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脱道论卷第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解脱道论卷第三

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分别行品第六

尔时依止阿阇梨。以数日观其行。其行相应行处应当教。于是行者十四行。欲行瞋恚行痴行信行意行觉行欲瞋恚行欲痴行瞋痴行等分行信意行信觉行意觉行等分行。复次爱见慢等种种行可知。于是贪欲意使行性乐着。无异于是义。由行故成十四人。欲行人嗔行人痴行人信行人意行人觉行人欲瞋行人欲痴行人瞋痴行人等分行人信意行人信觉行人意觉行人等分行人。于是欲欲欲使欲性欲乐。此谓欲行人。其欲常行增上欲。是谓欲行。如是一切当分别。尔时此十四人略成七人。如是欲行人信行人成一。瞋行人意行人成一。痴行人觉行人成一。欲瞋行人信意行人成一。欲痴行人信觉行人成一。瞋痴行人意觉行人成一。二等分行人成一。问何故欲行人信行人成一。答欲行人于善朋增长信行欲。亲觐功德故。复次以三行欲及信。此句成一相。有爱念义。觅功德义。非舍义。于是欲者念欲。信者念善。欲者觅欲功德。信者觅善功德。欲者不舍非可爱为相。信者不舍可爱为相。是故欲行及信行成一相。问何故瞋恚行及意行成一。答瞋行人于善朋增长智行瞋。亲觐功德故。复次以三行瞋恚及智成一相。非爱念故觅瞋故舍故。于是瞋人非安爱念。智者非安行念。瞋恚人觅瞋。智者觅行过患。瞋人安舍。智者安舍行。是故瞋行人及意行成一相。等故。问何故痴行人及觉行人成一。答痴行人为得善。增长觉行痴。亲觐功德故。信慧动离故。复次以二行痴觉成一相。不自定故动故。于是痴安乱故不安。觉种种觉忆故成不安。痴无所趣向成动。觉轻安故成动。是故痴行及觉行成一相。等故。以此方便余行当分别。如是此成七人。于此七人云何速修行。云何迟修行。欲行人速修行。以安可教化。信力故。痴觉薄故。瞋行人速修行。安可教化。有意力故。痴觉薄故。痴行人迟修行。难可教化。有痴觉力故。信意薄故。欲瞋行人速修行。安可教化。有信意力故。痴觉薄故。欲痴行人迟修行。难可教化。不安信故。痴觉力故。瞋痴行人迟修行。难可教化。不安意故。痴觉力故。等分行人迟修行。难可教化。不安住意故。有痴觉力故。尔时此七人。由本烦恼成三。欲行人嗔恚行人痴行人。问此三行何因缘。云何可知此欲行人此瞋行人此痴行人。云何行受衣乞食坐卧行处威仪。答初所造因缘。诸行界为因缘。过患为因缘。云何诸行初所造因缘。于初可爱方便故。多善业成欲行人。复从天堂落生于此。多起杀割桁械怨业。成瞋行人。不爱业所覆。从地狱从龙生堕落生此。初多饮酒离间。成痴行人。从畜生堕落生此。如是行初造因缘。云何界为因缘。二界最近故。成痴行人。所谓地界水界。二界最近故。成瞋行人。所谓火界风界。四界等故。成欲行人。如是诸行界为因缘。云何过患为因缘。最多澹成欲行人。最多瞻成瞋行人。最多风成痴行人。复有说。最多澹成痴行人。最多风成欲行人。如是过患为因缘。云何可知此人欲行此人瞋行此人痴行。答以七行可知。如是以事以烦恼以行以受取以食以业以卧。云何以事可知。欲行人见所有事。未常见而见既见。恒观于真实过患不作意。于小功德成不难。不从此欲解脱。既观不能舍行。知于余事。诸如是行欲行可知嗔行人者。见所有如是事。如倦不能久看。随取过患多毁人。于多功德非不难。从此不舍。唯以过患得已便。知行余事亦如是。行瞋行可知。痴行人见所有如是事。于功德过患成信他。闻他人所薄亦薄。闻他所赞叹亦赞叹。自不知故。以如是行于外事。痴行可知。如是以事。问云何以烦恼可知。答欲行人五烦恼。多行嫉悭幻谄欲。此谓五。瞋恚行人五烦恼。多行忿恨覆悭瞋。此谓五。痴行人五烦恼。多行懒懈怠疑悔无明是五。如是以烦恼可知。问云何以行。答欲行人见行以性。举脚疾行平。举脚平下脚不广。举脚可爱行。如是以行欲行可知。嗔恚行人见行以性。急起脚急下。相触以半脚入地。如是已行瞋恚人可知。痴行人见行以性。起脚摩地亦摩下。以脚触脚行。以如是行痴行人可知。如是以行。问云何以着衣欲行人。答欲行人若捉衣以性。不多见不宽着衣太下。周正圆种种可爱可见。瞋行人着衣以性。大急太上。不周正不圆。不种种可爱。不可观。痴行人若着衣以性。多宽不周正不圆。非种种可爱可观。如是以着衣可知。问云何以食可知。答欲行人乐肥甜。瞋恚行人乐酢。痴行人不定乐。复次欲行人。食时自量相应中适取揣食。亦知气味不速食。若得少味成大欢喜。瞋行人见食。多取揣食满口食。若得少味太瞋恼。痴行人见食。不圆小揣食不中适。少取以食涂染其口。半揣入口。半堕盘器。乱心不思惟食。如是以欲可知。问云何以事知。欲行人扫地。平身捉扫箒不駃。不知土沙。而能清净。瞋行人若扫地。急捉扫箒两边駃除去土沙。急声虽净洁而不平等。愚痴行人若扫地。宽捉扫箒辗转看尽处处不净。亦不平等。如是浣染缝等。一切事平等作不与心。是欲人瞋行人。于一切事不平等作不与心。痴行人乱心多作不成。如是以事可知。问云何以卧坐。欲行人眠不駃。眠先拼挡卧处令周正平等。安隐置身屈臂眠。夜中有唤即起。如有所疑即答。瞋行人若眠駃。随得所安置。身面目频蹙。于夜若有人唤即起瞋答。痴人若眠卧处不周正。放手脚覆身而卧。夜中若有人唤。应声噫噫久时方答。如是以卧可知。问何行何法。用受衣乞食坐卧行处。若欲行人衣麁不下色可憎。是与其衣当着。瞋行人衣精细。衣净洁好色下可爱。是应当着。痴行人衣随所得当着。欲行人乞食麁不净洁。无美气味少乞食。瞋行人乞食肥美净洁。好气味如意所得痴。行人乞食随所得有节。欲行人卧坐于树影水间。于小远村处。复于未成寺。于无卧具处。是其当眠坐。瞋行人坐卧树影水边成就平正。于寺已成卧具。具足成其坐卧处。痴行人依。师亲觐当住。欲行人行处。麁饭饮食处。若入聚落应向日而行。于恶人处。是其当行。瞋恚行人处。于饭水饮食具足。逐日而入多信向人处。是其当入。痴行人随所得处。欲行人威仪多行脚处。瞋行人依坐卧。痴行人依行处。于是散向。欲者依可爱境界为信。瞋恚者不可爱境界为信。痴者不观为因。欲者如奴。瞋恚者如主。痴者如毒。贪者少过患断无染。瞋恚大过患使无染。痴者大过患断无染。欲行人乐色。瞋行人乐诤。痴行人乐懈怠。

分别行处品第七

尔时依止师观其所行。授三十八行。当复教示令二行相应。问云何三十八行处。答谓十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处识处一切入。又十不净想。膖胀想。青淤想。烂想。弃掷想。鸟兽食噉想。身肉分张想。斩斫离散想。赤血涂染想。虫臭想。骨想。又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身念数息念寂寂。又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四大食不净想。无所有处非非想处。斯谓三十八行处。此三十八行处。以九行当知最胜。一以禅。二以正越。三以增长。四以缘。五以事。六以胜。七以地。八以取。九以人。问云何为禅。答谓十行处成禅外行。又十一行处成就初禅。又三行处成就三禅。又一行处成就四禅。又九行处成就四禅五禅。又四行处成就无色四禅。问云何十行处成禅外行。答除数息及观身。余八念及观四大食不净想。是谓十外行。问云何十一行处初禅所摄。答十不净想及观身。是谓初禅所摄。问云何三行处。三禅所摄。答谓慈悲喜。问云何一行处四禅所摄。

答谓舍。问云何九行处四禅五禅所摄。答除空一切入识一切入。余残八一切入。及数息念。问云何四行处四无色所摄。答虚空一切入。识一切入。无所有处。非非想处。是名四行。如是以禅可知。问云何以正越。答入行处成为越色。除无色一切入。余八一切入。余三十行处。不成为越色。又三行处成为越事。二无色一切入。及无所有处。余三十五行处。不成为越事。又一行处成为越想受。所谓非非想处。余三十七行。不成为越想受。如是以越可知。问云何以增长。答十四行处可令增长。所谓十一切入。及四无量心。余二十四行处。不应令增长。如是以增长可知。问云何为缘。答九行处为神通缘。除无色一切入。八一切入。及分别虚空一切入。余三十行不成神通缘。三十七行处成为毗婆舍那缘。除非非想处。又一行处不成毗婆舍那缘。所谓非非想处。如是以缘可知。问云何为事。答二十一行处是分别事。十二行处是为实事。五行处不应说分别事实事。问云何二十一行处是分别事。答除识一切入。余九一切入十不净想及念数息念身。问云何十二实事。答识一切入非非想处。及十禅外行。问云何五不应说分别事及实事。答谓四无量心。及无所有处。复次二行处。内营事内事。又二行处。内营事外事。又一行处。外营事内事。又二十一行处。外营事外事。又四行处。内营事内事设外事。又四行处。设内营事设外营事外事。又二行处。设内营事设外营事。设内事设外事。又一行处。内外营事内事。又一行处内营事不应说及内事外事。于是二行处内营事内事者。谓识一切入及非非想处。又二行处内营事外事者。所谓念数息念身。又一行处外营事内事者。所谓念死。又二十一行处外营事外事者。谓十不净想。四无量心。四色一切入。虚空一切入。及念佛念僧。又四行处内营事内事设外事者。谓念戒念施观于四大。及不净食想。又四行处设内营事设外营事说外事。谓四色一切入。又二行处设内营事设外营事设内事设外事。谓念法念寂寂。又一行处内外营事内事。谓为念天。又一行处内营事内事外事不应说。谓无所有处。又二行处过去事。谓识一切入。及非非想处。又一行处于未来事。所谓念死。又一行处于现在事。所谓念天。又六行处设过去事。设未来事。设现在事。谓念佛念僧念戒念施。及观四大不净食想。又二行处。设过去事。设现在事。设不应说。过去未来者。所谓念法念寂寂。又二十六行处。不应设三世事。谓九一切入。十不净想。四无量心。及念数息念身。无所有处。又四行处动事。谓火一切入。风一切入。及虫烂想。及念数息。其处则动。其相不动。余三十四不动事。如是以事可知。问云何为胜。答八一切入四无色定。是名胜真实事故。以八一切入是名定胜故。彼第四禅得胜地故。四无色定成胜。十不净想及食不净想。是名想胜。以色以形以空以方。以分别以和合。以执着故。以不净想事故。以十念处。是名胜念。微细故。随念故。四无量心以无过为胜。受饶益故观四大。是名慧胜。以执着空故如是以胜可知。问云何以地。答十二行处。不生于天上。谓十不净及念身食不净想。又十三行处不生于色有。初十二及数息念不生色有。除四无色处。余行处不生于无色有。如是以地可知。问云何以取。答谓十七行处。以见应取相。除风一切入及无色一切入。余七一切入十不净想。又一行处。以触应取相。谓念数息。又一行处。或以见或以触应取。谓风一切入。余十九行处。以闻分别应取。又五行处。初坐禅人不应修行。四无色及舍余二十三。初学禅人应取。如是以取可知。问云何以人。答欲行人四无量不应修行以净相故。何以故。欲行人作意净想非其所行。如痰病人多食肥腴非其所宜。瞋行人十不净想不应修行。瞋恚想故。瞋恚作意非其所行。如瞻病人饮食沸热非其所宜。痴行人未增长智。不应令起修行处。离方便故。若离方便其精进无果。如人骑象无钩。欲行人应修不净想及观身。是其欲对治故。瞋行人应修四无量心。是瞋对治故。或当修色一切入心随逐故。信行人当修六念处。念佛为初信定故。意行人当修观四大。于食不净想。念死念寂寂深处故。复次意行人于一切行处无所妨碍。觉行人当修念数息以断觉故。痴行人以言问法。以时闻法以恭敬法。与师共住令智增长。于三十八行随其所乐。应当修念死。及观四大最胜。复说于分别行处我见彼胜。六人于所分别略而为三。问若然于初有妨。答二欲行人。谓钝根利根。为钝根欲人。修不净观。为其欲对治。是所应教行。修得除欲。利根欲人。初信增长。当修念处。是所应教行。修得除欲。二瞋行人。谓钝根利根。为钝根瞋恚行人。修四无量。是其瞋恚对治。是所应教行。修得除瞋。利根瞋恚行人。以智增长修行胜处。是所教修得除瞋。二痴行人。谓无根钝根。为无根痴行人。不应教修行处。为钝根痴行人。为除觉应教修念数息。如是以略唯成三人。是故无妨。于是法一切入及数息。以空增长。无妨成一切行。若已得胜功德。胜一切行所行之处故成不妨。

解脱道论卷第三

 

上篇:解脱道论

下篇:三弥底部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彰所知论

彰所知论序 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 夫出三界...

方便心论

方便心论一卷 后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明造论品第一  ...

佛说金耀童子经

佛说金耀童子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度世品经

度世品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

【注音版】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略三论游意义

三论游意义 硕法师撰   略有开四重(一明经论游意。...

禅林宝训

禅林宝训序 宝训者。昔妙喜竹菴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

【注音版】菩萨五法忏悔经

菩萨五法忏悔经...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

真正的敌人

印度的琉璃王率领着一百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唱着胜利...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希求涅槃之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

【推荐】只要心里有佛,佛都会来护佑你

文殊菩萨问佛:佛涅槃以后,众生用什么来做福田?佛答...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问: 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 答: 情欲是缘...

真布施才有真功德

好殊胜哦!人家竟然捐了那么多来盖庙,我一定要捐得比...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苹果对健康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吃苹果,有宜健康,因为苹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物质,这...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