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摩诃衍论卷第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释摩诃衍论卷第六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从上已来。染净诸法相熏相生不断绝义决择分已焉。自此已下分明显示生灭门中三种大义。

本曰。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唯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若心起见即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遍照法界义故。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自在。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复次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亦不限劫数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此用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又凡夫所见者是其麁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复次初发意菩萨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去无来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论曰。即此文中自在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显示自体大义门。二者显示自相大义门。三者显示自用大义门。初大义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五人平等门。二者时不转门。是名为二。中大义中即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圆满功德门。二者问答决疑门。三者别释广说门。是名为三。后大义中自有六门。云何为六。一者本愿无尽门。二者离相不着门。三者能所平等门。四者无相现应门。五者随见麁细门。六者问答决疑门。是名为六。今当作释如其次第分明散说。大聪明者应审思择。复次真如自体相者者。即是总标体相二义。自此已下别释散说。初说体大。云何名为五人平等门。谓真如自体通于五人。平等平等无差别故。云何名为五种假人。一者凡夫。二者声闻。三者缘觉。四者菩萨。五者如来。是名为五。如是五名。人自是五真自唯一。所以者何。真如自体无有增减。亦无大小亦无有无。亦无中边亦无去来。从本已来一自成一。同自作同。厌异舍别唯一真故。是故诸法真如一相三昧契经中作如是说。譬如金刚作五趣像。五人平等亦复如是。于诸人中无有增减故。如本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故。云何名为时不转门。谓真如自体。自然常住决定不变。三际不动四相不迁。寂灭又寂灭。真实又真实故。如本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故。

已说显示自体大义门。次说显示自相大义门。圆满功德门者其相云何。谓真体中圆满一切功德无所少故。何等功德。所谓六种性义功德。云何为六。一者大智慧光明义。本觉般若能除无明之闇夜故。于契经中名广大圆满殊胜般若实智光明性义。二者遍照法界义。本觉般若照达一法界之源故。于契经中名周遍通达一法界藏自然性义。三者真实识知义。本觉般若远离虚假之解量故。于契经中名离妄想解决定了知实际实性性义。四者自性清净心义。本觉般若无量性功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远离尘累契中实故。于契经中名本有明白离边中中性义。五者常乐我净义。本始二觉从无始来远离四障。圆满四种自然德故。于契经中名如来正觉自然性德远离炎幻不修行性义。六者清凉不变自在义。二种本觉譬如明镜之南北相具随违故。于契经中名具足随顺逆违无碍陀罗尼全遍性义。是名为六。如本从本已来唯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广大圆满自性本德契经中作如是说。自性功德本数之名有十七者。于初二中各开二种。于次二中各开三种。于后二中如其次第开四三故。复次清净心地无垢陀罗尼契经中作如是说。自性功德本数之名有二十五者。最后一中开十一故。如是三数别相云何。马鸣菩萨摩诃衍论本数名字。为欲显示名略义广总持相故。是故摄散总立为六。复次所依别本总持说故。复次名字数多迷真实故。以此义故总立为六。言十七者名字云何。一者大智慧义。二者大光明义。三者遍一法界义。四者照一法界义。五者真实义。六者识义。七者知义。八者自性义。九者清净义。十者心义。十一者常义。十二者乐义。十三者我义。十四者净义。十五者不义。十六者变义。十七者自在义。是名十七。言二十五者名字云何。所谓前数不功德中开八种故。变功德中开二种故。言二变者。一者上流转变。二者下流转变。言八不者。中观论中如分明说。

已说有名数量功德分。次说无名过量功德分。本觉体中自性功德无量无边。离于言量过于心行。以何义故。止于数量作如是部。本有功德虽无有量不出三数。故举本耳。如本具足如是过于恒沙故。如是无量无边功德各各别别有体相耶。唯一心量无别法体。唯一心量终不离心。所以者何。心法虽一而有二种陀罗尼自在用故。云何为二。一者自不离彼陀罗尼自在。二者彼不离自陀罗尼自在。是名为二。如本不离故。如是性德从无始来。一向妙有非遣除法。所以者何。自性自性非他俱故。如本不断故。如是一切功德唯一自作一。终异自不能作一。所以者何。一法界故。如本不异故。如是深理一切菩萨一切二乘一切凡夫。心不思惟。言不论量。绝之又绝。远之又远。如本不思议故。三人非境当何人之言思境界。唯大觉者乃自轨则。如本佛法故。如是无量性之功德。从具缚地乃至无上大觉智地。具足圆满无所少阙。所以者何。如是诸德从无始来自然本有。非假缘力而建立故。如本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故。

已说圆满功德门。次说问答决疑门。就此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发起略问难违门。二者发起广答解释门。问者难意其相云何。谓举说文相违前后杂乱审其理故。前后之文云何相违。所谓真如决择分中作如是说。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自相大义决择分中作如是说。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如是相违故以为难。如本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故。

已说发起略问难违门。次说发起广答解释门。就此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是总。二者是别。于总门中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如总。二者生灭总。如其次第说相可见。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者。即是真如总。谓虽自相大义门中作如是说。具种种德过于恒沙。而是生灭门之界量。非真如门。真如门中无差别相。平等平等一相一味。独存真如净法界故。以此义故无相违过。自此已下作其缘由决断疑惑。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者。真如门中唯有同同无异异故。自此已下释生灭总。于此文中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是问。二者是答。有广略故。二重问答不同应知。初重问答其相云何。复以何义得说差别者。即是开问。谓若诸法从本已来。平等平等一味一相独存真理无二体者。复有何法而非平等。以之为依建立差别。即是举异门以疑异门焉。自此已下发起答说决断此疑。文相可见。以依业识生灭相示者。即是总答。谓真如门中无过恒沙一切染法以为所治。无能治之过于恒沙一切净法以为对量。是故真如门中作如是说。一切诸法平等平等。一味一相无有二体等焉。而此生灭门中所治染法无量无边。能治之净法亦无量无边。是故生灭门中作如是说。本觉体中具种种德。无量无边过恒沙等焉。即是大意。次当作释别别散说。所言依者。即是根本无明住地。一切染法之所依故。所言业者。即是业相。所言识者。转等诸识。生灭相者。门之总称。所言示者。相反显示。此中以字远流应至于三字。如是三法功德之起当缘由故。已说略说分。次说广说分。就此分中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是问。二者是答。此中问略答广应知。此云何示者。即是诘问。所谓诘问其所由故。自此已下直答此问。此答释中即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自宗正理。二者非道邪行。三者具举对量。是名为三。如其次第。说相应观。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者。即是第一自宗正理。所谓法性从无始来唯是一心。无一一法而非心故。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者。即是第二非道邪行。所谓总举本上之诸无明住地故。自此已下直显具举对量差别。如上所说本觉体中六相功德。各各待观何等过患。以之为对建立显示。所谓根本无明熏习一心之海。发起业等种种诸识。隐覆般若实智之明。增长愚痴迷乱之闇。即是不觉无明之界量明以之为对。一心之性寂灭无起。即是本觉惠明之安立德故。建立显示。如本心性无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故。自此已下显第二德。文相可见。如是妄心起见达境。一向唯转虚妄境中。不能通达真实境界。所以者何。真伪相违不契当故。如本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故。自此已下明遍观义。而真实心离转见故。通达诸法无所不至。无所不当无所不尽。所以者何。真实智见离能见所见之边见故。如本心性离见即是遍照法界义故故。自此已下明第三德。所谓若心有动转相。即是无明熏习气故。虚妄转明以之为对。心性寂静无有喧动。正直无有颠倒之解。即是实智之照。随顺道理无倒建立显示。如本若心有动非真识智故。自此已下显第四德。所谓妄法从无始来。无自体明以之为对。自性清净本有功德建立显示。如本无有自性故。自此已下显第五德。所谓妄法四相之所迁故非常。三种苦俱转故非乐。二种自在无故非我。一道清净无故非净。此四种过以为对量。本觉体中四种功德建立显示。如本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自此已下显第六德。所谓妄法烧真心故。是故名热。又是恼乱诸众生故。是故名恼。破灭变德令不作故。是故衰变。由此事故一切众生不得自在。是故亦名为不自在。待观此事以为对故。清凉不变自在之德建立显示。如本热恼衰变则不自在故。自此已下显示无边功德相义。所谓若所对治染法无量无数。以能治之净法亦无量无边故。如本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故。自此已下结圆满德。所谓若一心法有动转相。更前见境有可缘者。能见之心所见之境二差别故。本觉功德则不圆满。而本性德虽过恒沙。唯一心量终无二体。所以者何。如是诸德悉皆各各不分其体。于一法界其量等故。是故圆满自性功德。结缚解脱之二位中。常恒具足名为法身。名如来藏。如本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故。染净数量平等决择依何契经所解释耶。所谓文殊师利善巧方便相似譬喻大陀罗尼经。彼契经中如何说耶。谓彼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利承佛神力。即说嗢拕南颂曰。

 譬如阿只多  遮那尸帝树
 其果多无数  表实有十等
 染净数量等  亦应如是知
 行者依此喻  可了真妄理

今此经文为明何义。为欲显示假当待实真定赖妄。无有独孤自立法故。所言表者喻于何法。谓喻妄法。妄假无实如果外故。所言实者喻于何法。谓喻真法。真实无假如果中故。云何名为十种等耶。一者数等表实。契当其数等故。二者尘等表实。细末配其数量等无差别故。三者量等表实。称量终无差别轻重等故。四者色等表实。挍量同白色故。五者香等表实。熏习其香等故。六者味等表实。噉食无差别故。七者触等表实。触身等无差别故。八者本等表实。同依树木出故。九者俱等表实。一时无前后故。十者同等。终一味故。是名十等。举喻合法说相明故不须重释。复次若钝根者不达此事。依功德黑暗之譬喻应知等意。

已说显示自相大义门。次说显示自用大义门。此中六门。如其次第应审观察。言本愿无尽门者。清净僧那阿世耶。广大圆满无边际故。谓诸如来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微尘数劫中。兴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大慈悲心海。修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大圆满因海。摄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一切众生海。立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广大誓愿海。成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大自在果海故。所以者何。以如实知同一无异相续义故。如本复次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亦不限劫数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故。

已说本愿无尽门。次说离相不着门。言离相不着门者。于所作中远离所作不生着故。谓诸如来虽发无量无边大悲摄化一切恒沙众生。而诸如来无一一佛而摄生故。所以者何。如实了知一切众生及与自身。唯一真如唯一法身。无有增减无差别故。如本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故。

已说离相不着门。次说能所平等门。言能所平等门者。人法体用理智平等无差别故。谓法身应化之三身。及实实假假之二理。平等一体无差别故。自性本身及枝末身。一等一体无差别故。能证正智所证如理。平等一体无差别故。以一体故无有二体。无二体故亦无一体。无二无一亦无无耳。以此义故自然本性。具足功德不假他力。甚深极妙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利即白佛言。云何名为异异异相。云何名为同同同相。佛言所言异异异相者。即是无明。所言同同同相者。即是明法。如是二法如牛两角。对治之相非消融体如两空绝。是故此二法名曰为非观伪法。于此文殊师利即承佛神力。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非观伪法。其相可说耶不可说耶。以何为门应觉知耶。尔时世尊即告文殊师利言。我诸一切契经海中作如是说。异者无明同者明者。为欲度脱愚痴凡夫权作此说。而今日为汝真实言说。文殊师利。所言非观伪法者。同异归同。同同归空。空空归绝。乃至广说故。如本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故。

已说能所平等门。次说无相现应门。言无相现应门者。自性身体空寂无像。能现诸像。譬如兔角自体空无。善能出生一切角故。谓法身佛唯是一一。唯是寂寂。亦非一一。亦非寂寂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灭灭断断唯阿作阿故。所以者何。诸佛如来唯自自身无他身故。而诸众生见闻得益。自心量中获得利益。法身体中无有关故。如本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故。

已说无相现应门。次说随见麁细门。就此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应身用相差别门。二者报身用相差别门。初门云何。所谓一切凡夫二乘。不能了达一切诸法唯一心之量甚深宗故。依遍分别妄想事识。见应化身作外量解。不能通达无有分界。分分转故。如本此用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故。次门云何。所谓从初信解乃至金刚一切菩萨。明了通达一切诸法唯一心量甚深宗故。依彼业识见报身佛。作唯识解。通达依正无分齐故。如本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故。自此已下显示报应之差别相。所言报者。具胜妙因受极乐果。自然自在决定安乐。远离苦相故名为报。如本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故。所言应者。随顺机根而不相违。随时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如本又凡夫所见者是其麁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故。自此已下更作重释明前所说。所谓位位各各见佛增减别故。此义云何。若三贤位诸菩萨者。信真如故。分见报身。观知色相无分际量。而此菩萨不能离脱分别之心。所以者何。以未得入真如位故。如本复次初发意菩萨所见者。以深乐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故。若得十地诸菩萨者。如其次第转胜究竟。如本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故。若佛果中业识本种无所有故。能见所见亦复空无。所以者何。一切诸佛真如真如平等平等。法身法身平等平等。无此无彼无我无他。无大无小无高无下。无无无有戏论都尽虑知亦空。唯一大空真如本智。服遮伽利娑那提衣。于键尸多陀摩宫。自性身坐独存无二故。如本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何故应身章中作如是说。依分别事识而见彼佛。报身章中作如是说。依于业识而见彼佛为欲显示随识麁细所见佛身随麁细故。

已说随见麁细门。次说问答决疑门。于此有二。云何为二。一者是问。二者是答。答说分中即有五门。云何为五。一者法身出现色相门。二者显示智身形相门。三者显示法身形相门。四者广大圆满无际门。五者不可思议殊胜门。是名为五。如其次第说相可观。问者意乐其相云何。所谓问者作如是疑。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虑绝寂寂名断。色相作业由谁而有。无相现应决择分中作如是说。法身无相能现色相。若能出现种种色相。不可言说法身空寂离色像域。如是疑故发起此问。如本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故。自此已下即决此疑。言法身出现色相门者。自性法身能为色相作所依止。善出色相无障碍故。所以者何。能依色法所依心法。从无始来平等平等无有二体。唯一心量故。如本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故。言显示智身形相门者。以智摄色。无一一色而非智故。说名智身。如本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故。言显示法身形相门者。以色摄智。无一一智而非色故说名法身。如本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故。言广大圆满无际门者。如是二身所现色相。等遍一切众生界一切非情界一切虚空界一切涅盘界一切如来界中。无所不通。无所不至。无所不当。无所不会。无所不作。亦无分际。亦无障碍。纯纯一一无相乱故。如本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际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际而不相妨故。言不可思议殊胜门者。如是业用甚深极妙独尊殊胜。非凡夫二乘之所能知故。如本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故。如是三种甚深大义。二种门中云何安立。谓真如门中三种大义者。唯各立一。无双立故。若生灭门中三种大义者。三种大义具足双立。无前后故。以之为别。是故大印陀罗网譬喻契经中作如是说。有体大义无相及用。有相大义无体及用。有用大义无体及相。如是三大有第一一无第二一。复次有体大义当有相用有相大义当有体用有用大义当有体相。如是三大随有第一一有第二一。不相舍离故。余种种相结总持决择分中自当理明。

已说显示三种大义门。次说门自入门破异门。

本曰。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论曰。今此论文为明何义。为欲对治广狭大小诸异执故。云何异执。谓有众生作如是执。一法界心是其本法。亦广亦大。真妄二门是其末法。亦狭亦小。为欲对治此执着故作如是说。门亦所入。与本量等。复次为欲显示真如门中。无有为法差别相故。复次为欲显示空五阴智。如所空阴自体空无。以此能空所空皆空。为入真如平等门故。复次为欲显示生灭门假真如门实故。如本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故。以何义故。譬喻门中东方喻觉。西方喻念。为欲显示本觉般若。出现清净智慧光明。照耀幽冥生死暗夜。譬如日轮出现已讫。发净光明破世间闇。无明住地出生种种染法眷属。隐覆无量无漏之性清净慧明。譬如日轮隐没已讫。发大暗夜障覆分别了知清净明故。如本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故。自此已下明得益相。谓有众生了知心法无有能起所起别相即得成就真如随顺。即得成就真如得入。无有随顺无得入故。如本若能观察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故。

已说门自入门破异门。次说对治邪执正解门。

本曰。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其不知为破着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云何对治。明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色者则无虚空之相。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相故。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盘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真如涅盘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云何对治。以唯依真如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已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不离不断不异真如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法。而使证会永息妄者。则无是处故。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盘。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以见始故。复谓如来所得涅盘有其终尽还作众生。云何对治。以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始。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经说。又如来藏无有后际。诸佛所得涅盘与之相应。则无后际故。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盘。云何对治。以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盘故。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论曰。即此文中自有四门。云何为四。一者显示根本总相门。二者显示人见对治门。三者显示法见对治门。四者显示俱非绝离门。是名为四。言显示根本总相门者。无量无边过恒沙数一切邪道。无量无边过恒沙数一切定执。皆以我见为自所依。出生增长更无有余。为此邪执作根本故。是故无明住地无边际契经中作如是说。一切无量种种虚妄邪论之海。以我见岳为依而转。譬如一切无量无边。种种林树种种草木。皆悉以山为依而转故。如本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故。

已说显示根本总相门。次说显示人见对治门。言显示人见对治门者。直为对治邪定聚及不定聚一切凡夫谬执过失生胜妙解故。五种人见治障别相。文相明故不须重释。复次无大要故。如本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乃至广说。又如来藏无有后际。诸佛所得涅盘与之相应则无后际故故。

已说显示人见对治门。次说显示法见对治门。言显示法见对治门者。直为对治二乘众生实有过失。令得成就法空大理故。二种法见治障别相。文相明故不须重释。如本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乃至广说则无有灭本来涅盘故故。

已说显示法见对治门。次说显示俱非绝离门。言显示俱非绝离门者。若有众生除遣二执证得二空。通达诸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断断照寂灭灭虑止无所达故。如本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乃至广说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故。

释摩诃衍论卷第六

 

上篇:释摩诃衍论

下篇:大宗地玄文本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因明正理门论本

因明正理门论本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劝发诸王要偈

劝发诸王要偈 龙树菩萨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  明...

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

因缘心论颂 龙勐菩萨作  差别十二支  能仁说缘生...

四谛论

四谛论卷第一 婆薮跋摩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思择品第...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大...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黑氏梵志经

佛说黑氏梵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

佛说漏分布经

佛说漏分布经(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宽容别人等于祝福自己

当你划破手指,生命会原谅你,它(潜意识中的智慧)会...

满地泥泞与繁星璀璨

瀑布的壮观是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