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圣同居土由两种能感的因所构成

大安法师  2025/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圣同居土由两种能感的因所构成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凡圣同居土这样的庄严的净土,是由两种能感的因所构成的。第一是增上善业所感。增上善业是什么呢?就是执持名号,这就是增上善业。为什么叫增上善业呢?因为执持名号具足四缘,一个是亲因缘,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能念的心就是佛,他是亲因缘。

第二是无间缘,我们念这个名号,得阿弥陀佛无量名号里面这种不断光的加持,能够净念相继,这叫无间缘。第三是所缘缘,这个佛号是我们心所缘之境,这个境是一个佛的境界,能够引发我们内心佛的种子,佛种从缘生,他是所缘之境。第四个是增上缘,这句名号具足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威德在里面,能够加持我们。所以,这样的一个持名具足四种缘分,他就有大的力量,就是这个佛的中道无漏善业来作用我们内心的这种无漏的性德的互动,所以就叫增上善业。这是生凡圣同居土第一个因。

第二个因就是圆教五品观。这个大乘圆教,他在六即佛里面,从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观行就是开始修行,观行即佛里面是五品位,五品位第一是随喜,就是我们了知一切众生本有佛性,真如实相,要随喜这样的实相来开始修行,修止观。读诵,要读诵大乘经典。

解说,要为他人去宣说大乘经典。兼行六度,就菩萨的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由于我们,这六度都是利益众生的,但是开始自己烦恼很重,还是先侧重在自己成就,所以就叫兼行,你不要把六度开始作为自己完全的内容,你还得要关顾自己为主,来行有余力,兼行六度。那么正行六度,就是自己的力量上来了,利益众生的能力具足了,这时候行六度可以分量重一点。这是圆教五品位的修行。

那么这两者就是感得凡圣同居土的因行,凡圣同居净土就是这两种因行所感之果。所感的果呢,这样凡圣同居土他的五尘,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哪,都是非常殊胜微妙的。这些五尘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法。他的胜妙不像娑婆世界这种五尘,我们也有色、声、香、味、触,都是很粗糙,很恶劣的,西方净土是非常微妙的,非常快乐的。

你看从色来看,我们这个世间,从自己的长相,这种很粗糙,颜色很不好,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色是紫磨真金色,那自己正报的身体都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不好的声音,如果特别是搞装修,特别是那种锯的声音、打钻的声音让人觉得受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声音都是非常和雅的,微妙的。这些就叫胜妙五尘为他的体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做四种善事,...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极乐六尘皆说法

又,若据法所显义,则无非佛事。如香饭光明等,当知法...

【佛教词典】能化神境智通品类差别

【能化神境智通品类差别】 p0898   瑜伽三十七卷七页...

【佛教词典】金刚水

梵语 vajrodaka。音译作跋折啰邬陀迦。西藏语 rdo-rje...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

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母亲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有一个剃头匠,很不会说话,每次说话都伤人,常惹人不...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