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

释曰。贪等烦恼。名曰随眠。随逐有情。增昏滞故。故名随眠。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分二。一明惑体。二明惑灭。就明惑体中分三。一明根本惑。二诸门分别。三杂明诸烦恼。就明根本惑中分五。一明增数。二明见修断。三明五见。四明四倒。五明七九慢。就第一明增数中分四。一明六随眠。二明七随眠。三明十随眠。四明九十八随眠。且初第一明六随眠者。论云。前言世间差别。皆由业生。业由随眠。方得生长。离随眠业。无感有能(标宗)。所以者何(徵也)。随眠有几(问数)。颂曰。

 随眠诸有本  此差别有六
 谓贪瞋亦慢  无明见及疑

释曰。随眠诸有本者。由此随眠是诸有本故。业离此无感有能。诸有者。三有也 此略应知。差别有六。一贪。二贪瞋。三慢。四无明。五见。六疑。颂说亦言。非直瞋名贪瞋。意显慢等亦由贪力。于境随眠增。以一切惑生皆因贪力故。是故应言贪瞋贪慢乃至贪疑也。及声显六体各不同。

从此第二。明七随眠。论云。若诸随眠。体唯有六。何缘经说有七随眠。颂曰。

 六由贪异七  有贪上二界
 于内门转故  为遮解脱想

释曰。六由贪异七有贪上二界者。前六随眠。由贪异故。分成七种也。一欲贪。二有贪。故名贪异。谓欲界贪。名为欲贪。上二界贪。名为有贪。于内门转故者。释有贪名也。上二界贪。多分託内门转。少分缘外门转故。立有贪名内门者定也。贪缘定起。以内为门。名内门转。谓上二界。多起定贪故也。少分缘外门转者。谓彼亦缘色声味触法外境界也。为遮解脱想者。又由外道于上二界。起解脱想。佛为遮彼。立有贪名。显彼所缘非真解脱。此中自体立以有名。自体者。谓定及所依身也。谓彼有情。多贪等至(定也)及所依身。定之与身。名之为有。缘有起故。名为有贪。有之贪故。依主释也。义准欲界贪。名欲贪。贪着五欲外境界故。欲之贪故。亦依主释也。

从此第三。明十随眠。论云。即上所说六种随眠。于本论中。复分为十。如何成十。颂曰。

 六由见异十  异谓有身见
 边执见邪见  见取戒禁取

释曰。前六随眠。由见异故。分成十种。五是见性。一有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余贪等五。非是见性。

从此第四。明九十八。论云。又即前所说六种随眠。于本论中。说九十八。依何义说九十八耶。颂曰。

 六行部界异  故成九十八
 欲见苦等断  十七七八四
 谓如次具离  三二见见疑
 色无色除瞋  余等如欲说

释曰。初六句明欲界。后两句明上二界。六行部界异者。标也。行谓见行。谓六随眠。由见行异(行谓行解)。分别为十。即此十种部界不同。成九十八。部谓五部。谓见苦。见集。见灭。见道。修所断部。界谓欲色。无色。三界。欲见苦等断十七七八四者。此明欲界有三十六也。苦等等取余四部也。十谓见苦。有十随眠。七七谓见集。见灭。各七随眠。八谓道谛。有八随眠。四谓修道。有四随眠。谓如次具离三二见见疑者。释上数也。具者见苦具十也。离三见者。谓集灭各七。离身见。边见。戒禁取三也。离二见者。谓道谛有八。除身边二见也。离见疑者。谓修道四。除五见及疑也。故颂上见字。两度言之。一离三见。二离二见也。如是合成三十六种(苦下具十。集灭各七。二七十四。足前成二十四。并道八成三十二。加修道四故。成三十六也)。前三十二。名见所断。才见谛时。彼则断故 后修道四。名修所断。见四谛已后后时中。数数习道。时彼方断故 论云。此中何相见苦所断。乃至何相是修所断(问也。此中者。光法师解云。此十随眠中也。宝法师云。此论前文。将五见疑。配四谛竟。后言余贪等。四各通五部则有此问。故知此中。此贪等四中。宝解为善之也)。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解云。答也。光法师云。此有二意。一缘见此。为境。此者。此四谛也。谓五见疑。亲迷四谛。名缘见此也。二缘见此所断。为境所断是五见疑也。谓贪等四。非亲迷谛。但缘五见疑上起故。名缘见此所断也 此中意者。若五见疑。缘苦谛起。名见苦所断。乃至缘道谛起。名见道断。若贪等四。缘见苦所断五见疑为境。名见苦所断。乃至缘见道谛所断。三见疑为境。名见道谛断。不缘见此为境。及见此所断为境。名修所断。若依宝法师。解云。此贪等四。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所断。不缘见此所断。为境名修所断也)。如是三十六中。见分十二。谓苦下五见。集灭各二见 道谛有三见。故成十二也。疑分为四。四谛各一也。余四各五。余贪等四。各通五部。四五二十也。兼前十二见及四疑故。欲界中有三十六。色无色。除瞋余等如欲说者。色无色界。于五部下。各除瞋恚。余与欲同。故色无色各三十一。两界合论成六十二。通前三十六。总计成九十八使。更加十缠。名一百八烦恼。

从此第二。明见修断。论云。于此所断九十八中。前八十八。名见所断。忍所害故 后十随眠。名修所断。智所害故(总标)如是所说见修所断。为决定不(问也)。不尔(答也)。云何(徵也)。颂曰。

 忍所害随眠  有顶唯见断
 余通见修断  智所害唯修

释曰。前三句明忍所害随眠。第四句明智所害随眠。忍所害随眠有顶唯见断者。忍谓见道中。法类智忍也。前八十八。名忍所害随眠。于中有顶地摄。唯见所断。以有顶惑唯类智忍方能断故 余通见修断者。余八地中。忍所害随眠。通见修断。谓圣者断。唯见非修。法类智忍。如应断故(上七地。类忍断。欲界一地。法忍断也)。若异生断。唯修非见。数习世俗。智所断故 智所害唯修者。后十随眠。名智所害。唯修所断。以诸圣者。通用无漏世俗二智断故。若诸异生。唯世俗智。方能断故。

从此第三。明五见。就中分二。一正明五见。二别释戒禁取。且正明五见者。论云。由行有殊。分见为五。名先已列。自体如何。颂曰。

 我我所断常  拨无劣谓胜
 非因道妄谓  是五见自体

释曰。前三句出体。第四句结成。我我所者。执我我所。名有身见也身即是有。故名有身。以五取蕴为体。缘于有身。执我我所。执即是见。见缘有身。名有身见。有身之见。依主释也。西国名萨迦耶见。此云坏身见。或名有身见。故论云。坏故名萨。聚谓迦耶。即是非常。和合蕴义(非常是坏义。和合是聚义)。迦耶即萨。名萨迦耶。即五取蕴(迦耶体也)。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为先。方执我故(解云。此上是经部释。为遮外道计于常想。立其萨名。遮计一想。立迦耶名。是则坏身之见。名坏身见也)。毗婆沙师。作如是释。有故名萨。身义如前。勿无所缘计我我所。故说此见缘于自身。缘萨迦耶。而起此见故。标此见名萨迦耶(已上论文。释有身之见也) 断常者。于我我所。执断常。名边执见。断常名边。执即是见。依边起执。边之执故。依主释也。边执即见。持业释也 拨无者。拨无因果。名为邪见。邪即是见。名为邪见。持业释也 劣谓胜者。于劣谓胜。名为见取。见谓身见。边见。邪见。执此三见。以为胜故。名为见取。见之取故。是依主释也。除三见外。执余有漏。以为胜者。亦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 非因道妄谓者。非因谓因。非道谓道。名戒禁取。戒谓佛法中。五戒等也。禁谓外道。狗牛等禁也。执此禁戒以为因道。名戒禁取。戒禁之取。依主释也 论云。如大自在生主。或余非世间因(执我等。生世间也)。妄起因执。投水火等。种种邪行。非生天因。妄起因执(已上非因执因也) 受持戒禁。数相应智非解脱道妄起道执(外道计算数智。得涅槃也)。理实应立戒禁等取名则。略去等言。但名戒禁取(已上论文。等取执非戒禁余法也)。

从此第二。别明戒禁取者。论云。若于非因。起是因见。此见何故。非见集断(解云。既迷因起。应见集断也)。颂曰。

 于大自在等  非因妄执因
 从常我倒生  故唯见苦断

释曰。执自在等生世间者。必先计度彼体是常。起常倒也。执为一我。起我倒也。执常我已。方起因执。故非因执。从常我生。常我二倒。唯见苦断。故彼非因执因。亦见苦断。以常我倒身边见摄迷麁果故。故见苦断 然戒禁取。总有二类。一非因执因。二非道计道 非因。执因。复有二类。一迷执我常法起。二迷宿作苦行等起(计狗等生天因)。此二迷苦果。故皆见苦断 非道执道。亦有二类。一执有漏戒等。为解脱道。此迷麁果故。亦唯见苦断。二执谤道邪见。及疑。为清净道。此戒禁取。违道谛强。见道谛断。

从此第四。明四倒。论云。如前所说常我倒生。为但有斯二种颠倒(问也)。应知颠倒。总有四种。谓一于非常。执常颠倒。二于诸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非我。执我颠倒(答也)。如是四倒。其体云何。颂曰。

 四颠倒自体  谓从于三见
 唯倒推增故  想心随见力

释曰。初两句出体。第三句废立。第四句通经。四颠倒自体谓从于三见者。谓边见中。唯取常见。以为常倒。于见取中。取计乐净。为乐净倒。于身见中。唯取我见。以为我倒也。唯倒推增故者。此举三因。以立四倒。言三因者。一一向倒故。二推度性故。三妄增益故。谓戒禁取。非一向倒。执有漏道得净涅槃。虽非究竟断惑证灭。而能暂时离染证灭。缘少净故。非一向倒。断见邪见。非妄增益。无门转故。余贪瞋等。不能推度。非见性故。是故余惑。非颠倒体。想心随见力者。通经也。若唯见是倒。何故经言于非常。计常有想心见三倒。于苦不净非我。亦有想心见三倒。答理实应知。唯见是倒。想心随见。亦立倒名。与见相应。行相同故。此十二倒。依婆娑师。预流永断。见及相应。见所断故。分别部说。八唯见断。四通见修断。谓乐净中。各有想心。此四想心。预流未断。故引颂言。尊者庆喜(阿难)告彼尊者辨自在言(初果人也)由有想乱倒故。汝心焦热。远离彼想已。贪息心便净(据此颂。圣人由有想心倒也)。由此颂文。故经部说八想心倒学未全断。

从此第五。明七九慢。就中分二。一正明七九慢。二明未断不起。且第一明七九慢者。论云。为唯见随眠有多差别。为余亦有。颂曰。

 慢七九从三  皆通见修断
 圣如杀缠等  有修断不行

释曰。初句正答。第二句明见修断。下两句明修道不行。且慢七者。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令心高举。总立慢名。行转不同。故分七种。于他劣谓已胜。于他等谓已等。虽然称境。以心高举。说名为慢。于他等谓已胜。于他胜谓已等。名为过慢。过前慢故。

于他胜谓已胜。名慢过慢。慢他过故。

执我我所。令心高举。名为我慢。恃我起故 未得谓得。名增上慢 于多分胜。谓已少劣。名为卑慢 于无德中。谓已有德。名为邪慢。成就恶行。名为无德。恃恶高举名为邪慢也 慢九者。发智论说。慢类有九。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从三者。此九慢类。从前七慢中。三慢流出。其三慢者。谓慢。过慢卑慢也。初我胜慢类。从过慢出。第二我等慢类。从前慢出。第三我劣慢类。从卑慢出。第四有胜我慢类。亦从卑慢出。第五有等我慢类。从前慢出。第六有劣我慢类。从过慢出。第七无胜我慢类。从前慢出。第八无等我慢类。从过慢出。第九无劣我慢类。从卑慢出。问无劣我慢。高处是何。答谓自爱乐胜有情聚返顾已身。虽知极劣。而自尊重。得成无劣我慢也。皆通见修断者。七慢。九慢。皆见修断。缘见所断。起者。名见所断。缘事起者。名修所断。修所断慢。圣未断时。虽复成就。或有现行。或不现行。不现行者。我慢一也。所余六慢。圣可现行。前九慢类。圣亦不现行。故颂言有修断不行者。即九慢类。及我慢也。圣如杀缠等者。举例释也。如杀生缠。是修所断。圣虽未断。必不现行。杀缠既尔。慢类亦然。杀生缠者。谓瞋是也。等者。等取盗淫诳缠无有爱全有爱一分。言无有者。谓三界非常。于此贪求名无有爱。一类众生。被苦所逼。作如是念。愿我死后。断坏无有。故于无有。而起爱也。有爱一分者。有诸异生。愿我当为蔼罗筏拏。大龙王等(蔼罗筏拏。水中龙象。从水为名帝释所乘也)于当有起爱。名为有爱。愿为龙象等。是有爱中。一分爱也。此一分爱。缘傍生故。圣不起也。杀等诸缠。缘事起故。皆修所断。

从此第二。明未断不起。论云。何缘圣者。未断不起。颂曰。

 慢类等我慢  恶作中不善
 圣有而不起  见疑所增故

释曰。慢类等者。谓九慢类也。等取杀等诸缠。无有爱全。有爱一分也。此慢类等。及与我慢。竝恶作中。不善恶作 圣有而不起者。此上慢等。圣有而不起也。见疑所增故者。释不起所由也。九慢我慢。我见所增。杀等诸缠。邪见所增。由起邪见。行杀等也。无有爱全。断见所增。有爱一分。常见所增。不善恶作。由疑所增。此见及疑。圣已永断故慢类等。圣不现行。论云。而由见疑背已折故(解云。慢类等以见疑为背。圣断见疑。名背已折也)。

从此大文第二。诸门分别。就中分八。一明遍行非遍行。二明漏无漏。三明二种随增。四明二性分别。五明根非根。六明惑能系。七明惑随增。八明次第起。且初第一明遍行非遍行者。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是遍行几非遍行。颂曰。

 见苦集所断  诸见疑相应
 及不共无明  遍行自界地
 于中除二见  余九能上缘
 除得余随行  亦是遍行摄

释曰。见苦集所断者。遍行随眠。唯在苦集谛也。诸见疑相应及不共无明者。苦下五见。集下二见。名为诸见。疑者。苦集下疑也。相应者。谓与见疑。相应无明也。不共者。谓苦集下。不共无明也。总有七见。二疑。二无明。名十一遍使也。遍行自界地者。谓此十一。力能遍行自界。自地。五部诸法。名为遍行。一遍缘五部。二遍随眠五部。三为因遍生五部。依此三义。立遍行名 于中除二见余九能上缘者。明九上缘惑也于十一中。除身边二见。余九随眠。能缘上界上地。名九上缘惑也。不执上界。为我我所故。身见不缘上也。边见必依身见起故。故边见不缘上也。缘上界者。于上二界。或各缘一。或二合缘。缘上地者。于上八地。或一一别缘。或二二合缘。乃至或八地。合缘除得余随行亦是遍行摄者。十一随眠。相应俱有。名为随行。此之随行。亦遍行摄。遍行因故 随眠上得。以与随眠非一果故。不名遍行。故除得也。

从此第二。明漏无漏缘。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有漏缘。几无漏缘。颂曰。

 见灭道所断  邪见疑相应
 及不共无明  六能缘无漏
 于中缘灭者  唯缘自地灭
 缘道六九地  由别治相因
 贪瞋慢二取  并非无漏缘
 应离境非怨  静净胜性故

释曰。初一行颂。总明第二行颂。别释第三行颂简法。见灭道所断者。谓见灭所断。取邪见疑无明三。见道所断。取邪见疑无明三。各三成六 颂言相应者。谓与见疑。相应无明也。及不共无明者。总名无明也。六能缘无漏者。此六烦恼。亲迷灭道。名无漏缘。除此六外。所余烦恼。皆有漏缘。义可准知。于中缘灭者。唯缘自地灭者。于六烦恼中。缘灭谛者。唯缘自地择灭。不缘他地择灭。以九地灭上下相望。非因果故。故缘自地。非他地也。谓欲界系。三种随眠。唯缘欲界诸行择灭。乃至有顶。三种随眠。唯缘有顶诸行择灭 缘道六九地者。六烦恼中。缘道谛者。通缘六地及九地道。论云。谓欲界系。三种随眠。唯缘六地。法智品道(六地。未至。中间。四本静虑。唯此六地。有法智品也)。若治欲界若能治余。皆彼所缘。以类同故(解云。未至地法智。能治欲界也。中间等五地。法智品能治余上界也。皆彼所缘者。此六地法智品。虽治不同。皆为欲界三惑所缘。以同是法智品类故。皆得缘之也)。缘九地者。色无色界。八地各有三种随眠。一一能缘九地类智品道(九地。谓未至等。更加三无色。除有顶也)。若治自地。若能治余皆彼所缘。以类同故(已上论文。解云。若治自地者。谓类智品。治当地也。治余地者。谓类智品。治余七地。此九地道。虽治不同。皆为八地。三惑所缘。以同是类智品故)。由别治相因者。释上缘道六九地也。一由别治。二由相因也。由相因者。由互相望为同类因。若缘法智。即缘六地者。以六地道。各互相望同类因故 若缘类智。即缘九地者。以九地道。各互相望。同类因故 由别治者。谓类智品。不治欲界。名别治也。虽法类智。亦互相因。而类智品。不治欲界。故类智品。非欲三所缘。论云。法智品。既能治色无色。彼应为八地。各三所缘(问也)。非此皆能治色无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对治故(答也。解云。上界苦集细。欲界苦集麤。缘麤不可断细故。缘欲界苦集。不能治上也。缘细以可断麤。故灭道法智。能治上也) 又论云。亦非全能治色无色。不能治彼见所断故(解云。以上界见惑。唯类忍断。若异生断。唯俗智断。唯有顶地。非异生断故。故灭道法智。不能全治也) 又论云。二初无故。非彼所缘(解云。答前问也。一四谛中。阙初苦集。二见修断中。阙初见断。故言二初无也。由此二无。故法智品。非彼八地。各三所缘) 又论云。即由此因。显遍行惑。有缘诸地苦集。无遮。境互为缘因。非能对治故(解云。即由此因者。由前缘灭。自地缘道。六九地因也。故显遍行中。九上缘惑。能缘上八地。苦集无遮也。境互为缘因者。简灭谛也。以九地苦集境。互为增上缘。互为能作因。由互为缘因故。缘诸地苦集无遮也 非能对治故者。简道谛也。为苦集境。非能对治故。或缘一地。或二合缘。乃至总缘八地。不同缘道谛。若缘一地时。即缘六地。或缘九地。故。言非能对治也)。贪瞋慢二取并非无漏缘者。灭谛下贪。瞋。慢。见取。及道谛下。贪。瞋。慢见取。戒禁取。此等烦恼不缘灭道。名非无漏缘。应离者。明贪不缘灭道。以贪随眠应舍离故。若爱灭道。是善法欲。非是贪也 境非怨者明瞋不缘灭道。以瞋缘怨境。灭道非怨故。非瞋境也。静者。明灭道非慢境也。慢缘麁动。灭道寂静故。非慢境也。净者。明灭道谛。非戒禁取境也。非净执净。是戒禁取。灭道真净。故非戒禁取境也。胜性者。明灭道非见取境也。灭道真胜。执以为胜非见取也。是故贪等。不缘无漏。

从此第三。明二随增。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由所缘。故随增。几由相应。故随增。颂曰。

 未断遍随眠  于自地一切
 非遍于自部  所缘故随增
 非无漏上缘  无摄有违故
 随于相应法  相应故随增

释曰。初一行颂。明所缘随增。次两句。简法。后两句。明相应随增。未断遍随眠于自地一切者。烦恼随增。要须未断。故初颂首。标未断言。通后位也。遍随眠于自地一切者。五部也。遍行随眠。谓于自地五部诸法。所缘随增。遍缘五部。以为所缘。能缘烦恼。于所缘境。随住增长。故名随增。非遍于自部者。非遍行随眠。唯缘自部。故于自部。所缘随增。所缘故。随增者。属上两句也。非无漏上缘者。六无漏缘惑及九上缘惑。无所缘随增。故言非也。无摄有违故者。释上无随增义。无漏上境。无身见爱摄为已有。名无摄有。以无摄有故。无所缘随增。如衣润湿埃尘随住。衣喻法也。润喻爱也。埃尘随住。喻惑随增也。违故者。又无漏法。及上地境。与惑相违。虽被惑缘。以相违故。无随增也。如于炎石。足不随住。炎石喻无漏上境也。不随住者。喻不随增也。随于相应法相应故随增者。随谓随何烦恼。谓遍行。非遍行。漏。无漏缘。自界缘。他界缘。此等诸惑。于所相应受想等法。由相应故。于彼随增。

从此第四。二性分别。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上二界随眠  及欲身边见
 彼俱痴无记  此余皆不善

释曰。上二界随眠者。色无色界。一切随眠也。及欲身边见者。欲界中。身边见也。彼俱痴者。彼欲界身边见。相应无明也。无记者。此上烦恼。唯是有覆无记性也。谓不善性。有苦异熟。苦异熟果。上二界无。故彼随眠唯无记性。欲身边见。迷自事故。非欲损害他有情故。唯无记性。依经部宗。身见有二。一者俱生。唯以无记性。二者分别。是不善性。与身俱起。名曰俱生。因邪思起。名为分别。此余皆不善者。此身边外余欲界系。一切随眠。唯不善性。

从此第五。明根非根。就中分二。一明不善根。二明无记根。且初第一。明不善根者。论云。于上所说。不善惑中。几是不善根。几非不善根。颂曰。

 不善根欲界  贪瞋不善痴

释曰。唯欲界系。一切贪瞋。及不善痴。简身边见相应痴也。名不善根。有三义。一唯不善。二是烦恼。简随烦恼也。三与一切不善为根。由具三义。名不善根。所余烦恼。非不善根。义准可知。

从此第二。明无记根。就中分二。一明无记根。二因便明四记。且初明无记根者。论云。于上所说无记惑中。几是无记根。几非无记根。颂曰。

 无记根有三  无记爱痴慧
 非余二高故  外方立四种
 中爱见慢痴  三定皆痴故

释曰。前三句。萨婆多说。后三句。经部师说。无记根有三者。标也。毗婆娑师说。不善根既三。无记根亦三也。无记爱痴慧者。列数也。一无记爱。上界贪也。二无记痴。谓上界痴。及欲界身边见。相应痴也。三无记慧。此通有覆及与无覆。言有覆者。上界染慧。及欲界身边见慧也。言无覆者。异熟生等。四无记也。非余二高故者。简法也。非余者。上界疑慢也。此非无记根。谓疑于二趣。转性摇动故。不应立根 慢于所缘。高举相转。异根法故。夫根法下转也。慢既高举。故不立根 外方立四种者。外国诸师。立无记根有四种也。中爱见慢痴者。列四名也。中谓无记。善恶中故。一无记爱上界贪也。二无记见。上界见。及欲身边见也。三无记慢。上界慢也。四无记痴。谓上界痴。及欲身边见。相应痴也。三定皆痴故者。释立四无记所以也。三定者。爱见慢三。依定而转。愚夫修定。不过此三。谓爱上定。及见上定。慢上定也。皆痴者。此三皆依无明力转。有斯胜用。故立此四。为无记根。

从此第二。明四记事。颂曰。

 应一向分别  反诘舍置记
 如死生殊胜  我蕴一异等

释曰。上两句标。下两句指事释之。且问记有四。一应一向记。二应分别记。三应反诘记。四应舍置记(记者答也) 如问死者。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 如问生者。一切有情。皆当生不。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受生无烦恼者。不生 如问殊胜。应反诘记。有作是问。人为胜劣。应反诘言。为何所方。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恶趣)应记人胜 如问我蕴一异者。应舍置记。若作是问。我与五蕴为一为异。应舍置记。此不应问。若有我体。可问一异。本无我体。一异不成。如问石女生儿。为白为黑。应舍置记。谓石女本自无儿。何得论其黑白 此上依毗婆沙师说。颂言等者。等取发智本论。及契经说。发智如论说。今且叙经。云何有问。应一向记。谓问诸行者。无常耶。此问名为应一向记 云何有问。应分别记。谓若有问诸有故思。造作业已。为受何果。此问名为应分别记。造善受人天。造恶受恶趣 云何有问应反诘记。谓若有问士夫想。与我为一为异(此问假我)应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问。若言依麁我(色蕴上我)。应记与想异(想色不同。故言异也)。此问名为应反诘记 云何有问。但应舍置记。谓若有问世为常(一问)。无常(二问)。亦常亦无常(三问)。非常非无常(四问)。世为有边(五问)。无边(六问)。亦有边亦无边(七问)。非有边非无边(八问)。如来死后为有(九问)。非有(十问)。亦有亦非有(十一问)。非有非非有(十二问)。为命者即身(十三问)。为命者异身(十四问)。此问名为但应舍置(已上论文) 解云。此经问世。及问如来兼命者。皆是我之异名。此有十四问。皆不可记。名十四不可记事。以我体既无故。皆应舍置答也。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

 

上篇:俱舍论颂疏论本

下篇:羯磨仪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疏部目录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 翻经沙门基撰 唯识二十论者。筏苏...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古吴蕅益释 智旭 述 △解分为二。...

七十空性论科摄

七十空性论科摄 弘悲 七十空性论本论有七十三个颂,以...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海东沙门元晓撰 将释此论略有二门...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念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

出曜经

出曜经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

阿弥陀佛百颂

普陀三圣禅院逸人述 昔彻悟禅师,以教义宗乘,作念佛...

须摩提女经

须摩提女经(a)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栴檀树经

佛说栴檀树经 失译人名,今附汉录 闻如是: 一时佛从...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佛门的教学艺术(图)

如果我们懂得佛门的表法意义,你在寺院里面走一圈,整...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

如何防治禅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经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号咒语 1、十法界万咒之王:南无阿弥...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

莲池大师《西方净土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