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关脉义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复有二门。一为多。二类结来本。初者展最清净法界。为理智两门。即分菩提涅槃之异也。又理开体用。智分因果。即题中大方广佛华严是也。总以前后连合巧成诠表。即题中经之字是也。然即该括始终。撮其机要。为七字。以统收一部文义。为题目也。又展此题目为第一会。于中初明十海等是理。即大方广也。十智等是智。即华严也。广说莲华藏世界海等。即十智所成之果也。略辨威光童子等修行。即依果所起之圆用也。总辨理智因果不同。所以展成一会也。即所信之果会也。展此一会为后七会。于前因中。别开修行愿等及会修行并会别行等不同。所以展为七会也。即能证之因会也。以一一会皆有所信果。是故通前有八会也。以十住等行皆託境而生非自起故。又行融因满必证入法界。是故有通后九会也。言别开住等及会修行不同者。即初说第二会。终尽第六会。通辨住等诸位。即明因行造修历位差别也。第七第八别两行融摄无二为一。普贤无障碍行也。此等行因必入法界方乃究竟。所以一部经中广明斯法。昇降不同。总有九箇会也。又于所证之中。自分为五十五会。即初从觉城终至普门会等是也。以证契于事深法界德差别故。是故通前本会。总有六十四会也。即此寄人明法显别教。依人异余教故。又展一一知识会为无尽重重会。以一切融无碍故。如仙人执手。令善财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一一佛刹有微尘数等诸佛会是也。亦即下文。向普门国。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善知识会。此等即为无尽重重会也。广如经辨谁知之。既于一知识所。有如是重重会。余亦谁亦。又展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无尽重重会。遍诸异类同类世界及微尘毛道一切世界海等。主伴重重总过本末重重无尽等会。故有无尽重重(满十)会也。准经结通等文思之。第二类结来本者。今桉此下文势及诸传记。略而言之。有其五本。一总结前六十四会以下本。以五千五会等皆是第九会摄故。有十万偈三十九品也。二总结前无尽重重会以为中本。以一一各尽同类异类等世界及尽一一世界等十方法界各尽同类世界微尘中刹一一重重(满十)及尽主伴重重(满十)故。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四百也。三又结前不可说不可说无尽重重会以为上本。以一一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一切世界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一切十方。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微尘中刹。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尽重重(满十)及一切主伴等及尘中刹重重(满十)各尽同类异类世界中重重(满十)本门内一切重重(满十)及本门中重量(满十)故。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四天下微尘数品也。四又结尽一切一切重重(满十)世界海等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法界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十方。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世界微尘等刹。尽一切一切(满十)同类异类等世界。尽一切一切(满十)微尘毛道尽一切一切重大门等重重(满十)及本门等主伴一一(满十)一切转一切转说故。以为喻一切转一切转说本也。故下文云。以大海量等墨须弥山聚笔。书写此经一一品乃至一一句中义味。犹不能尽。又六十二云。此普眼法门一一品中一一门一一法一一义等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广如经说。此不可定其偈数及品目多少也。一品一门等既尔。余品余门及主伴等既尔。一切门及主伴等亦然。一切品一切门及一切主伴等既尔。余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品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门及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主伴然。既一一(满十)重重(满十)品品一切一切(满十)门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主伴等既尔。一一文句味重重(满十)及主伴等亦然。一一文句味及主伴等重重(满十)既尔。即所依之刹等重重(满十)及主伴等重重(满十)既尔。即刹中尘内刹等重重(满十)亦然。此即不可知其分齐。非言说笔墨之所能显也。此即是尽无尽无尽(满十)十方法界微尘毛道一一重重(满十)及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等本也。准经文知之。此即第五现说者本也。如是展转一切互现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等。准经知之。故经云。事说劫犹可尽说。不可说不可尽。又云。若欲具足演说一切法。于阿僧祇劫不可尽等。思之。是即十佛所说圆融之本也。然此等尽无尽之极说者。从清净法界流。即无差别之差别也。故论云。无不从此法身流等。思之。上来具据一势。就事结集及事显说者有如是本。更有余多势及余多本等。不显其分齐。偈数品类者。准此知之。广如经说。

第二卷摄于无势者。复有三门。一摄广就略。二摄末归本。三以义圆收。第一摄广就略有者。即总卷现说者说以为一切无尽重重(满十)之极说也。以于现说之者说等。假以显示。知余不可说不可说非笔墨等所能说之。如经云。我之所演畅。如海一微滴等。又卷无尽重重(满十)圆融无极之说。以为喻说本。以一一文句。复皆结通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一切一切(满十)说故也。又卷喻说本。以为上本。以文句皆结通尽一切同类异类重重(满十)世界及重重(满十)等主伴眷属一切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故。又卷上本为中本。以会会品品文文句句。复皆通遍周法界及一切世界尘道毛端等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等。普该收故。又卷中本。以为下本。以普结通尽会实等一一重重(满十)故。又卷下本为其一会。然随其一会。皆悉重重(满十)具一切一切(满十)无尽无尽(满十)重重(满十)等故。所言具者。一一会中皆说十数表无尽也。又总卷一会。为人法两门。即前法分。后人会是也。又卷为心境圆证。后人会中。初从文殊会至后普贤会是也。又卷以为七字。即题中能证所证理。皆因果悉具足故。如前辨。又卷为三字。亦是以融人等。从彼法故。又卷三为二字。亦是以摄归体故。卷二为。亦是以摄证理从故。卷一非一。亦是以性合万德。无事不无尽故。第二以义圆收者。今取文势义言。通明一切会等。总有四字。亦文义具足。何者为四。一教。谓文虽浩汗。唯一教字所收。即题中经字是也。二义。义门无量。俱一缘起义所摄。即题中方广是也。三成。谓解行因果德用等。虽各缘起不同。据其即成立。唯一成字所摄。即题中佛华严是也。四处。谓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同类异类等重重(满十)会处唯一处。唯一处字所同。即会所依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会处是也。总卷而言。然义唯一性。教唯一文。成唯一念。处唯一尘。何以故。一即一切故。一切即一故。经云。知一即多多即一。义味清净悉具足等。又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故。统法师云。一言无不略尽。殊说更无异盈。此之谓也。第三摄末归本者。今桉前题目。然则大之一字是一部通名。所证果海。方广二字是果海德能。通明一部缘起作用。佛之一字能证之智。通明一说之人。华严二字能严之因。通明一部修行圆契。又摄用归体唯理也。摄因归果唯佛也。又以法成人。人无性则真性也。性无自性即非性也。总以缝缀连合诠表此义为教教即非教也。何以故。文字性离即解脱故。果海离言不可说故。是即差别之无差别也。论云。无不还证此法身。斯之谓也。

第三展卷无碍者。先明展后明卷。初展者。开用异体。即体用有殊。缘性差别。法门不同。即大方广是也。开因异果。即解行不同。修证差别。师弟子有殊。即佛华严是也。即经缕缀诠示有殊。即一切无尽无尽(满十)重重(满十)之说。即经字是也。广如别辨。准知之。二卷者。复有五门。一以位统收。二摄会从人。三以人明法。四境智圆融。五泯因果海。初者。然此经文误落颠倒。总有三节。无不略收。所谓解行证也。就解之中。自为二境。即第一会中。举佛依正等果。劝生信乐。即桉此文。名为举果劝乐生信分也。二解。始从第二会终尽第六会。于中广明住等四位次第生解之相。桉此文。名为修因契果生解分也。二亦二。一依位行。二异位行。初第七会中。会前别解以成依位。普贤之行总融成一实。普贤行故。所以二重会也。是故普光法有两重会者。意存此也。即桉此文。名为託法进成行分也。何以知者。以在普光重会即其事也。若不尔者。何不重会第三等会耶。以第二会是说解等之始。今会解等成行。理宜从始为首。是故重会普贤之行。所以不此所亦可显诸会同第二七日。顿普演说无前后故。何以。单说重说皆同第二七日故。三证。第九会中。复说五位依人入证门前所举之果者。初既悕乐前果。以生信解。既会解成行。即证得前果。是故后分会。而别证论耶。今据文即是前会也。若不尔者。举前果生其信解。既会解成行。而别证得前果耶。今据文义相生。所以得知未会即初会也。是故总为三节。极顺经文。准思可解。第二摄会从人者。复总融为一会。唯第九一会也。何者。以第一会是前解等所依之位。其后解满即会前差别之解。成一圆融行德。证入前法。究竟亡言。是故第九寄人明证入法界。为显斯深意。所以第九会中。明依人入证也。言寄人明者。即此第九会中。如来自入师子奋迅三昧。令诸菩萨证入法界。是前所举果劝令忻乐。即当第一会也。以如来自入奋迅三昧欲令菩萨悉证入故。又始从文殊终至瞿姨。是前修因契果生解之相。即当前七会也。以善财询问诸人。别求信解广遍知故。后至摩耶弥勒两人。是前託法进修行成无二。当第七会。第八会中俱明普贤大行无碍圆融自在究竟故。至文殊据其璎珞。以明福智二严万德俱备故。又摩耶是一切诸佛之母。以表行成能生佛。故普贤居后。当缘起法界。以表行成。得证入故。故当第九会。是依人入证成分也。以见微尘数善知识及普贤菩萨。更不推后故。第三摄人从位者。谓知识会中。又始从文殊终至瞿姨。总有四十一人。名为寄位修行相。即寄前住等四法。依人求解。渐次修行也。第二初从摩耶终至德生童子等。总有十一人。名为会缘入实相。即会前住等。成普别两行。契法界也。第三弥勒一人名为摄德成因相。即会前依位普门。总为证入之因也。第四后文殊一人为智照无二相。即融究竟朗悟在怀。照前行等。唯一实圆智。更无前后明昧等也。第五普贤一人名为显因广大相。即始觉同本。大智现前遍周法界。无处不至。普包容也。第四境智圆融者。复就前人中。总束为二。一文殊。是能证智。即前解行等。二普贤。是所证之法界。即是所信所入也。何者。以文殊当波若位。普贤当法界门。所以知者。师云。三藏者。有经作如是说。又桉此经中意义文势。深有此理。又古尊德既判后文殊名为智照无二相。故知前诸人总是后文殊一人也。故下文云。善财还迳百一十城。复合谐文殊者。是此意也。又文殊师利教我于数笔等法。又下文云。文殊师利忆念力故等。又下文云。善男子文殊师利是汝善知识。能令汝得生如来家。长养善根积功德聚。乃至满足大愿。净诸法门。皆由文殊师利威神力等者。既圆满得证法界。所所因满。普贤居后故。下文云。我于一一毛孔中现佛之境界。谛观察等。又云。汝具观我清净法身等。解云。既令观清净法身。故知善财见普贤。即是证法界也。又束为一。谓境智一如无有差别。是故后文殊更无身想。教即何故如是。以初见文殊。即明善财信以之始。至后不见即见善财智满足之经。中间诸人皆是善财修行次第。以善财障尽惑除。未必动念。是故反照唯是初心更无异也。后不见者。有斯意也。故经云。从文殊师利智慧所起等。亦是论中始觉同本觉。无始觉之异。此之谓也。第五泯同果海者。谓因行圆满没果海中。朗始朗终圆融具德。亡言绝虑唯证相应也。如是随说为门。意无前后也。是故卷展为斯无碍难申述。取者如文思之。故下文云。如是真佛子。甚深微妙之义。众生欲思量。迷乱心发狂。此之谓也。

第四问答取文势者亦二。一问答会前。二结劝修学。第一问答会前者。问前既言摩耶会。前诸缘为其一实。何得会已修有十人不同耶。答会已而有十人者。此显缘起无尽。託十显之。何者。以不离摩耶。并是摩耶之实德也。即寄前五三世同修。至于究竟出生佛也。经云。我是一切诸佛母。一切诸佛皆从我生等。亦可表亦诸位即异鎔融卷舒无碍。是故一一位即辨成佛者。意存此也。问摩耶无体。俱会诸位成。余人亦复如然。何不悉皆具十耶。答摩耶中具此十人者。即是前一一人所皆具之也。何以故。摩耶即会前诸人。总以为一身故。以一一人即是摩耶。摩耶即是一一人故。令独摩耶中具十人者。有斯意也。问摩耶即是前诸人。即言此具余亦具者。亦可诸人即是后摩耶。何不前具后不具。答摩耶是总。余是别。俱使总具别。何者。别未究竟。总不究竟也。智未究竟。别无可别。何得具耶。是故摩耶中具者。即余人亦具也。问八会之中。何故昇天四会皆云不起菩提树而昇天等。云何人中三会不言不起此而昇彼耶。答此有二意。一据解。二约行。初解中复三。一近二远三总。初近者。以人中地接相去不遥。法尔通收不待言示。所以不言不起此而昇彼也。远者。以人天类体复极隔不同相摄难知。所以带前而起后也。此乃显缘起无碍互鎔融也。三总者。以总摄别。别在总中。昇降不同。皆云不离觉树而昇彼也。此以更融遍门自有殊。虽去彼中。而恒在此。为欲表生物解故。举后而带前生也。二约行者复二。一申义。二释妨。初者。然昇天等会据解据处为言。解满即行证无差别。所以后二不论也。不类天者。有斯意也。二者以信自正位。是故二处不言也。问上言善财不见文殊。即言表其智满。唯是初心无异者。何以经说善财历诸位耶。答经说历诸位者有二种。一者约教行而言教有次位。节级不同。善财历位据此而说。二者约义圆融言以夫大缘起法界同时具足无有次位前后等差别。善财一生桉此而说。今以两义令辨。然历位不离初心。一生未初多经劫所修而具斯意也。故佛地经云。一念即无量劫。无量劫即一念等。今为以教义而言。是即名为同教一乘。若以义摄教而言。是即名为别教一乘也。然善财历在不离初心者。据斯说也。问何故末后知识更无指后及结说等耶。答结会文殊即善财因已究竟。至后普贤菩萨即辨善财得证相应。所以一见即意一俱圆。是故更指后无故等也。故下文云。善财于普贤菩萨相好交节诸毛孔中。见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海诸佛充满。二如来不可说不可说。大菩萨以为眷属等是也。如前辨。第二结劝修学者。上来序经中少言。如管窥天。余势多端。莫知涯际。尽穷来劫。誓毕修行。唯愿舍身受身常生此念。若有信归修学。速然证菩提。所以见闻必成坚种。当复发大欢喜自庆又希逢也。故经云。善财汝应发大欢喜。不久得大果报故。无量菩萨于无量劫修。汝今一生皆悉具德。乃至具有欲得如是法者。定如善财之所修学等。又云。过去诸佛专求菩提修习此行。于无量劫诸有为中受无量苦。犹不值遇。乃至云。得大善利。成满大愿。亲近诸佛。为佛真子。必成佛道(云云)。广如经辨。准之。

华严关脉义记一卷

写本云。永仁五年(丁酉)暮春三月五日。于东大寺戒坛院。为实圆比丘书写之。

华严宗沙门 凝然 春秋五十八


上篇:华严经关脉义记

下篇: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华严五教止观

五教止观一乘十玄门合行叙 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

密咒圆因往生集

密咒圆因往生集序 窃惟总持无文。越重玄于化表。秘诠...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

佛说稻芉经

佛说稻芉经 阙译附东普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注音版】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华严念佛三昧论

华严念佛三昧论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 念佛法门。诸...

佛说三品弟子经

佛说三品弟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 比丘僧善导撰 敬...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卷上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 如是我闻: 一...

修行人不可耽乐睡眠

若菩萨,懒惰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

素食火锅的做法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

效医鞭伤

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

文殊菩萨之微妙三德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

低碳生活小贴士

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

念佛人要把成佛的心发起来

问: 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说:念佛而不发大菩...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

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