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五蕴论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一者、色蕴,二者、受蕴,三者、想蕴,四者、行蕴,五者、识蕴。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

云何四大种所造诸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无表色等。

云何眼根?谓色为境清净色。云何耳根?谓声为境清净色。云何鼻根?谓香为境清净色。云何舌根?谓味为境清净色。云何身根?谓所触为境清净色。

云何为色?谓眼境界,显色、形色及表色等。云何为声?谓耳境界,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云何为香?谓鼻境界,好香、恶香、及所余香。云何为味?谓舌境界,甘味、酢味、醎味、辛味、苦味、澹味。云何为所触一分?谓身境界,除四大种余所造触,滑性、澁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云何名为无表色等?谓有表业及三摩地所生色等,无见无对。

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乐谓灭时有和合欲;苦谓生时有乖离欲;不苦不乐谓无二欲。

云何想蕴?谓于境界,取种种相。

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

云何名为诸余心法?谓彼诸法与心相应。彼复云何?谓触、作意、受、想、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贪、瞋、慢、无明、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

是诸心法:五是遍行,五是别境,十一是善,六是烦恼,余是随烦恼,四是不决定。

云何为触?谓三和合分别为性。

云何作意?谓能令心发悟为性。

云何为思?谓于功德过失及俱相违,令心造作,意业为性。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云何为信?谓于业果诸谛宝中,极正符顺,心净为性。

云何为惭?谓自增上,及法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

云何为愧?谓世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

云何无贪?谓贪对治,令深厌患无着为性。

云何无瞋?谓瞋对治,以慈为性。

云何无痴?谓痴对治,以其如实正行为性。

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心于善品勇悍为性。

云何轻安?谓麁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

云何不放逸?谓放逸对治,即是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舍不善法及即修彼对治善法。

云何为舍?谓即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发悟性。又由此故,于已除遣染污法中,无染安住。

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

云何为贪?谓于五取蕴染爱耽着为性。

云何为瞋?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云何为慢?所谓七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云何慢?谓于劣计己胜、或于等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云何过慢?谓于等计己胜、或于胜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计己胜,心高举为性。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心高举为性。云何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心高举为性。云何卑慢?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举为性。云何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高举为性。

云何无明?谓于业果及谛宝中无智为性。此复二种,所谓俱生、分别所起。又欲缠贪、瞋及欲缠无明,名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

云何为见?所谓五见: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云何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染污慧为性。云何边执见?谓即由彼增上力故,随观为常或复为断,染污慧为性。云何邪见?谓或谤因或复谤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污慧为性。云何见取?谓即于三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最为上为胜为极,染污慧为性。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污慧为性。云何为疑?谓于谛等犹豫为性。诸烦恼中,后三见及疑唯分别起,余通俱生及分别起。

云何为忿?谓遇现前不饶益事心损恼为性。

云何为恨?谓结怨不舍为性。

云何为覆?谓于自罪覆藏为性。

云何为恼?谓发暴恶言尤蛆为性。

云何为嫉?谓于他盛事心妬为性。

云何为悭?谓施相违心悋为性。

云何为诳?谓为诳他诈现不实事为性。

云何为谄?谓覆藏自过方便所摄心曲为性。

云何为憍?谓于自盛事染着倨傲心恃为性。

云何为害?谓于诸有情损恼为性。

云何无惭?谓于所作罪不自羞耻为性。

云何无愧?谓于所作罪不羞耻他为性。

云何惛沉?谓心不调畅无所堪能蒙昧为性。

云何掉举?谓心不寂静为性。

云何不信?谓信所对治,于业果等不正信顺,心不清净为性。

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勐为性。

云何放逸?谓即由贪瞋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

云何失念?谓染污念,于诸善法不能明记为性。

云何散乱?谓贪瞋痴分心流荡为性。

云何不正知?谓于身语意现前行中不正依住为性。

云何恶作?谓心变悔为性。

云何睡眠?谓不自在转心极昧略为性。

云何为寻?谓能寻求意言分别思慧差别令心麁为性。云何为伺?谓能伺察意言分别思慧差别令心细为性。

云何心不相应行?谓依色、心、心法分位,但假建立,不可施设决定异性及不异性。彼复云何?谓得、无想等至、灭尽等至、无想所有、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类。

云何为得?谓若获若成就。此复三种,谓若种子、若自在、若现前,如其所应。

云何无想等至?谓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由出离想作意为先,不恒现行心心法灭为性。

云何灭尽等至?谓已离无所有处贪,从第一有更求胜进,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不恒现行及恒行一分心心法灭为性。

云何无想所有?谓无想等至果。无想有情天中生已,不恒现行心心法灭为性。

云何命根?谓于众同分中,先业所引,住时决定为性。

云何众同分?谓诸有情自类相似为性。

云何为生?谓于众同分中,诸行本无今有为性。

云何为老?谓即如是诸行相续变异为性。

云何为住?谓即如是诸行相续随转为性。

云何无常?谓即如是诸行相续谢灭为性。

云何名身?谓诸法自性增语为性。

云何句身?谓诸法差别增语为性。

云何文身?谓诸字为性,以能表彰前二种故;亦名为显,由与名句为所依止显了义故;亦名为字,非差别门所变易故。云何异生性?谓于诸圣法不得为性。如是等类已说行蕴。

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採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採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由此故,从灭尽等至、无想等至、无想所有起者,了别境名转识还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转故、又令生死流转旋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故,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能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果及与圣道灭尽等至现在前位。

问:「以何义故说名为蕴?」

答:「以积聚义说名为蕴。谓世相续品类趣处差别色等总略摄故。」

复有十二处,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眼等五处及色声香味处,如前已释。言触处者,谓四大种及前所说所触一分。言意处者,即是识蕴。言法处者,谓受想行蕴无表色等及与无为。

云何无为?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无为及真如等。云何虚空?谓若容受诸色。云何非择灭?谓若灭非离系。此复云何?谓离烦恼对治而诸蕴毕竟不生。云何择灭?谓若灭是离系。此复云何?谓由烦恼对治故诸蕴毕竟不生。云何真如?谓诸法法性、法无我性。

问:「以何义故名为处耶?」

答:「诸识生长门义,是处义。」

复有十八界,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

眼等诸界及色等诸界,如处中说。六识界者,谓依眼等根、缘色等境,了别为性。言意界者,谓即彼无间灭等,为欲显示第六意识,及广建立十八界故。如是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识蕴即意处及七心界,余三蕴及色蕴一分并诸无为即法处法界。

问以何义故说名为界。答以能任持无作用性自相义故。说名为界。

问:「以何义故宣说蕴等?」

答:「为欲对治三种我执。如其次第三种我执者,谓一性我执、受者我执、作者我执。」

复次此十八界几有色?谓十界一少分即色蕴自性。

几无色?谓所余界。

几有见?谓一色界。

几无见?谓所余界。

几有对?谓十有色界。若彼于是处有所障碍,是有对义。

几无对?谓所余界。

几有漏?谓十五界及后三少分,由于是处烦恼起故、现所行处故。

几无漏?谓后三少分。

几欲界系?谓一切。

几色界系?谓十四,除香、味,鼻、舌识。

几无色界系?谓后三。

几不系?谓即彼无漏界。

几蕴所摄?谓除无为。

几取蕴所摄?谓有漏。

几善?几不善?几无记?谓十,通三种七心界及色声法界,八无记。

几是内?谓十二,除色、声、香、味、触及法界。几是外?谓六即所除。

几有缘?谓七心界及法界少分心所有法。

几无缘?谓余十及法界少分。

几有分别?谓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分。

几执受?谓五内界及四界少分,谓色、香、味、触。

几非执受?谓余九四少分。

几同分?谓五内有色界,由与自识等境界故。

几彼同分?谓即彼自识空时与自类等故。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上篇:究竟一乘宝性论

下篇:大乘广五蕴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摄大乘论本

摄大乘论本卷上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总...

辩中边论颂

辩中边论颂一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所缘缘论

观所缘缘论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诸有欲...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 龙树菩萨造 陈天...

显扬圣教论颂

显扬圣教论颂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

净土论

净土论序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夫净土玄门。十方咸赞。...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渐备一切智德经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永乐北藏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永乐北藏版)...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隋仁寿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 《妙...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

对子女们偏心,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问: 有句玩笑话:心脏本来就是偏一边,所以偏心是正...

三圣都指归净土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

对面不识佛菩萨

以前中国有个杜顺和尚,他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著...

突遭不测,这种情况还能往生吗

问: 顶礼法师!弟子突然想,虽然平时也发愿念佛求生净...

嘲笑他人得现报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

如何得到佛力加持

问: 听说佛祖的慈悲力量不可思议,怎样才能得到慈力...

五位母亲的哀伤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

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原文】 有修净土忏法者,一僧谓曰:经不云乎?若欲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