此应等心施。有说。长者重仪相。故彼作是念。诸出家人剃发染衣。仪相同佛持戒破戒。俱令世间瞻覩生福。为作福田故我于中应等心施。有说。长者荷佛恩故彼作是念。我依佛法获得忍智。金刚杵剑摧破二十身见山峯。断截无边恶趣根本。作有边际定趣涅槃。于四谛中慧眼清净。尽下分结出欲淤泥。故我不应于佛弟子。心不平等而行惠施。有说。长者显自所得觉慧坚牢不可转故。彼作是念。我慧坚牢岂随天言轻有转变。故于僧众施心平等。显己如是故来白佛。

如契经中佛告庆喜。施食有二果无差别。一者菩萨受彼食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二者如来受彼食已。入于无余大涅槃界。问初受食者有贪瞋痴。后受食者贪瞋痴尽。何缘施果无差别耶。答由思及田有偏胜故。佛依偏胜说果无差。谓初难陀难陀跋罗姊妹二人。闻说菩萨受十六转甘味乳糜。必当得成无上等觉。欢喜踊跃发殊胜思。持上乳糜奉施菩萨。菩萨食已即于是夜。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女闻倍喜更起胜思。彼所施田虽非殊胜。由思胜故能招胜果。准陀于佛将涅槃时。见佛身形少如衰变。又闻不久必入涅槃。恋慕不堪其心扰乱。殊胜思愿不能现前。然由胜田能招胜果。佛依此故说无差别。有作是说。欲遮准陀变悔心故。如彼经说。佛告阿难。若彼准陀工巧之子。或他所引或自寻思。于施食中而生变悔。于难得事便为不得。难得事者所谓诸佛将涅槃时最后供养。彼若生变悔者。汝便应以六处而劝喻之。谓施食因缘能招长寿。色力乐誉富贵臣僚。我从世尊亲闻是事。施食有二果无差别。一者菩萨受彼食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二者如来受彼食已。入于无余大涅槃界。复应告彼准陀。当知于施食中。若生变悔汝于如是难得事中便为不得。如失菩萨将成佛。时奉施乳糜。所生胜福慎莫变悔。由此故言二果无别。有说。二时俱能资益离染身故。谓食于消化时能作食事。佛于后夜成正觉时。彼食消化如成正觉。涅槃亦尔。故说二施果无差别。有说。初受食已证得佛法。后受食已受用佛法。得修习修说亦如是。有说。初受食已便入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后受食已亦入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有说。初受食已渡烦恼河。后受食已渡生死河。有说。初受食已涸烦恼海。后受食已涸生死海。如是拔烦恼树。拔生死树。破烦恼山。破生死山。越烦恼依。越生死依。说亦如是。有说。初受食已弃舍集谛。后受食已弃舍苦谛。有说。初受食已证入道谛。后受食已证入灭谛。有说。初受食已舍集入道。后受食已舍苦入灭。有说。初受食已超越诸漏。后受食已超顺漏法。有说。初受食已超四暴流。后受食已超顺流法。如流顺流说超差别如是。扼顺扼取。顺取身系顺身系。诸盖顺诸盖说超亦尔。有说。初受食已摧破二魔。谓烦恼魔。自在天魔。后受食已亦破二魔谓蕴魔死魔。有说。初受食已入有余大涅槃界。后受食已入无余大涅槃界。佛依如是种种因缘。说二种施果无。差别。

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一

大种与大种为几缘。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当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譬喻者所说故。彼说缘性非实有法。问彼何故作是说。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无明缘行。行相有异无明一相。如何一相无明为缘生异相行。而缘是实。尊者亦说。缘是诸师假立名号。体非实有。亦为遮止如是所说显示诸缘体是实有。若诸缘性非实有者。则一切法皆非实有。以因缘摄一切有为法。等无间缘摄过去现在。除阿罗汉最后心聚。余心心所法。所缘缘增上缘摄一切法故。又若缘性非实有者。应不施设诸法甚深。谓不依因缘观察则诸法性麁浅易知。若以因缘而观察者。则甚深义过四大海。唯佛能知非余所测。又若缘性非实有者。应不施设有三菩提。谓以上智观因缘故得佛菩提。以中智观得独觉菩提。以下智观得声闻菩提。又因缘性非实有者。应不施设有三品慧。谓下品慧应常下品。中应恒中。上应恒上。无实缘力令增减故。若尔便无师徒教习。又师徒性应无改转。尊者妙音亦作是说。若缘非实师不应令弟子觉慧转。下作中。转中作上。无修习缘令增长故。师徒教诲应不得成。师应常师弟子亦尔。由如是等所说理故。知缘自性决定实有。问若缘实有当云何通譬喻论师所引经义。答无明虽一作用有多。多用为缘生异相行。以有为法随託众缘。有无量门作用别故。譬如一士而有五能。而不相违彼亦如是。有说。为显诸有为法自性羸劣。不能自起必藉他缘。无实作用无有自在故作斯论。此中自性谓法自体。或云此显所生诸法自性羸劣。以羸劣故有藉四缘。或三或二方得生起。尚无有法藉一缘生况无所藉。如羸病者。必假若四若三若二。所倚任缘而得起转。尚无假一况全不假。或云此显能生因缘自性羸劣。以羸劣故或四或三或二相资方能生法。如羸劣者。或四或三或二相假能办一事。如契经说。色是无常色之因缘亦无常性。无常所起色云何常。由诸有为性羸劣故不能自起。谓彼无力可能自生。由不自生故藉他起。要假缘力方得生故。由藉他缘故无作用。谓法无欲作是念言。我应作谁谁令我作。无作用故则无自在。谓我勿起我勿灭中。诸有为法不自在故。有说。为遣诸缘起愚故作斯论。缘起愚者。谓彼闻说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便谓唯此是缘起法今欲决定显示从缘所生。内外诸法皆是缘起。由此等缘故作斯论。

大种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俱生互相望为俱有因。前生与后生为同类因。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此依种类总相而说。然四大种有十一种。谓眼处所依。乃至法处所依。眼处所依与眼处所依为因。增上与余所依但一增上。乃至法处所依与法处所依为因。增上与余所依但一增上。眼处所依大种复有二种。谓左与右左与左所依为因。增上与右所依但一增上。右与右所依为因。增上与左所依但一增。上左眼所依大种复有二种。谓所长养及异熟生。长养与长养为因。增上与异熟生但一增上。异熟与异熟为因。增上与所长养但一增上。异熟大种复有二种。谓善业异熟及不善业异熟。善业异熟与善业异熟为因。增上与不善业异熟但一增上。不善业说亦尔。善业异熟大种复有二种。谓天及人。天与天为因。增上与人但一增上。人说亦尔。天大种复有二种。谓欲界及色界。欲界与欲界为因。增上与色界但一增上。色界说亦尔。色界大种复有四种。谓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初静虑与初静虑为因。增上与余静虑但一增上。乃至第四静虑说亦尔。不善业异熟大种复有三种。谓地狱傍生饿鬼。地狱与地狱为因。增上与余二但一增上。傍生饿鬼说亦尔。如说异熟。长养亦尔。如说左右亦尔。如说眼处所依大种。乃至法处所依大种亦尔。此中异者。谓五外处有自他身。情非情等差别应思。问同趣同地处所差别。展转相望为有因不。答有说。无因。此不应理。应有大种是刹那故。谓五净居所有大种。无始生死曾未起故。诸所造色十一种等准前大种广说应知。大种与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谓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有说。大种与所造触为同类因。此不应理。大种所造触非同类故。所造色与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此总相说。差别说者准前大种如理应思。所造色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有说。造触与诸大种为同类因。此不应理。造触大种非同类故。

大种与心心所法为几缘。答所缘。增上。所缘者。谓与身识彼相应法。及与意识彼相应法为所缘。身识及相应法。取自相。意识及相应法。取自相共相。增上者如前说。心心所法与心心所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心心所法等无间。心心所法现在前。所缘者。谓心心所法。与心心所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心心所法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大种与眼处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谓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说。眼处与眼处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眼处与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如眼处。耳鼻舌身香味处亦尔。大种与色处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谓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说。色处与色处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色处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如色处。声触处亦尔。总说虽然而义有异。谓大种与声处为因。增上。因者。五因。谓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说。声处与声处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声处与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大种与触处为因。增上。因者七因。谓生等五。及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触处与触处为因。增上。因者七因。谓生等五。及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触处与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大种与意处为几缘。答所缘。增上。所缘者谓与身识意识为所缘。身识取自相。意识取自相共相。身识取时若一若多广如前说。意处与意处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谓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意处等无间。意处现在前。所缘者。谓意处与意处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此依种类总相而说。然意处有六种。谓眼识。乃至意识。此中眼识与眼识为因。等无间。增上。非所缘。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等无间者谓眼识等无间。眼识现在前。增上者如前说。非所缘者以眼识唯缘色。眼识非色故。如眼识与眼识。眼识与耳鼻舌身识亦尔。眼识与意识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等无间者。谓眼识等无间。意识现在前。所缘者。谓眼识与意识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如眼识对六识。耳鼻舌身识对六亦尔意识与意识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谓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意识等无间。意识现在前。所缘者。谓意识与意识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意识与眼识为因。等无间增上。非所缘。因者三因。即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意识等无间眼识现在前增上者如前说。非所缘者。以眼识唯缘色。意识非色故。如意识对眼识。意识对余识亦尔。问眼等五识展转无间现在前不。答诸瑜伽师说。眼等五识展转无间不现在前。皆从意识无间生故。阿毗达磨诸论师言。眼等五识展转皆得无间而起。若不尔者违根蕴说。如彼说。苦根与苦根为因。等无间。增上。非所缘。意处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大种与法处为几缘。答因。所缘。增上。因者七因。谓生等五。及俱有。同类。所缘者。谓与身识相应法。及意识相应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法处与法处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即相应等五。等无间者。谓法处等无间。法处现在前。所缘者。谓法处与法处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法处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

大种与眼根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谓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说。眼根与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如眼根。耳鼻舌身男女根亦尔。大种与命根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命根与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大种与意根为几缘。答所缘。增上。所缘增上义皆如前说。意根与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如意根。乐苦喜忧舍信精进念定慧根亦尔。大种与未知当知根为几缘。答所缘。增上。所缘者。谓诸大种与苦忍苦智。集忍集智。及相应根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未知当知根与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如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尔。问大种对处问答有三。何故对根问答唯二。答彼造论者意欲尔故。谓所造论随彼意欲而造论。但令不违法相。不应责其所以。有说。此是有余之说。有说。此中现种种文种种说。庄严于义令易解故。有说。此中现二门二略乃至广说。有说。诸根即处所摄。若说处当知已说根。是以不问。有说。此中广略渐次。谓初四问次三后二。由前广说后可准知。为去繁文渐略而说。问色法于色法有同类因耶。答西方诸师。譬喻尊者说。色于色无同类因。对法诸师说。色于色有同类因。如前杂蕴同类因中已广分别。

何故四大种一生一住一灭而不相应。心心所法一生一住一灭说名相应。答如四大种或减或增。心心所法则不如是。此中生者。谓生所生。住者谓住所住。及异所异。灭者谓灭所灭。问诸有为法各有生住灭。何故乃言一生一住一灭。答有因缘故说各有生住灭。谓各别有诸相相故非一相。有因缘故说一生一住一灭。谓皆不离一刹那时等。于一时生住灭故。问四大种体有增减不。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若有增减宁不相离。所以者何。若坚物中地极微多。水火风少。地微随与水等量杂余则相离。乃至动物说亦如是。若无增减水石等物。不应得成坚软等异。答应言大种体有增减。问若尔云何名不相离。答虽有增减而不相离。以展转相资同作所作故。如坚物中虽地微多水火风少。然离水等地微不能作所作事。乃至动物说亦如是。如多村邑共营一事。虽有人数多少不同。而互相须不可相离。问心心所体亦有增减。如何乃言则不如是。谓心所法于三界。三性。有漏。无漏。诸心聚中有多有少。答由事等故不名增减。若一心中有二想一受等可名增减。然一心中一想一受等故异大种。有说。大种体无增减。问石等云何坚软等异。答大种势力有增微故。如坚物中四大极微。体数虽等而其势力地极微增。乃至动物说亦如是。如一两盐和一两麨置于舌上。盐生识勐麨生识微。此亦如是。水酢均和生舌识喻。针锋鸟翮生身识喻。广说亦尔。问心心所法亦用有增微。如指鬘利根。蛇奴根钝。如何言不如是耶。答如四大种势力麁显。增微易了是以说之。心心所法则不如是。由此大种不说相应。又心心所法皆有所缘。四大种无所缘。非无所缘法可说相应。所以者何。心心所法。有所依。有行相。有发悟故。必有所缘。有所缘故恒相应不相离。四大种与此相违。故无所缘无所缘故。虽不相离而不相应。不相离有二种。一大种不相离共造一色故。二心心所法不相离共缘一境故。五蕴虽复同在一身。无此二事非不相离。是故大种不说相应。

问云何得知此四大种恒不相离。答自相作业一切聚中皆可得故。谓坚聚中地界自相现可得故有义极成。于此聚中若无水界。金银锡等应不可销。又水若无彼应分散。若无火界石等相击火不应生。又火若无无能成熟彼应腐败。若无风界应无动摇。又若无风应无增长。于湿聚中水界自相现可得故有义极成。于此聚中若无地界至严寒位应不成氷。又地若无船等应没。若无火界应无煖时。又火若无彼应腐败。若无风界应不动摇。又风若无应无增长。于煖聚中火界自相现可得故有义极成。于此聚中若无地界灯烛等焰应不可回。又地若无不应持物。若无水界应不生流。又水若无焰不应聚。若无风界应不动摇。又若无风应无增长。于动聚中风界自相现可得故有义极成。于此聚中若无地界触牆等障应不折回。又地若无应不持物。若无水界应无冷风。又水若无彼应分散。若无火界应无煖风。又火若无彼应腐败。问此四大种其相各异展转相违。云何一时不相离起。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言。异相相违因缘各别。非诸相异皆必相违。诸不相违而相异者。容俱时起互不相离。如四大种及香味触青黄色等。诸有异相而互相违。必无一时不相离起。如薪与火。雹与稼穑。逻呼月轮。药病明闇。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佛说除恐灾患经

佛说除恐灾患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木*奈]女祇域因缘经

佛说[木*奈]女祇域因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

入法界体性经

入法界体性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婆伽婆在王...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七知经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佛游于舍卫...

【注音版】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 基撰 总料简章 第一总辨诸教....

佛说木槵子经

佛说木槵子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留支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留支译本)...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们要心存感恩,这个特别重要!今天的人爱怨天尤人,...

换取一时的荣华富贵,你认为值得吗

歌坛常青树蔡琴在查出自己患有肿瘤后,列出家中所有的...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

为什么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持戒要老实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实人持戒,...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佛学漫画】真心

法华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件大事,就是开...

营养密度最高的10种蔬菜

营养密度是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单位...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