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摩诃衍论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释摩诃衍论序

天册凤威姚兴皇帝製

盖闻月镜日珠。居爰山王禅宫。履于双道。游于百国乘于等观。达于恒刹举极喜之珠[珏/(冗-几+(乐-白+〡))]。窥寂灭之灵宫。噵闻在昔。而犹弗觉其百恒之区。惘惘想想。方于时始释矣。前闻街巷之称声。伫教化之期。见像迹之虚形。瞻风散之界。后果面摩尼宝藏之区至于东境。当因陀罗网之珠。得于沙界。溢喜于内获之心乎。祇园之莲坐。弃来以企龟镜。盈庆于外瞻之目乎。望舒之涌台。勿返以钦星岸欤。朕方解茂花因于七觉之宝林。植莲种于八德之珠池。却欢往向。即急来后。加以金轮东方自来。应于威门之区。道王之偈先册。珠镜山虚已降。至于沙界之面。摩耶之文曾记。以未来八万而轮之驾东。及过去五百而觉之珠南至矣。其为教也。于观音中乞眼手之暇。而瞩搜过恒之教门。其为义也。于尸迦中借珠网之功。而曜罗尘数之义理。以马鸣圣光明之德。于时具显。龙树大士。妙云之瑞。于方圆启。洋洋肃肃。自非结僧那于山林中。植双因于香池中。谁悬演水之珠盖于弥勒已前。敷服膺之秘轨于释迦已后哉。释摩诃衍论者。斯乃穷性海之源密藏。罄行因之本渊词。以轮星而过乎月珠。君子莫识其旨归。以锦华而达于日域。和畴莫测其涯际。可谓一山界中在两日月。一天下中在两皇帝。朕闻其梵本先在于中天竺。遣[马*夷]奉迎。近至东界。以弘始三年岁次星纪九月上旬。于大庄严寺。亲受笔削。敬译斯论。直翻译人筏提摩多三藏。传俗语人刘连陀等。执笔之人谢贤金等。首尾二年方缮写毕功。两曜之面圆临。群星之目具舒。江河之水澄净。大海之澜泰然。朕未及详。出金轮于坤之上。入妙高于掌之内。细哉喜门周于法界。大哉静室入于毫端。厥若斯理。绝称欤爰翰牍。离像欤爰彩画。语则净名朕呵。谈则善吉朕吐。然而噵言。住绝理于讽诵。止爽词于默然。破其台观莫弘大虚。灭其镜玉勿释像迹。朕将无以于[(迷-(这-言)+└)*下]月文请。于龟免翰借。辄申鄙製。爰题序云。

释摩诃衍论卷第一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顶礼圆满觉  觉所证法藏
 并造论大士  及诸贤圣众
 欲开隔檀门  权显往向位
 利益诸众生  分报师恩故

论曰。今造此论重释摩诃衍。为欲显示自师其体深玄其穷微妙。未得正证未出邪行。漠漠冥冥实绝窥[穴/(烈-歹+(跳-兆))](莫昉反)。域超思惟境故。或为欲令利钝众生开顿入门。显渐进位趣入甚深所诠理故或由师亭毒极深重故。小分为报师大恩故。或秘观察当来众生。起百千诤坏论宗故。或亲听受阿世耶故。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须造论。

已说本趣次说论差别。论有几数。几论所摄摩诃衍论何所摄耶。颂曰。

 十万九千部  总十论所摄
 摩诃罗跋提  邬舍摩阇他
 筏那提舍论  阿部帝跋摩
 呼呵摩僧那  键婆摩迦摄

论曰。凡集一代种种诸论。总有十万九千部焉。如是诸论总十所摄。云何为十。一者摩迦罗论。二者跋提论。三者邬舍摩论。四者阇他论。五者筏那提舍论。六者阿部帝论。七者跋摩论。八者呼呵论。九者摩僧那论。十者键婆论。是名为十。摩诃衍论如意论摄。马鸣菩萨所作之论。其数几有几文几义。摩诃衍论何所摄耶。颂曰。

 总有一百部  九十九种文
 十种义所摄  斯论宝册摄

论曰。马鸣菩萨所作诸论总一百部。于百部中九十九种花文论摄。余十种论摄义论摄。斯论宝册。十种摄义论其名字云何。所其开示同耶异耶。颂曰。

 遍满及归真  中藏与微妙
 合一并三昧  清净本原论
 玄理起信论  建立同一相

论曰。云何为十。一者一心遍满论。二者融俗归真论。三者法界中藏论。四者秘密微妙论。五者众命合一论。六者真如三昧论。七者心性清净论。八者不动本原论。九者甚深玄理论。十者大乘起信论。是名为十。如是十论其数虽别。而建立相同一种焉。

已说论差别次说藏差别。藏有几数几藏所摄。摩诃衍论何所摄耶。颂曰。

 或五十一藏  或唯十如经
 总三藏所摄  论或通或别

论曰。五十一者。别因果故。表功德故。引行者故。金刚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佛子。我当为汝无碍言词。宣说开示五十因藏及一果藏。故或有十藏。云何为十。一者唯立一藏总摄诸法。谓法界法轮藏。圆满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切众生所有言音。莫非如来法轮声摄故。二者立二藏总摄诸法。谓声闻藏及菩萨藏。总持契经中作如是说。法门虽无边不出二种藏故。三者立三藏总摄诸法。谓加如来藏。光明契经中作如是说。过于恒沙一切诸佛。唯当宣说声闻法藏菩萨法藏如来法藏。更无余道故。四者立四藏总摄诸法。谓加补特伽罗藏。道品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子谛听为汝解说。仁藏义藏礼藏智藏及与信藏并声闻藏及菩萨藏大觉法藏。所以者何。一切行者渐次转胜次第之法故。五者立五藏总摄诸法。谓加天藏。天子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耶论。不可言说清净报空。我为大众广大宣说净藏人藏并二乘藏一切诸佛大觉法藏故。六者立六藏总摄诸法。谓加[木*奈]落迦藏。怖畏契经中作如是说。我不动坐分别宣说八万四千[木*奈]落迦藏。如前所说五种藏故。七者立七藏总摄诸法。谓加魔罗鸠多耶藏。班母契经中作如是说。我今实言为班母等一亿七万三千大众。分别宣说五万一千三百二种鬼神道藏。如前所说六种藏故。八者立八藏总摄诸法。谓加键婆陀那跋藏。龙王契经中作如是说。难陀龙王发八千问问于如来。佛开十亿傍生道藏。如前所说七种藏故。九者立九藏总摄诸法。谓加器世界藏。世界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树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欲闻者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所依止藏。如前所说八种藏故。十者立十藏总摄诸法。谓加杂乱藏。音声契经中作如是说。我今开示八种杂藏。如前所说九种藏故。是名为十。如是诸藏总摄十亿八千法藏。根本三藏或摄十藏。云何为三。一者素呾[口*蓝]藏。二者毗捺耶藏。三者阿毗达磨藏。是名为三。摩诃衍论或诸藏摄。或唯阿毗达磨藏摄。是故颂曰或通或别。通谓总通别谓简别。持其行法随应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也。

已说藏差别。次说经差别。经有几数几经所摄。今摩诃衍论何等经为依。颂曰。

 总百洛叉数  十二部经摄
 修多罗祇夜  及毗伽罗那
 伽陀忧陀那  并与尼陀那
 阿波陀那经  伊帝目多伽
 阇陀伽佛略  阿浮陀达摩
 优波提舍经  依或通或别

论曰。凡集一代种种诸经有一百亿部。如是诸经总十二部摄。云何十二。一者修多罗。二者祇夜。三者毗伽罗那。四者伽陀。五者忧陀那。六者尼陀那。七者阿波陀那。八者伊帝目多伽。九者阇陀伽。十者毗佛略。十一者阿浮陀达摩。十二者优波提舍。是名为十二。摩诃衍论所依本经。或通或别。通谓总通。别谓简别。摩诃衍论文狭句少甚极微少。何故无量无边契经之海通为依耶。如婆萨伊伽诺故。如标多罗呾提故。是故无失。别所依经其数几有。何等名字眷属各几。颂曰。

 总一百契经  光明大觉等
 初五十各百  后五十各千

论曰。摩诃衍论别所依经。总有一百云何为百。一者光明大觉经。二者甚深顺理经。三者金刚三昧经。四者诸法无行经。五者树林说法经。六者无尽一地经。七者清净如如经。八者自性自体经。九者大乘同性经。十者阿梨耶识经。十一者果圆满经。十二者虚空等经。十三者三三昧经。十四者一心法经。十五者本性智经。十六者真法界经。十七者摄无量经。十八者最上极经。十九者维摩诘经。二十者楞伽王经。二十一者中实经。二十二者无始经。二十三者十因经。二十四者轮转经。二十五者慈云经。二十六者器心经。二十七者无位经。二十八者贤圣经。二十九者隐密经。三十者华严经。三十一者大品经。三十二者寂灭经。三十三者圣轨经。三十四者遍缘经。三十五者熏习经。三十六者佛性经。三十七者玄理经。三十八者楞伽经。三十九者本业经。四十者蕴高山经。四十一者归本经。四十二者真修经。四十三者八德经。四十四者佛慧经。四十五者缘起经。四十六者一体经。四十七者自佛经四十八者大海经。四十九者无相经。五十者遍真如经。五十一者十种如来藏经。五十二者三身本有经。五十三者八识通达缘经。五十四者众生身等法经。五十五者诸佛无尽藏经。五十六者赞叹不善品经。五十七者诸法同一相经。五十八者一体大悲观经。五十九者如如本智慧经。六十者尘尘法界刹土经。六十一者轮转本际经。六十二者法界法轮经。六十三者大智本有经。六十四者平等法界经。六十五者四相常住经。六十六者真如一相经。六十七者流转不动经。六十八者寂静涅槃经。六十九者通达音声经。七十者如来自相经。七十一者夫人经。七十二者法门经。七十三者八喻经。七十四者中在经。七十五者总持经。七十六者不动经。七十七者两智经。七十八者道智经。七十九者本觉经。八十者大无量经。八十一者自然本果经。八十二者甚深法藏经。八十三者一道清净经。八十四者十种妄想经。八十五者法门显了经。八十六者境界圆满经。八十七者光明实智经。八十八者因果同体经。八十九者心神不空经。九十者真智无生行经。九十一者无碍解脱经。九十二者随缘增长经。九十三者法性实际经。九十四者广大虚空经。九十五者本因缘起经。九十六者诸法无为经。九十七者本来清净经。九十八者修行道地经。九十九者不修具德经。百者摩诃萨云若经。是名为百。如是百经眷属。如次初半各百后半各千。举经之目属论之纲。下当随文开示现说。

已说经差别。次论当造人。契经异说其数几有。今马鸣师何所摄耶。颂曰。

 总有六马鸣  契经异说故
 然随机应故  无有相违失

论曰。凡集一代诸契经中种种异文。总有六种。云何为六。一者大乘本法契经中作如是说。无上大觉尊说入涅盘缘。马鸣菩萨即从坐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向佛世尊而说偈言。

 大慈满足无上尊  无边劫海备万行
 唯慈悲群生类故  而佛自言入涅盘
 我及一切诸大众  冥冥而乱失心神
 大慈满足世尊尚  弃自子等往异界
 况我慈悲未满足  随佛往异界谁谤

尔时马鸣说此偈已。覩佛眼睛徐自命终。二者变化功德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马鸣言。我灭度后三百余岁。汝当承我加力。以种种方便法利益安乐末代众生。若我不加力汝当不能自。三者摩诃摩耶契经中作如是说。如来灭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四者常德三昧契经中作如是说。佛灭度后八百岁中。有一智人名曰马鸣。或外道众或佛家众。破诸外道建立佛法。五者摩尼清净契经中作如是说。佛涅盘后一百余岁。马鸣大士出现于世。守护正法安立佛幢。六者胜顶王契经中作如是说。如来成道第十七日。有一外道名曰迦罗诺鸠尸摩。变化其身作大龙王。出现八万六千头八万六千舌。一时发起八万六千相违难问问于如来。如来则作三重答说通彼切难。于是龙王又作十重问问于如来。如来则作百重答说通彼切难。如是问答已。佛告龙王言。善哉善哉马鸣沙门。为护法城故。以破坏相建立佛法。耐也耐也。常如是修常如是行。勿小游行普遍游行。于是龙王以其本形舍畜生相。无上尊前顶礼和南。欢喜之貌向佛世尊。而说颂言。

 善哉善哉言  经听于我耳
 假耶实耶自  极疑于我心
 我非畜生身  我非外道众
 而赞化为生  变化如是形
 世尊如镜知  我没于是界
 出于余世界  如教普游行

尔时马鸣说此偈已。如入禅定入于寂室。是名为六。如是诸经各各别说。随机现应无相违过。马鸣菩萨当何位人。何城诞生何因马鸣。颂曰。

 本大光明佛  因不动位中
 西天竺出现  从过去立名

论曰。马鸣菩萨若剋其本大光明佛。若论其因第八地内住位菩萨。西天竺诞生。卢伽为父瞿那为母。同生利益。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即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此鸟鸣者。都破佛教独尊独信。若佛弟子此鸟鸣者。都破外道教独尊独信。尔时菩萨用神通力。现千白马鸣千白鸟。绍隆正法令不断绝。是故世尊名曰马鸣。

已说人别相。次唱本作释。

本曰。

 归命尽十方  最胜业遍智
 色无碍自在  救世大悲者

论曰。此一颂中则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总摄一切众命门。二者归向圆满大觉门。

总摄门者。通摄一切十方界中所有众生众命根故。如本命尽十方故。

归向门者。用如是众命归契于满足大慈悲人故。如本归最胜业遍智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故。论师举几德赞叹大觉尊。各其相云何。颂曰。

 总八万四千  四十八种德
 最胜等各十  智无碍各四
 及八万四千  色相差别故
 功德虽无量  终不出此数

论曰。马鸣菩萨总举八万四千四十八种功德。奉仰赞叹无上大觉。佛果满位中功德净品。虽有无量无边。而终不出此数量。是故马鸣菩萨总相赞叹。云何为八万四千功德。色相差别故成八万四千。云何为四十。最胜业遍各十种故成四十数。云何为八。智及无碍各有四种故成八种。云何为十最。一者超过最。远离二乘地故。二者出离最。永离三界域故。三者对治最。顿断四住地故。四者厌患最。已过五蕴聚落故。五者离爱最。永别六道岐故。六者威德最。胜退七恶军故。七者兵众最。皆尽八邪林故。八者智慧剑最。决断九结绊故。九者解脱最。断除十缠绳故。十者勇勐最。摧伏九十六种诸外道故。是名为十最。于契经中十种第一。云何为十胜。一者力胜。具足十力故。二者无畏胜。具足四无畏故。三者不共胜。具足十八不共法故。四者道品胜。具足三十七道品故。五者变化胜。具足百千种变化故。六者言音胜。具足八十八梵音故。七者端严胜。具足三十二种丈夫相故。八者吉祥胜。随作境界处出生增长功德善根故。九者难得胜。于三界中独尊一故。十者住处胜。所居宫殿以九万八千微妙圆满而所庄严故。是名为十胜。于契经中十种殊胜。云何为十业。一者自然业。所作自在故。二者平等业。教化利益无差别故。三者相应业。随机出现故。四者具足业。圆满福智二资粮故。五者无尽业。无边际故。六者同生业。随趣受生故。七者无着业。远离尘累如莲华故。八者依止业。作归依处如大地故。九者无厌业。摄生无穷如大海故。十者通达业。无有障碍如虚空故。是名为十业。于契经中十种作用。云何为十遍一者根遍。佛诸色根各各一一根周遍法界故。二者识遍。佛诸心识无所不达故。三者境界遍圆智所缘无分界故。四者寿命遍。不可思议故。五者眷属遍。不可测量故。六者功德遍。一一功德等虚空界故。七者慈悲遍。无简择故。八者言说遍。佛言音声无所不至故。九者证遍。无所不穷故。十者无等遍。无与等故。是名为十遍。于契经中十种周遍。云何为四智。一者光明无尽藏智。能出生十亿一千智慧门故。二者一味一相智。通达恒沙一切诸法无差别故。三者大悲无边智。随起一化遍满一切十方世界故。四者无为寂灭智。远离一切起动作业故。是名为四智。于契经中四种圆满智。云何为四无碍。一者法无碍。了知诸法实相实性故。二者义无碍。了知诸法共差别相及生灭相故。三者辞无碍。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故。四者乐说无碍。发无边言说契经海次第不断绝故。是名为四无碍。于契经中四种解脱智。自在之言皆通于上。故不别释。色相名义如大总持中广显说已说觉宝次说法僧。

本曰。

 及彼身体相  法性真如海
 无量功德藏  如实修行等

论曰。此一颂中复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体摄一切众身门。二者总达法藏僧伽门。体摄门者尽摄一切无量众生生灭流转无常身故。如本彼身体相故。总达门者。以如是众身。总达于诸甚深法藏一切如实修行者故。如本及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故。等言总通和南之意。论师依几法僧而和南耶。其相云何。颂曰。

 总归于十四  僧十法四故
 或兼上下故  有多类僧众

论曰。马鸣菩萨总归依于十四德处。十僧四法各差别故。云何为十僧。十地差别故。云何为四法。教理行果各差别故。法谓教法。所谓随顺机根一切契经之海。性真如谓理法。于一切法体性平等。离虚妄之假绝执着之实故。海谓果法。于妙觉果万德圆满。无有穷尽如大海故。无量功德藏谓行法。六度万行净品眷属。不可思议超过数量故。如谓十种真如。实修行谓十种正智。证真如理于真实智建立僧名。理智和通能所一味平等。平等无诤论故。何故取命标十方耶。为欲显示所摄命根广大圆满无边际故。何故取身标其相耶。为欲显示四相所乱一切众生皆悉摄取。欲令获得金刚常住不动身故。何故八圣唯不归自身命。乃通取一切无量众生所有身命归于三宝。由明了知一切众生平等平等唯一真如无有别异。众生身命及我身命。一味一相不相离故。是故颂言等。等言极甚深。何故摄取一切众生无量身命。归于三宝成和南相。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悉欢喜。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皆悉赞叹。十方三世一切诸法藏。常恒流布不断绝故。马鸣菩萨证不动地。下地功德悉已满足。何故下位诸僧皆悉和南。由能归人皆非同于自得位故。若自归依唯应和南不动地满并上二地。若尔何故不取地前。非无归人故不别举。以上兼下影显示故。法云地菩萨能归人时当依何僧。于妙觉地有真实僧故无过失。若尔何故不别举耶。以下兼上影显示故。是故颂曰或兼上下故有多类僧众。

已说法僧次说本趣。

本曰。

 为欲令众生  除疑舍邪执
 起大乘正信  佛种不断故

论曰。此一颂中则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断绝障缚门。二者连续解脱门。断绝门中有四差别。云何为四。一者决定信心门。为令一切无量众生。断除疑惑心发起坚固信。决定于甚深大乘正道故。二者远离舍心门。为令一切无量众生。远离厌舍心增长欲乐意。精进于甚深大乘正道故。三者对治邪论门。为令对治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四种大魔三万二千眷属魔众断除一亿四万六千种诸世论。趣入于大乘甚深正道故。四者除遣执着门。为令一切无量异生。及诸二乘一切菩萨。断除五种人见证得五种对治。断除二种法执证得二种对治。回向于甚深大乘正道故。如本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故。连续门中有三差别。云何为三。一者不断大觉门。为令集成万行之因。庄严大觉之果。无上法王不断绝故。二者不断法藏门。为令出现胜妙梵响。宣说一切契经之海。八万四千法藏不断绝故。三者不断僧伽门。为令修地前地上之大道。建立真如法界之宫殿。住正后二僧而不断绝故。如本佛种不断故故。颂众生言分际云何。为欲对治何等断故。建立三宝不断耶。颂曰。

 通摄三聚人  未得圆满故
 对四种断故  建立三不断

论曰。马鸣菩萨通缘三聚。而为境界。所以者何。由未证得圆满果故。然三聚门有其三种。云何为三。一者十信前名为邪定聚。不能信业果报等故。三贤及十圣名为正定聚。决定安立不退位故。十种信心名为不定聚。或进或退未决定故。二者十信前并十信心名为邪定聚。皆无善根故。无上大觉果名为正定聚。已满足故。三贤及十圣名为不定聚。皆未究竟故。三者十信前名为邪定聚。无乐求心故。十圣名为正定聚。已得真证故。十信三贤名为不定聚未得正证故。是名为三。马鸣菩萨须彼初门。为欲对治四种断故。建立三宝不断之义。云何为四。一者疑惑断。由犹豫心不能决定。断三宝种故。二者厌舍断。由爱有心不能乐法。断三宝种故。三者见邪断。由妄想心不能正见。断三宝种故四者定执断。由实有心不能离着断三宝种故。是名为四断已说本趣。次开总体。

本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论曰。此文中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能入门。二者所入门。能入门者。于所诠理善趣入故。所入门者。善为彼法作依止故。有法者。总标十六能入门法。能起信根者。总标门法作业之相。摩诃衍者。总标十六所入法体并及不二摩诃衍体。信决定进心。根生长行法。若为入理无超此二。故曰信根。复次信谓十信。根谓从初发心住乃至法云地。所以者何。初信无根随缘进退。譬如班多伽伊摩华故。后信转胜坚固不动。譬如键鸠阿弥礼树故。信根有几义。各其相云何颂曰。

 各有十种义  澄净下转等

论曰。信有十种义。云何为十。一者澄净义。能令心性清净明白故。二者决定义。能令心性淳至坚固故。三者欢喜义。能令断除诸忧恼故。四者无厌义。能令断除懈怠心故。五者随喜义。于他胜行发起同心故。六者尊重义。于诸有德不轻贱故。七者随顺义。随所见闻不逆违故。八者赞叹义。随彼胜行至心称叹故。九者不坏义。在专一心不妄失故。十者爱乐义。能令成就慈悲心故。是名为十。根有十种义。云何为十。一者下转义。能除憍慢故。二者隐密义。能诠甚深理故。三者出生义。生长种种诸功德故。四者坚固义。皆悉摄持不阙失故。五者相续义。转转增长无断绝故。六者出离义。地地转胜渐渐远离故。七者集成义。修集种种道品法故。八者茂荣义。以诸行德而所庄严甚可爱乐故。九者具足义。等觉位中圆满因行故。十者高胜义。于妙觉果最胜广大无能超过故。是名为十。能入所入种种差别。立义分中自当显说。

已说总体。次明建立。

本曰。

说有五分。云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论曰。何故次第如是。教法出现法如是故。此义云何。为欲显示上味妙药。当由所对疾障出现。能化教法。定由所治机根发起。疾前无药机先无教故。初立因缘分。为欲显示如意宝珠虽唯是一。而为一切诸宝根本。摩诃衍法虽唯是一。而为恒沙法门体性。重威大龙乃所受用。利根智者乃所领解故。第二立立义分。为欲显示摩尼宝藏虽备无量万宝而开千重门群龙所了知。大乘本法虽圆无边千义而别释散说钝根所分明故。第三立解释分。为欲显示虽眼耳中见闻宝雨之妙术。思心中解知无尽之圆德。而出现舌威不竞入门开通往向不近隔檀。得如意宝藏无由蹬台宫。虽口语中诵持教义之尊辞。思心中观察广略之深理。而勤加行添于胜进。方于金刚。不起坚固信。得法界宝藏而无由契玄理故。第四立修行信心分。虽开广略之法示进入之门。而怯弱众生。闻广说法门不堪进修行钝根众生闻略说法门。不能解故生厌离心。如是等众类。若值劝请缘渐渐进修。备百行因至万德果。若不得值劝策缘弥弥远退。将恒沙烦恼而及于无性。马鸣菩萨见是利故。显示利益劝请修行。是故后立劝修利益分。有何因缘不增不减唯立五分。颂曰。

 摄彼大  总地  五十法门故
 是故不增减  唯建立五分

论曰。马鸣菩萨十万嗢拕南大总地论中。总立五十门判释诸教理。今此论中五分法门各摄彼十门。是故不增减唯立五分。所谓彼论建立所化圆满等十门。因缘分所摄。百六十摩诃衍等十门。立义分所摄。安立随顺决择等十门。解释分所摄。修习决定趣入等十门。修行分所摄。劝请呵责引导等十门。劝修分所摄。

已说建立门次说唱章判说门。

本曰。初说因缘分。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三者为令善根成就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论曰。是八因缘中。初一为立义分作正因缘。次二为解释分作正因缘。次四为修行信心分作正因缘。后一为劝修利益分作正因缘。初一因缘中即有四门。后七因缘中各具三门。云何为四。一者能化教法出兴门。二者所化众生分际门。三者出兴作业善巧门。四者除遣诤论诽谤门。云何为三。谓前三门。今当举相随次别释。因缘总相者。总举能化教法出兴门。谓为八种根本总体作正因缘。故言因缘总。为二十四种分离别相作正因缘。故言因缘相。三十二种总别法相。立义分中自当显说。为令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邪定聚十亿八万六千种众生。不定聚三十种众生。正定聚一百二十种众生故。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缘三聚而为境界。宣说开示妙法要者。欲令一切无量众生。远离生灭无常之苦。获得根本总相之乐故。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者。总举除遣诤论诽谤门。谓愚众生作如是疑。马鸣菩萨居位不动地未及法云地。而缘上地诸菩萨等。为其所化之境界者。唯显自殊胜。为求名利等。有其虚言无有实义。岂下地菩萨应得教化上地菩萨。是故马鸣为遣如是不信疑故。自通而言。我久远劫成正觉讫。而助教化利益群生。为满本愿故权示蓝修位。非谓欲求名利等故作如是说。已说初因缘。第二因缘言解释如来根本之义者。总举能化教法出兴门。谓是因缘能为显示正义对治邪执。作正因缘故。言如来根本之义。所以者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有一佛不为根本一心二门七种对治成正觉故。令诸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十亿八万六千种邪定聚众生故。正解不谬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缘邪定聚狂乱众生而为境界。宣说开演显示正义对治邪执甚深法者。正恒沙之谬邪解。摧尘数之逆乱见。断除其阐提不信障。而为令趣入于十信大道故。已说第二因缘。第三因缘为分别发趣道相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谓三种发心。善根成就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上品十信三品十解三品十行三品十向三品十地诸众生故。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缘二聚众生而为境界。宣说开示三发心者。为令超过自分获得胜进故。已说第三因缘。第四因缘为修行信心分四种信心四种修行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善根微少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得十信位前五心中品众生故。已得前五故。非都无善根名言微少。未得后五故不能具足。不名成就。修习信心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能为令成就后五信心故。已说第四因缘。第五因缘为修行信心分进门之终。复次若人虽修行信心乃至得免诸障善根增长故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得十信位初心下品众生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消恶业障等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示礼拜忏悔等方便。而为消除种种业障海故。已说第五因缘。第六因缘言修习止观者。总举能化教法出兴门。谓为修行信心分修行止观门作正因缘故。凡夫二乘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得十信位二心下品众生。邪定聚摄一切二乘故。对治心过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以两轮通为对治凡夫二乘见执过失故。已说第六因缘。第七因缘为修行信心分之终。复次众生初学是法乃至毕竟得生住正定聚故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得十信位前四心。更不能胜进下品众生。谓住是世界信心成就极怖畏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必定不退信心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以胜缘力而为安立正定聚故。已说第七因缘。第八因缘为劝修利益分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十亿八万六千种邪定聚诸众生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为示利益劝修行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为欲令宣说功德增长欲乐。显示过患觉悟厌离故。已说第八因缘。一切诸教法皆尽于立义分。一切诸所化之机皆尽于初因缘分。何故开三分而别释。立七因缘而散说耶。为欲显示利钝广略总别不同故。何故二乘人重取于四处。为欲显示二乘众生下劣狭少。发菩提心向无上道。甚极切难超过于余类众生故。何故所余邪定众生唯取于三处。为欲显示所余众生形于二乘轻其过失故。何故不定人别取三品耶。为欲显示不定众生微薄暗钝。发决定心向无上道。甚极切难超过于正定众生故。何故正定人不别三品通总摄耶。为欲显示正定众生形于不定轻其过失故。有何因缘不增不减唯立八种。何故次第如是颂曰。

 总摄大总地  八十因缘故
 修行转胜法  次第如是故

论曰。马鸣菩萨十万嗢陀南大总地论中。总立八十因缘。以为论缘由。今此论中八种因缘。各摄彼论十种因缘。故不增减唯立八种。由是义故言如是等。等字总摄彼八十故。因缘次第行法法尔故。谓除阐提不信障得十信心。除着我障得十住心。除畏苦障得十行心。除舍离障得十向心。断异生性等十种障证欢喜等十种地故。

已说八因缘。次说四种根。

本曰。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所谓如来在世时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或有众生无自心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自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论曰。此文中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所说无异难问门。二者举时分位决疑门。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者。则是难问门。谓光明大觉等一百契经中。开示一切无量法藏。随机根量摄取利益无所阙失。中士何用烦造此论。重传彼法更无加显力。今造此论重说彼法者。颇不求称赞等事耶。毕竟尊信不尽其理。是名为所说无异难问门。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者。总举决疑门。所谓马鸣自通而言。三世诸佛一切教理。自然常住一味平等。无有移转无有起灭。是故虽题榜差别翰牍不同。而其教法唯是一味唯是平等。或不分或不别。然而众生根性差别利钝不等。心行差别广略不同。既所化之机异。能化之人不能自同。令受教法名字各别。令解文义因缘各别。谓或有众生依佛伽陀修梨毗罗而得解者。或有众生依菩萨遮陀尸修梨毗罗方得解者。故为是人当须造论。复次如来在世时所化清净。能化圆满八万四千种色四种心遍智十种作业十种殊胜。六十八梵圆八十八妙音。无有前后一时敷演。无量无边种种异类。或有众生见佛妙色而得解者。或有众生思惟佛心品而得解者。或有众生观察如来十业十胜而得解者。或有众生听闻佛梵圆妙音而得解者。如是平等明了通达则不须论。若佛灭后所化杂乱能化少阙。经论机异广略根别。根谓四种根。机谓三乘机。云何为四。一者广自力根。二者略自力根。三者广无力依他根。四者略无力依他根。如是四种根性中。初二是修多罗众。后二是优婆提耶众。何故因缘门中所化圆满。根性门中所化微少。为欲显示清净僧那阿世耶无有边际故。为欲显示受教实行众生之类有其分际故。以何因缘出兴两重广略教法。其相云何。颂曰。

 本愿系属故  出兴此法门
 楞伽王契经  分明显说故

论曰。系属因缘之力故。出兴两重甚深法门。所以者何。于契经中明显说故。所谓楞伽王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我念过去无量劫海。于五百世忍辱仙人。在山林中专心修行小欲知足四圣众种清净之法。于时有一大蛇从山顶下。来诣我所闻我所诵。则投其体礼拜忏悔。投体已讫以头攒地。区区作文而说偈言。

 我过去世  忍辱仙人  住于此山
 六时行道  而一时瞋  因缘力故
 今得蛇身  常受大苦  若命终后
 得人同分  我当弟子  随汝修行
 汝所读诵  常我所诵  是故我今
 发大惭愧

说是偈已即便命终。后得人身则我弟子。尔时互相发愿系属。谓作如是愿。我若证无上道。宣说九十落叉广说修多罗。利益意乐广大众生。宣说十落叉略说修多罗。利益意乐总持众生。即我弟子作如是愿。我当师灭后造作九十部广说优婆萨提耶。利益意乐广大众生。造作十部略说优婆萨提耶。利益意乐总持众生。以此因缘我今宣说诸契经海。以此因缘故。我灭度后我弟子现造作论教。

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立义分中法门名字。其数几有其相云何。颂曰。

 有三十三种  十六所入法
 十六能入门  及不二别故

论曰。立义分中法门名数。总有三十三种差别。云何为三十三差别。所谓十六所入本法。十六能入门。及不二摩诃衍各差别故。何故摩诃衍成十六种。根本摩诃衍中开八种故。一心法界三大义中各开二种故。何故能入门成十六种。一心法界及三大义各二种故。或各开二种门故。是名为本数。

已说法数。次当别释。

本曰。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则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所言义者即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论曰。此文中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所入根本总体门。二者能依趣入别相门。三者通达轨则不动门。初二种门有其两重。住思应观。摩诃衍者总者。即是所入根本总体门。即是根本摩诃衍中有八差别。云何为八。一者一体一心摩诃衍。二者三自一心摩诃衍。三者无量无边诸法差别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四者寂静无杂一味平等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五者如来藏功德相大摩诃衍。六者具足性功德相大摩诃衍。七者能生一切世间因果用大摩诃衍。八者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摩诃衍。是名为八。如是八种摩诃衍法。皆从能入建立其名。谓以一体一心。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为一体一心摩诃衍。乃至以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为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摩诃衍。譬如转轮圣王。谓如轮王随其轮相建立名字。摩诃衍法亦复如是。随其门相建立名故。大觉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文殊师利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开说八种身法。何等为八。一者一体趣入身法。二者三自趣入身法。三者诸法差别不增不减体大趣入身法。四者纯净一相无杂不增不减体大趣入身法。五者如来藏功德显了大趣入身法。六者圆满性功德显了大趣入身法。七者出生世间因果自在无碍大趣入身法。八者出生出世间妙因果自在无碍大趣入身法。是名为八。乃至广说。马鸣菩萨正摄彼文。是故说言摩诃衍者总。此中总言。于两处中是总体故。所谓望上及下临故。大总地论中开八十门。广释根本摩诃衍法。今各摄十成一种故。唯立八法。由何义故有八应知。能入别相有八种故。所入总体有八应知。能入所入八种法相。胜劣广狭其相云何。颂曰。

 平等平等一  皆无有别异
 各摄诸法故  然终不杂乱

论曰。如是能所十六法相。遍满遍满平等平等。一味一相皆无差别。所以者何。各摄诸法毕竟尽故。若尔本末及与总别。皆悉浑同应杂乱耶。终其本末不相杂乱。其总别门初后不无。然各各别皆悉等量。故曰平等。非谓一法故称平等。已说初重。第二重四种法中各具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本法所依决定门。二者根本摄末分际门。三者建立二种摩诃衍门。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者。即是本法所依决定门。今当须嗢拕南颂总持显说。其相云何。颂曰。

 众谓四衍众  生谓四种生
 是一法界藏  遍于彼八处

论曰。众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一切如来众。二者一切菩萨众。三者一切声闻众。四者一切缘觉众。是名为四众。生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是名为四生。过数故众。受生故生。是一法界心。彼八处中周遍圆满。不可分析不可离散。唯是一体唯是一相。以四种众摄诸圣尽。以四种生摄诸凡尽。马鸣论师为显一心广大圆满。名为众生。顺理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显神力已。告佛子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一法界藏。善男子。一法界藏者。所谓遍于诸如来众诸菩萨众诸声闻众诸缘觉众及诸异生。无所不通。无所不至无所不当。是故名为一法界藏。今摄此文故名众生。马鸣菩萨六万嗢拕南本藏论中。开十种门别释散说。今略摄故唯言众生。已说本法所依决定门。是心即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者。即是根本摄末分际门。其相云何。颂曰。

 是一法界心  总摄二种门
 名摄世出世  作法界名法

论曰。一法界心总摄一切生灭门法。是故名为摄世间法。总摄一切真如门法。是故名摄出世间法。皆作法界故名为法。自体契经中作如是说。广大神王即摄一切种种无明。一切种种染法。一切种种净白品法。又摄一切清净法。一切无碍法。一切解脱法。一切绝离法。一切满足法。一切寂静法。而广大神王非世间法非出世间法。今摄此文故名为摄。马鸣菩萨八万嗢拕南归宗论中。开二十门分明显说。此中略故如是而已。已说根本摄末分际门。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等者。即是建立二种摩诃衍门。其相云何。颂曰。

 总标二种门  言依于此心
 总标二本法  显示摩诃衍

论曰。总标能入二种门故。言依于此心。总标所入二种法故。言显示摩诃衍义。云何为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云何为二本法。一者一体摩诃衍。二者自体自相自用摩诃衍。如是所入二种本法。或从能入建立其名。所谓以真如体。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言为体。以自相本觉心。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言为自。由能入门二种别故。所入本法有二应知。何以故者。即请问辞。谓由何义。依于此心句中具二种门。显示摩诃衍义句中具二种本法者焉。答曰。作一法界心真如门。即显示一体摩诃衍法。作一法界心生灭门。能示自体自相自用摩诃衍法。由此义故。当知各具二门二法。大觉契经中作如是说。复次文殊师利。有二种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何等为二。一者体相平等摩诃衍。二者自相自然摩诃衍。若欲证得是二种法。当行二门。何等为二。一者无断无缚门。二者有断有缚门。乃至广说。今摄此文作如是说。大总地中开八种门分明散说。已说建立二种摩诃衍门。三大义中各略初二门立后一门。马鸣菩萨本趣意乐。举后摄初中故如是而已。复次比来次第分明显了故。以上二颂本流应至于此。一者体大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云何为二。一者无量无边诸法差别不增不减摩诃衍。二者寂静无杂一味平等不增不减摩诃衍。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故者。总标能入二种别门。云何为二。所谓如本法名门亦尔故。二者相大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云何为二。一者如来藏功德摩诃衍。二者具足性功德摩诃衍。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者。总标能入二种别门。云何为二。所谓如本法名门亦尔故。三者用大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云何为二。一者能生一切世间因果摩诃衍。二者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果摩诃衍。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者。总标能入二种别门。云何为二。所谓如本法名门亦尔故。三种大义别别分释。如总地论本地品中分明显说。何故不二摩诃衍法无因缘耶。是法极妙甚深独尊。离机根故。何故离机根。无机根故。何须建立。非建立故。是摩诃衍法诸佛所得耶。能得于诸佛。诸佛得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性德圆满海是焉。所以者何。离机根故。离教说故。何故八种本法从因缘起。应于机故。顺于说故。何故应机。有机根故。如是八种本法诸佛所得耶。诸佛所得。于诸佛得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修行种因海是焉。所以者何。有机根故。有教说故。何故依真如门所趣入之摩诃衍法唯立体名。依生灭门所趣入之摩诃衍法立自名耶。真如门中无他相故。生灭门中有他相故。他谓一切不善品法。自谓一切清净品法。若所对治他无。能对治自无故。唯言体不说自焉。若所对治他有。能对治自有。故名言自不唯体焉。复次为欲显示一法界体平等平等无有其私。无量性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故。复次随宜安立。无有定故。何故别说门中。一心别为一三大总为一。而等同各诠二摩诃衍。三大义合。方应得诠二摩诃衍。大义之名通于三种。故总为一义。无别意趣。今所开示十六法门。胜劣广狭其相云何。颂曰。

 平等平等一  皆无有别异
 各摄诸法故  然终不杂乱

论曰。能入所入十六法门。圆满圆满平等平等。周遍法界无有差别。所以者何。各摄诸法毕竟尽故。然终不杂本末能所。已说总别二门。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者。即是通达轨则不动门。谓微尘数过去诸佛。微尘数现在诸佛。微尘数未来诸佛。皆悉乘此三十二种。甚深安车。达于清净无上地故。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亦复如是。此中菩萨言通取三聚一切众生。所以者何。无有众生而不通达如来地故。

释摩诃衍论卷第一

 

上篇:大乘起信论

下篇:大宗地玄文本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一百五十赞佛颂

一百五十赞佛颂 尊者摩咥里制吒造 大唐沙门义净于那烂...

菩提心离相论

菩提心离相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波菩萨造 后魏北...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

如净和尚语录

如净禅师语录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则机关不露。临济则...

【注音版】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

【注音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十四种不用花钱的放生法

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你能发心吃长素...

模仿老鹰的乌鸦

老鹰叼走了一只绵羊。一只乌鸦见到了立刻想学它。 乌...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 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