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为道源功德母

传喜法师  2015/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为道源功德母

我们凡夫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想要抓到一个实有的东西,即使在学佛过程中,也经常抱有一种交易的心态,要得到一个实有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哪怕去参学善知识,总是想求一个法,如果没有法的话,就觉得好像没有得到什么。

其实我们念佛的人,大家都会知道佛教讲信、愿、行。能不能得到佛教的利益,信是很重要的。信是信心,你有没有信心很重要。有信心的话,三宝的功德自然就会在你信心里影现出来。如果没有信心,这个不是有为的交易,也就是加持力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可以送给你的,这必须是在有信心的人,他的心里面才会呈现出来。

所以首先我们学佛的人要修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很重要的,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法,也不是师父要求你每天要念多少经咒,要做多少功课,并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是信心,众生就是信心很难生起来。

所以藕益大师说,能不能得到佛法利益,能不能往生净土,全看信愿之有无,我们能把这个信修起来了,那就没问题了。这个因有了,果是没有问题的。所有佛法的学习,都要有老师的。你皈依谁,就好好皈依,就是你的清净地,长时间地观察依止,培养对师父的信心。

就像我们生病看中医,开的药方也是在调整的,第一个方子见效了,然后第二个方子再开给你,这样慢慢地调整。佛出世说法,还分三乘法来说,本来就是说诸法实相,但众生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还要一部一部来说。佛陀为了对治众生那么多的烦恼,说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说你亲近善知识,对他要升起信心。这个信心是很明确的,就是对你依止的人,要升起信心来。

“信”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我们信三宝了,但怎么去实践呢?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在念的时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实践的时候,是先皈依僧。我们佛门功课上,按照正规的皈依仪轨来说,不是皈依师父马上出来,而是要皈依的人聚集好之后,维那先喊,我为汝等恭请某某堂上,某某法师,此法师诲人不倦等等,介绍他的功德。介绍完法师功德,再称,若不依师,焉能闻法。你没有依止好的师父,你怎么能听到佛法。你怎能理解佛法的真实义呢?如果你不知道佛法的真实义,你怎么见佛?不要说见佛了,见罗汉我们也见不到。人心还隔肚皮,凡人对凡人还不了解呢。你怎么了解罗汉?初地不知二地的境界,那更不要说了解佛了。

这说明我们学佛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由善知识的带领而实现的。在实际修学上,先是依僧,好好的对僧升起信心来,才会闻法,才会思法,才会修法。所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先依止善知识,信心才慢慢地增长,培养起来。信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起来的,就是菩萨的信,还有十信位,还分十个级别的。所以以后找到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就要好好地跟着,慢慢地培养和建立这个信。这样我们就会进入佛法修行的状态了,了生脱死就有可能会实现了,否则我们的愿望跟结果还差很远。

《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跟五祖说:未悟师度,悟了自度。我们都还没悟,就好好的求“师度”,悟了才自度。六祖大师就是悟了之后也不能抛开五祖大师,因为信心建立了,是没有来去的。如果认为有来去,你还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来去,那走来走去,还是没有走出五祖大师的加持力。

所以在这个方面依止善知识是最重要的。不仅是学佛法,就是世间你学木匠,学裁缝也要找到好老师。学中医也是要找到好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师。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佛教徒,首先也要找到好的师父,然后依教奉行,闻思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传喜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念佛现生定得往生

当时别时意的观点就出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别时意是在《...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占便宜是吃大亏

反过来说,人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贪别人便宜。像...

传喜法师:放弃杀生,积极放生

放生这个行为是什么行为呢,叫天有好生之德啊!我们把...

去算命不如转变因果

搞这些神通的人,什么神家仙家,也是不能经常跟他们交...

我们要学会自己解放自己

如果严格地来实践佛法的话,确确实实还要从对轮回升起...

【佛教词典】建爪

(流派)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三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

【佛教词典】瞿私多

(地名)Ghosita,园名。译曰白牛。翻梵语曰:瞿私多园...

良好的家教成就不世之才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感谢有良好...

明月之心不可无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决定把衣钵传给弟子,无奈...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敬与不敬之别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为大众说法。众弟子当中...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印光大师:佛视众生皆是佛

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执持名...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