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缁门警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重刊缁门警训序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沉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是而有具大根器。乘本愿轮。灭却正法眼藏者。出而为恶辣钳鎚嗔拳热喝。若迅雷疾霆之弗及掩耳。以烹鍊之以钧陶之。以掀翻而扩彻之。以至或为法语。为小参。为示众。为警策。为训诫。为箴铭。以激厉之。以鞭辟之。以奖拔之。以化导而诱引之。噫弘法愿重愍物情深。缁门警训一书之所以会萃成编者。岂徒然哉。乃若大明丽天。等受厥照。膜翳在眼。妄生疑端。则又错综。

金轮世主之公论。先哲儒宗之偈赞。于其中焉。或者以为直指单传扫空文字。有所立言悖违宗旨。必告之曰。神机活脱石火电光。杀活纵擒不涉功用。斯惟直接上根。中下之流不堪觑着。眷彼杂花四法界内。终之以事事无碍。明其不舍一法。而无适不可者。岂殆所谓理悟则一事修无穷。而显权宜机应者之准绳也欤。嘉禾卺禅人刊行是书。将使人人因言以见事。因事以见理因理以见心。因心以见性。而复厥本有自然之天。与夫因指以见月。因月以忘指。因忘以忘月。而忘厥所忘之忘者。同出而异名。此又事理互融。空有绝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者之剩语也。尚何警训之有哉。尚何警训之有哉。

成化六年岁次庚寅春三月朔武林清平山空谷沙门景隆序

缁门警训目录

卷第一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明教嵩禅师尊僧篇 孤山圆法师示学徒 勉学上(并序) 勉学下 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并序) 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 长芦慈觉颐禅师坐禅仪 劝参禅文自警文

卷第二

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 三自省察 鹅湖大义禅师坐禅铭 庐山东林溷融禅师示众 蓝谷信法师自镜录序 释难文 梁高僧称法主遗诫小师 右街宁僧录勉通外学 晋支遁禅师座右铭 周京师大中兴寺道安法师遗诫九章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 周渭滨沙门亡名法师息心铭 洞山和尚规诫 慈云式忏主书绅 愿文 圭峯密禅师座右铭白杨顺禅师示众 永明智觉寿禅师垂诫 八溢圣解脱门 大智照律师比丘正名 舍缘铭 座右铭 规绳后跋

卷第三

抚州永安禅院僧堂记 禅月大师大隐龟鉴 右街宁僧录三教总论 传禅观法 洪州宝峯禅院选佛堂记丞相张商英撰 三祖镜智禅师信心铭 戒定慧三学 释法四依 戒唯佛制不通余人 撮略诸文以叹戒法 佛在世时偏弘戒法 示僧尼戒相广略 度尼教意 尼八敬法出家超世 沙弥五德 三衣兴意 引示袈裟功能 大教永断缯绵皮物 举现事以斥妄行 示衣财体如非 示敬护三衣钵具法 示开制本缘 钵制意 坐具教意

卷第四

漉囊教意 引大教说净以斥倚滥 八财不净长贪坏道 劝广开怀利随道拥 辩烧身指大小相违 律制杂学以妨正业 解行无实反轻戒律 三宝住持全由戒法 明理三宝功高归之益大 住持三宝 化相三宝 仁宗皇帝赞三宝文 大慧禅师看经回向文 懒菴枢和尚语(六) 四句偈 示比丘忖己德行受食 示比丘慎勿放逸 菩萨三事无厌 戒定慧 诫观檀越四事从苦缘起出生法 诫观末法中校量心行法 诫观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 戒贤论师祈祷观音文 永嘉真觉禅师发愿文 随州大洪山遂禅师礼华严经文 桐江瑛法师观心铭

卷第五

终南山宣律师宾主序 东山演禅师送徒弟行脚 汉显宗开佛化法本内传 中峯和尚遗诫门人 诫闲 千嵓长禅师示众 天衣怀禅师室中以净土问学者 大智律师警自甘涂炭者 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 慈云式忏主三衣辩惑篇

卷第六

长芦慈觉颐禅师龟镜文 慈受禅师示众箴规 笑翁和尚家训 黄龙死心新禅师小参 褒禅山慧空禅师轮藏记 慈照聪禅师住石门查待制为撰僧堂记 应菴华禅师答诠长老法嗣书 怡山然禅师发愿文 开善密菴谦禅师答陈知丞书 司马温公解禅偈 仰山饭 白侍郎六赞偈(并序) 天台圆法师自诫

卷第七

芙蓉楷禅师小参 黄蘖禅师示众 徐学老劝童行勤学文 月窟清禅师训童行 山谷居士黄太史发愿文 云峯悦和尚小参语 月林观和尚体道铭 慈受深禅师小参 汾州大达无业国师上堂 法昌遇禅师小参 古镜和尚回汾阳太守 雪窦明觉禅师壁间遗文 范蜀公送圆悟禅师行脚 保宁勇禅师示看经 大智照律师送衣钵与圆照本禅师书 释门登科记序 颜侍郎答云行人书 陈提刑贵谦答真侍郎德秀书

卷第八

慈受禅师训童行 勉僧看病 大慧禅师礼观音文 天台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 观心食法 大智律师三衣赋 铁钵赋 坐具赋 漉囊赋 锡教赋 颐禅师诫洗麵文 辨才净法师心师铭 唐禅月大师座右铭 吉州龙济山友云鍪和尚蛇秽说 大慧禅师答孙知县书 佛鉴勤和尚与佛果勤和尚书 答投子通和尚书

卷第九

隋高祖文皇帝勅文 晋王受菩萨戒疏(即隋炀帝) 婺州左溪山朗禅师召永嘉大师山居书 永嘉答书 天台圆法师忏悔文 发愿文 荆溪大师诵经普回向文 芭蕉泉禅师示众 龙门佛眼禅师十可行十颂(并序) 示禅人心要 诫问话 大隋神照真禅师上堂(二) 云峯悦和尚室中举古 金陵保宁勇禅师示众 古德渴热行 觉范洪禅师送僧乞食序 为僧不预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 或菴体禅师上堂 示众 小参 结座 真净文禅师颂 灵芝照律师颂 古德垂诫 勉看经 勉应缘 勉住持 洞山和尚自诫 雪峯存禅师入闽 宏智禅师示众 省病僧 大慧禅师示徒 庞居士颂 自保铭 上竺佛光照法师示小师 圭峯禅师示学徒委曲 登厕规式 大智律师入厕垂训

卷第十

赞佛传法偈 禅林妙记前序 石屋琪禅师送庆侍者回里省师 结制小参 上堂 商太宰问孔子圣人 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 抚州永安禅院新建法堂记无尽居士撰 宋文帝集朝宰论佛教 后汉书郊祀志 杭州净慈寺守一法真禅师楴地回向文 随州大洪山灵峯寺十方禅院记 唐修雅法师听诵法华经歌 梁皇舍道事佛诏

缁门警训目录(终)

缁门警训卷第一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不能安国治邦。家业顿捐继嗣。缅离乡党剃发禀师。内勤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逈脱尘世冀期出离。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须喫用。常住不解忖思。来处谓言法尔。合供喫了聚头暄喧。但说人间杂话。然则一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曩劫徇尘未尝返省。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动经年载不疑弃离。积聚滋多保持幻质。导师有勅戒勗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人多于此耽味不休。日往月来飒然白首。后学未闻旨趣应须。博问先知将谓出家。贵求衣食佛先制律。启创发蒙轨则威仪。净如氷雪。止持作犯束敛初心。微细条章革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教理未尝措怀。玄道无因契悟。及至年高臈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谙法律。戢敛全无。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椀钵作声食毕先起。去就乖角僧体全无。起坐忪诸动他心念。不存些些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倣傚。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间遂成疎野不觉。躘踵老朽触事面牆。后学咨询无言接引。纵有谈说不涉曲章。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瞋心忿起言语。谈人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慞惶。穀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待。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论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岂可缄言递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佛法生疎人多懈怠。略伸管见以晓后来。若不蠲矜。诚难轮逭。

夫出家者发足超方心形异俗。绍隆圣种震慑魔军。用报四恩拔济三有。若不如此。滥厕僧伦言行荒疎。虚霑信施。昔年行处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将何凭恃。况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便拟端然拱手。不贵寸阴事业不勤。功果无因克就。岂可一生空过。抑亦来业无禆。辞亲决志披缁。意欲等超何所晓夕思忖。岂可迁延过时。心期佛法栋梁。用作后来龟镜。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应。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忠言逆耳。岂不铭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迹韬名蕴素。精神喧嚣。止绝。若欲参禅学道。顿超方便之门。心契玄津研几精妙。决择深奥启悟真源。博问先知亲近善友。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此则破三界二十五有。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变起悉是假名。不用将心凑泊。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断莫续。闻声见色盖是寻常。遮边那边应用不阙。如斯行止实不枉披法服。亦乃酬报四恩拔济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往来三界之宾。出没为他作。则此之一学最妙最玄。但办肯心必不相赚。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顿超。且于教法留心。温寻贝叶精搜义理。传唱敷扬接引后来。报佛恩德。时光亦不虚弃。必须以此扶持。住止威仪便是僧中法器。岂不见倚松之葛上耸千寻。附託胜因方能广益。恳修斋戒莫谩亏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闲过日兀兀度时。可惜光阴。不求升进。徒消十方信施。亦乃孤负四恩。积累转深。心尘易壅触途成滞。人所轻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缁门。荏苒一生殊无所益。伏望兴决烈之志。开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莫擅随于庸鄙。今生便须决断想料。不由别人息意忘缘。不与诸尘作对。心空境寂。只为久滞不通。熟览斯文时时警策。强作主宰莫狥人情。业果所牵诚难逃避。声和嚮顺形直影端。因果历然岂无忧惧。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故知三界刑罚萦绊杀人。弩力勤修莫空过日。深知过患方乃相劝行持。愿百劫千生处处同为法侣。乃为铭曰。

幻身梦宅空中物色。前际无穷后际宁剋。出此没彼升沉疲极。未免三轮何时休息。贪恋世间阴缘成质。从生至老一无所得。根本无明因兹被惑。光阴可惜刹那不测。今生空过来世窒塞。从迷至迷皆因六贼。六道往还三界匍匐。早访明师亲近高德。决择身心去其荆棘。世自浮虚众缘岂逼。研穷法理以悟为则。心境俱捐莫记莫忆。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明教嵩禅师尊僧篇

教必尊僧何谓也。僧也者以佛为性。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故不恃俗民。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不乱。语其慧也。崇德辨惑而必然。以此修之之谓因。以此成之之谓果。其于物也有慈有悲。有大誓有大惠。慈也者。当欲安万物。悲也者。常欲拯众苦。誓也者。誓与天下见真谛。惠也者。惠群生以正法。神而通之。天地不能揜。密而行之。鬼神不能测。其演法也辨说不滞。其护法也奋不顾身。能忍人之不可忍。能行人之不能行。其正命也丐食而食而不为耻。其寡欲也粪衣缀钵而不为贫。其无争也可辱而不可轻。其无怨也可同而不可损。以实相待物。以至慈修己。故其于天下也。能必和能普敬。其语无妄故其为信也至。其法无我故其为让也诚。有威可警有仪可则。天人望而俨然。能福于世能导于俗。其忘形也委禽兽而不怪。其读诵也冐寒暑而不废。以法而出也游人间遍聚落。视名若谷响。视利若游尘。视物色若阳艶。煦妪贫病瓦合舆儓。而不为卑。以道而处也虽深山穷谷。草其衣木其食。晏然自得。不可以利诱。不可以势屈。谢天子诸侯而不为高。其独立也以道自胜。虽形影相吊而不为孤。其群居也以法为属。会四海之人而不为溷。其可学也虽三藏十二部。百家异道之书。无不知也。他方殊俗之言无不通也。祖述其法则有文有章也。行其中道则不空不有也。其绝学也离念清净纯真一如。不复有所分别也。僧乎其为人至。其为心溥。其为德备。其为道大。其为贤非世之所谓贤也。其为圣非世之所谓圣也。出世殊胜之贤圣也。僧也如此可不尊乎。

孤山圆法师示学徒

于戏大法下衰去圣逾远。披缁虽众谋道尤稀。竞声利为己能。视流通为儿戏。遂使法门罕闢教网将颓。实赖后昆克荷斯道。汝曹虚心请法洁己依师。近期于立身扬名。远冀于革凡成圣。发挥像法舍子而谁。故须修身践言慎终如始。勤尔学问谨尔行藏。避恶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事父母。奉师尽礼为法亡躯。有善母自矜。起过务速改。守仁义而确乎不拔。处贫贱则乐以忘忧。自然与祸斯违与福斯会。岂假相形。问命谄求荣达之期。择日选时苟免否屯之运。此岂沙门之远识。实惟俗子之妄情。宜乎见贤思齐。当仁不让。慕雪山之求法。学善财之寻师。名利不足。动于怀。死生不足忧其虑。倘功成而事遂。必自迩而涉遐。不沽名而名自扬。不召众而众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使真风息而再振。慧炬灭而复明。可谓大丈夫焉。可谓如来使矣。岂得身栖讲肆。迹溷常徒。在秽恶则无所间然。于行解则不见可畏。以至积习成性自灭其身。始教慕彼上贤。终见沦于下恶。如斯之辈诚可悲哉。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斯之谓矣。中人以上可不诫欤。抑又戒慧分宗大小异学。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归。既而未晓大猷。于是各权所据。习经论则以戒学为弃物。宗律部则以经论为凭虚。习大法者则灭没小乘。听小乘者则轻毁大法。但见人师偏赞。遂执之而互相是非。岂知佛意常融。苟达之而不见彼此。应当互相成济。共熟机缘。其犹万派朝宗无非到海。百官莅事咸曰勤王。未见护一派而拟塞众流。守一官而欲废庶绩。原夫法王之垂化也。统摄群品各有司存。小律比礼刑之权。大乘类钧衡之任。营福如司于漕輓。製撰若掌于王言。在国家之百吏咸修。类我教之群宗竞演。果明此旨岂执异端。当须量己才。能随力演布。性敏则兼学为善。识浅则颛门是宜。若然者虽各播风猷。而共成慈济。同归和合之海。共坐解脱之床。夫如是则真迷途之指南。教门之木铎也。居乎师位谅无惭德。趣乎佛果决定不疑。汝无矜伐小小见知。树立大大我慢。轻侮先觉荧惑后生。虽云听寻未补过咎。言或有中。汝曹思之。

勉学上(并序)

中人之性知务学而或堕于学。乃作勉学。

呜呼学不可须臾怠。道不可须臾离。道由学而明学可怠乎。圣贤之域由道而至。道可离乎。肆凡民之学不怠可以至于贤。贤人之学不怠可以至于圣。冉求之学可以至于颜渊。而不逮具体者中心怠耳。故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患力不足者中道废。今汝画。颜渊之学可以至于夫子。而不齐于圣师者。短命死耳。如不死安知其不如仲尼哉。以其学之不怠也。故曰。有颜氏子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或问。圣人学耶。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凡民与贤犹知学。岂圣人怠于学耶。夫天之刚也。而能学柔于地故。不干四时焉。地之柔也。而能学刚于天故。能出金石焉。阳之发生也。而亦学肃杀于阴故。靡草死焉。阴之肃杀也。而亦学发生于阳故。荠麦生焉。夫为天乎地乎阳乎阴乎。交相学而不怠。所以成万物。天不学柔则无以覆。地不学刚则无以载。阳不学阴则无以启。阴不学阳则无以闭。圣人无他也。则天地阴阳而行者四者学不怠。圣人恶乎怠。或者避席曰。予之孤陋也。幸子发其蒙。愿闻圣人之学。中庸子曰。复坐吾语汝。书不云乎。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是故圣人造次颠沛未尝不念正道而学之也。夫子大圣人也。拔乎其萃出乎其类。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入太庙每事问。则是学于庙人也。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则是学于偕行也。入周则问礼于老子。则是学于柱史也。岂仲尼之圣不若庙人行人柱史耶。盖圣人惧夫不念正道而学之。则至于狂也矣。故曰。必有如丘之忠信焉。必不如丘之好学也。曰圣人生而知之何必学为。曰知而学圣人也。学而知常人也。虽圣人常人莫有不由于学焉。孔子曰。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矣。噫圣人之学无乃栝羽镞砺使深入乎。岂生而知之者。兀然不学耶。

勉学下

夫圣且贤必务于学。圣贤以下安有不学而成人哉。学犹饮食衣服也。人有圣乎贤乎众庶乎。虽三者异。而饥索食渴索饮寒索衣则不异矣。学也岂得异乎。惟禽兽土木不必学也。呜呼愚夫嗜饮食而不怠。冐货利而不休。及就于学朝学而夕怠者有矣。夫有春学而冬怠者有矣。夫苟如嗜饮食冐货利之不知怠者。何患于不为博闻乎。不为君子乎。曰世有至愚者。不辩菽麦之异。不知寒暑之变。岂令学耶。岂可教耶。曰至愚由不教也。由不学也。苟师教之不倦彼心之不怠者。圣域可跻而陞乎。何忧菽麦之不辩乎。且愚者渴而知饮。饥而知食。寒而知衣。既知斯三者则与草木殊矣。恶乎不可学也。不可教也。人之至愚岂不能日记一言耶。积日至月则记三十言矣。积月至年则记三百六十言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亦几于博闻乎。又日取一小善而学行之。积日至月则身有三十善矣。积月至年则身有三百六十善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不亦几于君子乎。为愚为小人而不变者。由不学耳。中庸子喟然叹曰。吾尝见耻智之不逮才之不敏。而辍于学者。未见耻饮食不如他人之多而辍饮食者。辍饮食则殒其命。何必耻于不多耶。辍学问则同夫禽兽土木。何必耻才智之不如他人耶。苟耻才智不如则不学。则亦应耻饮食不如他人则废饮食。以是观之岂不大误乎。吾亦至愚也。每揣才与智不逮他人者远矣。由知饮食之不可辍。而不敢怠于学也。行年四十有四矣。虽病且困。而手未尝释卷。所以惧同于土木禽兽耳。非敢求臻圣域也。亦非求乎闻达也。虽或彷徉户庭。夷犹原野。以暂颐养。目观心思。亦未尝敢废于学也。由是登山则思学其高。临水则思学其清。坐石则思学其坚。看松则思学其贞。对月则思学其明。万境森列各有所长。吾悉得师而学之。万境无言而尚可学。人之能言。虽万恶必有一善也。师一善以学之。其谁曰不然乎。中庸子曰。世有求之而或不得者也。世有求之而必得者也。求之而或不得者利也。求之而必得者道也。小人之于利也。虽或万求而万不得。而求之弥勇。君子之于道也。求之必得。而望涂怀怯自念力不足者。此求利小人之罪耳。仲尼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言求之而必得也。

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并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余十有五而志于学。荏苒光景。倏忽老至。岁月既深。粗知其趣。翻叹畴昔。殊失斯旨。限迫桑榆。学不可逮。因述十门垂裕后昆。俾务学以成功。助弘教而复显云尔。

不修学无以成

涅槃经云。凡有心者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盖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性虚通灵明常寂。若谓之有无状无名。若谓之无圣以之灵。群生无始不觉自迷。烦恼覆蔽遗此本明。能生诸缘枉入六趣。由是大觉悯物迷盲。设戒定慧三学之法。其道恢弘示从真以起妄。轨范群品令息妄以归真。若能信受佛语。随顺师学。乃驾苦海之迅航。则登圣道之梯隥。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焉。

不折我无以学

说文云。我施身自谓也。华严云。凡夫无智执着于我。法华云。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由执我见憍慢贡高不愧。无智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教诲。于贤不亲去道甚远。欲求法者当折我心。恭默思道屈节卑礼。以敬事长尊师重道。见贤思齐。鸠摩罗什初学小教顶礼盘头达多。此下敬上谓之贤尊。盘头达多晚求大法。复礼鸠摩罗什。此上敬下谓之尊贤。故周易曰。谦德之柄也。书云。汝惟不矜自贤曰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晏子曰。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子夏曰。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不择师无以法

鸟之将息必择其林。人之求学当选于师。师乃人之模范。模不模范不范。古今多矣。为模范者世唯二焉。上则智慧博达行业坚贞。犹密室灯光彻窓隙。次乃解虽洞晓行亦藏瑕。如犯罪人持灯照道。斯二高座皆蕴师法。其如寡德适时名而不高。望风依附毕世荒唐。东晋安师。十二出家。貌黑形陋。师轻视之驱役田舍。执劳三年。方求师教授辨意经。执卷入田因息就览。暮归还师经已阇诵。师方惊叹乃为剃发。至受具戒恣其游学。投佛图澄。见以奇之。异哉小童。真世良骥不遇青眼困驾盐车。自非伯乐奚彰千里之骏。故出家者慎宜详择察。有匠成之能方具资禀之礼。故南山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慾之深着。能如是者名真出家。则可绍隆三宝度脱四生。利益甚深功德无量。比真教凌迟慧风掩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不习诵无以记

记诸善言讽而诵之。迦叶阿难具足住持八万法藏。西域东夏高德出家。幼年始习皆学诵持。竺佛图澄能诵佛经数百万言。佛陀跋陀。此云觉贤。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余人一月工诵。觉贤一日能记。其师叹曰。一日之学敌三十夫。然人至愚岂不日记一言。以日系月以月系年。积工必广累课亦深。其道自微而生。何患无所立矣。

不工书无以传

书者如也。叙事如人之意。防现生之忘失。须缮写而编录。欲后代以流传。宜躬书以成集。则使教风不坠。道久弥芳。故释氏经律结集贝多。孔子诗书删定竹简。若不工书事难成就。翻思智者无碍之辩。但益时机。自非章安秉笔之力。岂留今日。故罽宾高德盘头达多。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口诵千偈。但当遵佛能写名字。慎勿傚世精草隷焉。

不学诗无以言

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诗陈褒贬语顺声律。国风敦厚雅颂温柔。才华气清词富彬蔚。久习则语论自秀。才诵乃含吐不俗。彼称四海习凿齿。此对弥天释道安。陈留阮瞻时忽嘲曰。大晋龙兴天下为家。沙门何不全发肤去袈裟。释梵服被绫纱。孝龙对曰。抱一以逍遥。唯寂以致诚。剪发毁容改服变形。彼谓我辱我弃彼荣。故无心于贵而愈贵。无心于足而愈足。此乃气蕴兰芳言吐风采。虽不近乎聋俗而可接于清才。佛法既委王臣。弘道须习文翰。支遁投书北阙。道林方逸东山。自非高才岂感君主。宜省狂简之言。徒虚语耳。

非博览无以据

高僧传云。非博则语无所据。当知今古之兴亡。须识华梵之名义。游三藏之教海。玩六经之词林。言不妄谈语有典据。故习凿齿赞安师曰。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覩。阴阳算数悉亦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真宗皇帝诏李侍读饮。仲容起固辞曰。告官家彻臣器。上问何故谓天子为官家。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喜曰。真所谓君臣千载一遇。此由学问藏身多识前言。无所累矣。

不历事无以识

子曰。吾非圣人经事久矣。洎入太庙每事问者。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罗汉虽圣赤盐不知。方朔虽贤劫灰罔辩。多见而识之。未见而昧矣。李后主得画牛一轴。昼则出于栏外。夜乃归于栏中。持贡阙下。太宗张后苑以示群臣。俱无知者。惟僧录赞宁曰。南倭海水或减则滩碛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余泪数滴者。得之和色着物。则昼隐而夜显。沃焦山时或风烧飘击。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摩色染物。则昼显而夜晦。诸学士皆以为无稽。宁曰。见张骞海外异记。后杜镐检三馆书。自果见于六朝旧本书中。此乃博闻强识见几而作也。

不求友无以成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故君子以朋友讲习。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品藻人物商榷同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刘孝标云。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欢其愉乐恤其陵夷。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雪霜零而不渝其色。斯乃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东晋道安未受戒时。会沙弥僧光于逆旅。其陈志慕神气慷慨。临别相谓曰。若俱长大勿忘同游。后光学通经论。隐飞龙山。安后复从之相会所喜。谓昔誓始从。因共披文属思。新悟尤多。安曰。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光曰。且当分析逍遥。何容是非先达。安曰。弘赞理教宜令允惬。法鼓竞鸣何先何后。时僧道护亦隐飞龙。乃共言曰。居静离俗每欲匡心大法。岂可独步山门。使法轮辍轸。宜各随力所被以报佛恩。众佥曰善。遂各行化。

不观心无以通

维摩云诸佛解脱当依众生心行中求。何以故。晋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既为生佛之母。亦为依正之源。故楞严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欲言心有。如箜篌声求不可见。欲言其无。如箜篌声弹之亦响。不有不无妙在其中。故般舟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大道成。遵此十门上行下傚不倦。终之则吾佛之教可延于后世。苟谓不然。祖道必丧。倾望后裔。览而警焉。

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

夫坐禅者。端心正意洁己虚心。叠足跏趺收视反听。惺惺不昧沉掉永离。纵忆事来尽情抛弃。向静定处正念谛观。知坐是心及返照是心。知有无中边内外者心也。此心虚而知寂而照。圆明了了不堕断常。灵觉昭昭拣非虚妄。今见学家力坐不悟者。病由依计。情附偏邪。迷背正因。枉随止作。不悟之失。其在斯焉。若也敛澄一念密契无生。智鉴廓然心华顿发。无边计执直下消磨。积劫不明一时豁现。如忘忽记如病顿瘳。内生欢喜心。自知当作佛。即知自心外无别佛。然后顺悟增修因修而证。证悟之源是三无别。名为一解一行三昧。亦云无功用道。便能转物不离根尘。信手拈来互分主伴。乾坤眼净今古更陈。觌体神机自然符契。所以维摩诘曰。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也。然当知水澄月现镜净光全。学道之人坐禅为要。苟不尔者。修途轮转汩没四生。酸鼻痛心难以自默。聊书大概助发真源。果不废修即同参契。

长芦慈觉赜禅师坐禅仪

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加趺坐。先以右足安左髀上。左足安右髀上。或半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向。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嵴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为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窃为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资神。寂然清乐。若已有发明者。可谓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若未有发明者。亦乃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赚。然而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见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严经。天台止观。圭峯修证仪。具明魔事。预备不虞者。不可不知也。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一切时中常依方便。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遮里总须茫然。所以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见。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办尚恐蹉跎。况乃迁延将何敌业。故古人云。若无定力甘伏死门。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觉。

劝参禅文

夫解须圆解。还他明眼宗师。修必圆修。分付丛林道伴。初心薄福不善亲依。见解偏枯修行懒惰。或高推圣境孤负己灵。宁知德相神通。不信凡夫悟道。或自恃天真拨无因果。但向胸襟流出不依地立修行。所以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或则浑身破碎满面风埃。三千细行全无。八万威仪总缺。或则追陪人事缉理门徒。身游市井之间。心染闾阎之态。所以山野常僧未免农夫之诮。城隍释子反 儒士之羞。此懒惰之罪也。何不再离烦恼之家。重割尘劳之网。饮清风而访道流。探微言而寻知己。澄神祖域息意宗乘。静室虚堂。敛禅衣而宴坐。青山绿水。携杖锡以经行。忽若心光透漏。疑滞氷消。直下分明。岂昧三祇之极果。本来具足。何妨万行之因华。由是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反观前非方知大错。忠言逆耳敢冀铭心。此世他生同为法侣。

自警文

神心洞照圣默为宗。既启三缄宜遵四实。事关圣说理合金文。方能辅翼教乘光扬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窃议朝廷政事。私评郡县官寮。讲国土之丰凶。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间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技艺衣食货财。自恃己长隐他好事。揄扬显过指摘微瑕。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消信施仰愧龙天。罪始滥觞祸终灭顶。何也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岂可安然坐谈无义。

缁门警训卷一(终)

 

上篇:西斋净土诗

下篇:禅关策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博山警语序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 师。讳怀海。福州长乐人也。...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天童遗落录序 夫佛祖道实际理地。本离言语相。然佛事...

真心直说

真心直说序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

净土疑辨

《净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 莲池禅师作《...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上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三...

慈悲法华宝忏

慈悲法华宝忏...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

【注音版】太子和休经

太子和休经...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卷第一(草书惑人伤失之甚传者必真慎勿草书)...

【注音版】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卷第一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然论有序正流通。从...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阿弥陀佛圣诞祝圣仪轨

(一)戒定真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 西晋天竺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屠夫、妓女皈依佛后就能不堕地狱吗

问: 昔有某居士问,皈依佛不堕地狱,捨身后不堕耶,...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

【推荐】家里有这种情况,赶快给他念经做好事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

五种不净的说法

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义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